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通會員 見他人之未見
生活時尚
登錄
免費註冊
我的FT
設置
登出
登錄
×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免費註冊
找回密碼
簡訊登錄
微信登錄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
用戶註冊協議
和
私隱權保護政策
,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搜尋
關閉
搜尋
FT中文網
Menu
切換版本
繁體中文版
FT.com
首頁
首頁
FT中文網首頁
特別報導
「新四大發明」背後的中國浪潮
與FT共進午餐
西門子·智慧城市羣
未來生活 未來金融
高階訂閱
標準訂閱
熱門文章
會議活動
市場活動
FT商學院
FT電子書
職業機會
FT商城
日經中文網精選
中國
中國
頻道首頁
政經
商業
金融市場
股市
房地產
社會與文化
觀點
全球
全球
頻道首頁
美國
英國
亞太
歐洲
美洲
非洲
經濟
經濟
頻道首頁
全球經濟
中國經濟
貿易
環境
經濟評論
金融市場
金融市場
頻道首頁
股市
外匯
債市
大宗商品
金融市場數據
商業
商業
頻道首頁
金融
科技
汽車
地產
農林
能源
工業和採礦
航空和運輸
醫藥
娛樂
零售和消費品
傳媒和文化
創新經濟
創新經濟
頻道首頁
人工智慧
大數據
網路
新能源與新交通
其他
區塊鏈與數位幣
教育
教育
頻道首頁
學前教育
中小學與國際學校
高等教育與海外留學
商業與職場教育
教育改革與創新
觀點
觀點
頻道首頁
Lex專欄
專欄
分析
評論
社評
書評
讀者有話說
管理
管理
頻道首頁
FT商學院
職場
領導力
財富管理
人物
生活時尚
生活時尚
頻道首頁
樂尚街
美食與美酒
藝術及文化活動
品味
旅行
生活話題
藝術與娛樂
消費經
影片
影片
頻道首頁
政經
產經
金融
文化
FT看見
音檔
音檔
頻道首頁
麥可林學英語
BoomEar藝術播客
一波好書
音樂之生
i聽粉
每日英語
每日英語
頻道首頁
雙語閱讀
FT英語速讀
原聲影片
FT英語電臺
音樂之生
麥可林學英語
每日一詞
換腦ReWired
換腦ReWired
頻道首頁
登錄
免費註冊
我的FT
會員中心
設置
登出
關注我們
微信公衆號
新浪微博
Flipboard
Twitter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動應用大全
基本設置
會員中心
郵件訂閱
同步微博
我的評論
管理收藏
RSS
萬衆拍攝時代的觀看與創作
範庭略:儘管每天都會有數不盡的照片被拍攝出來,然而如何去創作和欣賞一幅攝影作品,依舊考驗著人們的審美。
2024年4月29日
透過藝術的鏡頭凝視日常
鄭靜:在拍攝已然司空見慣的今天,人們爲何還要認真觀看影像作品?藝術創作與日常記錄,兩者之間是否隔著鴻溝?
2024年4月29日
曾梵志:變成一顆種子,掉在地上重新生長
宋佩芬:在威尼斯,聽這位風格奇異多變的藝術家談談,他如何從遠近與今昔中獲取靈感,又如何在創作實踐中探索未知、實驗與偶然。
2024年4月25日
薩爾曼•拉什迪:走過遇刺陰影,文字是惟一的勝利者
張璐詩:這位印裔英國小說家,將兩年前的遇刺經歷以及此後的思考著述成書。完成這本回憶錄後,他感覺自己不再是那個躺在血泊中無能爲力的人。
2024年4月25日
一位職場媽媽眼中的疾進與歸零
張樂愚:在竇豔明看來,多年職場修煉的最大收穫,是她看到了成長並非一種版本。這讓她不再執著於單一路徑依賴,甚至不再爲「雞娃」焦慮。
2024年4月25日
搭夜行列車去波蘭
張璐詩:長期偏安於倫敦,不自知地就會跌入「身處世界中心」的陷阱。旅行的意義之一,就是走出泡沫,去發現新的文化和審美。
2024年4月17日
餐廳裏的朋友與陌生人
範庭略:雖然因爲經營的暗淡,餐廳對於自己的待客規矩總是會做出各種各樣的妥協,但是誰是朋友誰是陌生人,餐廳還是非常清楚的。
2024年4月18日
新版《雷普利》緣何失掉了魅力?
喬•埃利森:新版影集《雷普利》期待將演繹風格推向一個極端,但最終卻讓影片籠罩在一層陰森的沉悶氣氛之中。
2024年4月18日
曹斐:棲息在虛擬與現實之間
宋佩芬:透過介於寫實與幻想的藝術語言,這位創造力活躍的藝術家一邊貯藏記憶,一邊緊密觀察著現實世界中的諸般問題。
2024年4月15日
親歷阿曼:一個低調古國的現代日常
崔瑩:十天的遊歷中,這個神祕的阿拉伯古國,向我慢慢展示著它與時俱進的氣息,以及難以簡單言說的傳統文化風貌。
2024年4月11日
那些消失在視野裏的餐廳
範庭略:餐廳見證著赴宴者的談笑,也留下了飯局的回味。那些關張歇業的餐廳裏,埋藏著揮之不去的城市往事。
2024年4月11日
像古希臘人那樣喫魚
張璐詩:幾年前在聖托里尼,一次致敬古希臘的佳宴讓我難以忘懷。聽聞倫敦新開了一家以女神「蓋亞」爲名的希臘餐廳,立即決定前去一試。
2024年4月11日
上海外灘美術館的「遠山」在哪裏?
