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紀事 - FT中文網
開通會員 見他人之未見
中國紀事
登錄
免費註冊
我的FT
設置
登出
登錄
×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免費註冊
找回密碼
簡訊登錄
微信登錄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
用戶註冊協議
和
私隱權保護政策
,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搜尋
關閉
搜尋
FT中文網
Menu
切換版本
繁體中文版
FT.com
首頁
首頁
FT中文網首頁
特別報導
「新四大發明」背後的中國浪潮
與FT共進午餐
西門子·智慧城市羣
未來生活 未來金融
高階訂閱
標準訂閱
熱門文章
會議活動
市場活動
FT商學院
FT電子書
職業機會
FT商城
日經中文網精選
中國
中國
頻道首頁
政經
商業
金融市場
股市
房地產
社會與文化
觀點
全球
全球
頻道首頁
美國
英國
亞太
歐洲
美洲
非洲
經濟
經濟
頻道首頁
全球經濟
中國經濟
貿易
環境
經濟評論
金融市場
金融市場
頻道首頁
股市
外匯
債市
大宗商品
金融市場數據
商業
商業
頻道首頁
金融
科技
汽車
地產
農林
能源
工業和採礦
航空和運輸
醫藥
娛樂
零售和消費品
傳媒和文化
創新經濟
創新經濟
頻道首頁
人工智慧
大數據
網路
新能源與新交通
其他
區塊鏈與數位幣
教育
教育
頻道首頁
學前教育
中小學與國際學校
高等教育與海外留學
商業與職場教育
教育改革與創新
觀點
觀點
頻道首頁
Lex專欄
專欄
分析
評論
社評
書評
讀者有話說
管理
管理
頻道首頁
FT商學院
職場
領導力
財富管理
人物
生活時尚
生活時尚
頻道首頁
樂尚街
美食與美酒
藝術及文化活動
品味
旅行
生活話題
藝術與娛樂
消費經
影片
影片
頻道首頁
政經
產經
金融
文化
FT看見
音檔
音檔
頻道首頁
麥可林學英語
BoomEar藝術播客
一波好書
音樂之生
i聽粉
每日英語
每日英語
頻道首頁
雙語閱讀
FT英語速讀
原聲影片
FT英語電臺
音樂之生
麥可林學英語
每日一詞
換腦ReWired
換腦ReWired
頻道首頁
登錄
免費註冊
我的FT
會員中心
設置
登出
關注我們
微信公衆號
新浪微博
Flipboard
Twitter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動應用大全
基本設置
會員中心
郵件訂閱
同步微博
我的評論
管理收藏
RSS
春帆樓下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李鴻章的自強運動曾讓世界震驚,那時與中國有關的出版物,常有中國軍備、巨人覺醒等章節。但衝突到來時,它多少就像是紙糊的巨龍。
2015年5月28日
同代人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我們正面對的資訊革命,與15世紀印刷革命頗爲類似,新技術出現後,是一整套知識價值和社會組織的重組。我們很可能是五個世紀以來最後一代「印刷人」。
2015年5月21日
浪蕩的革命者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我越來越感到,驅動歷史的是情感力量、而非思想。促使人們做出作出選擇和行動的,是那種內心無法壓抑的火焰,或僅僅是對現實生活的厭惡。
2015年5月13日
九十年代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過去十多年中國再未發生過像樣的思想辯論,知識界進一步衰落與瓦解,八十年代勉強形成的知識共同體徹底消失。某種意義上,這種分裂與瓦解也是九十年代邏輯的延續。
2015年5月6日
在京都談梁啓超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從複印的《清議報》、《新民叢報》的封面,你可以看出,梁啓超不僅是個思想者、寫作者,同樣是個新媒體專家。
2015年4月23日
毛澤東角煮與維新的味道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我這一代人生活在巨大的斷層中。日本是離我們最近、對我們影響最深、卻又完全陌生的國家。我們甚至不清楚塑造了現代日本的經驗是什麼。
2015年4月16日
縮減的人生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溢滿的重複與苦澀,是閱讀中國近代改革者們的最大感受。倘若思想總無法轉化爲實踐,就會變得停滯僵化。我很是懷疑,我們這代人是否能擺脫這樣的循環。
2015年4月2日
強人的誘惑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李光耀去世,周圍的反應讓人深感這個社會對「強人」的迷戀。是啊,個人自由意味著承擔選擇的後果,交出自由換安全是永恆的誘惑,也是威權合法性的來源。
2015年3月25日
薩德與馬爾克斯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當民族主義和共產主義這種世俗宗教都失效了,我們變成了消費動物,情慾,似乎只是臨時避難所。或許正因如此,馬爾克斯的世界才顯得那樣富有誘惑。
2015年3月12日
思維的霧霾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輿論變成了今日爛泥塘式的場所。我們毫無懷疑精神,卻陷入了「神經質的懷疑主義」;思維單調、雷同,卻又在最基本的問題上都無法達成共識。
2015年3月5日
循環的歷史?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赫爾岑和「十二月黨人」都是俄國史上的「異端」,是專制下的自由派。從戈巴契夫到葉利欽的15年,只是俄羅斯歷史另一個「自由的幻象」嗎?
