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雷諾CEO:不排除重返俄羅斯市場

該公司在俄烏衝突後以2盧布出售其俄羅斯業務及在伏爾加汽車所持股份,但保留在六年內回購伏爾加汽車股權的選擇權。
1天前

在歐中國車企的「韌勁」一面

張冬方:難道中國車企在歐洲只能靠接手歐洲品牌、以歐洲面孔出現纔有機會嗎?
3天前

智駕領域的黑馬,黑芝麻能否跑出?

這家智慧汽車技術製造商的股價,自去年8月上市以來一直低於發行價,落後近期上市的而上升強勁的同業。
3天前

歐洲可能淪爲中國電池製造商的「裝配廠」

一個環境活動組織警告稱,歐盟需要制定監管框架,確保亞洲企業做出技能轉讓,作爲獲得國家補貼的條件。
4天前

Lex專欄:富士康準備投入電動汽車競爭

iPhone主要代工製造商證實有意入股日產以尋求合作。與日產合作將是富士康獲得製造訣竅和進入市場管道的難得機會。
4天前

特斯拉可能無法如期在中國試驗自動駕駛

在美中貿易戰升級背景下,中國監管機構有可能暫緩批准馬斯克的電動汽車公司在中國大範圍訓練全自動駕駛(FSD)技術。
5天前

北美自由貿易陷入困境

周子衡:白宮的關稅政策不僅僅侷限在平衡貿易方面,還有著更爲複雜的政策動機或目標。認識至此,有助於理解與把握當下貿易戰的烈度、廣度與永續性。
2025年2月12日

比亞迪發佈「天神之眼」自動駕駛系統

比亞迪所有車型都將搭載這套自研的先進自動駕駛系統,這意味著其售價7萬元人民幣的車型也將具備通常只見於高階車款的功能。
2025年2月11日

大衆電動夢退潮令德國工人焦慮

默克爾到訪大衆茨維考電動汽車工廠五年後的今天,工人們面對大幅減產的黯淡前景。由此產生的不滿情緒推高了極右翼政黨的人氣。
2025年2月10日

歐盟計劃出臺泛歐電動汽車補貼

布魯塞爾面臨的一個挑戰是,要設計一個既符合世貿組織規則、又避免補貼流向中國汽車製造商的計劃。
2025年1月23日

極星將物色新供應商以繞過美國禁令

拜登政府卸任前夕,美國商務部敲定了禁止在電動汽車上使用中國軟體和硬體的規定,從而將中國汽車排除在美國市場門外。
2025年1月22日

Lex專欄:川普拔掉電動汽車插頭

美國新總統下令撤銷強制銷售電動汽車的法令和有關汽車排放和燃油經濟性標準的法規。由此產生的影響可能波及全球汽車製造商和電池製造商。
2025年1月22日

賓士CEO:歐盟應歡迎中國車企赴歐設廠

康林松稱,歐盟與其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關稅,不如借鑑當年中國邀請歐洲車企赴華設廠的做法,鼓勵中國汽車製造商在歐盟落地生產。
2025年1月20日

市場疲軟能否解釋中國汽車品牌在德銷量下滑?

張冬方:在德國電動汽車市場蛋糕縮小的情況下,中國汽車品牌離德國消費者最終認識到中國電動汽車性價比更高,還有很遠的距離。
2025年1月19日

歐盟減排規定可能迫使其車企購買中國車企的碳信用額度

爲避免支付鉅額罰款,歐盟許多汽車製造商正尋求與銷售電動汽車較多、因此碳排放額度有富餘的中國和美國車企「共享」這一額度。
2025年1月17日

歐洲汽車業呼籲與川普達成「大交易」以避免貿易戰

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敦促歐盟不要急著報復川普的關稅政策,而應以避免貿易戰爲出發點,抓緊分析美國新總統到底想要什麼。
2025年1月17日

大衆的「不得不服」,特斯拉和比亞迪的「水土不服」

張冬方:無論特斯拉還是比亞迪,「水土不服」的問題,用「入鄉隨俗」的方式來解決就好了。
2025年1月15日

大衆電動汽車交付量去年下降

大衆品牌2024年交付38.31萬輛全電動汽車,同比減少2.8%,使歐洲最大汽車製造商在達到歐盟新版排放規則要求方面承壓。
2025年1月10日

新能源車企和產業鏈的壓力

Jason Li:在研發上捲來捲去,但是沒有獲得回報的車廠,面臨不低的資金壓力。這個壓力自然會以應收應付賬款的形式傳導到供應商身上。
2025年1月7日

盤點2024中企出海歐洲(二)中國電動汽車:或收兵避險,或迎難而上

張冬方:歐洲本土車企已經意識到反補貼稅只是權宜之計,而留給他們的機會視窗可能只有兩三年的時間。
2025年1月6日

比亞迪2024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創紀錄

國內車市競爭持續激烈,分析人士稱,大公司正在佔據越來越大的市場份額,多數規模較小的集團將陷入掙扎。
2025年1月3日

盤點2024中企出海歐洲(一):動力電池:中企積極入歐,歐盟在追趕與共存中摸索

張冬方:2024年,中國電池企業的入歐主流模式仍然是進軍模式,中國動力電池製造商中的頭部企業幾乎均在歐洲推進投資建廠進度。
2025年1月1日

十年造一車 黃宏生的最後一擊

內地車企正藉生死存亡之秋,爭取登陸資本市場是一條主要出路,創維汽車亦深明此理。
2024年12月31日

2025年中國電動汽車銷量將超過燃油車

投行和研究集團提供的行業預測顯示,明年中國電動汽車銷量將首次超過內燃機汽車銷量,提前10年達到官方制定的目標。
2024年12月26日

美國大選與中美關係前景的經濟角度觀察

馬曉野:美國總統選舉塵埃落定,對中美關係意味著什麼?中美經貿關係在過去的八年中,幾乎成爲其他各項關係的摩擦和鬥爭的「石敢當」,談判前途何在?
2024年12月26日

圖達通SPAC赴港上市之路或將舉步維艱

這家自動駕駛鐳射雷達傳感器製造商已同意透過香港SPAC計劃借殼上市的交易,該計劃推出已有三年,但並未取得太大進展。
2024年12月25日

倒下的極越和正在上演的新能源車企大逃殺

閆曼:可以做資本的寵兒,但是不能一直只做資本的寵兒,這是極越汽車最深刻的教訓。
2024年12月18日

汽車業危機下,德國人也想捲了?

張冬方:福斯汽車危機並非孤立,它只是德國汽車業和德國經濟面臨危機的縮影。危機的發生並未一夜之間,它早就在潛行中。
2024年12月18日

福斯汽車大股東明確支援關閉德國工廠

波爾舍-皮耶希家族逆轉避免與大衆勞資委員會對抗的傳統立場,明確表示公司「有必要調整業務規模,以實現長期競爭力」。
2024年12月18日

華爲電動汽車業務另闢蹊徑

華爲電動汽車業務估值已達160億美元,其目標是成爲「中國版博世」,爲電動汽車行業提供軟體和硬體解決方案。
2024年12月18日

尋找新方向 燦谷全力拓展國際市場

這家汽車貿易商旗下的出口導向平臺AutoCango.com流量迅速成長,自3月上線以來,訪問量已達37萬次。
2024年11月13日
12345678910››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