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紀事 - FT中文網
開通會員 見他人之未見
中國紀事
登錄
免費註冊
我的FT
設置
登出
登錄
×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免費註冊
找回密碼
簡訊登錄
微信登錄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
用戶註冊協議
和
私隱權保護政策
,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搜尋
關閉
搜尋
FT中文網
Menu
切換版本
繁體中文版
FT.com
首頁
首頁
FT中文網首頁
特別報導
「新四大發明」背後的中國浪潮
與FT共進午餐
西門子·智慧城市羣
未來生活 未來金融
高階訂閱
標準訂閱
熱門文章
會議活動
市場活動
FT商學院
FT電子書
職業機會
FT商城
日經中文網精選
中國
中國
頻道首頁
政經
商業
金融市場
股市
房地產
社會與文化
觀點
全球
全球
頻道首頁
美國
英國
亞太
歐洲
美洲
非洲
經濟
經濟
頻道首頁
全球經濟
中國經濟
貿易
環境
經濟評論
金融市場
金融市場
頻道首頁
股市
外匯
債市
大宗商品
金融市場數據
商業
商業
頻道首頁
金融
科技
汽車
地產
農林
能源
工業和採礦
航空和運輸
醫藥
娛樂
零售和消費品
傳媒和文化
創新經濟
創新經濟
頻道首頁
人工智慧
大數據
網路
新能源與新交通
其他
區塊鏈與數位幣
教育
教育
頻道首頁
學前教育
中小學與國際學校
高等教育與海外留學
商業與職場教育
教育改革與創新
觀點
觀點
頻道首頁
Lex專欄
專欄
分析
評論
社評
書評
讀者有話說
管理
管理
頻道首頁
FT商學院
職場
領導力
財富管理
人物
生活時尚
生活時尚
頻道首頁
樂尚街
美食與美酒
藝術及文化活動
品味
旅行
生活話題
藝術與娛樂
消費經
影片
影片
頻道首頁
政經
產經
金融
文化
FT看見
音檔
音檔
頻道首頁
麥可林學英語
BoomEar藝術播客
一波好書
音樂之生
i聽粉
每日英語
每日英語
頻道首頁
雙語閱讀
FT英語速讀
原聲影片
FT英語電臺
音樂之生
麥可林學英語
每日一詞
換腦ReWired
換腦ReWired
頻道首頁
登錄
免費註冊
我的FT
會員中心
設置
登出
關注我們
微信公衆號
新浪微博
Flipboard
Twitter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動應用大全
基本設置
會員中心
郵件訂閱
同步微博
我的評論
管理收藏
RSS
帝國的最後低語
許知遠:在這本以酒店爲主角的書中,佩拉宮飯店與它所在的伊斯坦布爾,充滿了荒誕不經又引人入勝的片段。
2016年12月15日
焦慮的聯盟
許知遠:他們來自兩個不同世界,一個是古老的容克家族,以貴族頭銜爲榮,一個是猶太銀行家,受歧視卻富有。
2016年12月1日
另一個新加坡故事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新加坡正開始一場「記憶的戰爭」。儘管李光耀仍無處不在,另一個敘述卻開始興起。這多元的敘述,或許能成立一個更值得生活的社會。
2016年3月30日
「帝國」的風格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在雲南的講武堂,講解員聲情並茂地講述20世紀初法國人的「殖民野心」,但同時,21世紀的緬甸人正在抗議中國人在該國修建的水壩、港口……
2016年3月2日
仰光漫步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我前往Hunny開設的書店,象一個臨時的小倉庫,簡陋卻欣欣向榮。我甚至看到一本緬甸版的魯迅文集,如果沒有猜錯,應該是《野草》。
2016年2月17日
勇敢的旅行者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我到緬甸時,大選的狂熱與躁動已經散去,這或許也是持續了五年的亢奮期的暫停。自從2010年翁山蘇姬獲釋以來,戲劇性的變化接踵而至。
2016年1月21日
海妖伺服器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百度貼吧醜聞再度提醒一種危險性:整整20年,我們歡呼網路帶來的啓蒙、個人解放、權力分散,如今正在開始經歷技術革命的另一面。
2016年1月13日
荒謬之禁錮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生命的威脅、財產的損失都不足以引發我們的憤怒,它們都溶解於嘲諷。這不再是股市的「熔斷」,而是社會的「熔斷」。
2016年1月7日
