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紀事 - FT中文網
開通會員 見他人之未見
中國紀事
登錄
免費註冊
我的FT
設置
登出
登錄
×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免費註冊
找回密碼
簡訊登錄
微信登錄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
用戶註冊協議
和
私隱權保護政策
,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搜尋
關閉
搜尋
FT中文網
Menu
切換版本
繁體中文版
FT.com
首頁
首頁
FT中文網首頁
特別報導
「新四大發明」背後的中國浪潮
與FT共進午餐
西門子·智慧城市羣
未來生活 未來金融
高階訂閱
標準訂閱
熱門文章
會議活動
市場活動
FT商學院
FT電子書
職業機會
FT商城
日經中文網精選
中國
中國
頻道首頁
政經
商業
金融市場
股市
房地產
社會與文化
觀點
全球
全球
頻道首頁
美國
英國
亞太
歐洲
美洲
非洲
經濟
經濟
頻道首頁
全球經濟
中國經濟
貿易
環境
經濟評論
金融市場
金融市場
頻道首頁
股市
外匯
債市
大宗商品
金融市場數據
商業
商業
頻道首頁
金融
科技
汽車
地產
農林
能源
工業和採礦
航空和運輸
醫藥
娛樂
零售和消費品
傳媒和文化
創新經濟
創新經濟
頻道首頁
人工智慧
大數據
網路
新能源與新交通
其他
區塊鏈與數位幣
教育
教育
頻道首頁
學前教育
中小學與國際學校
高等教育與海外留學
商業與職場教育
教育改革與創新
觀點
觀點
頻道首頁
Lex專欄
專欄
分析
評論
社評
書評
讀者有話說
管理
管理
頻道首頁
FT商學院
職場
領導力
財富管理
人物
生活時尚
生活時尚
頻道首頁
樂尚街
美食與美酒
藝術及文化活動
品味
旅行
生活話題
藝術與娛樂
消費經
影片
影片
頻道首頁
政經
產經
金融
文化
FT看見
音檔
音檔
頻道首頁
麥可林學英語
BoomEar藝術播客
一波好書
音樂之生
i聽粉
每日英語
每日英語
頻道首頁
雙語閱讀
FT英語速讀
原聲影片
FT英語電臺
音樂之生
麥可林學英語
每日一詞
換腦ReWired
換腦ReWired
頻道首頁
登錄
免費註冊
我的FT
會員中心
設置
登出
關注我們
微信公衆號
新浪微博
Flipboard
Twitter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動應用大全
基本設置
會員中心
郵件訂閱
同步微博
我的評論
管理收藏
RSS
「蔣公」的高帽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蔣介石的銅像被戴上「世界偉人」的紙糊高帽,銅像前拉起了「以黨國興亡爲己任」等白布條……這是一場話劇的一幕,當時臺北正處於民主轉型亢奮期。
2013年7月24日
留守者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對他來說,保衛與重建菜園村,是他與他這一代人重新發現自己的旅程,他們要發現自己的往昔,並且在破碎之後,重建出一個新的身份。
2013年7月17日
愛人同志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陳允中仍偶爾被噩夢驚醒,夢中人被推土機鏟成了一半。這個夢境嚇了我一跳,我沒想到這些抗爭以這樣的方式進入他的內心。
2013年7月10日
國際本地主義者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陳允中的熱情很少熄滅,他是國際主義者,又強調在地化的重要性。他屬於另一個時代,西班牙內戰,或是1960年代民權運動中的大同理想。
2013年7月3日
菜園村的教授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他馬來西亞出生,在臺灣讀大學,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在香港教書。不過,街頭、農田、社區,而不是階梯教室,似乎纔是他真正的課堂。
2013年6月27日
燒須的老貓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捲入歷史中的個人,很少有機會真的能決定歷史的命運,李柱銘所能做的,不過是堅持內在的信念,儘量在時代的洪流中,維持自尊。
2013年6月13日
被誤解的愛國者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李柱銘曾相信,倘若欠缺法治與民主,大陸很難繁榮,因此香港經驗至關重要,但大陸卻以自己的方式迅速崛起,更封閉、傲慢,也更強大。
2013年6月5日
迴歸的政治學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李柱銘繼承了父親的正直,決定在香港又一個前途未測之時,承擔某種角色。多年來,香港人都覺得自己是過客,無力也無心參與自身的命運。
