汙染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汙染

英國將在2027年前對進口商品徵收碳稅

業界批評政府比歐盟晚一年徵收碳邊境稅,可能讓英國成爲碳密集型商品的傾銷地。
2023年12月18日

「犧牲區」:蓬勃發展的美國液化天然氣行業投下的陰影

美國天然氣出口的成長緩解了歐洲的能源危機,但卻讓油氣工廠附近社區的生活更加惡化。
2023年11月28日

石油生產國被指阻撓達成塑膠汙染條約

沙烏地、俄羅斯和伊朗等國堅稱有法律約束力的塑膠減產不應在談判範圍之內,提議將重點轉向改善塑膠的回收利用。
2023年11月21日

投資者敦促企業停止生產和使用「永久化學品」

50多家投資公司致信全球最大的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質生產商,要求制定「有時限的淘汰計劃」,提高生產透明度,並加大對更安全替代品的投資。
2023年11月15日

歐洲議會投票反對更嚴格的汽油發動機排放規定

歐洲議會議員表示,更大幅度的減排將損害汽車製造商和消費者的利益,但同意抑制制動器和輪胎中的微塑膠含量。
2023年11月10日

巴黎寄望於利用巨型水箱在奧運會前清理塞納河

巴黎計劃修建一條700米長的隧道和一個大型儲水罐來清理塞納河,這樣運動員就可以在裏面參加游泳和鐵人三項比賽。
2023年11月10日

船東和貿易商在氣候法規成本上發生衝突

雙方關於誰來爲航運排放買單的爭論,加深了全球貿易脫碳的鬥爭。
2023年8月28日

把中國海洋產業從謠言與誇大中拯救出來

劉遠舉:經濟活動中的行業變遷雖然緩慢,但也會造成摩擦性失業,當行業劇烈變換的時候,需求與供給都來不及轉移,造成的損失只會更大。
2023年8月27日

日本排放福島核廢水的風險有多大?

受損核電站的計劃排放引發了國際爭議,但大多數專家表示這是安全的。
2023年8月24日

日本福島核汙水排海 中國祭出反制措施

福島核電站的核汙染水排放預計需要花費數十年時間。中國抨擊日本的排海行爲「極其自私」,並宣佈全面暫停進口日本水產品。
2023年8月24日

巴黎奧組委承諾在汙染影響賽事後清理塞納河

塞納河糟糕的水質給明年夏天的奧運會蒙上了陰影。
2023年8月22日

歐洲保險公司稱,美國政治損害了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

面對法律威脅和一些共和黨人的政治阻撓,一些金融企業放棄了集體行動。
2023年8月13日

研究:抗生素耐藥性與空氣汙染有關

科研人員發現,超級細菌的數量與空氣中的微小顆粒物水準同步成長。
2023年8月8日

研究:ESG評級高的公司與評級低的公司汙染一樣嚴重

即使研究人員只考慮ESG指標的環境部分,這一發現也成立。
2023年7月31日

行業組織:發展「極其緩慢」的電網阻礙英國電動汽車轉型

英國汽車製造商和貿易商協會表示,在英國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產量創新高之際,充電樁安裝速度緩慢可能最終使消費者放棄購買電動汽車。
2023年7月27日

荷蘭排放法阻礙鹿特丹港口100億歐元綠色投資

計劃在鹿特丹開展的氫能和生物燃料項目將推動歐盟每年減少100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但受到了荷蘭氮排放上限的阻礙。
2023年7月19日

歐洲鋁業公司抱怨歐盟碳邊境稅的漏洞

碳邊境調整機制的漏洞將導致非歐盟生產商生產廢料並將其重新熔化,作爲零碳產品出售給歐盟。
2023年7月10日

「2050年左右」實現航運業淨零排放目標的協議即將達成

近兩週的談判凸顯了在清理高汙染行業方面的深刻分歧。
2023年7月7日

歐盟鐵路行業對「永久化學品」禁令提出擔憂

製造商表示,歐盟禁令涉及的含氟聚合物對火車和信號系統等數千種產品至關重要。
2023年7月3日

領先企業呼籲歐盟制定更嚴格卡車排放標準

耐克和雀巢等領先企業呼籲歐盟爲卡車制定更加雄心勃勃的排放標準。它們認爲,氣候目標的實現需要更多的零排放車輛。
2023年6月25日

中國在能源轉型過程中增建燃煤電廠

環保主義者相信一波新的煤電項目與中國減排雄心相悖,但也有人指出,中國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空前投資和技術進步說明它走在正軌上。
2023年6月16日

排放限制之下郵輪行業仍在汙染歐洲港口城市

研究顯示,去年郵輪在歐洲產生的有害氣體是乘用車的四倍,而且一些船隻使用的脫硫系統會給海洋生物帶來危害。
2023年6月15日

野火煙霧使紐約空氣質量降至全球最差

加拿大森林燃燒產生的煙霧穿過北美城市,迫使居民在室內活動。
2023年6月8日

各國在減少塑膠汙染的條約內容上存在分歧

美國、俄羅斯和中國希望建立一個自願體系,讓各國能夠制定自己的規則。
2023年6月5日
上一頁‹‹12345678910››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