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經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沃爾夫:決定國運的時刻,中國要避免「阿根廷之殤」

FT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認爲,中國如何解決此次貿易糾紛,將決定中國的國運。他以「阿根廷之殤」爲例,警告一國走向封閉和保護主義可能帶來的國運的逆轉。

政經

賈康:爲什麼中國應當徵收房產稅

財政學者、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賈康認爲,中國徵收房產稅,能爲地方政府提供穩定均衡的收入流,改善它們的行爲模式,培養公民對公共事務的參與意識,進而促進民主法治建設。

「通俄門」反思:假新聞能根治嗎?

雖然「通俄門」調查沒有指證川普,但是它坐實了俄羅斯利用假新聞干擾美國大選。美國網路公司紛紛做出嘗試,以避免明年美國大選繼續遭假新聞困擾。

意官員談「一帶一路」備忘錄:義大利不怕「債務陷阱」

義大利經濟發展部副部長傑拉奇在博鰲接受FT中文網專訪時稱,他相信有更多發達經濟在考慮與中國簽署「一帶一路」備忘錄。他說,義大利作爲一個體量巨大的G7成員國,不擔心所謂「債務陷阱」,也不認爲參與「一帶一路」會損害國家安全。

「通俄門」全回顧:川普安全了嗎?

「通俄調查」終於有了結果,宣告川普及其團隊並未通俄。FT回顧調查的全過程,看俄羅斯如何深入影響了美國政治。

「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宋朝對中美關係的啓示

「修昔底德陷阱」理論提出者、美國政治學者格雷厄姆•艾利森教授認爲,中國宋朝時期中原與遼金間的「競爭合作」關係,給今日中美提供了一種避免戰爭的思路。但他同時指出,北韓和臺灣仍然可能成爲中美衝突的外部導火索。

美聯準:2019年不會加息

美聯準主席鮑爾預測2019年美國經濟成長2%,就業和通膨數據都保持在目標水準,美聯準暫時沒有加息計劃。

【秒懂】加拿大總理杜魯道遭遇執政危機

加拿大總理從社群媒體寵兒的位置跌落,陷入干預司法的醜聞中。他在內政方面的不力表現,也讓他被認爲是個「繡花枕頭」。

《外商投資法》透過後:實施細則更受關注

中國透過《外商投資法》,爲改善營商環境展現積極姿態,但讓外商仍有所擔心的,是「魔鬼都在細節中」。

FT探訪烏茲別克:最神祕國度迎來「改革開放」

這個世界上一度最不自由的中亞國家在政權變更之後,正在打開國門迎接外資。這塊投資「處女地」可能爲外來投資者提供罕見的高回報。

現場直擊:梅脫歐協議再折戟,工黨黨魁呼籲大選

英國首相梅的脫歐議案再次以大幅差距被英國下議院否決,英國面對「無協議脫歐」的可能性。

【秒懂】華爲起訴美國政府勝算大嗎?

華爲起訴美國政府違憲,雖然贏的可能性不大,但一旦立案,勢必會給美國政府不少麻煩,不過這一策略對華爲也有風險。

一週展望:數據下的中美經濟增勢強弱對比

本週中美都將發佈重要的經濟數據:中國今年的GDP成長目標與美國的就業數據。就在美國經濟持續穩健成長之際,中國經濟放緩或在加劇。

川普談美朝會談受挫:有時候你就是得走開

美朝領導人第二次峯會未達成協議即收場,川普的解釋是,朝方希望美方完全取消對朝制裁,且只願意拆除「大部分」核設施,美國對此並不滿意。

科恩聽證會上出示支票:川普簽字用於報銷「封口費」

]川普前私人律師邁克爾·科恩在國會作證,稱美國總統是個「騙子」,並出示川普支付AV女星封口費的證據。

現場直擊:金正恩揮別閣僚,踏上南下列車

北韓官員與軍隊在火車站爲領導人金正恩送行,他將前往越南首都河內,與美國總統川普進行第二次會面。

「特金會」前瞻:美國態度大轉彎?

