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經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南極冰架大崩裂現場影片首次曝光

英國南極調查局首次公佈了2017年7月南極拉森-C冰架崩裂影片。

政經

習式反腐已瞄準解放軍內部

中國的反腐運動已經深入解放軍內部。有人認爲習近平主席是在借反腐肅清對立面,從而打造自身在人民解放軍內部的權力基礎。

金正恩妹妹金與正訪韓前出席閱兵式

金正恩的妹妹金與正,在歷史性地出訪南韓參加平昌奧運會前,在平壤參加了閱兵儀式。

百年前影像:英國女性獲得投票權

1918年2月6日,840萬英國女性獲得投票權,成爲世界女性參政歷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文在寅的「奧運賭注」

平昌冬奧會將於本週五開幕,北韓的參賽成爲本次奧運會的最大看點。南韓總統文在寅試圖以此爲契機緩和韓朝關係,而這遭到了反對者的質疑。

諾獎得主迪頓:美國貿易保護短期不會衝擊世界經濟

川普政府對進口光伏等產品採取貿易保護措施,一場中美貿易戰看似一觸即發。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中國企業中民投全球專家委員會委員安格斯•迪頓在達佛斯接受FT中文網採訪時說,短期內這場貿易戰還不會大到衝擊全球經濟的程度。

川普:達沃斯論壇上的美國「推銷員」

川普於上週五結束了在達沃斯論壇上的演講,令主辦方感到慶幸的是,他沒有使這次演講成爲又一場災難,而是將重點放在了煽動商界人士到美國投資上。

「川普懸念」籠罩達佛斯

在參加冬季達佛斯的各國政要紛紛表示將繼續支援全球化進程之後,川普將在週五發表演講。他會讓世界看到,「美國優先」是不是正在變成「美國孤立」。

達佛斯參會代表要爲川普多等一天

本來許多與會者已計劃好週四下午或週五上午離開,可川普卻偏偏宣佈可能在週五下午發表演說。大家在權衡,多等一天究竟值不值。

爲何全球成長預期強勁,達佛斯卻憂心忡忡?

IMF在2018冬季達佛斯開幕之際,預測全球經濟將實現2010年來最快增速。但與會者卻不無憂慮:陽光重現,但全球經濟的「屋頂」還沒修好。

川普達佛斯首秀會發出什麼訊號?

達沃斯論壇本週開幕,美國總統川普的出席將成爲焦點。一向抨擊全球化的他,在面對全球政商精英時,會不會改變立場?

爲何2017年的中國經濟數據反映不了現實?

有三個地區承認2016年一些統計數據注水,但英國《金融時報》的分析表明,一年僞造數據遠遠達不到這麼深遠的影響。

FT預測2018:中東亂局加劇

2018開年,伊朗國內政局動盪,而美國將巴勒斯坦作爲以色列首都很可能重燃巴以衝突,加劇中東亂局。

FT預測2018:中美離貿易戰更近一步

在任期第一年,美國總統川普沒有對中國實施懲罰性關稅,但2018年,他或許會尋求兌現競選承諾——對中國經貿更爲強硬。如果中國被激怒並採取報復措施,兩國將陷入一場波及全球的貿易戰。

朝韓運動員或在冬奧會開幕式上同時入場

朝韓舉行兩年來第一次正式雙邊會談,北韓表示願派運動員代表團和藝術團赴韓參加平昌冬運會。朝韓解凍,可能會挫傷美國向北韓施壓的努力。

FT預測2018:川普會如何區分敵友?

2018年,川普的外交政策會比2017年更有規律可循嗎?北韓、伊朗、中國、俄羅斯、沙烏地……他將如何權衡與這些國家的關係?

FT預測2018:全球經濟將實現金融危機後最快成長

FT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認爲,全球經濟將實現10年來最快成長,失業率維持在較低水準,人們重拾信心,並願意接受更高風險。

拿出水晶球:FT記者預測2018全球大事

又到年末,盤點FT記者一年前對2017全年大事的預測,哪些對了?哪些「打臉」了?我們對2018年全球政經大事,又有什麼預判?

