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0.8元/天 立即訂閱
觀點
登錄
免費註冊
我的FT
設置
登出
登錄
×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免費註冊
找回密碼
簡訊登錄
微信登錄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
用戶註冊協議
和
私隱權保護政策
,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搜尋
關閉
搜尋
FT中文網
Menu
切換版本
繁體中文版
FT.com
首頁
首頁
中國
中國
頻道首頁
政經
商業
金融市場
股市
房地產
社會與文化
觀點
全球
全球
經濟
經濟
金融市場
金融市場
商業
商業
創新經濟
創新經濟
教育
教育
觀點
觀點
管理
管理
生活時尚
生活時尚
影片
影片
音檔
音檔
每日英語
每日英語
換腦ReWired
換腦ReWired
登錄
免費註冊
我的FT
會員中心
設置
登出
關注我們
微信公衆號
新浪微博
Flipboard
Twitter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動應用大全
基本設置
會員中心
修改頭像
郵件訂閱
同步微博
我的評論
管理收藏
RSS
一週世界輿論聚焦:中俄能源合作新動態;中美試圖控制緊張關係
曹辛:中國能源戰略和對俄外交有微妙調整。同時中國有意調整與緩和中美的緊張關係,當然這在相當程度上主要取決於美國。
2小時前
FT社評:Meta受罰事關歐盟與美國間的數據流動
歐盟和美國需要確保必要的個人數據能夠合法地繼續流動,若世界頂級民主國家的網路彼此割裂,確實會令人遺憾。
2天前
Lex專欄:晶片變籌碼,輝達搭乘AI熱潮市值大漲
輝達從一家以遊戲晶片聞名的公司,變成了一家在人工智慧領域扮演重要角色的公司,有望成爲全球首家市值達兆美元的半導體公司。
2天前
中國汽車市場上演達爾文式競爭
消費者快速放棄內燃機汽車以及中國本土電動汽車競爭對手的崛起,令跨國車企在中國陷入困境。
2天前
監管人工智慧是一個四維挑戰
桑希爾:與核技術相比,AI相對便宜、不可見、無處不在,而且有無限多用例。它帶來一個四維挑戰,要求世人拿出更靈活的應對方式。
2天前
Lex專欄:平板電腦終於要取代筆記本了
筆記型電腦仍大量存在於工作場所,但聯想的疲弱業績突顯電腦市場持續萎縮。
4天前
G7必須接受新現實
沃爾夫:美國的「單極」時刻和七國集團的經濟主導地位都已成爲歷史。中國現在是一個經濟超級大國。各方必須再次找到通往合作的道路。
4天前
《全球對話》第九期:專訪前聯合國副祕書長索爾海姆
宋欣、周掌櫃:在中西關係日趨緊張的當下,中歐合作上升到了新的戰略高度,這需要雙方突破一切阻力坦誠而深入的交流,尋找雙方的「最大公約數」。
5天前
Lex專欄:中國會否主宰電動汽車電池行業
要展望電動汽車電池行業的最終格局,不妨考慮太陽能電池這個案例。中國在該領域政策的有效性應該讓西方電動汽車企業感到寒意。
5天前
數據準確也是一種有效溝通和預期管理
陳志龍:同樣的數據,不同部門與市場反饋存在不同,「對不上」如何解釋?經濟金融體系所有問題都可以歸結到信心信用,它們是穩定繁榮基石。
5天前
如何看待「去美元化」熱潮?
鍾正生等:去美元化爲何再受關注?既源於美元資產國際儲備下滑,也和人民幣國際化有關,還離不開美國銀行危機和債務上限風波擾動。
5天前
《漫長的季節》裏的投資智慧
夏春:我們的投資決策往往難以跳出過去成本的束縛,對明明知道失敗的項目,還會繼續往裏面砸錢,理性的做法是果斷退出,往前看,別回頭。
5天前
2023年下半年展望:進則無咎
洪灝:經過一季度良好的開局,中國經濟數據於四月放緩,但A股回吐了自去年十月底以來的部分漲幅,恆指則在全球市場中表現墊底。原因幾何?
5天前
當包郵區走進氣候風險區,快遞還能如約而至嗎?
夏怡雯、李嘉鋮:當氣候變化已經對快遞行業運營產生實質影響時,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就成爲中國快遞企業實現穩定、高效、可持續運營的必答題。
6天前
「因地制宜」——珠三角城市大相徑庭的產業發展之路
李瀚明:珠三角城市的產業發展之路告訴我們,貿易和交通的便捷對於產業發展而言至關重要。
6天前
從預期擾動看長期資金配置
秦勇:回到更長期的維度,中國的一些經濟長週期變數都發生了很大變化,未來需加入現實的政策應對才能形成對未來中長期經濟潛在增速的判斷。
6天前
中國能穩住歐洲嗎?
