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通會員 見他人之未見
生活時尚
登錄
免費註冊
我的FT
設置
登出
登錄
×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免費註冊
找回密碼
簡訊登錄
微信登錄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
用戶註冊協議
和
私隱權保護政策
,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搜尋
關閉
搜尋
FT中文網
Menu
切換版本
繁體中文版
FT.com
首頁
首頁
中國
中國
全球
全球
經濟
經濟
金融市場
金融市場
商業
商業
創新經濟
創新經濟
教育
教育
觀點
觀點
管理
管理
生活時尚
生活時尚
頻道首頁
樂尚街
美食與美酒
藝術及文化活動
品味
旅行
生活話題
藝術與娛樂
消費經
影片
影片
音檔
音檔
每日英語
每日英語
換腦ReWired
換腦ReWired
登錄
免費註冊
我的FT
會員中心
設置
登出
關注我們
微信公衆號
新浪微博
Flipboard
Twitter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動應用大全
基本設置
會員中心
郵件訂閱
同步微博
我的評論
管理收藏
RSS
《芭比》:粉紅色的泡泡糖
非非馬:女權主義與父權制、資本主義、消費主義原本格格不入,但現實卻是:幾種力量混居同一時空,彼此角力糾纏。《芭比》就像一面鏡子,映照著這種博弈。
2023年8月4日
在英格蘭鄉間農場開小竈
張璐詩:面對農田、草場和牛羊,我能感受到用餐也是一件認真的事。美食之中,可以發現帶有人情味的創造力。
2023年8月4日
小酒館兒的樸素與熱情
範庭略:在講究場景的餐飲行業,法式小酒館兒代表著一種寬度大於深度的文化。
2023年8月4日
芭比,刺破父權
袁漪琳:看到《芭比》,我們終於可以說,我們確實行將至遠。畢竟「成爲女性」這件事本身實在太讓人著迷了。這就是這抹芭比粉的閃耀能如此經久不衰的原因。
2023年7月28日
對話田霏宇:每個展覽都有自己的時刻
和UCCA的館長聊聊,一位藝術家在半個多世紀前的人生,爲何對今天還能有所啓迪?一家立足當代藝術的機構,又爲何要去回看藝術的「昨天」?
2023年7月28日
大城與小面
範庭略:在「不夜城」上海的市中心,找到一家講求品質又能24小時營業的麪館,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2023年7月28日
「大師展」遍地開花,下一步在哪裏?
魏寧均:藝術「大師展」在中國時下的繁榮,並不意味著孕育大師的生態已然完備,當「大師展」不再成爲一個名片,或許纔是成熟的開始。
2023年7月28日
英格蘭生活日常:通膨趨緩,壓力難降
張璐詩:緩和感開始體現在英倫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就此期待物價不再揪心,還爲時尚早。
2023年7月28日
「體驗感」爲何拯救不了宜家城市中心店?
鄭靜:城市中心區域客流量大,有機會增加到店率,這是真理。但到店的客人未必就是目標客羣,也有可能是虛假繁榮,也是真理。
2023年7月28日
和食物賞味期有關的百感交集
範庭略:人們與臨期食物的關係之中,蘊藏著什麼樣的五味雜陳?
2023年7月21日
一位獨立製片人和她行走的1300公里
張樂愚:巴道說,一個人上路,只有自己與環境,人也會變得更敏感。感受周遭的各種新奇細節,孤獨也隨之消融了。
2023年7月21日
《蒂什》:回憶一位用才華關注困苦的攝影師
崔瑩:這部自傳紀錄片,講述了一位專注拍攝英國「灰色地帶」的攝影師,透過作品尋求關懷與抗爭的一生。
2023年7月21日
意麪「移民」到倫敦
張璐詩:義大利風味初抵英倫時曾是低廉的代名詞,然而如今意麪不僅正在演變爲不列顛的「國民主食」,意餐也已經與法餐的地位不相伯仲。
2023年7月21日
暑假,來上海遊美術館
薛莉:今夏的上海,來自西方三個美術館的藝術展覽,讓這個海納百川的城市成爲暑假當之無愧的藝術目的地城市。
