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紀事 - FT中文網
中國紀事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非洲小鎮的8月8日(下)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勤勞、節儉、靈活性、自我壓榨式的工作方式,這些中國人熟悉的生存原則,在非洲人中並不適用,他們也並不怎麼在乎物質上的積累。那麼,中國經驗對非洲會有用嗎?
2008年8月21日

非洲小鎮的8月8日(上)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對中國人來說,非洲顯得陌生而神祕。我們對於非洲沒有那種深層的心理糾纏,過去我們以階級立場來理解非洲,如今則增加了別的緯度。
2008年8月14日

一個少女的意外死亡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中國貴州的甕安風波,是一次突然中風嗎?當地政府表現出的遲緩、傲慢、無能,是目前其衰退的統治能力的一次顯著的釋放。
2008年7月17日

劉香成的中國敘事(下)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很多中國年輕一代攝影師的成長過程,都受惠於劉香成的視角。他的照片,有衝突,有隱喻,有疏離感,也有技巧,但其中始終有一種動人的情緒。
2008年7月10日

一個詩人的轉變(下)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在迴避內心深層的痛苦上,中國人的確如謝和耐所言,我們「很有一套處世的哲學」。
2008年6月26日

一個詩人的轉變(上)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20世紀後半頁的中國是一個加速斷裂、自我封閉的歲月,出生於1956年的柏樺發現,即使要了解自己的國家,他所能借助的材料也經常來自異域。
2008年6月19日

焦慮的盛世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對於18世紀的中國社會來說,人力是既唾手可得、缺乏價值的資源,同時,與人的關係又是中國人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人與人之間的鬥爭是這個國家主要的痛苦和歡樂的來源,也是人們釋放自身的壓力的口徑。
2008年6月12日

偏狹與傲慢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三峽大壩上的莫文蔚不正象徵了此刻中國的一種情感與理智嗎?它是某種奇特的混合,一方面,我們仍深受昔日思維所左右,有一種無知的傲慢,另一方面我們又有了新型的淺薄,它們結合在一起,禁錮了我們的頭腦和內心。
2008年6月5日

一個國家的悲傷與勇氣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一個人與一個國家的感情,不是來自於抽象的名詞,而是來自於具體的人、山水、食物的味道、對往事的追憶,一個國家和她的人民,就像是一棵大樹和她的樹葉,樹葉吸收類似的養料,樹葉的形狀相像,卻永遠不會有相同的兩片葉子。
2008年5月22日

災難、遺忘與不朽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當處於災難之中時,人們認爲應該「團結一致」,不應該對政府的反應做出質疑,而當災難結束時,人們則又忘記去質疑,很有可能,一個新的興奮點再次出現,人們又再加入表態之中。我們生活在一個資訊氾濫、記憶短暫的年代。
2008年5月15日

兩個中國女孩與2008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突然間,人人都在談論這個姑娘。她坐在輪椅上,運動服上右肩部位繡著奧運五環。輪椅左側,一名男子仰面倒在地上。幾秒鐘前,他試圖搶奪她手中的火炬。
2008年5月8日

錯亂的激情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政府在宣傳帶來的幻像中,喪失了對真實世界的理解,宣傳的暢通無阻的效果,繼續麻痺著權力本身。公衆也同樣變得越來越懷疑和怯弱,他們或許知道該反對什麼,卻不知該建設什麼。
2008年4月24日

看得見的與看不見的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過多的象徵意義,使體育滑向了一種極端,它變成了一種意識形態,它排斥反省、不容質疑。
2008年4月17日

老黃與小黃的故事(二)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民族主義的年輕一代在全球很多角落興起,他們困惑與無根,他們孕育著巨大的能量,如果得不到疏導,他們經常滑向暴力或自我放逐。
2008年4月10日

老黃與小黃的故事(一)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我可以和老黃流暢地交流,但我又無法和他談論我對羅馬的感受,我知道他對此缺乏興趣。
2008年4月3日

不穩的生活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我開始對繼續記錄我的見聞感到乏味,我不喜歡自己過分浮光掠影的觀察,它似乎未能觸及到這個國家、這裏的人民更深層的肌理和內心的祕密。
2008年3月20日

有彩虹橋的巫山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他們的命運都差不多,經常爲自己的生存苦苦掙扎,在巨大的社會變遷感到無力,或是過分投機……
2008年3月13日

賣汽球的小余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他們以成年人的世俗生活來填補空缺,他們過早的學會抽菸、喝酒、賭博,在歌廳裏扔掉童貞,所以儘管不過20歲,卻可能帶上了暮氣。
2008年3月6日

巴東縣城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石階的一部分已被淹沒在水下,透過清澈的水面,我看到水泥臺階仍在不斷向下延伸,通往那個被淹沒的城鎮。我總是抑制不住的想知道,如果順勢而下,將發會發現什麼?
2008年2月28日

宜昌的春節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被三峽大壩攔截住的江水,正匯聚成平靜的大湖。即使再討厭陳詞濫調的人,也會不由自主地念出「高峽出平湖」。
2008年2月21日

災難之後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多年來,我們是一個一直在與自然災難鬥爭的國家。在這種鬥爭中,我們形成了自己的國家體制,塑造自己的氣質。自然、政府、人民,這三者的關係,像是中國社會的核心,只是我們對此探討甚少。
2008年2月14日

模糊的憤怒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我們對於日本懷有某種意識形態式的反感,當觸及到某個敏感點時,我們的情緒被迅速調動起來,但因爲沒有真實的經驗做依託,這種情緒既不夠深沉、也不夠真誠,它輕易地到來,也輕易地消散。
2008年1月24日

尚待成熟的國家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2008年對於中國真正的考驗,不是體育賽事,也不是政治、經濟動員能力,而是這個國家對於自身的態度。一個成熟的、有理解力的、獨立的、剋制的社會態度,纔是中國真正的努力目標。
2008年1月17日

鄭芝龍的故事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我們所熟知的鄭成功收復臺灣的故事充滿了政治色彩。但對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來說,臺灣首先是經濟意義的,是他控制日本、中國與東南亞海上貿易的前提。
2008年1月10日
|‹上一頁‹‹78910111213141516››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