一年前還在隔空對罵的川普與金正恩,即將舉行第二次面對面會談。有分析人士預測,川普有可能會軟化對朝立場,放鬆對平壤的制裁。

川普暗示或將軟化對華爲立場

川普發推文稱,他不想阻擋外國的先進科技企業。華盛頓分析人士表示,這表明他或許將在華爲事件上採取讓步,以換取中美儘早簽訂貿易協定。

「特金會」前瞻:務實還是務虛?

]川普與金正恩即將在越南舉行第二次會晤。鑑於去年兩人首次歷史性見面之後,北韓無核化並未有實質性進展,對本週會議的期待似乎也不高。

救援物資被焚 委內瑞拉再陷暴力衝突

馬杜洛已經同意舉行大選,但委內瑞拉卻再一次陷入混亂之中。馬杜洛下令焚燬一批從哥倫比亞送來的救援物資,引發了人們的抗議,反對派領袖呼籲國際干預。

川普與馬杜洛互轟「木偶」「納粹」

美國總統川普在公開演講中將委內瑞拉總統馬杜洛稱爲古巴控制下的「木偶」,馬杜洛則回擊稱,這是白人至上的納粹言論。

川普:北韓無核化「不必太急」

川普在展望越南「特金會」時稱,他對北韓無核化沒有緊迫的時間表,「只要北韓不搞核試驗,就不用太著急」。

【秒懂】中美貿易戰:迄今誰佔上風?

3月1日中美貿易談判大限到來之際,對比兩國的經濟和金融市場表現,以及領導人面對的國內政治壓力,誰更能穩住陣腳?

馬爾地夫請求中國減免「一帶一路」工程債務

馬爾地夫新政府表示,由於前任政府貪腐行爲,與中國簽訂的「一帶一路」工程項目被誇大。馬爾地夫對華負債已高達其GDP三分之一。

WTO前總幹事拉米:全球貿易開放陷入危機了嗎?

拉米認爲,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可預見的未來,中國經濟成長仍然需要很大程度上依賴出口,依賴全球自由貿易的大環境。中國有責任、也有義務承擔起一個全球大國的責任,維護全球貿易開放、公平的基礎。

委內瑞拉軍方表示支援馬杜洛

委內瑞拉國防部長當地時間週四站出來支援總統馬杜洛。而就在昨天,美國表示支援反對黨領袖瓜伊多,馬杜洛隨後宣佈與美國斷交。

委內瑞拉反對派領袖宣告成爲臨時總統

在人們的歡呼聲中,胡安·瓜伊多宣佈宣誓成爲委內瑞拉臨時總統,並承諾將舉行大選。

【秒懂】如何解讀中國2018經濟增速?

官方數據顯示,中國去年GDP增速降至1990年以來最低水準。貿易戰在其中有多大影響?這是中國經濟硬著陸的開端嗎?

【秒懂】政府停擺對美國經濟有何影響?

美國聯邦政府停擺時長已創下歷史記錄。行政服務中斷、聯邦僱員薪酬銳減,會對企業信心和消費造成什麼影響?

【秒懂】中國12月進出口「超跌」背後

中國去年12月進出口額都超預期負成長,既有中美貿易戰的原因,又有中國自身放緩的原因。中國消費者縮緊開支,會衝擊全球許多產業。

金正恩再度意外訪華

在中美貿易談判正酣、而朝美核談停滯之際,金正恩對中國展開爲期三天的訪問。

2019前瞻:FT記者展望全球政經大事件

來自世界各地的FT記者展望2019年各國可能要發生的政治經濟大事件。

「嫦娥四號」成功在月球背面著陸

「嫦娥四號」成爲世界上首個在月球背面著陸的航空探測器。中方對此次月球著陸十分低調,或許是因爲日漸緊張的中美關係。

別了2018:全球新聞大事回顧

2018年一些關鍵性的新聞事件,決定了未來世界的走向。

「英國脫歐」全解析:英國人到底在搞什麼?

