中國紀事 - FT中文網
開通會員 見他人之未見
中國紀事
登錄
免費註冊
我的FT
設置
登出
登錄
×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免費註冊
找回密碼
簡訊登錄
微信登錄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
用戶註冊協議
和
私隱權保護政策
,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搜尋
關閉
搜尋
FT中文網
Menu
切換版本
繁體中文版
FT.com
首頁
首頁
FT中文網首頁
特別報導
「新四大發明」背後的中國浪潮
與FT共進午餐
西門子·智慧城市羣
未來生活 未來金融
高階訂閱
標準訂閱
熱門文章
會議活動
市場活動
FT商學院
FT電子書
職業機會
FT商城
日經中文網精選
中國
中國
頻道首頁
政經
商業
金融市場
股市
房地產
社會與文化
觀點
全球
全球
頻道首頁
美國
英國
亞太
歐洲
美洲
非洲
經濟
經濟
頻道首頁
全球經濟
中國經濟
貿易
環境
經濟評論
金融市場
金融市場
頻道首頁
股市
外匯
債市
大宗商品
金融市場數據
商業
商業
頻道首頁
金融
科技
汽車
地產
農林
能源
工業和採礦
航空和運輸
醫藥
娛樂
零售和消費品
傳媒和文化
創新經濟
創新經濟
頻道首頁
人工智慧
大數據
網路
新能源與新交通
其他
區塊鏈與數位幣
教育
教育
頻道首頁
學前教育
中小學與國際學校
高等教育與海外留學
商業與職場教育
教育改革與創新
觀點
觀點
頻道首頁
Lex專欄
專欄
分析
評論
社評
書評
讀者有話說
管理
管理
頻道首頁
FT商學院
職場
領導力
財富管理
人物
生活時尚
生活時尚
頻道首頁
樂尚街
美食與美酒
藝術及文化活動
品味
旅行
生活話題
藝術與娛樂
消費經
影片
影片
頻道首頁
政經
產經
金融
文化
FT看見
音檔
音檔
頻道首頁
麥可林學英語
BoomEar藝術播客
一波好書
音樂之生
i聽粉
每日英語
每日英語
頻道首頁
雙語閱讀
FT英語速讀
原聲影片
FT英語電臺
音樂之生
麥可林學英語
每日一詞
換腦ReWired
換腦ReWired
頻道首頁
登錄
免費註冊
我的FT
會員中心
設置
登出
關注我們
微信公衆號
新浪微博
Flipboard
Twitter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動應用大全
基本設置
會員中心
郵件訂閱
同步微博
我的評論
管理收藏
RSS
梁啓超的美國(一)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在城市之光的書架上,梁啓超正看著我。豎領白衫繫着領帶,中分服帖的短髮,鎮定的眼神,與梁朝偉幾分相似,流亡沒有摧毀反而造就了他。
2014年10月15日
與巨龍共處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香港曾被稱作「東方的柏林」。那時的香港,在一個借來的時空,被動地成爲冷戰的前線。但今天的香港,突然擁有了自身的獨立意志。
2014年10月9日
舊金山的「龍夫人」(二)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她也作爲統戰對象回中國,卻發現沒人對海外華人命運真正有興趣。他們不過是北京政權的裝飾品,隨著中國再度崛起,連這裝飾性都不那麼重要。
2014年9月24日
舊金山的「龍夫人」(一)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在舊金山,她無人不曉,而對於一街之隔的唐人街,她則像是一個飽受爭議、卻當之無愧的Aunt,《紐約時報》乾脆說她是本市最重要的「權力掮客」。
2014年9月17日
橫濱往事(二)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梁啓超比孫中山更富吸引力。在橫濱,他與孫曾是達成短暫聯盟、又互相謾罵的對手,沉浸於革命與改良之爭,這也是中國現代黨派的肇始。
2014年9月11日
橫濱往事(一)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他在一個傀儡式的清王朝皇帝治下成長,將日語當作另一種母語,然後加入反對這秩序的力量,最終他又來到日本,研究推翻清王朝的革命者。
2014年9月3日
重估鄧小平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評價歷史人物時,我們必須分清,什麼是他給時代帶來的,什麼是時代自身的力量。如果不能批評鄧小平的弊端,則對他的讚美都不令人信服。
2014年8月21日
張岱、丘吉爾與香港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他和《主場新聞》的困境,正是香港的縮影——香港不斷要試圖建立起一個獨立的政治與知識的人格,但卻只能依附於新的中國秩序。
2014年8月13日
萬爺在巴黎(二)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他說,中國的變化好比一場化學反應,有參與物也有生成物,我們是促成反應的溫度、壓力與催化劑,生成物沒我們的位置,但我們有其作用。
2014年8月6日
萬爺在巴黎(一)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若民主政治以選民爲基礎,流亡政治是欠缺的,它有同情者與支持者,卻無選民與監督者。他們身在異鄉,關心的是中國,陷入天然的分裂感。
2014年7月30日
匿名之痛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這次旅行,對流亡的浪漫憧憬消失了,甚至轉變成隱隱的焦慮與恐懼。若流亡僅僅是流亡,沒有變成「奧德賽式」的歸來,我還會憧憬嗎?
