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紀事 - FT中文網
中國紀事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春帆樓下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李鴻章的自強運動曾讓世界震驚,那時與中國有關的出版物,常有中國軍備、巨人覺醒等章節。但衝突到來時,它多少就像是紙糊的巨龍。
2015年5月29日

同代人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我們正面對的資訊革命,與15世紀印刷革命頗爲類似,新技術出現後,是一整套知識價值和社會組織的重組。我們很可能是五個世紀以來最後一代「印刷人」。
2015年5月22日

浪蕩的革命者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我越來越感到,驅動歷史的是情感力量、而非思想。促使人們做出作出選擇和行動的,是那種內心無法壓抑的火焰,或僅僅是對現實生活的厭惡。
2015年5月14日

九十年代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過去十多年中國再未發生過像樣的思想辯論,知識界進一步衰落與瓦解,八十年代勉強形成的知識共同體徹底消失。某種意義上,這種分裂與瓦解也是九十年代邏輯的延續。
2015年5月7日

在京都談梁啓超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從複印的《清議報》、《新民叢報》的封面,你可以看出,梁啓超不僅是個思想者、寫作者,同樣是個新媒體專家。
2015年4月24日

毛澤東角煮與維新的味道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我這一代人生活在巨大的斷層中。日本是離我們最近、對我們影響最深、卻又完全陌生的國家。我們甚至不清楚塑造了現代日本的經驗是什麼。
2015年4月17日

縮減的人生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溢滿的重複與苦澀,是閱讀中國近代改革者們的最大感受。倘若思想總無法轉化爲實踐,就會變得停滯僵化。我很是懷疑,我們這代人是否能擺脫這樣的循環。
2015年4月3日

強人的誘惑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李光耀去世,周圍的反應讓人深感這個社會對「強人」的迷戀。是啊,個人自由意味著承擔選擇的後果,交出自由換安全是永恆的誘惑,也是威權合法性的來源。
2015年3月26日

薩德與馬爾克斯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當民族主義和共產主義這種世俗宗教都失效了,我們變成了消費動物,情慾,似乎只是臨時避難所。或許正因如此,馬爾克斯的世界才顯得那樣富有誘惑。
2015年3月13日

思維的霧霾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輿論變成了今日爛泥塘式的場所。我們毫無懷疑精神,卻陷入了「神經質的懷疑主義」;思維單調、雷同,卻又在最基本的問題上都無法達成共識。
2015年3月6日

循環的歷史?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赫爾岑和「十二月黨人」都是俄國史上的「異端」,是專制下的自由派。從戈巴契夫到葉利欽的15年,只是俄羅斯歷史另一個「自由的幻象」嗎?
2015年2月26日

外省青年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我們這一代,都是「外省青年」,家鄉是北京的外省,中國又是世界的外省。於連尚有拿破崙式的英雄主義,我們只剩下偶像破碎後的慌亂。
2015年2月12日

「我們的反省比笑聲少」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七十年代的蘇聯,絕大部知識分子接受了現狀。青年人則擁抱了一種嘲諷文化。他們不僅拋棄了「共產主義理想」,也拋棄了理想本身。
2015年2月5日

博爾赫斯與Google Glass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網路革命正在摧毀古登堡與工業革命共同塑造的社會結構、人類心理,一個口語文化、部落式的社羣,正在浮現,「閱讀型公衆」正被瓦解。
2015年1月22日

歷史的曖昧角落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重估歷史潮流已經開始。在中國國內,民族主義傾向將強化1945年代表的意義,而伴隨中國愈加成爲新世紀的主要角色,其被忽略的歷史作用將再被挖掘。
2015年1月16日

卡夫卡的安全帽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我感到力不從心,擔心自己不僅無法實現自我設想,反陷入相反的例證——逃避道德責任的知識分子、缺乏深度的作家、毫無章法的創業者……
2015年1月8日

大理與柏林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這咖啡館有著一個象徵性十足的名字Elephant Coffee。這讓人想起「房間裏的大象」的比喻。半年來,我假裝那頭大象不存在,因爲我的確無能爲力。
2014年12月19日

不安的心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面對蜂擁的資訊與經驗,人們無法判斷什麼是重要的,人們被潮流裹挾,卻對未來毫無判斷能力。或許錯亂與分裂正是我們不可能迴避的時代特徵。
2014年12月12日

創業者康有爲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倘若康梁生活在此刻,或許也是各社群媒體、新產業的投資者。就像Google創辦人對俄國傳統的厭惡,於是用資本與技術達致政治目的。
2014年12月4日

加州與烏鎮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整個世界都在沉浸於「加州意識形態」,用高度技術化的方式來應對世界難題,矽谷的科技與洛杉磯的娛樂業,象徵着未來的精神結構,卻讓人陷入機器的新奴役。
2014年11月21日

卡普欽斯基與馬雲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不管我怎樣持保留態度,也必須承認,馬雲就是這個時代的「代表人物」,甚至就是無數人心中的拿破崙。杭州變成了一個新革命的中心。
2014年11月13日

非典型創業日誌(二)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我感到自己中了毒。在不斷地批評這個時代之後,我覺得自己像是掉入了批評的窠臼。創業是躲避毒藥方法,但又該創什麼業?
2014年11月7日

非典型創業日誌(一)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若你看到1880年代美國人對石油、鐵路的巨大崇拜,你一定對所謂BAT令人生畏的崇敬感到相似,這像是人文主義者對物質與技術的天然排斥。
2014年10月30日

梁啓超的美國(二)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在相當程度上,梁啓超的觀察是托克維爾式的,他嘗試理解另一種政治制度、社會制度的結構與風俗。這是啓蒙運動以來最重要的知識傳統。
2014年10月23日
上一頁‹‹12345678910››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