2015年2月25日
外省青年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我們這一代,都是「外省青年」,家鄉是北京的外省,中國又是世界的外省。於連尚有拿破崙式的英雄主義,我們只剩下偶像破碎後的慌亂。
2015年2月11日
「我們的反省比笑聲少」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七十年代的蘇聯,絕大部知識分子接受了現狀。青年人則擁抱了一種嘲諷文化。他們不僅拋棄了「共產主義理想」,也拋棄了理想本身。
2015年2月4日
博爾赫斯與Google Glass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網路革命正在摧毀古登堡與工業革命共同塑造的社會結構、人類心理,一個口語文化、部落式的社羣,正在浮現,「閱讀型公衆」正被瓦解。
2015年1月21日
歷史的曖昧角落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重估歷史潮流已經開始。在中國國內,民族主義傾向將強化1945年代表的意義,而伴隨中國愈加成爲新世紀的主要角色,其被忽略的歷史作用將再被挖掘。
2015年1月15日
卡夫卡的安全帽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我感到力不從心,擔心自己不僅無法實現自我設想,反陷入相反的例證——逃避道德責任的知識分子、缺乏深度的作家、毫無章法的創業者……
2015年1月7日
大理與柏林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這咖啡館有著一個象徵性十足的名字Elephant Coffee。這讓人想起「房間裏的大象」的比喻。半年來,我假裝那頭大象不存在,因爲我的確無能爲力。
2014年12月18日
不安的心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面對蜂擁的資訊與經驗,人們無法判斷什麼是重要的,人們被潮流裹挾,卻對未來毫無判斷能力。或許錯亂與分裂正是我們不可能迴避的時代特徵。
2014年12月11日
創業者康有爲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倘若康梁生活在此刻,或許也是各社群媒體、新產業的投資者。就像Google創辦人對俄國傳統的厭惡,於是用資本與技術達致政治目的。
2014年12月3日
加州與烏鎮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整個世界都在沉浸於「加州意識形態」,用高度技術化的方式來應對世界難題,矽谷的科技與洛杉磯的娛樂業,象徵着未來的精神結構,卻讓人陷入機器的新奴役。
2014年11月20日
卡普欽斯基與馬雲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不管我怎樣持保留態度,也必須承認,馬雲就是這個時代的「代表人物」,甚至就是無數人心中的拿破崙。杭州變成了一個新革命的中心。
2014年11月12日
非典型創業日誌(二)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我感到自己中了毒。在不斷地批評這個時代之後,我覺得自己像是掉入了批評的窠臼。創業是躲避毒藥方法,但又該創什麼業?
2014年11月7日
非典型創業日誌(一)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若你看到1880年代美國人對石油、鐵路的巨大崇拜,你一定對所謂BAT令人生畏的崇敬感到相似,這像是人文主義者對物質與技術的天然排斥。
2014年10月29日
梁啓超的美國(二)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在相當程度上,梁啓超的觀察是托克維爾式的,他嘗試理解另一種政治制度、社會制度的結構與風俗。這是啓蒙運動以來最重要的知識傳統。
2014年10月22日
上一頁
‹‹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