2013年5月26日
父與子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溫和的抗議、從法治延伸到民主,正是香港的特徵。再沒有一個人比李柱銘更能代表這種理性態度了,但在中國內地,他卻鮮有所聞。
2013年5月10日
「賤民」之驕傲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令我意外的是,大陸正洋溢著「臺灣熱」,人們嚮往它的民主試驗,而作爲臺灣民族主義的最重要研究者,吳睿人卻在訴說一個世紀來的羞辱。
2013年5月2日
魔山中的鄉愁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吳睿人的「魔山」歲月即將結束,這漫長的學術生活令人煎熬,不過這篇厚厚的博士論文、還有《想像的共同體》的中譯本,算是不錯的回報。
2013年4月24日
中國意識與臺灣譯者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在一間小巷咖啡館裏,我第一次見到吳睿人。不過我當時完全不知他在臺灣學運史上的地位,吸引我的是他作爲《想像的共同體》的譯者身份。
2013年4月17日
臺大的羅亭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當吳睿人在1983年5月當選爲臺大的代聯會主席時,他成了大學校園內越來越強烈的變革呼聲的象徵,大學內的沉默正在被打破。
2013年4月11日
堅定的變色龍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許信良常被稱作政治上的變色龍。他卻是條堅定的變色龍,他的權力意識服從於使命感,他的行動只追隨真實思想,即使這導致粉身碎骨的失敗。
2013年3月27日
體制內的反叛者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許信良曾深得蔣經國青睞,是權力在地化運動著力培養的對象,一直到1979年的橋頭事件,許信良才與體制徹底決裂,成爲「黨外」領袖。
2013年3月20日
一個偷渡者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在夜晚穿越黑漆漆的臺灣海峽時,許信良一定百感交集,既爲自己,更爲臺灣的命運。四個世紀來,一代代中國人前往臺灣尋找新人生。
2013年3月13日
「牢酒」的滋味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人們總不自覺地把臺灣政治轉型歸功於蔣經國,卻不知施明德等人堅持的信條:「自由都是反抗者的戰利品,絕不是掌權者的恩賜物。」
2013年3月6日
綠島小夜曲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音樂與政治從來如影隨形。在宣傳機器面前,淺唱低吟的臺語歌成了反抗之聲。《綠島小夜曲》也是,孤懸海上的島嶼變成了政治監禁的象徵。
2013年2月28日
「暴徒」的微笑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施明德等人受審前,很多人認爲他們不過是宣傳中所說的「暴徒」,但讀到那些辯護詞,會發現他們是一羣爲臺灣命運而思考與犧牲的人。
2013年2月20日
監獄哲學家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施明德一定難以忘記,在第一次被捕時的脆弱。在獄中,所有平日熟悉的東西都以另外一種面貌出現,最平凡的東西都變成了奢侈。
2013年1月31日
時代的噪音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很有可能,我正是自己批評的典型對象,這些常常失衡的文字就是一種明證。在其中,我在鏗鏘的批判與感傷的無力之間,不斷搖擺。
2013年1月23日
劉山青的「時時刻刻」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1982年,劉山青成爲絕無僅有的例證:一個香港人被中國政府以反革命罪宣判。但回到香港後,他又回到自己本該處的位置:一個邊緣人。
2013年1月13日
香港的非正統「左派」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在香港原本狹小的異端羣落中,梁國雄與他所參加的組織「革馬盟」是邊緣性的。香港的正統左派把他們的觀點視爲一派胡言。
2012年12月21日
一個託派青年在香港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1949年之後,香港成了中國託派的暫時避難所,陷入消沉。直到吳仲賢這新一代的加入,這死氣沉沉的託派才產生了新的能量。
2012年11月28日
|‹
上一頁
‹‹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