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紀事 - FT中文網
開通會員 見他人之未見
中國紀事
登錄
免費註冊
我的FT
設置
登出
登錄
×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免費註冊
找回密碼
簡訊登錄
微信登錄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
用戶註冊協議
和
私隱權保護政策
,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搜尋
關閉
搜尋
FT中文網
Menu
切換版本
繁體中文版
FT.com
首頁
首頁
FT中文網首頁
特別報導
「新四大發明」背後的中國浪潮
與FT共進午餐
西門子·智慧城市羣
未來生活 未來金融
高階訂閱
標準訂閱
熱門文章
會議活動
市場活動
FT商學院
FT電子書
職業機會
FT商城
日經中文網精選
中國
中國
頻道首頁
政經
商業
金融市場
股市
房地產
社會與文化
觀點
全球
全球
頻道首頁
美國
英國
亞太
歐洲
美洲
非洲
經濟
經濟
頻道首頁
全球經濟
中國經濟
貿易
環境
經濟評論
金融市場
金融市場
頻道首頁
股市
外匯
債市
大宗商品
金融市場數據
商業
商業
頻道首頁
金融
科技
汽車
地產
農林
能源
工業和採礦
航空和運輸
醫藥
娛樂
零售和消費品
傳媒和文化
創新經濟
創新經濟
頻道首頁
人工智慧
大數據
網路
新能源與新交通
其他
區塊鏈與數位幣
教育
教育
頻道首頁
學前教育
中小學與國際學校
高等教育與海外留學
商業與職場教育
教育改革與創新
觀點
觀點
頻道首頁
Lex專欄
專欄
分析
評論
社評
書評
讀者有話說
管理
管理
頻道首頁
FT商學院
職場
領導力
財富管理
人物
生活時尚
生活時尚
頻道首頁
樂尚街
美食與美酒
藝術及文化活動
品味
旅行
生活話題
藝術與娛樂
消費經
影片
影片
頻道首頁
政經
產經
金融
文化
FT看見
音檔
音檔
頻道首頁
麥可林學英語
BoomEar藝術播客
一波好書
音樂之生
i聽粉
每日英語
每日英語
頻道首頁
雙語閱讀
FT英語速讀
原聲影片
FT英語電臺
音樂之生
麥可林學英語
每日一詞
換腦ReWired
換腦ReWired
頻道首頁
登錄
免費註冊
我的FT
會員中心
設置
登出
關注我們
微信公衆號
新浪微博
Flipboard
Twitter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動應用大全
基本設置
會員中心
郵件訂閱
同步微博
我的評論
管理收藏
RSS
一個溫州女人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我覺得太冤枉了」,幾乎每隔十分鐘,她都要說一次。她的工廠運轉良好,她從未參與高利貸。她遭遇的危機,是對她人生信念的顛覆。
2011年11月2日
臺灣兩則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夏日午後的基隆港破敗、沉悶,我漫無目的地閒蕩。我走過海濱情人大道,商鋪大多關了門,而招牌像是經年未經洗刷。
2011年10月19日
中歐精神?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昔日的中歐因爲身份的困惑,因爲反抗的需求,因爲始終瀰漫的不安全感,造就了一種充分的自省意識,總要追問存在的意義與價值。
2011年10月12日
一場爭辯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在餘傑筆下,昆德拉像是中國傳統中的「智者」,而哈維爾隸屬於「聖徒」的行列。前者強調「智慧」,後者更注重「心靈」。
2011年9月21日
昆德拉的誘惑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昆德拉的「輕逸」、他那些沉溺於情愛與性的主人公、他對政治的厭惡、還有他對於「遺忘」的解釋,似乎都契合了新的時代精神。
2011年9月14日
富春江與塞納河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我到了郁達夫的故居,看到了他寫了又寫的富春江,沿江走上五分鐘,就到了當年的新學堂舊址,它已改成了一所小學。趙家小姐的大廳在哪裏,趙小姐魂歸了何方?
