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經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秒懂】人民幣下跌剎得住嗎?

中國央行動用大量外匯儲備,並加強了資本管制,試圖抵抗人民幣的加速下跌。但有分析認爲,中國可能需要出臺更激進舉措。

政經

爭議王儲成爲泰國新國王

泰國王儲哇集拉隆功登基。泰國上下都在關注,曾被母親稱作花花公子的他,能否像他的父親、在位逾70年的普密蓬國王一樣,獲得普遍的認可和愛戴。

義大利:黎明乍現還是危機將臨?

在修憲公投中失敗後,該國年輕且富有活力的總理馬泰奧•倫齊將辭職。民粹人士感覺新的黎明就要到來,投資者則更擔心該國銀行危機爆發。

川普公佈「百日計劃」:退出TPP【英文原聲】

美國當選總統川普公佈上任後頭100天的執政計劃,包括退出TPP、收緊簽證、取消能源開採禁令、減少監管、限制官員成爲遊說者等。

沃爾夫:「川普經濟學」將如何影響全球【英文原聲】

川普許諾上臺後將刺激美國經濟、退出TPP,這會如何影響全球股市、債市、美元走勢、黃金價格以及貿易格局?FT首席經濟評論員沃爾夫深度解讀。

希拉里選後首次亮相:差點不想再走出家門【英文原聲】

希拉里在大選失敗後首次公開演講,幾乎素顏,十分動情。儘管她表示承認失敗非常艱難,但仍鼓勵支持者相信自己的國家,永不放棄。

誰會隨川普一同走向白宮?

透過當選總統川普已做的人事任命,我們如何展望未來的白宮團隊及其執政風格?FT總編輯巴伯爲你分析。

川普當選,美歐還能做朋友嗎?

在選戰中多次對歐洲盟友出言不遜的川普,是二戰以來首位從根本上挑戰美歐同盟的美國總統。美歐軍事同盟北約是否面對存續危機?

川普下一步會怎麼走?

FT總編輯巴伯梳理川普上位的邏輯,認爲這是發出了民衆要跟美國現狀徹底決裂的信號。他用1828年的總統安德魯·傑克遜與川普作對比,但也指出了川普的侷限。

川普當選美國總統【英文原聲】

同時擁有房地產開發商、真人秀明星等頭銜的共和黨候選人唐納•川普,在2016年11月9日舉行的美國大選中勝出,擊敗對手民主黨候選人希拉里•柯林頓,將接任下一屆美國總統的職位。

美國大選:白宮見證的那些醜陋時刻

2016年美國大選,兩方陣營都惡招百出,成爲美國政治史上最醜陋的一次。FT帶你回顧這場選戰中的最醜陋時刻。

港人遊行抗議中國「釋法」【英文原聲】

一些示威者在香港街頭遊行,抗議北京的「釋法」行爲。11月7日,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對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104條作了解釋。

你真的瞭解美國人怎樣選總統嗎?

今年的美國大選變幻難測,最後一天上演神反轉也完全有可能。但你是否知道,並不是誰獲得的民衆選票最多誰就能當總統?我們用三分鐘讓你瞭解美國的總統選舉團機制。

殲-20:中國技術強軍的最新案例

承擔11月1日珠海航展開幕秀的是一款新式隱形戰鬥機。中國自主研製的殲-20此時正式露面,表明習近平打造和升級現代軍事能力的決心。

什麼讓世界重返「政治強人」時代?

FT首席外交事務評論員拉赫曼認爲,這是一個強人輩出的時代。經濟衰退、地緣動盪,民族主義情緒抬頭,讓領袖崇拜之風颳進西方政治生活。

大選迫近 川普轉入守勢【英文原聲】

距離美國大選只剩最後一週,希拉里和川普在互攻中向白宮發起最後衝擊。FT調查顯示,希拉里以較大幅度領先。

中國不想再當「傻大頭」了?

過去十年間,一些中國冒險押下的賭注正在讓它自食其果。自2007年以來,中國給委內瑞拉借了650億美元,相當於給這個2700萬人口的拉美國家每人借了2400美元。

中國經濟:最艱難時刻到了嗎?

