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通會員 見他人之未見
生活時尚
登錄
免費註冊
我的FT
設置
登出
登錄
×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免費註冊
找回密碼
簡訊登錄
微信登錄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
用戶註冊協議
和
私隱權保護政策
,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搜尋
關閉
搜尋
FT中文網
Menu
切換版本
繁體中文版
FT.com
首頁
首頁
FT中文網首頁
特別報導
「新四大發明」背後的中國浪潮
與FT共進午餐
西門子·智慧城市羣
未來生活 未來金融
高階訂閱
標準訂閱
熱門文章
會議活動
市場活動
FT商學院
FT電子書
職業機會
FT商城
日經中文網精選
中國
中國
頻道首頁
政經
商業
金融市場
股市
房地產
社會與文化
觀點
全球
全球
頻道首頁
美國
英國
亞太
歐洲
美洲
非洲
經濟
經濟
頻道首頁
全球經濟
中國經濟
貿易
環境
經濟評論
金融市場
金融市場
頻道首頁
股市
外匯
債市
大宗商品
金融市場數據
商業
商業
頻道首頁
金融
科技
汽車
地產
農林
能源
工業和採礦
航空和運輸
醫藥
娛樂
零售和消費品
傳媒和文化
創新經濟
創新經濟
頻道首頁
人工智慧
大數據
網路
新能源與新交通
其他
區塊鏈與數位幣
教育
教育
頻道首頁
學前教育
中小學與國際學校
高等教育與海外留學
商業與職場教育
教育改革與創新
觀點
觀點
頻道首頁
Lex專欄
專欄
分析
評論
社評
書評
讀者有話說
管理
管理
頻道首頁
FT商學院
職場
領導力
財富管理
人物
生活時尚
生活時尚
頻道首頁
樂尚街
美食與美酒
藝術及文化活動
品味
旅行
生活話題
藝術與娛樂
消費經
影片
影片
頻道首頁
政經
產經
金融
文化
FT看見
音檔
音檔
頻道首頁
麥可林學英語
BoomEar藝術播客
一波好書
音樂之生
i聽粉
每日英語
每日英語
頻道首頁
雙語閱讀
FT英語速讀
原聲影片
FT英語電臺
音樂之生
麥可林學英語
每日一詞
換腦ReWired
換腦ReWired
頻道首頁
登錄
免費註冊
我的FT
會員中心
設置
登出
關注我們
微信公衆號
新浪微博
Flipboard
Twitter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動應用大全
基本設置
會員中心
郵件訂閱
同步微博
我的評論
管理收藏
RSS
Beeple:技術將把藝術帶到哪裏?
薛莉:《每一天》讓Beeple成爲三位最貴的在世藝術家之一,越來越多的美術館向Beeple的創作敞開了大門。
2024年12月26日
丹尼爾•克魯斯-丘博:時運與不朽
Luning Wang:拉長時間的線,只有少數藝術能與不朽之名共存。「不朽」的煉成,不僅要經歷名利場上一時的贏,或許還要經歷失落後的重生。
2024年12月26日
冬至一晝夜
鄭靜:冬去之後會有春,但冬後的那個春,已不再是冬日前走過的同一春。當我們面對告別,其實也是另一段陪伴的開始。
2024年12月20日
蘇富比押注巴黎
宋佩芬:在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因素的時刻,蘇富比在巴黎的佈局,揭示了這家拍賣行對自身問題的判斷以及對新機遇的謀劃。
2024年12月19日
關於諜戰小說的回憶
範庭略:對我而言,因爲在青少年時代閱讀過驚險刺激的諜戰小說,對於後來流行的武俠小說便產生了一種免疫力。
2024年12月17日
純真博物館:「那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刻,而我卻不知道」
崔瑩:在這座與帕慕克的小說同名的博物館中,展品與情節一一對應,它們記述了一個平凡個體的人生故事,也儲存了一段獨特的文化記憶。
2024年12月17日
《真正的痛苦》:當過客凝望歷史
張璐詩:影片從遊客視角出發,透過一趟尋根與和解之旅,探究一個問題:該如何去面對壓抑的悲傷和未解決的痛苦?
