汙染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汙染

中國加大對汙染企業處罰力度

FT新興市場主編金奇:最新研究顯示,去年中國對違反環境法的企業實施了更爲嚴厲的處罰,這一趨勢突顯中國政府推動環境保護的決心日趨堅定。
2016年5月17日

中國將展開新一輪土壤汙染調查

以查明重金屬、化學物質和其他有毒汙染物熱點區域
2016年4月27日

常州汙染事件暴露中國棕地隱患

數百名學生因學校建在一座化工廠的舊址而患病,中國政府已做出緊急回應。中國各地散佈著棕地,其中許多隻在表層進行了修復,就重新開發成住宅或做其他用途。
2016年4月19日

印度首都「限號治霾」的爭議

環境網站《中外對話》:爲應對空氣汙染,新德里力排衆議試行了一項激進的交通管制措施——汽車單雙號限行。有人質疑,此舉邏輯上可行,但並沒有顯著減少霧霾。
2016年1月21日

學校配置淨化器的決策邏輯

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聶日明:空氣淨化器反映了義務教育支出決策的整體問題。決策過程不公開、不透明,納稅人意見無法表達,導致經費使用的不公平與不效率。
2016年1月7日

「電動方程式」燃起北京治霾新希望

FT駐京記者米強:近期在北京舉行本賽季首場比賽的電動方程式錦標賽,號稱比一級方程式更清潔、更環保,它或許有助於提升電動汽車在中國的吸引力。
2015年12月23日

中石油出資2億元了結大連漏油事故

中石油同意建立一支2億元人民幣的環保基金,以了結中國最大一樁環境公益訴訟案
2015年6月26日

英國進口物資來自中國旱區

環境網站《中外對話》:英國服裝企業嚴重依賴來自山東省黃河沿岸地區和長江流域的服裝,這兩處都面臨著日益嚴峻的水資源短缺和汙染挑戰。
2015年5月28日

中國人不願再活在霧霾下

FT亞洲版主編皮林:柴靜的紀錄片《穹頂之下》在中國引發了強烈反響。眼下中國經濟反正在放緩,利用這個機會治理汙染或許是明智之舉。但問題是,中國能否在扭轉墜入環境深淵命運的同時,仍保持不錯的成長速度?
2015年3月5日

農村飲水面臨挑戰

中外對話與「中國水危機」合作的水項目分析師劉虹橋:中國政府決心在2015年底前「全面解決」農村飲水不安全問題,學者評論說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2015年3月5日

研究:塑膠垃圾令全球海洋窒息

全球每年流入海洋的塑膠垃圾達800萬噸,來自中國的廢品佔到28%
2015年2月13日

中國向丹麥學習淨化空氣

近年來,有鋼都之稱的鞍山引進丹麥「區域供熱」技術,利用該市主要鋼廠的廢熱爲城市供暖。到2015年,鞍山每年將減少燃煤17.3萬噸。丹麥公司稱,若擴建熱水管道系統,鞍山每年用煤量可減少120萬噸。
2015年1月15日

汙染付出高代價的時代已經到來

《中外對話》:江蘇汙染企業被判天價賠償,顯示在中國環境汙染須付出高代價的新常態已經啓幕。新環保法具有可執行的強制條款,讓相關企業不得不提高警惕。
2015年1月8日

汙水排放的經濟對策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鄒至莊:清水是一種資源,利用它的企業應支付代價。政府不應禁止排放汙水,數量和費用應由供給資源的民衆和需求資源的企業共同決定。
2014年12月3日

言易行難的「洗肺」之旅

FT駐華記者沃德米爾:「洗肺遊」是當下中國旅遊的熱門項目。但就我的親身體驗來說,驅車5個小時,外加製造大量碳排放之後,依然難覓一抹藍天。
2014年11月27日

Lex專欄:中廣核上市恰逢其時

中國亟需擺脫對煤炭的依賴,力圖在2030年前將五分之一的電力來源轉爲非化石燃料。這令核電面臨巨大的成長空間。中廣核的股票定價不便宜,但吸引力仍然強大。
2014年11月26日

魯爾區的天怎麼變藍的?

FT中文網撰稿人張冬方:1960年代,德國重工業聚集區魯爾區一度揹負「歐洲大陸最骯髒地區」的聲名。歷經半個世紀,魯爾區的天終於藍了。
2014年10月22日

致敬,向北馬「SB」們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顏強:北京馬拉松的三萬跑者,口罩之下,是無聲的進取,也是無聲的抗爭。倒是說什麼改期太麻煩的主辦方,給跑者繫鞋帶的資格都沒有。
2014年10月22日

法國在氣候峯會上敦促中美加快減排

儘管各國領導人作出大量減排承諾,但曼德拉遺孀認爲,減排努力仍趕不上問題的嚴重程度
2014年9月24日

中國應帶頭打破氣候談判僵局

氣候專家勒凱雷、關大博:中國作出了很多減排努力,但進步速度仍不夠快。去年中國二氧化碳排放量佔全球總量近三分之一。它已很難說服世界:減排要靠西方帶頭。
2014年9月24日

中國低質煤禁令將打擊全球礦商

中國發改委規定,明年起華東城市將禁用灰分高於16%或硫分高於1%的低質煤炭
2014年9月16日

媒體札記:秋後算賬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徐達內:沒有管道也不能造謠,是官方的底線。餘杭中泰事件中53名嫌疑人被拘,輿論不解「秋後算賬」,最高黨報高屋建瓴開始「解開官民心結」。
2014年5月13日

中國在危機時刻的環境治理

環境網站「中外對話」山姆•吉爾、伊莎貝爾•希爾頓:中國勢力龐大的利益集團對公衆力量的限制,阻礙了中國的可持續發展轉型。
2014年5月8日

只為一口氣

很多人意識到,可把旅遊和健康結合,氧吧、躲霧線路都很受歡迎。
1970年1月1日
|‹上一頁‹‹34567891011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