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與創新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親愛的會員,您的賬戶近期在多臺設備上異常登錄。您的賬戶僅限您本人使用,如不是您本人操作,可能您的賬號已洩漏。請您儘快進行如下操作:
爲了保護您的利益,我們已經暫時鎖定您的訂閱賬戶,如有疑問,請聯繫客服。
親愛的會員,您的賬號近期在多臺設備上頻繁異常登錄。您的賬戶僅限您本人使用。爲了保證您的利益,該賬戶已被暫時鎖定。您可以:

當休學的高中生給自己訓練AI心理諮詢師

當我們把心事講給AI,回應我們的到底是理解,還是一種預測?在演算法越來越懂我們的時候,我們是否也在漸漸喪失與人真實相處的能力?

爲什麼人類應該從DeepSeek的「共情」機制中反向學習?

章揚清:對情緒的關懷是一種稀缺資源。AI可能成爲很多人的「數字媽媽」,在AI一次次不厭其煩的回應中,很多人可能會被重新「養育」。

AI無法替代教師,但它會如何改變學生的心智?

今天教育的挑戰在於如何讓人在技術驅動的世界中保持人性。其中就包含了人獨特的自我意識、驅動力、思維方式和情感能力。

英國教育改革:新時代需要新課程

海曼:一項即將公佈的獨立審查可能爲我們對下一代的教育帶來激進的改革。

人工智慧課程進學校的隱憂

徐海娜:日常生活中,AI的出現使得我們做事的成本降低了,效率提升了;但人類也會利用AI做壞事。在AI課程進學校的同時,AI倫理能否得到足夠重視將成爲巨大隱憂。

海淀精英二代,堅信天賦決定論:專訪社會學學者姜以琳

當貧富差距加劇拉大時,上名校的收益就越發明顯。

從鋼琴大師身上,學習成才的祕笈

徐海娜:讓孩子們享受音樂,追尋自己更加重要,也就是說,要弄明白自己渴望成爲什麼樣的人,並委身於這個目標,纔是成才的祕笈。

氣候變化教育不能缺少跨文化視角

氣候變化需要全球共同的解決方案,但不同地區、不同人羣所遭受的影響是不一樣的,差異尤其體現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

人工智慧即將顛覆傳統教育的四個方向

趙勇:將「優秀」定義爲考高分是有問題的,畢竟AI已經能考得比絕大多數人更好了。

能用AI高效學習的時代,爲何還要寫到手指變形?

徐海娜:我們需要停一停,想一想,孩子們花在教室裏那麼多時間,是否學到了真正有用的東西。這些其實無關科技,而是源於觀念。

我在奧克蘭最窮區當老師,最怕學生的精神變得貧窮

在貧困和高犯罪率的劫持下,教育會呈現出另一重面貌嗎?紐西蘭教育奉行的平等、多元和寓教於樂還能否繼續?

FT社評:人工智慧走進課堂會創造怎樣的未來?

新的技術必將改變學校的教學內容和方式,也將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頭腦特工隊2》:適度焦慮是成長的需要

徐海娜:青春期是人生信念形成的重要時期,不是隻有學習和考試。當我們能夠理解青春期焦慮時,才能更好地幫助我們的孩子們。

「槓精」現象是因爲學校不教「理性思考」嗎?

專訪教育心理學家琳達•埃爾德:人類社會不傾向於讓學校教學生進行批判性思維。這是一個普遍現象。

國際教育變革如何爲AI時代的職業發展鋪路?

薛莉:容錯機制高,是國際教育的特點。給了孩子容錯的機會,鼓勵學生迎接跨學科挑戰,自主學習的能力也會在這個過程中逐漸提高。

小學用AI,新加坡能否繼續領跑全球教育競爭?

徐海娜:目前AI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仍然在爲傳統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目標服務,更加革命性的變革還沒有出現。

傳媒藝術生,先把「熟練掌握AI」焊在簡歷上

August Wu:真到了AI可以「批次」生產作品的那一天,它會成爲「鯰魚」刺激從業者們輸出更風格化、更不可替代的作品。

波蘭的家庭作業之爭

波蘭政府決定取消家庭作業,意在改革教育,卻引發爭論。孩子與家長也是有喜有憂。

複雜世介面前,需要培養學生處理敏感議題的能力

徐海娜:從鍛鍊學生討論敏感議題的能力開始,讓他們天下事,事事關心,真正能夠做到開放式地討論任何問題.

