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通會員 見他人之未見
汽車
登錄
免費註冊
我的FT
設置
登出
登錄
×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免費註冊
找回密碼
簡訊登錄
微信登錄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
用戶註冊協議
和
私隱權保護政策
,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搜尋
關閉
搜尋
FT中文網
Menu
切換版本
繁體中文版
FT.com
首頁
首頁
中國
中國
全球
全球
經濟
經濟
金融市場
金融市場
商業
商業
頻道首頁
金融
科技
汽車
地產
農林
能源
工業和採礦
航空和運輸
醫藥
娛樂
零售和消費品
傳媒和文化
創新經濟
創新經濟
教育
教育
觀點
觀點
管理
管理
生活時尚
生活時尚
影片
影片
音檔
音檔
每日英語
每日英語
換腦ReWired
換腦ReWired
登錄
免費註冊
我的FT
會員中心
設置
登出
關注我們
微信公衆號
新浪微博
Flipboard
Twitter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動應用大全
基本設置
會員中心
郵件訂閱
同步微博
我的評論
管理收藏
RSS
雷諾掌門人呼籲歐洲建立基金抵禦中國電動汽車
歐洲汽車製造商眼下正艱難應對歐洲電動汽車銷售放緩以及來自中國汽車品牌的激烈競爭。
2024年3月19日
Stellantis是如何憑藉求生心態碾壓大衆的
組成Stellantis的每家企業——飛雅特、克萊斯勒、標緻、歐寶,都經歷過死而復生或瀕臨死亡,這讓Stellantis有一種求生心態。
2024年3月18日
寧德時代季度利潤近兩年來首次同比下滑
隨著電動汽車需求成長放緩而競爭加劇,世界最大電動汽車電池製造商報告好壞參半的業績,全年營收低於預期,但核心業務毛利率有所改善。
2024年3月18日
本田、日產宣佈聯手開發電動汽車
大衆上週也表示可能與雷諾合作,突顯傳統汽車製造商面對中國電動汽車的威脅紛紛締結聯盟,以求集中資源開發有競爭力的電動汽車。
2024年3月18日
國內面臨寒冬 燦谷放眼海外市場
這家汽車交易平臺營運商,爲進口內地二手車的海外經銷商推出新服務。
2024年3月14日
中國汽車市場轉型致「殭屍工廠」不斷湧現
中國消費者迅速轉向電動汽車,導致內燃機汽車銷售停滯,分析師預測未來十年中國汽車市場將出現數百家殭屍工廠。
2024年3月14日
安謀發佈首款自動駕駛汽車晶片設計
軟銀支援的這家英國晶片設計商首次面向汽車應用發佈其高效能Neoverse級晶片設計,以及一套面向汽車製造商及其供應商的新系統。
2024年3月14日
Lex專欄:小米可以在造車領域開拓利基市場
小米這樣的智慧型手機製造商擁有多種技術,在製造智慧汽車的競爭中有起跑優勢。
2024年3月12日
賓士CEO呼籲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降關稅
康松林認爲,來自中國的競爭加劇將有助於歐洲汽車製造商生產出更好的汽車,而保護主義則是「走錯了路」。
2024年3月12日
吉利的融資希望因路特斯股價暴跌而蒙上陰影
路特斯上市後股價暴跌,讓人對雄心勃勃的中國車企吉利未來利用公開市場融資的能力產生疑問。
2024年3月11日
中國消費者對蘋果、特斯拉熱情下降
在華市場份額和銷售數據下降表明,這兩家美國集團面臨中國本土品牌日益激烈的競爭,並受到美中地緣政治緊張的影響。
2024年3月11日
「殯儀車」擊穿新勢力行銷道德底線
肖波:將理想MEGA比作「殯儀車」現象的出現,擊穿了造車新勢力盲目標新立異的道德底線。
2024年3月10日
比亞迪推出豪華電動超跑顯示出更大的野心
這家中國電動汽車巨擘正拓展產品覆蓋範圍——不僅是在價位上拓展,還在動力類型上拓展,顯示出其有意挑戰更強大的對手。
2024年3月5日
義大利汽車製造業面臨的威脅
博雷利:如果羅馬方面想要保住就業崗位並挽救其汽車製造業,對於如何處理電動汽車轉型,它可能要做出選擇。
2024年3月1日
豐田章男有機會成爲「亞洲版的馬斯克」
陳功:豐田章男就電動車問題與馬斯克隔空辯論,他這是代表亞洲製造業發出自己的聲音,表達亞洲製造業的意見。
2024年3月1日
美國將調查中國「聯網」汽車的安全風險
拜登表示,這一「史無前例」的舉措旨在確保美國能維持國內的「充滿活力的汽車工業」。
2024年2月29日
歐洲車企能否抗擊比亞迪?
