汙染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汙染

工業化養殖的環境代價

環境網站「中外對話」主編伊莎貝爾•希爾頓以美國和蘇格蘭的工業化養殖爲例,指出:中國食品進口需求的不斷增加,引起了出口國對相關汙染和疾病的關注。
2012年7月19日

北京:艱難「煤改氣」

環境網站「中外對話」:2011年底以來的PM2.5輿論風潮,使北京市的天然氣替代燃煤發電計劃得到臨門一腳的推動,但在中國,推行「煤改氣」的難度,可能遠大於動力。
2012年7月12日

美使館空氣指數令北京不滿

中國環境部官員要求美國在華使領館停止向中國公衆發佈空氣汙染數據,並表示這類做法是干涉中國內政,突顯出治汙問題在中國的政治敏感性。
2012年6月6日

蘋果同意對其供應商的中國工廠進行汙染控制審查

蘋果和中國環保組織「公衆與環境研究中心」將聯合監督審查過程
2012年4月15日

北京是誰的最宜居城市

北京空氣質量惡劣,交通擁堵,只有少數居民充分享受經濟和社會權利,《經濟學人智庫》卻將北京列爲中國內地最適宜居住城市。這既可悲又好笑。
2011年9月5日

富士康再陷蘋果「汙染門」

中國政府希望提升中國製造業在價值鏈中的地位,所以支援電子行業的發展。但環保人士表示,電子生產企業對環境的汙染日益嚴重。中國5家環保組織最近譴責蘋果在中國的供應鏈構成了系統性汙染,而作爲蘋果最重要的供應商之一,富士康自然在主要譴責目標之列。
2011年9月1日

「蘋果的行爲沒有任何改善」

中國五家環境組織最近發佈報告,披露蘋果公司的汙染排放正隨其供應鏈的膨脹而蔓延,給中國環境和公衆健康帶來嚴重威脅。環境網站「中外對話」北京總編輯劉鑑強採訪了報告的主要撰寫人馬軍。
2011年9月1日

媒體札記:「傳聲筒」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徐達內:利比亞仍是新聞熱點之一。一方面,反對者對央視的「選擇性報導」與基調進行嘲諷,另一方面,政府媒體呼籲不要做西方的「傳聲筒」。
2011年8月25日

展望村與血鉛的搏鬥

數百年來都是中國葬禮所需錫箔紙製造中心的浙江楊汛橋鎮,最近爆發了大規模血鉛含量超標事件,工人們對於當地政府提出的賠償方案感到不滿。
2011年6月16日

中國環保部長:汙染威脅成長

周生賢呼應了溫家寶有關中國需要較慢但更清潔成長的言論
2011年2月28日

與空氣奮戰的北京人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陶笸籮:北京大小超市,放在顯著位置的蜜餞是「喉寶」,幾乎所有水果都標有功效止咳化痰。
2011年1月9日

奇異公司加速紐約河道汙染治理

GE將再撥5億美元進行大規模疏浚,清理幾十年錢在哈德遜河中排放的有毒化學品
2010年12月24日

中國環保推高銻價

隨著中國政府強制關停一些造成汙染的銻礦和加工廠,中國治理環境的努力正逐漸將銻價推向創紀錄高點。
2010年9月17日

印度擬仿效中國建立「汙染企業資料庫」

計劃以中國政府去年編制的一份列有7000家汙染企業的名單爲藍本
2010年4月14日

美中應帶頭髮展清潔煤炭技術

美國「淨化空氣任務組織」亞太區首席代表孫嗣敏:煤炭發電仍將長期伴隨我們,更清潔的煤基能源技術將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發揮關鍵作用。美中兩國企業應主動攜手,帶頭實現清潔煤炭技術的商業化。
2010年2月1日
|‹上一頁‹‹34567891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