英國與歐盟在牽手45年後高調「離婚」,究竟因何而起?目前英國人在吵些什麼?FT 記者回答讀者提問。

美安全顧問波頓:中俄在非洲不當競爭

美國國國家安全顧問約翰·波頓(John Bolton)指責中俄兩國在非洲使用「掠奪式的」競爭手段,對華盛頓的戰略、軍事和經濟利益構成了威脅。

英首相梅在「未遂政變」中勝出 仍面臨退歐協議挑戰

德蕾莎·梅伊昨日以200票對117票的優勢,贏得了由保守黨議員發起的信任投票,將繼續留任英國首相。

被判刑三年:川普前律師科恩的「不歸路」

擅長於幫助川普解決各種問題的專業律師邁克爾·科恩,在法庭上爲自己的罪行含淚道歉的同時,也將他的前老闆置於聚光燈下。

加拿大總理杜魯道回應華爲CFO被扣事件

中國方面嚴辭要求釋放孟晚舟。加拿大總理賈斯廷•杜魯道(Justin Trudeau)表示,華爲高階主管在加拿大被拘捕事件沒有政治力量干涉。

「老布希」葬禮片段節選

上世紀70年代曾被特派駐北京工作的「老布希」,是一位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在任總統期間也積極爲打造中美關係做出努力,此爲他葬禮實況的片段節選。

陳志武:未來30年,中國需要一場「2.0版」全面改革

知名經濟學家陳志武接受FT中文網專訪,回顧1978年至今中國改革的成就與缺失,並對未來三十年的「改革2.0版」作出預判:那將是一場兼顧政經的全面改革。

【秒懂】中美貿易戰:爲何「停戰」只是暫時的?

讓貿易戰停戰三個月的決定,並沒有縮小中美在多方面的分歧。若中美在三個月內達不成協議,重新開打的貿易戰熱度只會更高。

法國「黃背心」運動:一場目標混雜的憤怒宣洩

由燃油稅上漲觸發的抗議活動,已經演變成一場目標廣泛而雜糅的抵抗運動。運動組織混亂,缺乏領導,但被視爲是對法國都市精英的一次反抗。

美國科學家爲未來高科技戰爭做準備

隨著中美兩國展開軍備競爭,美國軍方正在嘗試將一些最具未來感的智慧技術用於軍事。FT記者探訪美國陸軍研究實驗室,一窺最前沿的一些軍備技術。

白宮顧問談「特習會」:中國要拿出新想法新態度

白宮經濟顧問表示,儘管總統川普對與中國達成貿易協議持開放態度,但中國方面需要展現出更合作的態度。

【秒懂】「習特會」成本週G20峯會最大看點

中美兩國領導人將在阿根廷G20峯會間隙舉行雙邊會談,其談判走向可能會影響接下來兩三年的全球經濟。

中菲南海協議凸顯關係回暖

中菲簽訂合作協議,共同開發南海油氣資源。但這一協議在菲律賓國內引發爭議,反對者認爲它損害到該國主權。

中美就貿易和安全在APEC會議展開交鋒

美國副總統潘斯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各自演講中,闡釋了本國在這些議題上的不同看法。

首批宏都拉斯「大篷車移民」抵達美國邊境

未來幾天預計還會有上千人到達,設法進入美國。川普宣佈暫停爲非法越過邊界的移民提供庇護,美國軍方加強邊境安保。

版權聲明

未經英國《金融時報》書面許可,對於英國《金融時報》擁有版權和/或其他智慧財產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複製、轉載、摘編或在非FT中文網(或: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所屬的伺服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已經英國《金融時報》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

本網路影片的使用必須遵循英國《金融時報》網站(www.FT.com)的條款,我們建議您閱讀條款的全部內容。您所接受的服務僅限於個人和非商業的用途。英國《金融時報》不承諾此項服務是無誤差或是連續的,同時也不給予您在任何使用(權利)方面的承諾。網路影片中非英國《金融時報》人員所陳述的觀點僅代表他們本人而非英國《金融時報》的觀點立場,英國《金融時報》不承擔由他們所表達之觀點產生的任何責任。觀看需Adobe Flash Player 8.0或以上版本的影片播放器。請檢視與英國《金融時報》網站相容的瀏覽器清單

上一頁‹‹12345678910››下一頁›|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