比亞迪一年多前纔開始在歐洲銷售汽車,但已經在這個大陸的一些市場取得進展,而歐洲車企決心反擊。
2024年2月29日
深圳發佈促進汽車出口計劃
這個中國科技中心「搶抓汽車出口發展機遇」的24條舉措,可能加劇西方對本國製造商將面臨更激烈競爭的擔憂。
2024年2月27日
比亞迪否認國家補貼壓低中國汽車價格
歐盟正在調查中國政府補貼是否幫助其電動汽車以低於歐洲同類產品的價格銷售。比亞迪歐洲區總裁代表該公司對這項調查首次公開置評。
2024年2月26日
光峯科技爲電動汽車打造車載「公路電影院」
中國最大的鐳射電影放映機製造商正把目光投向電動汽車,藉助車規級巨幕爲汽車後座乘客提供影院式體驗。
2024年2月26日
南韓商界日益擔心美國的《降低通膨法》
業內人士表示,《降低通膨法》透過距今已有18個月,但有關中資參與的規則仍模棱兩可,使南韓企業進退兩難。
2024年2月21日
小鵬汽車將增加投資迎接「血海」競爭
首席執行長何小鵬表示,將招聘4000名新員工,並在自動駕駛和人工智慧技術方面投資35億元人民幣。
2024年2月20日
租車巨擘赫茲叫停極星電動汽車購買計劃
赫茲已暫停今年購買數萬輛吉利控股的極星電動汽車的計劃。電動汽車轉售價值去年暴跌,促使這家租車巨擘縮減轉向電動汽車的雄心。
2024年2月6日
中國整治電動汽車過剩產能不會減輕歐洲的壓力
謝豔梅:中國的產業政策會造成產能過剩的弊病,但深諳此道的政府會採取選擇性淘汰的做法,鍛煉出強大的出口企業。
2024年2月5日
警示燈字體太小 特斯拉被勒令發佈軟體更新
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稱,特斯拉汽車儀表板警示燈所用的小字體可能使「關鍵安全資訊難以閱讀,從而增加碰撞風險」。
2024年2月4日
馬斯克薪酬方案引發的兩難
如何平衡影響力與報酬,是每家由創辦人掌舵的成功科技公司終會面對的問題。針對這一問題的解法,也是多種多樣的。
2024年2月1日
沃爾沃汽車將停止向極星業務提供資金
這家瑞典汽車製造商還考慮將其在極星所持股份出售給母公司吉利,以提振自身股價。
2024年2月1日
Lex專欄:寧德時代股票值得關注
這家中國電池製造商預計2023年淨利潤有望達到455億元人民幣,那將意味著同比成長近50%,對投資者和分析師來說將是一個驚喜。
2024年1月31日
中國在自動駕駛領域挑戰西方
專家認爲,儘管北京方面有安全擔憂,但中國汽車製造商和科技公司正在縮小與美國對手的差距。
2024年1月31日
全球貿易:中國產業補貼引起的擔憂
美國和歐盟正在對中國「去風險」,但北京方面在經濟自主性上堅持自己的計劃,實施已久的產業補貼讓西方擔憂。
2024年1月30日
日系車如何破局中國「新能源大考」?
肖波:當中國新能源車2023年實現773萬臺的零售銷量後,曾經火熱風光的日系車企業彷佛一朝被打入凜冽寒冬。
2024年1月29日
熱門文章
1.
一週新聞小測:2025年3月22日
2.
中國表示已準備好應對「超預期衝擊」
3.
李光耀和李嘉誠——不同背景下的不同道路
4.
日本房地產泡沫:內卷的另一種結果
5.
川普在兩通電話中的大算盤和小算盤
6.
東南亞市場動盪,投資者轉向中國
7.
美國製造業的衰落:傳說、現實及其後果(上)
8.
美國要求馬來西亞阻止晶片流入中國
9.
世界會對「海湖莊園協議」買賬嗎?
10.
FT社評:川普吸引製造業投資的算盤打錯了
|‹
上一頁
‹‹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