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採礦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中美關係新出現的兩個重要議題

王英良:一是美國「再工業化」如何實現,路徑等問題;另一個是美國在規範領域實現了新的突破,並在立法等規範領域力圖獲取某種主導權。
2022年12月23日

張維迎:憶諾獎得主詹姆斯•莫里斯

張維迎:莫里斯教授總是告誡學生,搞研究,要想大的幹小的,這與胡適「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意思差不多。這樣的方法由他自己實踐,就是最好的經濟學。
2022年12月23日

從疫情防控到經濟發展背後的普遍邏輯

鄭志剛:今天經濟發展,與昨天的疫情防控一樣,我們的政府也許不是嘗試去積極做什麼,而是努力承諾,並嚴格兌現不做什麼。
2022年12月23日

只加可持續燃料,維珍航空將進行跨大西洋「淨零」首飛

一架波音787將完全採用這種燃料試飛倫敦至紐約線路,英國政府表示,這將是首次實現「淨零」排放的跨大西洋飛行。
2022年12月23日

利潤恐六年來首次下滑,中金公司遭老股東減持

一度持有這家中國歷史最悠久西式投資銀行約10%股份的海爾,披露其持股比例已降至6.32%。
2022年12月23日

內塔尼亞胡組成以色列新一屆政府

預計這將是這個猶太國家史上最右翼的政府。在上月選舉中,內塔尼亞胡的利庫德集團及其猶太教極端正統派和極右翼盟友意外勝出。
2022年12月23日

2023年誰想當央行行長?

美國、英國和歐洲央行高層今年的日子相對輕鬆。但在進入2023年後,他們可能有必要在整體通膨回落之際進一步加息,從而招致批評。
2022年12月23日

中國要求藥廠優先處理政府訂單

中國生產新冠相關物資的企業表示,企業所在地的政府正在督促企業擴大產能保障供應。
2022年12月22日

中國財政赤字創新高,受疫情和房地產危機拖累

今年1-11月,中國各級政府的財政支出比收入多7.8兆元人民幣。這個廣義的財政赤字爲去年同期的兩倍多。
2022年12月22日

通膨率新常態對投資者有什麼影響?

沃德:通膨最終可能在什麼水準穩定下來?是迴歸在過去20年盛行的頑固低通膨?還是會在更高的水準企穩?
2022年12月21日

印度尋求從美中關係緊張中獲益

印度各邦正在競相招徠外商投資,希望那些正在將供應鏈轉移出中國的企業能夠考慮到本邦設廠。
2022年12月20日

制衡美元、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充滿挑戰

王英良:推動大宗商品的人民幣結算,這一嘗試充滿挑戰。人民幣國際化從根本上取決於中國綜合國力以及國際政治領導力的提升。
2022年12月20日

聯想集團:烏卡時代下,雙實企業如何幫助中國製造業後發先至?

江南:中國數字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如果說技術創新是「最後一英里」的燃料,「立足實體,賦能實體」的「聯想們」就是發動機。
2022年12月20日

Lex專欄:中國洶湧的感染潮將擾亂供應鏈

在中國各行各業逾200萬家工廠中,工人生病缺勤的比例將與北京目前的情況類似。重新放開的衝擊將是巨大的。
2022年12月20日

展望2023:結束與開始

徐瑾: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透露了什麼資訊?這三年,到底教給了我們什麼?穩成長的核心是穩人心,不折騰。對於2023年,我相對謹慎樂觀。
2022年12月18日

澳洲外長黃英賢將訪華

澳洲企業希望中澳關係將進一步解凍,從而恢復兩國貿易關係。
2022年12月19日

新冠感染潮影響中國工業生產和供應鏈

人員短缺危及生產線運轉,卡車司機生病給供應鏈帶來混亂,但也有人寄望當前這段短期混亂最終將讓中國加速告別疫情。
2022年12月19日

美國將36家中國企業列入實體清單

美國商務部將36家中國企業列入了「實體清單」,並對21家實體應用了「國外直接產品原則」。
2022年12月16日

美國自利政策擴大美歐裂痕

王英良:幾乎壓垮歐洲的最後一根稻草是拜登新近簽署的《降低通膨法》。目前面對美國製造的共同壓力,中國和歐盟都在尋變。
2022年12月16日

3.5%:英國央行加息至14年來最高水準

英國央行週四加息0.5個百分點至3.5%。行長貝利稱他擔心英國企業將會繼續提價過快過久,從而加大通膨壓力。
2022年12月15日

研究:中國應儘快部署加強針和抗病毒藥物

一份部分由中國疾控中心資助的研究報告評估了重新開放後的死亡率和可能的干預措施。
2022年12月15日

中國保險公司紛紛下架新冠保險

面對中國快速結束「清零」政策引起的感染潮,保險公司暫停銷售低成本的新冠保險產品。
2022年12月15日

展望2023:從數位幣看金融空資產

嚴家祺:比特幣內在價值與外在價值,到底是什麼?全球債務數量愈大,「金融空資產」愈多,金融風暴愈大,也影響到美國的通貨膨脹。
2022年12月14日

出口管制迫使安謀放棄對華出售先進產品

安謀認爲美國和英國不會批准其向中國出售最新的Neoverse V系列產品。阿里巴巴旗下晶片企業平頭哥和其他中國企業將受到影響。
2022年12月14日

中國理財產品遭遇贖回潮

爲應對投資者的贖回潮,一些基金經理不得不出售資產,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2022年12月14日

熊偉銘:中國的科技發展剛剛開篇

華創資本合夥人熊偉銘認爲,中國一些能重新定義國家科技能力的技術是這兩年纔剛展示出來的,早期的科技發展需要國家力量的支援。
2022年12月14日

美國欲將長江存儲列入實體清單

美國商務部最早將於本週把長江存儲和其他中國企業列入其「實體清單」,這一行動意味著美中科技戰再一次升級。
2022年12月14日

歐洲急需一份新的工業總體規劃

當前的能源危機,以及美國、中國和其他國家的產業政策,都給歐洲帶來重大挑戰。
2022年12月13日

疫後世界取決於場景重構能力

陳序:作爲供應鏈和數據流樞紐,當城市遭遇「幕間效應」,當難以從刺激傳統產業與需求場景中獲得更大邊際收益時,科技創新是不是一劑解藥?
2020年5月18日

2020,我們需要「新安全」

陳序:思考「新安全」,需要重新釐定安全概念的邊界。未經界定的「新安全」問題會加劇而不是優化資源消耗,增加而不是減少系統性危機發生。
2020年3月4日

粵港澳大灣區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有何挑戰?

鑑於科技創新能力是國際核心競爭力的基石,因此是否能夠成功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是粵港澳大灣區未來建設成敗的一大關鍵。
2019年2月1日
上一頁‹‹12345678910››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