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紀事 - FT中文網
中國紀事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汪精衛與格瓦拉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在香港東九龍一間十五平米左右的房間裏,我和立法會議員梁國雄面對面。在香港,人人都認識他,但很少有人叫他的本名。他是「長毛」。
2012年11月22日

浪潮的旁觀者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臺灣雜誌與審查者玩貓鼠遊戲」, 1985年2月4日的《紐約時報》以此爲題報導黨外雜誌,所配照片正是在江春男,他正在翻閱《亞洲人》。
2012年10月11日

日本因素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一位北京計程車司機的個人感慨,像是對中國命運軌跡的提醒:日本在這個軌跡中,總是扮演著宿命式的角色,它鼓舞中國,也摧毀她的努力。
2012年9月27日

西紅柿與龍葵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這場反日遊行讓人想起埃裏克•霍弗的比喻:兩種不同的羣衆運動就像西紅柿與龍葵。我們正在品嚐的龍葵,是公民社會失敗的必然後果。
2012年9月20日

八十年代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在1979年6月臺北街頭的書報攤,你看得到這本名爲《八十年代》的新雜誌,封面上是一艘揚帆的船做背景,似乎在駛向一個新時代。
2012年8月23日

一個異議者的覺醒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江春男屬於臺灣覺醒的一代人,但他的期望也很快化作新的幻滅。他沒有成爲勞倫斯式的冒險家,也沒有投身於文學創作,而是成爲記者。
2012年8月16日

「黨外」的腔調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八十年代初的臺灣,社會處於一種奇特的曖昧中,三十多年的威權系統正在衰退。但新的現實是什麼?「黨外雜誌」要填補這種認知差異。
2012年8月9日

魯迅與「洗腦」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7月29日下午,香港有9萬人上街反對「國民教育」。一位香港學者說,這讓他想起哈維爾所說的「活在真實中」。魯迅必樂於聽到這一說法。
2012年8月2日

大陸妹與美國牛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來臺北的次數越多,我越失去描述它的能力。最初,我被臺灣的混合性吸引。但現在,我日益被它的所處的曖昧狀態吸引。
2012年7月20日

一個移民者的故事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相當於買了一份保險,安全與自由就有了保障」,他這樣形容移民的決定。移民首先是爲了孩子,但他發現自己成了最先的受益者。
2012年7月12日

宋王臺與廣東道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在某種程度上,過去十年的香港,多少像是20多年前的臺灣,追求民主化與本土意識的覺醒同時發生、互相激勵,像是DNA的雙螺旋結構。
2012年5月25日

沙坪壩的女神像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我坐在重慶沙坪壩公園的湖畔茶館裏,眼前矗立的是一尊自由女神像。紅磚底座,左手持法典,右手舉火炬,只是面部有點陰沉。
2012年5月17日

南昌的夜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他的談話讓我既興奮又厭倦。比起多數沉溺於物質與娛樂的同齡人,他不僅關心社會現實,而且試圖尋找答案。
2012年5月3日

一個脫黨者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像那個時代的很多人一樣,出於一種單純的信念,身在香港的梁慕嫺被中國共產黨吸引。但當林彪折戟沉沙時,她感到一種強烈的被欺騙感。
2012年4月19日

你是黨員嗎?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當我聽到「長毛」的發問時,真是感到一種特別的荒誕。香港迴歸已經15年,作爲中國執政黨的中國共產黨,卻仍如幽靈一樣存在於香港。
2012年4月12日

曖昧的共識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至少在短期看來,曖昧的「九二共識」仍是某種安全閥。但一種新的身份認同已經在臺灣社會成熟。兩岸關係面臨全新挑戰。
2012年3月22日

毛澤東奶茶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未料到,清晨起來,在金門的村莊中漫步,竟看到大幅的毛澤東畫像。不過,畫像是用來推銷一款飲品——毛澤東奶茶。
2012年3月2日

偶像的陰影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陳水扁的奔喪,讓我第一次感到某種期待的戲劇性。一個外來者很難理解陳水扁的衝擊,他激起臺灣社會最熱忱的期望,最終的結果卻是幻滅。
2012年2月23日

鍋貼、凍蒜與名嘴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觀察臺灣的政治選舉,仍是個奇特的經驗。在民主體制內,政治是一種協商、妥協的過程,但它也可能以瑣碎、無聊、娛樂的面目出現。
2012年2月9日

民主的遊客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2011年12月28日午後金門的水頭碼頭,我們在等待蔡英文的演講。比起臺灣同行們的淡然,我顯得過分激動。不過,他們也理解。
2012年2月2日

傷痕與再生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將近兩百尊蔣介石雕像,一樣的面孔與表情,彼此對視,激起的不是景仰,也不是憤恨,而是荒誕。
2011年12月8日

記憶的拆除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我和曾榮鑑坐在桃園縣政府農林局長的辦公室裏,而先前,他是大溪鎮鎮長。慈湖旁的蔣介石頭雕塑公園,正是他一手推動的。
2011年11月24日

複製的領袖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他把一個專制者的行事風格帶到了臺灣,慈湖的行館纔是權力的中心。我在一個炎熱的下午到此。昔日的禁地,早已擠滿了熙熙攘攘的遊客。
2011年11月18日

朱自清的溫州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像很多中國的城市,溫州生長得太快,一切記憶都被迅速地剷平。一樣醜陋而喧囂的高樓,只不過這裏更富有,也更無序。
2011年11月10日
|‹上一頁‹‹567891011121314››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