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經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五張圖表解釋:美國人爲何「一代不如一代」

2007/08金融危機,對當時剛踏入職場的千禧一代影響尤其深遠,限制了他們的職業發展,讓他們不得不面對比父輩更窮的黯淡現實。

政經

川普叫醒80萬「夢想者」移民夢

歐巴馬時代的「夢想者」政策,讓80萬幼年時就進入美國的非法移民得以留在美國生活工作。川普決定在6個月後廢除這一政策,反映出共和黨內在移民問題上的尖銳分歧。

前CIA研究員:美國應接受北韓核國地位

北韓爲何以數十億美元、數百萬生命爲代價研製核武器?接受北韓作爲一個核大國,會觸發東亞軍備競賽嗎?

美第七艦隊軍艦兩月內二度與商船相撞

在亞洲局勢撲朔迷離之際,美國駐日第七艦隊在兩月內二度發生驅逐艦與商船相撞事件,或讓地區局勢更加緊張。

應對北韓威脅:日本計劃部署新反導系統

日本防衛大臣小野寺五典在會見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時,請求美國在部署陸上「宙斯盾」系統方面給予幫助。日本擴充軍備和基建的預算請求,將會在2018年度預算概編中首次提出。

南韓對北韓發出「紅線」警戒

南韓總統文在寅本週四表示,北韓不應越過「紅線」:即完成對攜帶核彈頭的遠距飛彈的部署。先前一份洩露的美國諜報則顯示,平壤已成功造出遠距核彈。

「中美經濟戰」進行時?

白宮戰略顧問班農稱,中美正在進行一場「經濟戰爭」,最終只有一個勝者,自己正在將反華的鷹派人士,安插到國防部和國務院的關鍵崗位上。班農曾是「另類右派」運動的領軍人物,該組織通常反對主流政治,故意散佈有爭議內容。

美國轉而寄望俄羅斯對朝施壓

感覺花費數月時間讓中國對朝施壓收效甚微後,美國試圖轉向俄羅斯尋求幫助。事實上也有一些跡象表明,比起中國來,北韓更親近俄羅斯。

弗州暴力事件回顧:攪動美國的極右勢力

美國夏洛茨維爾市上週末發生的極右暴力事件,造成1死19傷。儘管川普隨後譴責其爲「惡魔般的種族主義」,但面對支援自己的選民,政府的境地略顯尷尬。

川普版的「真新聞」來了

一檔宣傳川普政績的網路節目,開始從位於紐約的川普大廈中製作播出。美國總統川普欲以這檔叫「真新聞」的節目對抗媒體業。

核戰陰影浮現:1945會重來嗎?

美國總統川普警告稱,北韓將面對「世界從未見過的火與怒」,讓人不禁想起1945年美國總統杜魯門警告日本的「一場世界從未見過的毀滅之雨」。

川普:北韓將遭遇「全世界從未見過的火與怒」

美國總統川普對北韓核武計劃發出嚴厲警告:「北韓最好別再做任何威脅美國的事情,否則他們將遭遇這個世界從未見過的火與怒。」

中俄支援最嚴厲對朝經濟制裁

聯合國一致透過迄今最嚴厲的對朝經濟制裁,力求使北韓失去10億美元出口收入。中國外交部長稱北韓半島局勢已經到達「危機的臨界點」。

英國人打算如何治霾?

英國人計劃到2040年前全面禁售汽油車和柴油車,在25年內實現新售汽車全部爲電動汽車。但這份計劃仍被批評爲「軟弱無力」,可能無法讓英國滿足歐盟治汙標準。

美國考慮新法案 移民數量或減半

川普總統表示支援這項重教育和技能、輕家庭關係的新移民法案。

美國要在對華貿易上動真格了?

據美國媒體報導,美國政府正考慮調查中國的技術轉讓制度,並可能啓用一部70年代法案,對中國採取制裁措施。這標誌着川普政府對華態度的重要轉向。

一地兩檢:內地執法者將進駐香港高鐵站

香港政府本週提前公佈了對廣深港高鐵的安排,預計明年將開通這條耗資110億美元的昂貴鐵路。不過,讓公安進駐西九龍總站的決定,引發了反對黨對此舉是否違反《基本法》的爭議。

取代葉倫的必須是位經濟學家嗎?

葉倫可能會在6個月後離任美聯準主席一職,誰將成爲她的繼任備受關注。一個經濟學博士學位,是這一人選必備的嗎?