寡頭與律師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我們的金錢是何種性格?不管規模多麼大,看起來又是多麼輝煌,你都可以感到某種戰戰兢兢,喧鬧之下的高度馴服,它似乎會輕易消失掉。
2015年12月23日
霧霾人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四年來北京空氣質量持續惡化,愈發變成摧毀日常生活的最可怕的威脅,而我們對空氣質量的態度越來越多地折射這個社會其他方面的退化。
2015年12月9日
列儂的遺孀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我在霧霾中散步,在一個長椅上抽了支菸。我很想告訴陳繼華,25年過去了,我覺得的確列儂比錢學森更重要。但我找不到他的號碼了。
2015年12月3日
新會的涼茶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在新會,我又看到馮平山,又是在準備寫一本傳記。十年來我感到歷史力量的轉移,沿海中國正在失去重要性,北方變得更強大、更富壓迫感。
2015年11月26日
河豚、春帆樓與刺殺者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中國知識人儘管早已習慣將明治維新來比照中國近代化運動,驚羨日本之成功,哀嘆中國之挫敗,卻又對對方的歷史仍保持著驚人的無知。
2015年11月12日
另一個中國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與我期待的不同,L的談話碎片化、情緒化。或許這是受現實的影響:面對全方位湧來、越來越具壓迫感的中國影響,他們再沒有說理的空間。
2015年10月28日
不安的聲音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美國外交專家米德曾說,美國社會沒有對美國在世界享有特殊地位從而承擔的責任、風險有充足認識。中國無疑更應進行這種自我批評和分析。
2015年10月15日
撕裂的傷口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和很多人一樣,我希望這場災難能提供一個契機,撕開那道官僚系統的傷口。但我又分明感到,歷史的戲劇尚未展開,就已落幕。
2015年9月17日
她們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自1992年以來,將政治權力金錢化,是中國變化的重要推動力之一。它也是權力內部紛爭的潤滑劑,若權力繼承者們投身商業活動,將很大程度減少政治衝突。
2015年8月13日
一個羅馬尼亞人在紐約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馬內阿說英語過分講究邏輯,無法承載母語的含混曖昧。他說美國社會淺薄,卻有一種讓人保持愚蠢的自由,充滿了矛盾與不連貫,卻可能是自由的標誌……
2015年8月6日
湖畔散步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林語堂描述的是一個深陷民族危機、卻有強烈文化魅力的中國,而哈金的主要書寫都集中於那個極權主義社會,國家意志與個人選擇間的緊張關係。
2015年7月30日
兩種流放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他們或許也恰好代表了科學與民主,一個世紀來中國最孜孜以求之的理念。但將近一個世紀過去,科學只在彼岸綻放,而民主在此岸與彼岸都陷入萎縮……
2015年7月16日
狂想者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這個年輕人的路纔剛剛開始,而且在這個時代,神話與騙局的界限經常模糊。他們都聲稱要把各自時代沉睡的資源、金錢,重組起來。
2015年7月2日
自我意識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這也像是對人生的某種嘲諷,他誠實地帶著他的縣城經驗,從容地進入了世界,而我一開始就想像著世界經驗,卻發現自己找不到落腳點。
2015年6月25日
在「邊境」生活的人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他把正在繼續的十年命名爲「權力轉移的十年」,毫無疑問,世界權力中心正向東方轉移。不管規模還是形態上,中國正是這「極端政治」的最佳劇場。
2015年6月11日
驅逐現代人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容閎的命運似乎恰好說明,具有現代意識與才能的個體是多麼容易在中國的變革中被排擠出局。直到今日,我們似乎仍未走出這種循環。
2015年6月4日
上一頁
‹‹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