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路詩篇 - FT中文網
開通會員 見他人之未見
過路詩篇
登錄
免費註冊
我的FT
設置
登出
登錄
×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免費註冊
找回密碼
簡訊登錄
微信登錄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
用戶註冊協議
和
私隱權保護政策
,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搜尋
關閉
搜尋
FT中文網
Menu
切換版本
繁體中文版
FT.com
首頁
首頁
FT中文網首頁
特別報導
「新四大發明」背後的中國浪潮
與FT共進午餐
西門子·智慧城市羣
未來生活 未來金融
高階訂閱
標準訂閱
熱門文章
會議活動
市場活動
FT商學院
FT電子書
職業機會
FT商城
日經中文網精選
中國
中國
頻道首頁
政經
商業
金融市場
股市
房地產
社會與文化
觀點
全球
全球
頻道首頁
美國
英國
亞太
歐洲
美洲
非洲
經濟
經濟
頻道首頁
全球經濟
中國經濟
貿易
環境
經濟評論
金融市場
金融市場
頻道首頁
股市
外匯
債市
大宗商品
金融市場數據
商業
商業
頻道首頁
金融
科技
汽車
地產
農林
能源
工業和採礦
航空和運輸
醫藥
娛樂
零售和消費品
傳媒和文化
創新經濟
創新經濟
頻道首頁
人工智慧
大數據
網路
新能源與新交通
其他
區塊鏈與數位幣
教育
教育
頻道首頁
學前教育
中小學與國際學校
高等教育與海外留學
商業與職場教育
教育改革與創新
觀點
觀點
頻道首頁
Lex專欄
專欄
分析
評論
社評
書評
讀者有話說
管理
管理
頻道首頁
FT商學院
職場
領導力
財富管理
人物
生活時尚
生活時尚
頻道首頁
樂尚街
美食與美酒
藝術及文化活動
品味
旅行
生活話題
藝術與娛樂
消費經
影片
影片
頻道首頁
政經
產經
金融
文化
FT看見
音檔
音檔
頻道首頁
麥可林學英語
BoomEar藝術播客
一波好書
音樂之生
i聽粉
每日英語
每日英語
頻道首頁
雙語閱讀
FT英語速讀
原聲影片
FT英語電臺
音樂之生
麥可林學英語
每日一詞
換腦ReWired
換腦ReWired
頻道首頁
登錄
免費註冊
我的FT
會員中心
設置
登出
關注我們
微信公衆號
新浪微博
Flipboard
Twitter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動應用大全
基本設置
會員中心
郵件訂閱
同步微博
我的評論
管理收藏
RSS
丹尼爾•巴倫博伊姆:音樂是生命的隱喻
演出中巴倫博伊姆未說一語,步態蹣跚。但在散場時,臺上包括巴勒斯坦、以色列、土耳其和伊朗在內的年輕樂手們,都紛紛轉向彼此並張開雙臂,一切結束於擁抱之中。
2024年8月29日
一家試圖拯救「精英工作狂」的阿爾卑斯山間診療所
張璐詩:阿爾卑斯診所的創辦人表示,「成癮」往往與高天賦型人羣相伴,這類人能夠取得傑出的成就,但成就越多,自我毀滅的風險也越嚴重。
2024年8月9日
奧運中的巴黎:鬆弛與鬆散
張璐詩:聽到有人誇讚本屆巴黎奧運會開幕式的爛漫和鬆弛,我卻會替當地人感到一點缺憾。
2024年8月1日
帕沃•雅爾維:音樂是一種對生存的確認
張璐詩:這位在國際樂界極富影響力的指揮家認爲,有些音樂可以保留住一個民族的傳統與個性。
2024年7月18日
唐寧街10號的迎新與送舊
張璐詩:英國首相官邸的新舊交接,也是一睹英國政壇角逐最真實樣貌的時刻。
2024年7月11日
一場音樂節和它的「創傷」議題
張璐詩:在義大利小城拉文納,一場每年一度的音樂節希望透過音樂搭橋,聯結面對創傷和紛爭的不同城市,「這座橋雖然纖細,卻很必要。」