IMF對全球經濟作出展望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認爲中國經濟成長勢頭向好,加上歐元區和日本的較快成長,將抵消美國經濟增速低於預期帶來的影響,並預計2017年中國經濟成長6.7%。

川普遭遇重擊:共和黨醫改失敗

由於兩位參議員倒戈,共和黨廢除並替代歐巴馬醫保的議案未被透過。共和黨表示,將尋求暫緩兩年廢除歐巴馬醫保,希望在緩衝期內找到各方能同意的方案。

【秒懂】G20峯會所揭示的重大分歧

今年的20國集團峯會是全球化主義者與民粹主義者的搏鬥場。FT經濟社評撰稿人馬丁·桑德布認爲,歐日自貿區的簽署,恰好表明了經濟全球化並不會因爲民粹主義者的離場而停滯。

北韓試射洲際飛彈令地區緊張局勢驟然升級

分析人士稱,具有這種能力的遠距飛彈可以打到阿拉斯加。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表示將與美韓「緊密團結」對朝施壓,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則表示「希望有關方面保持冷靜剋制」。

習特告別「蜜月期」

美國總統川普已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但兩國政府皆未透露交談內容。上週白宮作出一系列激怒北京的舉動,讓兩國緊張局勢迅速升溫。

保護主義抬頭:中美貿易關係全透視

3362億美元對華逆差,聽起來很驚人,實則具有誤導性。如果美國基於此對中國出口施以嚴懲,世界會變成什麼模樣?

迴歸20年:香港民意的分化與隔閡

圍繞香港迴歸中國20週年的一系列慶祝或抗議活動,凸顯出香港與內地日漸加深的隔閡,以及港人內部的分裂和迷茫。

柯慕賢:中國尚未建立真正平等的競爭環境

德國駐華大使柯慕賢接受FT中文網專訪時稱,中德邦交45週年成就斐然,但最近在經濟議題上的摩擦有所加劇,集中表現在中國市場對外國企業仍過於封閉。

香港年輕人有關未來的理想與現實

今年7月1日,香港將迎來回歸中國20週年。對於在這裏新成長起來的年輕一代市民而言,香港的未來卻充滿矛盾。

沙烏地新王儲將給中東帶來什麼?

沙烏地國王更換王儲,爲穆罕默德王子繼承王位鋪平道路。新王儲是沙烏地野心勃勃的經濟改革的「操盤手」,支援干涉主義外交政策,還與川普家族關係緊密。

齋月血案:倫敦恐襲目標穆斯林

倫敦發生以穆斯林爲目標的恐怖襲擊事件,白人襲擊者曾大喊「我要殺掉穆斯林」。這起事件可能會加劇倫敦不同族羣間的緊張情緒。

格倫菲爾塔之殤

吞噬倫敦24層公寓樓格倫菲爾塔的大火,我們現在終於瞭解了多少?這是怎樣一棟大樓?大火造成怎樣的損失?

久拖不決的巴以衝突:誰在買單?誰在獲益?

巴以衝突已成爲世界持續時間最長的衝突之一。FT的調查報導顯示,只要國際援助持續湧入這一地區,且雙方執政者都是現狀的既得利益者,那麼和平曙光就很難出現。

卡達與基地組織10億美元的人質交易

卡達爲其在伊拉克被綁架的皇室成員,向兩個最常被中東國家列入黑名單的恐怖組織,支付了高達10億美元贖金,而伊朗最終受益。這很可能是阿拉伯國家突然決定與多哈政府斷交的導火索之一。

卡達被周邊阿拉伯國家孤立

沙烏地和其他三個阿拉伯國家中斷了與卡達的外交與交通聯繫,聲稱多哈的地區政策助長了極端勢力和恐怖主義。

英國首相誓言打擊恐襲:「我們受夠了」

倫敦週末發生的恐怖主義襲擊造成7人死亡,至少48人受傷後,首相德蕾莎·梅伊稱:「我們已經受夠了。人們的正常生活需要繼續,社會要依據我們的價值觀正常運轉。在打擊恐怖襲擊時,事情要被改變了。」

美國決定退出巴黎氣候協定

對於美國方面的決定,歐洲各國領導人及特斯拉聯合創辦人伊隆·馬斯克等商界領袖紛紛表示譴責。

巴黎氣候協定:美國退出,中歐結盟

美國決定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後,歐盟打算與中國加強在碳交易、新能源及電動車等方面的合作。在氣候變化議題上,中國成了位元朗普更可靠的盟友。

金磚成員巴西爲何陷入政治動盪?