從最新數據看,中國經濟觸底了嗎?人民幣還會進一步貶值嗎?供給側改革「三去一降一補」任務中,哪項最艱難?在FT中文網年度高峯論壇上,我們邀請五位經濟學家分享了他們的見解。

美國大選辯論「最後一役」觀察【英文原聲】

舉世矚目的美國總統大選第三輪辯論落幕,本應聚焦法律議題的辯論,重心卻逐漸轉移到了川普身上,尤其是他拒絕回答「萬一落選,是否接受投票結果」的問題,將其他辯論內容都沖淡了。

算算退歐公投讓英國付出了多少代價

「離婚」賬單開出:英國將要支付給歐盟高達200億歐元。這個由選票拆散婚姻的過程,不僅歷時漫長,而且代價高昂。

杜特爾特真會讓菲律賓「棄美投華」嗎?

上任不到100天的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將自己比作希特勒,他因血腥的緝毒行動引致美國批評,卻不僅大罵歐巴馬,甚至威脅要終結菲美盟友關係。

美總統大選第二輪辯論點評【英文原聲】

在川普面臨內部倒戈之際,美國總統大選辯論迎來了第二輪。川普用「比爾出軌事件」發起攻擊,而希拉里此輪卻沒了上一輪那般強有力的故事武器。可以肯定的是,川普能撐到第三輪。

毛主義的迴歸與現代化的中國

毛澤東有很多遺產,儘管其中有一些史實並不爲全民知曉,但中國人對他的崇拜之情又點燃了。

美國大選,中國贏家?

希拉里與川普,誰會成爲中國更歡迎的美國總統?TPP和「重返亞洲」戰略岌岌可危,對中國是否重大利好?聽FT首席外交事務評論員吉迪恩•​拉赫曼一一點評。

美總統大選首辯:希拉里略勝一籌【英文原聲】

美國2016總統大選首場辯論,被視作希拉里與川普面對面的雌雄對決。他們各自表現如何?爲何希拉里在此後民調中大幅領先?

英國開始重塑國際形象【英文原聲】

對於究竟由誰來負責退歐談判事宜,公投之後的英國至今未能給出答案,內閣成員間的態度已分爲兩派。

美聯準六度決定暫不加息【英文原聲】

在本週舉行的議息會議上,內部意見日趨分裂的美聯準第六次決定暫不加息,繼續觀望美國國內經濟與全球經濟走勢。不過,美聯準釋放出的種種跡象也表明,加息的腳步漸漸近了。

默克爾的黨派在德國受挫?

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在上週日的投票中失利,這讓德國總理默克爾面臨的壓力驟增。民粹傾向的德國新選項黨有崛起之勢,明年德國大選也有可能出現微弱變數。

北韓的第五次核爆【英文原聲】

9月9日上午9點半,南韓稱在北韓已知核試驗場地附近偵測到一次爆炸。南韓軍方估計此次核試驗規模爲1萬噸當量。作爲參照,當初投放在廣島的核彈當量爲1.5萬噸。

梅與習:中英關係變差了嗎?

前首相卡梅倫因爲會見了達賴喇嘛,努力修復兩年才讓中英關係進入黃金期;而新首相梅甫一上臺,就讓兩國關係前途未卜。

菲律賓總統對辱罵歐巴馬表示遺憾

因被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辱罵爲「婊子養的」,美國總統歐巴馬取消了兩人的會面安排。杜特爾特的高壓禁毒運動正引發更多國際社會關注。

彈劾總統後的巴西何去何從?

里約奧運剛落下帷幕,巴西再度吸引世界目光。在正式彈劾女總統羅塞夫之後,飽受經濟衰退、政治腐敗困擾的巴西,該如何面對挑戰?

央行的招數越來越不管用了?【英文原聲】

在美國傑克森霍爾舉行的全球央行年會上,中央銀行家們討論最多的議題是:爲了刺激經濟,各國央行還能使出什麼招數?低利率、低成長、低生產率的環境令不少經濟學家感到焦慮。

中亞驚呼:中國人來了

越來越多中國資本和中國人湧入中亞各國,正在重塑當地經濟。但中國日益強大的影響力,也引起了當地人的不滿。

川普的「稅制革命」有多激進?