2024年7月4日
追溯英倫自助餐衍變史
張璐詩:自助餐在17世紀由法國傳入英國,而且最初也並不是「簡陋」和「不講究食物」的代名詞。
2024年6月27日
在英倫「K歌」:社恐與釋放
張璐詩:英國人提起卡拉OK,常會將其描述爲聚會的雞肋環節或者當衆出醜的尷尬時刻。然而自從「脫歐」以來,K歌的名聲卻悄然發生了變化。
2024年6月20日
在德累斯頓期待Sting
張璐詩:在以古典音樂爲主題的德累斯頓音樂節上,這位英國老牌搖滾音樂人的表演仍然激情不減、打動人心。
2024年6月6日
在鄉村莊園尋找愛麗絲的兔子洞
張璐詩:在Cowley Manor莊園,我得知劉易斯•卡羅爾曾經常到訪小村,並且每天都到莊園來散步思考,最終在此完成了《愛麗絲夢遊仙境》。
2024年5月31日
布克國際文學獎管理人:人類透過文學互相給予
張璐詩:費埃梅塔•洛柯認爲,文學是最能使人共情的藝術形式。透過文學,你可以穿上別人的鞋,使用他人的想像,從而瞭解棲居在一個故事中的感受。
2024年5月22日
雲圖作者大衛•米切爾:想像力是應對禁錮的解藥
張璐詩:在這位帶著野心書寫歷史與未來的作家眼中,想像力就如同一臺全自動的、永無休止的高頻隱喻製造機。
2024年5月16日
英國「黑暗料理」登堂入室
張璐詩:在英格蘭伯克郡的一家鄉間餐廳,一道改良版本的東倫敦傳統小喫「鰻魚凍」,讓我感到驚豔。
2024年5月9日
薩爾曼•拉什迪:走過遇刺陰影,文字是惟一的勝利者
張璐詩:這位印裔英國小說家,將兩年前的遇刺經歷以及此後的思考著述成書。完成這本回憶錄後,他感覺自己不再是那個躺在血泊中無能爲力的人。
2024年4月25日
搭夜行列車去波蘭
張璐詩:長期偏安於倫敦,不自知地就會跌入「身處世界中心」的陷阱。旅行的意義之一,就是走出泡沫,去發現新的文化和審美。
2024年4月18日
像古希臘人那樣喫魚
張璐詩:幾年前在聖托里尼,一次致敬古希臘的佳宴讓我難以忘懷。聽聞倫敦新開了一家以女神「蓋亞」爲名的希臘餐廳,立即決定前去一試。
2024年4月11日
從倫敦搭火車到西班牙:不只遇見晴天和海鮮飯
張璐詩:到達聖塞巴斯蒂安,每個當地居民都在說「今日好天,你們幸運!」西班牙給人常年日照充足的印象,但因其北部挨着大西洋,雨天在這裏纔是常事。
2024年4月2日
花園春耕:新翻的泥土與繽紛的衆生
張璐詩:開荒播種與修剪打理的樂趣,不僅在於滿足爭奇鬥豔的虛榮心,也是爲了在勞作之中與各種有趣的動植物相識。
2024年3月21日
一位英國名廚,想扭轉有關「暗黑料理」的偏見
傑森•阿瑟頓是「地獄廚神」戈登•拉姆齊的弟子。他表示,整個歐洲都曾經將英國食物當成笑柄,但如今英餐不應再擔此「惡名」。
2024年3月14日
妮可拉•本內黛蒂:讓藝術找回「全民參與感」
張璐詩:這位愛丁堡國際藝術節的藝術總監迎來了任期的第二年,她所面對的重點課題,仍然是如何解決藝術正在面對的「身份危機」。
2024年3月7日
約戈斯•蘭西莫斯:對任何藝術而言,語言經常是不夠的
張璐詩:這位指導《可憐的東西》、《龍蝦》等作品,被貼上諸多風格標籤的導演認爲,如果你在觀看影片時沒感覺,影評說的再好也沒用。
2024年2月29日
在位於倫敦「軍政重地」的酒店,感受歷史拍案驚奇
張璐詩:走進位於「白廳」大街上的這家由舊戰時辦公大樓改建而成的酒店,不禁會對曾經發生在這裏的歷史軼事與祕聞浮想聯翩。
2024年2月23日
追趕年味
張璐詩:我也曾對廣州遍街的新春醒獅無感,但如今每逢春節臨近,就會格外留意特拉法加廣場的舞獅,跟著那鑼鼓喧天,邊走邊追趕年味。
2024年2月7日
英國菜有多卷:探訪一座鄉宅中的兩家明星廚房
張璐詩:兩位主廚Ben和Tom分別坐鎮一座莊園中的兩家餐廳,他們的後廚緊鄰,彼此亦敵亦友,用不同的方式詮釋著「英式料理」的質感。
2024年2月2日
上一頁
‹‹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