情緒穩定的老師是什麼樣子的?

徐海娜:「讓每一個差生都不放棄自己」——如果一位老師有這樣的使命感,就根本不會隨意侮辱和打罵學生。

暴力對待學生的老師值得同情嗎?

徐海娜:我們到底在追求一個怎樣的教育環境?這個教育環境是怎樣的,與身在其中的每一個人的道德標準都有關,也和我們爲自己以及他人的權利發聲的道德勇氣有關。

「丟在法國的寒假作業」與學習壓力

徐海娜:我們目前的教育還是不重視構建孩子的內心動力,還是以給予持續的外在的壓力爲主。

擁抱AI的中學課堂,遙遙領先了嗎?

吳坤玲:每個新事物出現,都需要一個它走向常態化的過程。唯一不同的也許只是,現在的青少年成長在一個每天都有新事物出現的時代。

小學老師,給「雙減」託底的人

少子化加劇,師生比上升,「小班課」是否意味著教學質量的提高,能否緩解家長對教育質量的焦慮?

中國學校出海的吉利模式

肖經棟:馬來西亞成功從留學輸出國轉爲輸入國,很大程度上是跟其教育長期與留學以及國際教育密切相關。中國國際教育與之有比較多的類似之處。

怎麼挽救自家的「學渣」孩子?

徐海娜:「學渣」有各種各樣的情況,有的真的會輟學。有的輾轉於醫院的「學習困難門診」和心理諮詢室之間,還是不能挽救。那問題到底出在了哪裏?

不想「卷」的外地生源,盤活海南國際教育

肖經棟:海南光是引進國際化學校、境外大學,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讓這些學校在海南能夠生存下來並發展壯大。

「手機爭奪戰」到底反映出了什麼問題?

徐海娜:當我們不想要孩子把手機當成唯一娛樂的時候,我們就應該努力想辦法,去把閒暇時間還給孩子,讓孩子去做他們想做的一切。

鄉村再無「做題家」,童年何以平等?

劉鵬:過度行政化、高利害關係是導致教師精力流失、教育淪爲篩選、無法育人的兩大障礙,而至少目前這兩大障礙仍看不到鬆動的痕跡。

我們的教育怎麼了?學生和老師都不快樂

徐海娜:每個優勝者都帶傷,而被層層篩選掉的人,則要感受羞辱、沮喪和無力感。教育工作者也不得不把精力都放在學生的分類競爭上,忽視了育人本職。

厭學,是孩子發出的求救信號

章揚清:因爲「厭學」來諮詢室的中國孩子,遠遠多於他們世界各地的同齡人。厭學絕對是孩子應對中國父母的殺手鐧,父母無計可施,纔會敲開心理諮詢室的門。

休學的背後,優秀學生也需要「特殊教育」

徐海娜:現代教育目標主要包括認知、情意/心理和技能三個方面,但是長久以來,我們的教育都偏重認知的部分,卻忽略了情意或心理的發展,技能更不受重視。

專訪多鄰國:遊戲化模式能夠實現高效學習嗎?

多鄰國亞太地區市場總監向海納:讓用戶獲得不同於其他平臺的學習體驗,在遊戲化的過程中高效地學習,才能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讓用戶去持續選擇多鄰國。

孩子沉迷電子產品怎麼辦?

徐海娜:人們喜歡和容易沉迷電子產品,已經成爲這個時代的特徵。有客觀原因,也有一個人的內在需求。我們不能總是批評指責,把所有的錯誤都歸因於孩子們。

在自然營地中尋找孩子的內在動力

子舒:雙減之後,家長對素質教育和孩子的自驅力仍然存在許多疑問:減輕外在壓力似乎並不代表獲得內在動力。孩子學習成長的內在動力可以有哪些?

我想知道孩子爲什麼要畫畫?

秦軒:孩子們的自我還沒有被符號和知識框住,他們的情感還沒有被社會過分雕塑,所以更習慣用畫來表達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