汙染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汙染

誰來支付歐洲脫碳行動的成本?

歐盟的改革將爲大多數公司設定碳價,但成員國和活動家擔心窮人會受到影響。
2021年5月31日

殼牌的氣候失敗:所有企業汙染者的預兆?

荷蘭一家法院裁定石油巨擘必須加快脫碳進程,這可能會引發進一步的訴訟。
2021年5月28日

內蒙古設立虛擬貨幣挖礦企業舉報熱線

內蒙古發改委宣佈設立一條電話熱線,便利羣衆舉報疑似從事虛擬貨幣挖礦的企業,作爲全面關停挖礦項目的努力的一部分。
2021年5月20日

天然氣:過渡效能源保衛戰

只有在嚴加管控的前提下,天然氣才配得上過渡效能源的地位。
2021年5月17日

Lex專欄:中國鋼企將爲碳中和付出代價

對中國鋼鐵生產商來說,旨在減排的政府整治努力可能帶來嚴重後果。
2021年4月27日

綠色鋼鐵:全球科技競賽的新跑道

在石油和天然氣面臨巨大壓力之後,重工業在氣候危機中扮演的角色如今正受到越來越多的審視。
2021年2月15日

中國加大「一帶一路」綠色能源投資

可再生能源在中國能源基礎設施投資中的比重已經超過50%,但同時煤炭投資仍佔據較大比重。
2021年1月26日

研究:一帶一路項目應根據環境影響分級

中國生態環境部支援的一項研究呼籲將造成汙染的「一帶一路」項目列入負面清單,以鼓勵國內銀行避開沿線國家對環境有害的投資項目。
2020年12月2日

美國正式退出《巴黎氣候協定》

美國的退出進程將自動完成,而與總統大選結果無關。如果拜登成爲總統,美國可能會很快重新加入該協定。
2020年11月4日

分析:中國碳中和承諾重燃減排變革希望

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承諾,讓人們看到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宏偉目標和願景,但在40年裏如何兌現這一承諾,中國的減排路徑仍不明朗。
2020年9月24日

中國城市在疫情期間空氣質量變好

疫情導致中國經濟活動停擺,卻因此使空氣質量大幅改善。春節過後,一些城市最危險汙染物的含量明顯低於往年同期。
2020年2月28日

氣候變化是否即將無可挽回?

阿胡賈:聯合國祕書長古特瑞斯表示,爲兌現2015年《巴黎協定》承諾所做的努力「完全不夠」。
2019年12月3日

吸管大戰之消費者反擊

邰蒂:直到不久前,反對塑膠吸管的主力軍還都是堅定的環保主義者,但消費者的態度在迅速轉變,這迫使企業採取行動。
2019年10月30日

「毒地」入市:中國汙染地塊的治理難題

環境網站「中外對話」王晨:報告顯示,中國主要城市多個汙染地塊未完成修復即被出讓,存在環境安全隱患。
2019年6月3日

書評:水壩與世界大河之殤

《湄公河最後的歲月》一書指出,河流生態危機的罪魁並非工業汙染或者化石燃料生產,而是用於水力發電的大壩。
2019年2月22日

中國發放補貼來緩解治汙行動影響

爲了治汙,河北省內17萬家工廠遭關停。爲了應對這對當地經濟造成的影響,河北等省份正越來越依賴政府補貼。
2019年2月18日

2018年中國在海外煤電項目上投資360億美元

中國一方面在國內削減煤炭使用量、降低碳排放、促進可再生能源消費,一方面在海外大舉投資燃煤發電廠和其他基於煤炭的項目。
2019年1月22日

沃爾沃擬撥備7.8億美元處理排放問題

沃爾沃集團已表示,將撥備7.8億美元,用於支付承認其卡車可能會排放高於法定標準的有毒氮氧化物氣體的潛在成本。
2019年1月3日

治理空氣汙染成爲亞洲ESG行動重心

隨著環境、社會與治理風潮席捲而來,新興市場企業意識到,它們正面臨來自外界的壓力和投資者的擔憂。
2018年12月11日

分擔應對氣候變化的代價

桑德布:大幅度改變世界能源結構是必要的,但法國「黃背心」抗議運動說明,羣體和國家應分擔這種調整的代價。
2018年12月9日

中國在全球氣候談判中扮演領導角色

曾多年迴避氣候談判領導角色的中國,正成爲全球氣候談判的權力掮客,幫助填補美國退出巴黎氣候變化協定後的領導真空。
2018年11月22日

霧霾再次籠罩華北

週三北京PM2.5值最高時突破300,河北省的空氣質量則更糟糕。先前相關部門爲推動經濟成長而下調了環境目標。
2018年11月15日

鋼鐵大省河北尋求向私人銀行業轉型

河北是中國鋼鐵產量最大、汙染最嚴重的省份,該省正在削減鋼鐵產量,尋求發展網路技術和財富管理等行業。
2018年7月10日

中國泡沫工廠被指非法排放三氯氟甲烷

英國研究人員發現,破壞臭氧層的化學物質三氯氟甲烷排放量增加,主要是由於中國泡沫工廠仍在使用這種違禁化學物質。
2018年7月10日
|‹上一頁‹‹34567891011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