2011年9月7日
旅途四則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又到了《老殘遊記》的時刻?這是催生吳沃堯與李寶嘉的時代?「怪現狀」與「現形記」層出不窮,是與非、黑與白,都不那麼清晰。
2011年8月24日
富強之後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我們生活在一種透過集體來拯救個人的虛妄幻覺中,也讓我們把世界視作一個粗鄙的叢林。原本是一種手段的「國家富強」,變成了目的本身。
2011年8月17日
一個遊蕩者的世界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我和啓蒙時代的小冊子作家們一樣,透過展現不同民族的風俗來勸告自己的同胞:跳出這狹隘的自身吧,我們自以爲的獨特,其實一點兒也不獨特。
2011年8月10日
暴力的誘惑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今日中國仍在掙扎著學會暴力之外的變革語言,但暴力的誘惑卻無處不在。它最簡單、最直接,最能釋放恐懼與煩躁,但卻往往通向更大的悲劇。
2011年7月27日
內在的審查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在米克洛斯寫下這些文字的1970年代末,匈牙利模式大獲全勝。匈牙利政府和普通人達成默契——我給你更好的物質生活,你放棄對政權的挑戰。
2011年7月13日
時代的稻草人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我的確擔心自己成爲這個時代的稻草人。這個稻草人不是插在那個軍閥混戰、民族屈辱的田野,而是生活在一個國家空前繁榮、強大的時刻。
2011年7月6日
迷人的新語言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過去幾年中,崔衛平是中國公共生活中的一個獨特聲音。她留著短髮,面目清秀,一些時候,還流露著少女式的快活和敏感。
2011年6月29日
米奇尼克在北京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在光線昏暗的書店裏,米奇尼克再度提到三十年前的鬥爭哲學,也勸聽衆,要對未來抱有想像力,但他很難想到這次對話激起的意外攻擊,這些爭吵象徵着中國的思想混亂。
2011年6月8日
十年之後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十年以來,比我更年輕的一代,就處於這樣一個時代。他們生活在一個物質與資訊豐沛、思想卻匱乏的時代,個人聲音輕易淹沒在喧譁的衆聲中。
2011年6月1日
重新想像印度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在智力與創造領域,中國可悲地落敗於印度。在中國崛起的故事中,知識分子的角色弱勢,甚至全然缺席。印度的存在,像是提醒我們的狀況。
2011年5月25日
印度商報與小站一夜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在站臺上,我碰到一個印度年輕人。我的江南,他的莫臥爾,我們都是衰落文明的孩子,而今又都在聲稱自己再度崛起。
2011年5月18日
葉名琛與皮革生意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我前往1859年葉名琛被英國人關押的地方,那裏的華人已經很少記得這段歷史了。華人廠主大都從事皮革生意,華人社區在衰落。
2011年5月11日
和平鄉的中國學院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泰戈爾世界一家的理想經常顯得幼稚而脆弱,但那些美好、單純的信念,比我們想像的更強大,它們總是以意想不到的方式生長。
2011年5月4日
到印度去!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泰戈爾一九二四年的中國之行,期盼已久,卻不盡如意。四年後,有兩位中國年輕人赴印拜訪他,其中一位,對他籌辦的國際大學深感興趣。
2011年4月27日
孟加拉的啓蒙運動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泰戈爾仰慕甘地的非暴力精神,卻並沒有準備接受甘地的抗爭方式。甘地是一個堅定的信徒,泰戈爾則天然是懷疑者,警惕一切支配性的、未經反省的力量。
2011年4月20日
加爾各答的烏鴉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 我們都是受傷的文明的後代,都在爲自己在現代世界中的虛榮與自尊,苦苦掙扎,都急於打破同胞們自我矇蔽的幻象。
2011年4月14日
恰達耶夫與秦曉(一)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在恰達耶夫所生活的俄羅斯,從現實政治、公共生活到宗教領域,壓抑無處不在。他用全盤否定式的偏激來對抗,他的力量也正來自於此。
2011年3月23日
開羅、臺北與北京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自從突尼西亞的抗議發生以來,它就在中國社會激起了奇妙的反應,越來越的中國人意識到,他們的現實生活與此相關。
2011年3月17日
|‹
上一頁
‹‹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