薛莉:上海外灘美術館藝術總監朱筱蕤希望營造出「離散文化」精神內核,丟掉界限與禁錮,以人的本性去認識別人,而不是靠國籍、民族、地理位置來認識對方。
2024年4月11日
皮埃爾•於熱:探索虛擬與真實的邊界
宋佩芬:法國先鋒觀念藝術家在其最新個展中,透過不同媒介的混合,嘗試面對並回應人類的「自我塑造危機」。
2024年4月6日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路的前方,有人等你
崔瑩:這部講述如何安放回憶與傷痛的影片,讓每位觀衆看到了自己的人生選擇題:在生活的苦難面前,是躲進幻想,還是越過瓦礫,繼續奔跑。
2024年4月2日
從倫敦搭火車到西班牙:不只遇見晴天和海鮮飯
張璐詩:到達聖塞巴斯蒂安,每個當地居民都在說「今日好天,你們幸運!」西班牙給人常年日照充足的印象,但因其北部挨着大西洋,雨天在這裏纔是常事。
2024年4月2日
春日裏的舉杯與回想
範庭略:隨著春天的色香味如期而至,回憶與慾望一同破土而出,思緒和味蕾也因此紛飛躁動起來。
2024年4月1日
牛津文學節見聞:我的素食遐想和中國回憶
何越:在衆多的講座與論壇中,被廣泛討論的素食主題以及一本來自中國的文學作品,讓我印象最深。
2024年4月1日
對話杉本博司:我已經能夠看到生命中的關聯
聽這位在遠古與未來「漫遊」的藝術家,談談他眼中的永恆與當下。
2024年3月28日
藝術家瑪麗蓮•敏特:嬌豔欲滴著挑釁反叛
薛莉:女人的身體、魅惑的脣、眼是敏特作品中經常出現的元素。她說「我對看似淺薄的東西感興趣,比如美麗和性」。
2024年3月28日
Fotografiska集團尤倫•羅斯:藝術機構如何平衡「情懷」與「營收」?
Luning Wang:這位Fotografiska集團的執行主席表示,藝術機構的可持續發展任重道遠,「首先應獲得藝術界認可,其次纔是商界的信任。」
2024年3月26日
「新」作者電影探路:拒絕「正確」
魏寧均:在日益苛刻且強勢的輿論環境中,電影導演需要面對重塑「作者性」的考驗:即無視觀衆評判,並鍛鍊與之相悖的勇氣,以此讓創作重新迴歸私人敘事。
2024年3月26日
一位好學生去大理:尋找一段把螺絲擰鬆的時光
張樂愚:李璨說,「逃」到大理,她需要面對來自親人的疑慮以及自己對於烏托邦的祛魅。但這段時光依然讓她感受到了「標準人生」之外的生命力。
2024年3月21日
花園春耕:新翻的泥土與繽紛的衆生
張璐詩:開荒播種與修剪打理的樂趣,不僅在於滿足爭奇鬥豔的虛榮心,也是爲了在勞作之中與各種有趣的動植物相識。
2024年3月21日
一家上海爵士樂俱樂部的小時代
範庭略:一個音樂現場就如同一個城市中的小小生態,它的遷移和迭代,牽動著一羣人的情感與思緒。
2024年3月21日
裏森畫廊CEO:藝術家不分「中國的」和「外國的」
薛莉:與藝術家相處有豐富經驗的Alex Logsdail強調,藝術家首先要有遠大抱負和信念,同樣重要的是,要讓畫廊信服這種信念。
2024年3月21日
一位英國名廚,想扭轉有關「暗黑料理」的偏見
傑森•阿瑟頓是「地獄廚神」戈登•拉姆齊的弟子。他表示,整個歐洲都曾經將英國食物當成笑柄,但如今英餐不應再擔此「惡名」。
2024年3月14日
那些懷舊零食裏的情緒價值
鄭靜:很多零食曾經是生活幸福的象徵,但隨著歲月流逝,那些難忘的味道在今天已經退爲烘托氣氛的背景。
2024年3月14日
孫遜:神話故事的虛構與當代藝術的現實
範庭略:在其個展《消失的馬戲團》中,孫遜運用嫺熟的技法,在神話以及怪誕不經的畫面中探索虛構與現實。
2024年3月14日
FT中文網生活時尚專爲品質生活打造,有樂尚街、品味、旅行、藝術等欄目。
熱門文章
1.
一週新聞小測:2025年3月22日
2.
中國表示已準備好應對「超預期衝擊」
3.
李光耀和李嘉誠——不同背景下的不同道路
4.
日本房地產泡沫:內卷的另一種結果
5.
川普在兩通電話中的大算盤和小算盤
6.
東南亞市場動盪,投資者轉向中國
7.
美國製造業的衰落:傳說、現實及其後果(上)
8.
美國要求馬來西亞阻止晶片流入中國
9.
世界會對「海湖莊園協議」買賬嗎?
10.
FT社評:川普吸引製造業投資的算盤打錯了
|‹
上一頁
‹‹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