一場由總統貪腐醜聞引發的政治動盪,在新興市場國家巴西發酵。政府派出軍隊鎮壓抗議者,這場名爲「佔領巴西利亞」的和平抗議活動很快演變成了暴力衝突。

難民:躲開川普,我們決定逃往加拿大

自川普上任以來,從美國非法進入加拿大的難民數量開始不斷攀升。FT記者本·馬利諾記錄了在美加邊境上的觀察。

川普會被彈劾嗎?

FBI前局長科米的一份備忘錄顯示,川普曾要求他不要再調查他的前國家安全顧問弗林。身陷俄羅斯滲透2016年大選的質疑,川普再度面臨危機。

FBI局長科米:過於耿直而被免職?

美國總統川普決定解除聯邦調查局局長詹姆斯•科米的職務,引發軒然大波。曾長期報導科米的FT編輯馬斯特斯詳述她眼中的科米,以及他爲何會被免職。

文在寅當選或改寫東北亞格局

南韓新任總統文在寅奉行對北韓實行接觸政策,並提出「對話加制裁」雙軌外交,將給北韓半島局勢帶來深遠影響。

「川普醫改」來了

一項旨在推翻「歐巴馬醫改」大部分內容的新法案,在美國衆議院投票中獲得透過,但仍須透過參議院一關。在民主黨人看來,「川普醫改」則是「打著醫改法案幌子的億萬富翁減稅方案」。

政治素人馬克宏的使命:重新團結一個分裂的法國

剛贏得法國總統大選的馬克宏還不能放鬆,怎麼拿下六月的國會選舉是一個迫近的挑戰。而如何消弭法國社會的深刻分歧,更將考驗他的智慧和能力。

十字路口的南韓:貪腐醜聞推動政治變革?

貪腐醜聞發酵、大選臨近、地緣緊張局勢升級,讓南韓處在歷史的關鍵時刻。令人意外的是,南韓這場政治危機,卻可能帶來積極的社會變革。

探訪澳洲難民島:「我們在精神上死了」

FT記者探訪澳洲政府在太平洋上設置的一個海外難民中心,這裏生存狀況糟糕,被形容爲澳洲的關塔那摩。川普上臺,讓這裏的難民們前途越發黯淡。

川普祭出「大減稅」

被譽爲「美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減稅計劃」終於揭開面紗,川普團隊提出將大幅削減企業稅負,同時簡化個稅計算方式,希望以此釋放經濟成長動能。

「西方的命運」:未來會怎樣?

《經濟學人》雜誌前主編比爾·艾莫特對此持樂觀態度,強調西方社會應找回開放和平等之間的平衡,儘管他也同意如今西方深陷危機。

中國首艘國產航母大連下水

週三上午,由中國自主建造的第一艘航母在大連香爐礁碼頭舉行下水儀式。這艘001A型航空母艦,是繼「遼寧艦」後中國擁有的第二艘航母。(影片素材蒐集自網路)

北韓可能率先發動核襲擊嗎?

FT首席外交事務評論員拉赫曼分析稱,這聽上去是個瘋狂的想法,但並非完全沒有可能,底線是北韓不會放棄核武器,因此川普下一步如何做至關重要。

版權聲明

未經英國《金融時報》書面許可,對於英國《金融時報》擁有版權和/或其他智慧財產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複製、轉載、摘編或在非FT中文網(或: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所屬的伺服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已經英國《金融時報》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

本網路影片的使用必須遵循英國《金融時報》網站(www.FT.com)的條款,我們建議您閱讀條款的全部內容。您所接受的服務僅限於個人和非商業的用途。英國《金融時報》不承諾此項服務是無誤差或是連續的,同時也不給予您在任何使用(權利)方面的承諾。網路影片中非英國《金融時報》人員所陳述的觀點僅代表他們本人而非英國《金融時報》的觀點立場,英國《金融時報》不承擔由他們所表達之觀點產生的任何責任。觀看需Adobe Flash Player 8.0或以上版本的影片播放器。請檢視與英國《金融時報》網站相容的瀏覽器清單

|‹上一頁‹‹234567891011››下一頁›|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