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紀事 - FT中文網
中國紀事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蔣公」的高帽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蔣介石的銅像被戴上「世界偉人」的紙糊高帽,銅像前拉起了「以黨國興亡爲己任」等白布條……這是一場話劇的一幕,當時臺北正處於民主轉型亢奮期。
2013年7月25日

留守者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對他來說,保衛與重建菜園村,是他與他這一代人重新發現自己的旅程,他們要發現自己的往昔,並且在破碎之後,重建出一個新的身份。
2013年7月18日

愛人同志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陳允中仍偶爾被噩夢驚醒,夢中人被推土機鏟成了一半。這個夢境嚇了我一跳,我沒想到這些抗爭以這樣的方式進入他的內心。
2013年7月11日

國際本地主義者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陳允中的熱情很少熄滅,他是國際主義者,又強調在地化的重要性。他屬於另一個時代,西班牙內戰,或是1960年代民權運動中的大同理想。
2013年7月4日

菜園村的教授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他馬來西亞出生,在臺灣讀大學,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在香港教書。不過,街頭、農田、社區,而不是階梯教室,似乎纔是他真正的課堂。
2013年6月28日

燒須的老貓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捲入歷史中的個人,很少有機會真的能決定歷史的命運,李柱銘所能做的,不過是堅持內在的信念,儘量在時代的洪流中,維持自尊。
2013年6月14日

被誤解的愛國者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李柱銘曾相信,倘若欠缺法治與民主,大陸很難繁榮,因此香港經驗至關重要,但大陸卻以自己的方式迅速崛起,更封閉、傲慢,也更強大。
2013年6月6日

迴歸的政治學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李柱銘繼承了父親的正直,決定在香港又一個前途未測之時,承擔某種角色。多年來,香港人都覺得自己是過客,無力也無心參與自身的命運。
2013年5月27日

父與子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溫和的抗議、從法治延伸到民主,正是香港的特徵。再沒有一個人比李柱銘更能代表這種理性態度了,但在中國內地,他卻鮮有所聞。
2013年5月10日

「賤民」之驕傲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令我意外的是,大陸正洋溢著「臺灣熱」,人們嚮往它的民主試驗,而作爲臺灣民族主義的最重要研究者,吳睿人卻在訴說一個世紀來的羞辱。
2013年5月3日

魔山中的鄉愁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吳睿人的「魔山」歲月即將結束,這漫長的學術生活令人煎熬,不過這篇厚厚的博士論文、還有《想像的共同體》的中譯本,算是不錯的回報。
2013年4月25日

中國意識與臺灣譯者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在一間小巷咖啡館裏,我第一次見到吳睿人。不過我當時完全不知他在臺灣學運史上的地位,吸引我的是他作爲《想像的共同體》的譯者身份。
2013年4月18日

臺大的羅亭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當吳睿人在1983年5月當選爲臺大的代聯會主席時,他成了大學校園內越來越強烈的變革呼聲的象徵,大學內的沉默正在被打破。
2013年4月12日

堅定的變色龍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許信良常被稱作政治上的變色龍。他卻是條堅定的變色龍,他的權力意識服從於使命感,他的行動只追隨真實思想,即使這導致粉身碎骨的失敗。
2013年3月28日

體制內的反叛者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許信良曾深得蔣經國青睞,是權力在地化運動著力培養的對象,一直到1979年的橋頭事件,許信良才與體制徹底決裂,成爲「黨外」領袖。
2013年3月21日

一個偷渡者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在夜晚穿越黑漆漆的臺灣海峽時,許信良一定百感交集,既爲自己,更爲臺灣的命運。四個世紀來,一代代中國人前往臺灣尋找新人生。
2013年3月14日

「牢酒」的滋味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人們總不自覺地把臺灣政治轉型歸功於蔣經國,卻不知施明德等人堅持的信條:「自由都是反抗者的戰利品,絕不是掌權者的恩賜物。」
2013年3月7日

綠島小夜曲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音樂與政治從來如影隨形。在宣傳機器面前,淺唱低吟的臺語歌成了反抗之聲。《綠島小夜曲》也是,孤懸海上的島嶼變成了政治監禁的象徵。
2013年3月1日

「暴徒」的微笑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施明德等人受審前,很多人認爲他們不過是宣傳中所說的「暴徒」,但讀到那些辯護詞,會發現他們是一羣爲臺灣命運而思考與犧牲的人。
2013年2月21日

監獄哲學家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施明德一定難以忘記,在第一次被捕時的脆弱。在獄中,所有平日熟悉的東西都以另外一種面貌出現,最平凡的東西都變成了奢侈。
2013年2月1日

時代的噪音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很有可能,我正是自己批評的典型對象,這些常常失衡的文字就是一種明證。在其中,我在鏗鏘的批判與感傷的無力之間,不斷搖擺。
2013年1月24日

劉山青的「時時刻刻」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1982年,劉山青成爲絕無僅有的例證:一個香港人被中國政府以反革命罪宣判。但回到香港後,他又回到自己本該處的位置:一個邊緣人。
2013年1月14日

香港的非正統「左派」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在香港原本狹小的異端羣落中,梁國雄與他所參加的組織「革馬盟」是邊緣性的。香港的正統左派把他們的觀點視爲一派胡言。
2012年12月21日

一個託派青年在香港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1949年之後,香港成了中國託派的暫時避難所,陷入消沉。直到吳仲賢這新一代的加入,這死氣沉沉的託派才產生了新的能量。
2012年11月29日
|‹上一頁‹‹45678910111213››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