FT預測2018:中國經濟硬著陸風險有多大?

債務高企和壞賬累積,正成爲中國經濟最大的隱患。2018年,它們會將中國經濟拖入一場硬著陸,甚至造成全球經濟動盪嗎?

伊朗官方組織集會反對街頭抗議

伊朗政府在過去幾天發生街頭抗議的城鎮組織了民衆集會,打著「反對暴亂」的旗號,高喊「美國去死」。

是誰促發了伊朗反政府抗議?

席捲多個伊朗城市的反政府抗議活動已導致逾20人死亡。總統羅哈尼承認伊朗經濟困境是導致人民不滿的主要原因,但又稱是美國人促發了這場動亂,目的是報復伊朗在中東影響力的不斷成長。

金正恩橄欖枝促成朝韓三年來首次會談

在北韓領導人金正恩表示願派團參加下月將在南韓舉行的冬奧會後,南韓方面立即提議下週舉行雙邊會談,議題包括冬奧會,以及改善半島局勢的措施。

恐襲、戰亂、天災與權鬥:2017年全球大事回顧

即將過去的2017年,世界範圍裏發生了哪些大事件?FT帶你逐月回顧。

回首「你的」2017:混亂與變局

藉助後臺數據,我們整理出了FT中文網影片觀衆最關心的2017年全球新聞大事件。2017年即將從你我的指縫間溜走,我們該拿什麼作以紀念?它又留下了什麼,扶助我們面對未知的2018?

​美中已在爲北韓崩潰做準備

一度屬於禁忌的討論話題是,美中在北韓政權崩潰的情況下如何合作?這種磋商本身表明中國認真對待半島戰爭威脅。

FT預測2018:動盪成爲美國政壇「新常態」

2017年,川普的執政徹底顛覆了美國政治的遊戲規則。而儘管風波不斷,醜聞纏身,他短期內還不會下臺,未來一年美國政局還會迎來更多動盪。

北韓半島局勢趨緊 南韓請求推遲韓美軍演

南韓請求美國將兩國聯合軍演推遲到南韓平昌冬奧會後舉行,以降低北韓在此期間採取挑釁行動的可能性。

英國退歐:終於走完「離婚」第一步

歐盟承認英國在退歐談判中已取得「充分進展」,意味著英國退歐終於可以進入第二階段。現在雙方需要做出的重大決定包括貿易談判如何展開、過渡期時長和談判速度

美國爲何拒絕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美國方面援引數十年來的法律判例,並以北京的「中國製造2025」計劃爲例,認爲中國在市場化道路上正在走回頭路。

北韓最新飛彈真能攻擊美國全境?

北韓昨天發射的一枚飛彈在飛行約1000公里後墜入日本海。但專家表示,其4500公里的最高飛行高度顯示,如果以更低角度發射,射程的確能覆蓋大部分美國國境。

美國再將北韓列入「支援恐怖主義國家」

川普亞洲之行後,再將北韓列入「支恐」黑名單,並敦促世界各國給北韓施加最大經濟壓力。國務卿提勒森表示此舉更多是象徵性舉動,美國仍希望透過外交手段解決問題。

「穆加貝時代」黯然落幕

羅伯特·穆加貝昨日卸任,結束了他對辛巴威長達37年的專制統治。FT週末版總編、南非問題專家羅素試圖一探是什麼造就了這位獨裁者。

川普還在繼續歐巴馬「重返亞洲」戰略嗎?

川普亞洲之行沒有取得什麼實質進展,尤其是在他非常看重的貿易領域。貿易也是川普亞洲戰略和歐巴馬政府「重返亞洲」戰略的最大不同之處。

霧霾圍城:印度首都遭受嚴重空氣汙染

印度北部遭遇數年未見的嚴重汙染,德里進入衛生緊急狀態,學校停課,汽車限行。醫療專家對當地居民健康狀況發出警告。

誰是網路自由度最差國家?

