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徐瑾書單:瞭解女性,其實就是在瞭解人性

徐瑾:成爲女性,意味著什麼?女性的成長,首先意味著成爲一個人;更重要的成長,是成爲「自己」,這需要在碰撞中不斷打磨方能成型。
2022年3月7日

混合辦公時代的第三空間

厭倦了居家辦公?不妨嘗試「第三空間」,在家門口就能舒舒服服地完成工作。雖然要支付一筆費用,但比上班通勤要方便多了。
2022年3月6日

創辦人們,請謹慎邀請投資者

安吉利德斯:投資者會和你在一起很長一段時間,擺脫一個投資者可能比離婚還難。
2022年3月1日

職場「部落化」也許是件好事

邰蒂:疫情之下,世界各地的職場通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全球企業變得更加「部落化」。小團體往往比無組織化團體效率更高、更負責。
2022年2月28日

香港:研究極端不確定性下如何管理企業的樣板

疫情催生了許多笨拙和冷血的管理舉措,而這個亞洲金融中心的企業的領導人如今還要適應比之前更加嚴厲的防疫限制措施。
2022年2月21日

爲什麼沒人感謝老闆?

斯卡平克:團隊會認爲經理幫他們解決問題是理所應當的,經理不需要幫助,更不需要去感謝。這種等級距離是管理工作的一部分。
2022年2月4日

高薪者有資格抱怨工作累嗎?

奧康納:當你聽到高薪白領抱怨工作時間太長時,別再翻白眼了。關注頂層人士的苦惱,對於探索如何改善底層職業也會有幫助。
2022年2月3日

在家工作並沒有更高效

卡文迪什:在疫情早期,在家工作看起來是雙贏的。但隨後這種「紅利」似乎消失了,一些人工作時間更長,工作量卻下降了。
2022年1月11日

好老闆能讓工作大不同

雖然人們滿意的工作各不相同,但他們大都喜歡一個給他們一些自主權、並給予他們支援的好老闆。
2022年1月6日

從靈活辦公中獲益的不止職場媽媽

奧康納:過去僱主不太思考如何把工作設計得更靈活,排斥那些不能適應全職工作要求的人,在勞動力短缺之際,這麼做是不合理的。
2021年12月26日

遠距工作者能否融入公司文化?

希爾:是「距離產生美」,還是「看不見就不會放在心上」?遠距工作可能會降低忠誠度,但也會讓人覺得在工作中更有自主性。
2021年12月10日

人工智慧令求職更糟心

越來越多僱主開始採用「非同步影片面試」,由AI評估求職者對著攝影機作出的回答。這種做法對僱主和潛在僱員兩方面都不好。
2021年11月30日

選擇太多不一定是好事

希爾:供應鏈短缺和氣候危機爲企業帶來一個機會,讓他們可以精簡產品品種範圍,以符合自身利益的方式簡化戰略。
2021年11月24日

中國獨董制度:從監管推動到法治驅動

鄭志剛:未來中國資本市場的獨董將成爲一個令人尊重的羣體。令人尊重不是由於你的兼職薪酬,而是由於你的職業操守、專業素養和職業聲譽。
2021年11月24日

日本高鐵準時的成本:43日元?

劉易斯:日本高鐵列車司機因爲晚點一分鐘而被罰款43日元,這凸顯出日本無情的工作文化和過度的完美主義。
2021年11月23日

Lex專欄:和同事交流薪水要三思

芬蘭擬立法強制僱主披露薪資數據,可能有助於縮小男女收入差距,但從一項調檢視,加大披露並不能保證大家都會有更高的工資。
2021年11月22日

「大辭職」說起來好聽——卻非多數人所願

格羅索:關於不少人在謀求職業變動的說法掩蓋了一個事實,其實許多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感激他們現在這份工作。
2021年11月16日

想讓老闆給你漲工資?試試這麼做

洛丹:是什麼在阻礙你獲得加薪?如何有效地要求加薪?行爲科學可以提供有益的見解,讓你擺脫種種認知偏差。
2021年11月16日

四天工作制將幫助拯救地球

庫柏:任何經濟活動都會加劇全球變暖。在人們生活無虞的發達國家,我們應該爲了拯救地球而減少工作時間,從每週工作四天開始。
2021年11月2日

作息自由有益健康

庫柏:疫情後,當在家辦公的人突然可以選擇自己的起牀時間時,大多數人都起得更晚了。希望這種作息自由能制度化。
2021年10月24日

中國企業面對數位化分水嶺

埃森哲調研顯示,疫情和出海等因素正在令中國企業加速向智慧化運營轉型,這一過程不僅會影響企業的組織重構,還將推動傳統職能部門的升級和演化。
2021年10月19日

年輕律師最容易出現職業倦怠

調查顯示26歲至35歲的律師職業倦怠程度最高。社運人士指出,律所與其推出所謂的健康計劃,不如提倡高效率工作,讓律師們按時下班。
2021年10月17日

休閒時間爲什麼越來越少?

奧康納:工作時長不再減少,科技模糊了工作和休閒的界限,育兒時間增多,這讓我們能夠隨心所欲支配的時間變少了。
2021年10月14日

新冠疫情助燃「青年危機」

隨著終身工作的觀念逐漸淡泊,以往人們在25歲左右對自身職業選擇所做的重新評估,今後可能每隔幾年就要做一次。
2021年10月9日

員工監控軟體日漸流行引發個人權利之辯

隨著技術變得日益先進和在線辦公興起,許多僱主正在嘗試新形式的數位監控,這引發了關於員工私隱權及身心健康的討論。
2021年10月7日

居家辦公成爲潮流,辦公室還如何吸引員工?

康博:隨著混合辦公的增多,員工們期待公司提供便於協作、有趣且通勤時間短的辦公空間,技術和設施也要跟上。
2021年10月6日

後疫情時代的城市

庫柏:未來的城市可能看起來很像過去的城市,只是更加整潔。汽車、商店和辦公室讓位給自行車、植物和新型公寓。
2021年3月16日

訓誡員工「振作」犯了管理大忌

凱拉韋:在疫情時期訓斥員工不應抱怨的管理者,忘了一條管理黃金法則:如果你的地位高於某個人,你絕對不能因爲他們抱怨而訓斥他們。
2021年2月26日

「特別的」穆里尼奧是如何領導團隊的?

希爾:儘管穆里尼奧有種種缺點,但他在某種程度上證明了管理是一個崇高的職業。管理就是幫助人們成爲最好的自己。
2021年2月15日

企業從疫情時代學到了什麼?

始於去年初的這場讓高階主管們動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毅力和判斷力儲備的緊急危機,如今已演變成一場令人精疲力竭的馬拉松。
2021年1月14日

海歸風險投資中國

王輝耀新書《當代中國海歸》選載:留學人員回國創業,給中國帶回大批風險投資。這種全新的融資方式,極大地催化了中小企業的成長。但他們給中國企業帶來的只是風險投資嗎?
2017年1月20日
|‹上一頁‹‹34567891011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