2023年7月21日
做藝術家還是做藝術的朋友,這是個問題
範庭略:藝術作品背後的價值往往難以捕捉、難以把握,透過「藝術的朋友」這場包容性很強的展覽,人們或許可以發現更多新的評估線索。
2023年7月13日
在克里特島進入一場久遠夢境
張璐詩:克里特島的古文明像是一面懸在歐洲與非洲之間的巨鏡。此地的迷人之處,也來自於那些亦幻亦真的傳說和景觀。
2023年7月13日
以詩酒憶長安
鄭靜:在影片《長安三萬裏》近三個小時的敘事中,被完整呈現的唐詩並不多,但這並不妨礙觀衆將詩歌作爲重要線索,去理解歷史的盛衰榮辱與悲歡離合。
2023年7月13日
米蘭•昆德拉:客觀現實是如此令人著迷和神祕
崔瑩:昆德拉作品的魅力不僅僅因爲政治性,也因爲其所呈現的實驗與反叛、諷刺與反思。昆德拉掌握了「小說的藝術」,他的作品具有很強的審美價值。
2023年7月13日
和一位40+博主聊聊從大廠離職後的創業日常
張樂愚:趙培揶揄自己,選擇創業原本是奔著階層再躍升,結果一路下來,她從一個花錢大手大腳的打工人,變成了消費降級的小老闆。
2023年7月7日
「這部紀錄片在自然生長,我們的理解也在隨之變化」
崔瑩:郭靜和柯丁丁用紀錄片《石塘鎮》見證了一個中國小漁村戲劇性的鉅變,同時也捕捉到在變遷之中人們的五味雜陳。
2023年7月7日
懷特島音樂節曾經「搖滾」過
張璐詩:場地內的許多情景已經和音樂沒有關係。舞臺之外是遊樂場內常見的摩天輪和「大擺錘」,彩光閃爍的半空尖叫此起彼伏,與附近電子樂混響和重低音節奏糾纏不分。
2023年7月7日
氣候變化將如何影響度假地圖?
庫柏:對許多經濟狀況不錯的人來說,氣候變化的第一個可感影響將是改變了我們度假的地點。
2023年7月3日
卑爾根:魔幻山海和文藝的雨
張璐詩:記得初到卑爾根,曾不禁感嘆北歐神話明明是就地取材。偏愛這個三面環海的小城,哪怕這裏全年有256天都在下雨。
2023年6月30日
「消失的展覽第四幕」:感知自然之默
寧文:在這場強調作品與空間關係的展覽中,五位藝術家以各自的視角和經驗,嘗試在「靜默的自然」裏發掘豐富的生命力。
2023年6月30日
設計上海,從破圈重歸徘徊
鄭靜:當人們的生活方式開始重新關注務實,設計所承擔的生活美學,該如何被接受、被買單?
2023年6月30日
底蘊與負擔:一座百年博物館的新挑戰
宋佩芬:位於華盛頓的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已經走過百年曆程。在勾劃未來的同時,如今博物館也需要面對因館藏的複雜歷史而引發的爭議。
2023年6月30日
一個叫「動物農場模擬器」的藝術展
薛莉:前沿科技,一直是推動藝術家創作的重要靈感來源。藝術創作,怎麼才能紀念一個科技大爆炸的時代呢?
2023年6月30日
相聚就是喫著火鍋唱起老歌
範庭略:酒酣耳熱的時候,如果需要尋找一種可以讓汗毛豎立的力量,那就播放一首已經很久沒有聽到、但是過門音樂一響起來就會跟著大喊大叫的歌曲。
2023年6月30日
你能透過關於亞洲的測驗嗎?
加內什:對亞洲的無知是西方教育中最大的漏洞。西方對亞洲瞭解如此之少,在戰略上明智嗎?
2023年6月28日
他們用照片捕捉變化的時代
範庭略:我們拍攝的每一張照片都會是自己的個人視覺傳記,它們具有與生俱來的特異性,這就是攝影具有顛覆性的一部分。
2023年6月25日
顏歌:用英文寫作,我就是一個「陌生人」
崔瑩:顏歌說,用英文寫作時,讀者對她感到陌生,她對自己也感到陌生。英文短篇小說集《在別處》是她的一次新鮮的文學實驗。
2023年6月25日
FT中文網生活時尚專爲品質生活打造,有樂尚街、品味、旅行、藝術等欄目。
熱門文章
1.
一週新聞小測:2024年11月16日
2.
川普新政,中美如何應對?
3.
習近平告訴拜登中國願與川普合作
4.
魯比奧:一個勤政能幹的參議員
5.
一週世界輿論聚焦:中國已做好應對川普上臺的準備
6.
中國半導體產業應該做什麼?
7.
川普的勝選或使G20倡議陷入混亂
8.
如何降低報復社會的惡行,從唯物史觀、自然法到功利主義和集體主義
9.
中國努力與川普政府班子的潛在人選取得聯繫
10.
「機器人革命」迫使中國勞動力作出改變
|‹
上一頁
‹‹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