在一個網路自由度調查中,中國連續第三年表現最差。冰島和愛沙尼亞表現最好。

川普見證「籤大單」 敦促改善中美「失常」的經貿關係

本週四,美國總統川普在北京敦促習近平改善中美兩國「失常」的經貿關係,但同時也對中國限制對朝貿易和金融往來表示感謝。

川普對朝立場悄然鬆動?

美國總統川普出訪南韓時對北韓再發嚴厲警告。但他敦促北韓「回到談判桌」,不同於他過去認爲與平壤談判是「浪費時間」的強硬立場。

川普就美日貿易發飆

在亞洲五國之行首站日本,美國總統川普對日本貿易政策提出嚴厲批評。川普希望藉此行改善美國貿易平衡,並進一步施壓北韓。

A股投資者能從「十九大」獲得什麼信號?

習近平在十九大上長達3.5小時的講話,釋放出數百個政策信號。投資者該如何解讀?

中國警告美國:不要試圖遏制中國崛起

中國對美國總統川普的「印度-太平洋」策略作出回擊。川普訪華前,中美對於這一地區領導地位的爭奪日益激烈。

美「通俄門」調查提出首批刑事指控

由羅伯特•米勒領導的「通俄門」獨立調查小組對川普前競選經理馬納福特提出12項刑事指控,標誌着調查小組5月成立以來川普總統面對的最嚴峻法律威脅。

拉赫曼:中國是否在走向一人統治?

日前閉幕的「中共十九大」透過了決議,將習近平思想寫入《黨章》。他是繼毛澤東和鄧小平之後,姓名和思想體系被寫入《黨章》的第三位領導人。他將如何改變中國?

如何透過歷史來預測川普的命運?

歷史上是否有相應的經驗,以教我們如何面對川普?圍繞這個議題,FT專欄作家愛德華·盧斯與歷史學家邁克爾·貝施洛斯展開了一段有趣的討論。

觸及中央委員會的中共反腐浪潮

自2012年以來,205名中共中央委員中已有18人被調查。期間,諸如孫政纔等政壇明星的隕落,也間接爲57年歲的陳敏爾鋪平了道路。

從舉起拳頭至單膝跪地:美國體育明星的民運史

體育運動在美國從未真正擺脫政治色彩,一個世紀以來體育明星們用各種方式表達對社會不公和種族歧視的抗議。這股風潮正捲土重來。

梅琳達·蓋茲:世界扶貧努力面臨危險

蓋茲基金會最近發佈報告,聚焦於全球在消除貧困與疾病方面取得的進展。但報告警告稱,如果國際社會減少在這方面的投入,未來將十分令人擔憂。

印度經濟光環不再

兩年前印度經濟增速超越中國,一度成爲全球成長最快的大型經濟體。但自2016年初以來,印度增速持續放緩,總理莫迪的經濟政策也備受質疑。

五問速答:諾獎經濟學家薩金特

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托馬斯·薩金特(Thomas J. Sargent)在參加2017中國金融青年高峯論壇期間,快速回答了記者提出的債務水準、國企、創新等問題,他的分析思路對讀者或有啓發。

川普:已準備好摧毀北韓

美國總統川普在他的首次聯合國大會演講上稱:如果美國被迫自衛或保衛盟友,將毫無選擇,全面摧毀北韓政權。

版權聲明

未經英國《金融時報》書面許可,對於英國《金融時報》擁有版權和/或其他智慧財產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複製、轉載、摘編或在非FT中文網(或: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所屬的伺服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已經英國《金融時報》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

本網路影片的使用必須遵循英國《金融時報》網站(www.FT.com)的條款,我們建議您閱讀條款的全部內容。您所接受的服務僅限於個人和非商業的用途。英國《金融時報》不承諾此項服務是無誤差或是連續的,同時也不給予您在任何使用(權利)方面的承諾。網路影片中非英國《金融時報》人員所陳述的觀點僅代表他們本人而非英國《金融時報》的觀點立場,英國《金融時報》不承擔由他們所表達之觀點產生的任何責任。觀看需Adobe Flash Player 8.0或以上版本的影片播放器。請檢視與英國《金融時報》網站相容的瀏覽器清單

上一頁‹‹12345678910››下一頁›|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