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承諾將企業最高稅率從現在的35%降到15%,希拉里則反擊稱,川普的計劃只會惠及大企業和富人們。

日本天皇表達「生前退位」願望

82歲的明仁天皇表示由於年事已高、健康欠佳,履行職責已變得愈加困難。天皇「生前退位」在日本歷史上並無先例,但日本民衆表示支援。

里約能破「奧運詛咒」嗎?

對於承辦奧運的發展中國家而言,奧運之後,經濟往往掉頭向下。墨西哥、南韓都是如此,中國也差點陷入金融危機。巴西能逃脫這一命運嗎?

里約:準備好了嗎?

里約奧運即將拉開帷幕。接受FT記者採訪的里約奧運會運營總負責人,就場館、預算、環保和奧運將給巴西留下的永久財富一一作答。

川普獲大筆資金捐贈【英文原聲】

對於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唐納•川普來說,用於大選角逐的鉅額資金似乎不是個大問題。僅在7月,他就獲得了6400萬美元的捐贈。

歐巴馬毫不留情批評川普

現任美國總統歐巴馬公開對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提出批評,表示川普根本沒有做好成爲一名總統的準備。

俄羅斯滲透美國大選?外交政策成辯論焦點

如今美國總統競選者只剩兩名,而此時川普不知自己如何在輿論場上跟普丁扯上了關係。疑似俄羅斯駭客洩露民主黨全國委員會郵件一事,註定會讓美國的外交政策成爲大選辯論的一個熱點。

歐巴馬爲希拉里站臺現場【英文原聲】

在費城舉行的民主黨大會上,現任美國總統歐巴馬親自出面爲希拉里•柯林頓站臺。他甚至在演講中表示,包括自己和比爾•柯林頓在內,都不如希拉里更勝任美國總統一職。

比爾•柯林頓大打家庭情感牌【英文原聲】

美國前總統比爾•柯林頓爲支援妻子希拉里的總統選戰,在民主黨大會上大談自己的家庭,稱人生多次因希拉里而改變,藉此塑造希拉里「變革締造者」的新形象。

女選民:希拉里不僅勝在性別

在民主黨代表大會上接受採訪的三位女性告訴FT記者,她們支援希拉里,因爲她位元朗普更富有經驗和政治智慧,並不僅僅因爲她是女人。

麻煩纏身的里約奧運

即將在8月開幕的里約奧運會已經面對諸多問題,包括恐怖主義威脅、寨卡病毒和遠超預算的開支。總統被停職,更爲它蒙上陰影。

直擊共和黨大會現場:川普的黨內支持者

唐納•川普本週在美國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上贏得多數代表支援,將正式代表該黨參加11月的總統大選角逐。一些受訪者表示,選擇川普是因爲「不想再聽謊言了」。

如何用3個數字來形容中國?

25兆、24.7萬輛、每10萬人中8.7例…… 這是FT新興市場主編、前駐華首席記者金奇用來形容中國的3個數字。它們代表著什麼?

法國國慶日遭遇卡車襲擊【英文原聲】

法國國慶日,在南部城市尼斯的慶祝活動現場,一名司機駕車高速衝向人羣,導致至少80人死亡。法國總統奧朗德稱之爲恐怖襲擊。

英國新任首相梅的艱鉅挑戰

英國新任首相特里莎·梅上任伊始,就面對從脫歐談判到改善民生,再到蘇格蘭獨立運動的一系列艱鉅挑戰。這位59歲的前內政大臣將如何應對?

版權聲明

未經英國《金融時報》書面許可,對於英國《金融時報》擁有版權和/或其他智慧財產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複製、轉載、摘編或在非FT中文網(或: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所屬的伺服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已經英國《金融時報》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

本網路影片的使用必須遵循英國《金融時報》網站(www.FT.com)的條款,我們建議您閱讀條款的全部內容。您所接受的服務僅限於個人和非商業的用途。英國《金融時報》不承諾此項服務是無誤差或是連續的,同時也不給予您在任何使用(權利)方面的承諾。網路影片中非英國《金融時報》人員所陳述的觀點僅代表他們本人而非英國《金融時報》的觀點立場,英國《金融時報》不承擔由他們所表達之觀點產生的任何責任。觀看需Adobe Flash Player 8.0或以上版本的影片播放器。請檢視與英國《金融時報》網站相容的瀏覽器清單

|‹上一頁‹‹45678910111213››下一頁›|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