2024年12月19日
「好東西」與「輕盈感」
鄭靜:輕盈不只來自口頭的段子,還有可以放下顧慮的心態。有了分寸,有了空間,不一樣的聲音纔能有地方迴響。
2024年12月13日
漫談南韓藝術家姜明姬個展:忠於自我的表達才能傳遞
Luning Wang:有人會用市場表現和價格標籤去定義藝術的價值,但真正懂得理解藝術內核的藏家們會更珍視作品中的「感性」。
2024年12月13日
冬至前的漫遊和習俗
張璐詩:聖誕季的燈火,瑣碎的賬單,異鄉的習俗,還有帶著鄉情的味道和絮叨,共同交織組成了這個冬天的冷與暖。
2024年12月13日
當藝術在冬天來到城市
注視那些作品,就如同注視在時間的河流中,那些繁塵的漂泊與留痕。
2024年12月6日
矚目與剝削:巴塞爾藝術展邁阿密海灘展會上的原住民藝術
宋佩芬:原住民藝術得到國際市場的關注固然令人鼓舞,但被拋入藝博會和拍賣市場這個殘酷的世界,對這些藝術家來說也可能是一種暴力的體驗。
2024年12月6日
曼徹斯特的尋食與漫談
張璐詩:從這家新銳餐廳的各種細節裏,不難發現深藏在這座老城中的底氣與活力。
2024年12月6日
賈樟柯的「失效」:當風流一代止於沉默不語
Livan:賈樟柯的乏力在於表現方式的失效,他無法再捕捉和把握這個時代的精神,他難以在平滑的視覺景觀中找到現實的刺點,他也不知道該怎樣安放先前的那些記憶。
2024年12月6日
「以我之眼」特展:當藝術與囚牢相遇
宋佩芬:今年威尼斯雙年展的梵蒂岡展館棲身於一座仍在運營的監獄之內。囚牢與藝術共同構建起既顛覆又帶有反思性的氛圍,挑戰著觀衆習以爲常的認知。
2024年11月29日
在摩爾多瓦看普希金的塗鴉
崔瑩:享有「俄國文學之父」稱號的普希金生前曾流亡摩爾多瓦,如今在俄烏衝突的陰雲下,這位詩人在摩爾多瓦的地位又在經歷新的沉浮。
2024年11月29日
倫敦爵士樂現場:瑣碎的嘮嗑與飛揚的織錦
張璐詩:不少人會把爵士樂等同於「小資情懷」,但在倫敦的演出現場,爵士樂展現的氣質是帶著多重樣貌的。
2024年11月29日
藝術家斯科特•卡恩:75歲一夜成名
薛莉:這位78歲的藝術家,在接受美國五大新聞網之一的CBS採訪時說「我本來以爲自己會在窮困潦倒中死去,一輩子默默無聞。」
2024年11月29日
世相與喫相
範庭略:從線下觀影到餐廳用餐,「體驗感」光環消失的原因之一,是對細節問題的持續輕視。
2024年11月29日
聽一位曾在大廠打拼的設計師聊聊她的麪包店
張樂愚:羊羊也會談到經營一家實體店鋪所要面對的各種難題,但在她看來,能夠自主決定每天的工作,是現在的創業經歷中最可貴的部分。
2024年11月29日
AI與時尚:創意的主導權能否交給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正悄然成爲創作的一個重要助手,甚至重新定義了創意的邊界,設計者們如何做到下筆前胸中先有「意」?
2024年11月27日
《飛黃騰達》:川普的學徒時代
影片的野心在於它試圖爲川普做一次精神考古,回溯這位美國當選總統在早年如何結識他強硬的精神導師,並最終成爲青出於藍的學徒。
2024年11月21日
對話喬志兵:藝術向前走
這位上海油罐藝術中心的館長表示,操持一家藝術機構如同一場修煉。親歷行業週期,讓他開始重新思考與藝術有關的使命、尊重以及堅持。
2024年11月22日
對話2024布克獎得主薩曼莎•哈維:書寫太空旅途中的「鄉愁」
張璐詩:小說《軌道》透過太空人的視角,寫出了太空旅行的瑰麗,同時也表達了一種近似鄉愁的感情:距離地球最遠時,卻最感到是地球的一份子。
2024年11月21日
藝術治癒不了生活
鄭靜:藝術能讓心底的美好浮現出來,但治癒不是無中生有,如果一個人從未保留過善與美,任何藝術都無法去治癒他。一個城市有好的藝術土壤,也是因爲那裏有美的續存。
2024年11月15日
對話「精品酒店」先行者Ian Schrager:在「仇富」時代,奢華的概念已經改變
EDITION酒店創辦者Schrager認爲未來只會存在兩種酒店,多數會走「平民奢華」路線,剩下的1%是傳統貴族酒店,「什麼都昂貴,可望不可及。」
2024年11月15日
《神聖無花果之種》:一部質問電影的堅決與盲視
對於一部電影而言,過度堅決的立場是利弊參半的,影片尾段部分敘事推進的乏力,正是源於其人物之刻板、正邪之分明,這削弱了電影的說服力。
2024年11月15日
《某種物質》:邪典的劇情,現實的冒險
魏寧均:選擇透過一部驚悚影片打造自己演藝事業的高光時刻,黛米•摩爾想證明,「令人生畏」是一場嚴肅的冒險。
2024年11月15日
藝術養分讓城市包容且自信
範庭略:對於城市而言,藝術的存在不僅意味著暫時的駐足和觀看,也在長遠地塑造著城市生活的面貌與品質。
2024年11月8日
韓江:我們一輩子都在向悲傷張開懷抱
張璐詩:數年前,我曾與這位《素食者》的作者有過一次對話,她講述了自己如何從書寫黑暗與絕望,轉而去著眼人類的尊嚴。
2024年10月16日
FT中文網生活時尚專爲品質生活打造,有樂尚街、品味、旅行、藝術等欄目。
熱門文章
1.
一週新聞小測:2025年3月22日
2.
中國表示已準備好應對「超預期衝擊」
3.
李光耀和李嘉誠——不同背景下的不同道路
4.
日本房地產泡沫:內卷的另一種結果
5.
川普在兩通電話中的大算盤和小算盤
6.
東南亞市場動盪,投資者轉向中國
7.
美國製造業的衰落:傳說、現實及其後果(上)
8.
美國要求馬來西亞阻止晶片流入中國
9.
世界會對「海湖莊園協議」買賬嗎?
10.
FT社評:川普吸引製造業投資的算盤打錯了
上一頁
‹‹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