2014年7月23日
另一個亞洲故事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亞洲諸國在長期經濟成長後重獲自信,他們也都有在新的版圖中獲得位置的渴望,而這在漫長的20世紀一直被壓抑,而衝突就像是遲來的報復。
2014年6月12日
選擇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他們該有30年沒見了。接到X的電話時,Q一下就想了起1980年代中期朗誦會的那一幕。
2014年6月4日
沉默的記憶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歷史學家米哈伊•格夫特說得對,斯大林制度的真正力量和持久遺產,不是國家結構,也不是領袖崇拜,而是「潛入我們內心的斯大林主義」。
2014年5月28日
遲鈍的巨人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對昔日強者的過度敏感,也總伴隨著對弱者的極度遲鈍。中國習慣於在強調自己受侵害的近代歷史,卻忘記了自己在別人面前的強者地位。
2014年5月21日
從夾邊溝到拉斯維加斯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對被壓制記憶的集體追憶,會產生巨大的歷史能量,令受難者形成共同體,對抗極權。對斯大林時代的譴責,在很大程度上開啓了蘇聯變革。
2014年5月7日
法拉盛的烏坎人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在唐人聚集的紐約法拉盛,我與莊烈宏重聚。他是當年烏坎的主要抗爭者之一,但隨著烏坎故事的變形,他出走美國,成了新的反叛者。
2014年4月24日
陳一諮的「interesting times」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曾經的體制內改革智囊陳一諮本月在洛杉磯離世,一天後就是胡耀邦的25週年忌日。這個偶然似乎印證了一代改革者與歷史的徹底告別。
2014年4月18日
從北京到臺北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臺灣的「太陽花一代」將很快意識到,面對中國崛起這股巨大的、令人憂慮的潮流,他們需要深刻的智慧與持續的犧牲,而不僅是即興的快樂抗爭。
2014年4月2日
極權的誘惑再版序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我猶記寫作這本書時的情緒,除去憤怒、困惑,還有一種觸碰禁忌的快感。那是二零零九年的冬日,我在劍橋遊學。
2014年3月27日
鎮定的「黑手」(二)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他們都曾在某個歷史關頭挺身而出,但歷史方向常與他們期望的相反。如今,他們身形蒼老,卻代表了被壓制的記憶與努力,終有一天,這記憶會再度照耀曾漠視他們的中國社會。
2014年3月20日
鎮定的「黑手」(一)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對陳子明這一代人來說,國家命運往往比個體經驗更具體,既上山下鄉,又參與國家轉型。他又是更極致的一位,以國家爲己任,卻代價巨大。
2014年3月13日
漫長的休假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許家屯的命運與思考最終成了中共改革派的縮影。他們被迫從公共舞臺消聲。他們最大膽的想法仍很難突破「人性面孔的社會主義」框架。
2014年3月6日
流亡的里程碑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四通與聯想的不同命運,常被視作中國複雜、失衡的政商關係例證。80年代末後,四通停滯衰落,淪爲中關村歷史遺蹟,聯想則成了今日模樣。
2014年2月12日
|‹
上一頁
‹‹
2
3
4
5
6
7
8
9
10
11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