鄧聿文:至少在目前階段,歐洲無力擺脫美國,形成戰略自主的獨立一極,但歐洲也不大可能完全站在美國的立場去遏制中國。
6天前
一週世界輿論聚焦:中國與中亞五國已機制化聯合
曹辛:中國與中亞的合作走向機制化。中國在中亞的經營如果成功,既能發展自己,又能抵制美國,對未來中俄關系發展也可以起到良性功效。
6天前
脫鉤背景下,晶片創新如何突破困境?
汪波:晶片法案下,中國晶片行業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創新離不開社會各方面需求拉動,而打破封鎖的急切心情下,容易有短期看到結果的傾向。
2023年5月21日
進還是退:西方車企在中國的選擇題
在中國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市場,面對中國品牌的崛起和自家市場份額的下滑,大衆和福特選擇了截然不同的對策。
2023年5月19日
臺灣總統選戰好戲登場
葉勝舟:在野整合的基礎不是爲了信仰,而是爲了利益,即聯手拉民進黨下馬。預計大選的高潮在今年底,三黨都將放出勝負手。
2023年5月19日
美國駐華大使遲遞交國書,如何理解?
林原:美國大使伯恩斯到中國一年多後才向中國國家主席遞交國書,這究竟是否應該視爲中美關係冷暖的「溫度計」?對此不應給予簡單回答。
2023年5月19日
中國需要一個國民收入倍增計劃
葉勝舟:目前中國經濟迫切需要一針強心劑。供給側改革數年,成效一般,不妨從需求側改革來個大動作,《國民收入十年倍增計劃》是可選項。
2023年5月17日
Lex專欄:把孫正義視爲逆向操作指標是不智之舉
軟銀減持阿里巴巴股份之際,美國一些對沖基金卻湧入中國電商巨擘,其樂觀態度並未得到中國本土投資者的認同。
2023年5月17日
切莫浪費「淄博燒烤」的火紅
宋向前:網紅城市很多,「長紅」城市卻很少,經典行銷可以很多,永恆的城市活力卻難以保持。城市經營是個系統工程,低慾望社會如何保持高成長?
2023年5月17日
教育與社會分化:貴族英國向右,平民荷蘭向左
王洋:英美教育更像上流人士鞏固階層的城堡,荷蘭教育側重培養適合社會需要的匠人。名牌大學也是社會建構的產物,這對國人有何啓發?
2023年5月17日
中華民國與臺灣:「寄居蟹理論」
林原:從自然界中,其實可以找到更合適的「喻體」,用來比喻中華民國與臺灣的關係——尤其是寄居蟹。
2023年5月12日
Lex專欄:不要對中國消費者寄予厚望
富有的中國消費者無論發生什麼事情都將繼續購買昂貴的手袋。投資非奢侈品股票的投資者則應該降低預期。
2023年5月12日
金錢能購買快樂麼?
伍治堅:金錢和快樂之間到底是怎樣的關係呢?兩篇同樣高質量的研究,得出南轅北轍的結論,到底哪個結論才更有道理?
2023年5月12日
美國經濟放緩,亞洲市場跑贏有理可依
陳敏蘭:在美國邁入經濟週期後段的同時,亞洲地區有望迎來早週期反彈,預計亞洲在2023年下半年的經濟成長將跑贏發達市場約5個百分點。
2023年5月12日
德國汽車製造商的危機感從何而來?
袁傑:德國媒體和業界認爲,中國對電動汽車擁有很高的成本優勢,正在超越德國,德國汽車業即使在自己國內也正面臨中國競爭對手的挑戰。
2023年5月11日
熱門文章
1.
美中高官在華盛頓舉行更多貿易談判
2.
中國汽車市場上演達爾文式競爭
3.
葡萄牙計劃禁止華爲設備進入該國5G網路
4.
中美關係緊張之際,摩根大通傑米•戴蒙在上海召開商界峯會
5.
沙烏地正在談判加入新開發銀行
6.
Lex專欄:晶片變籌碼,輝達搭乘AI熱潮市值大漲
7.
白宮與共和黨達成協議,避免美國債務違約
8.
樂評家親測解密:人工智慧能讓素人成爲歌星嗎?
9.
輝達如何創造出驅動AIGC熱潮的晶片?
10.
卡爾•伊坎,聲名顯赫的「企業掠奪者」嚐到失敗滋味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