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中企如何從川普關稅包圍圈中突圍而出?

楊超:避稅之路走不通,就應堂堂正正地發展中企在全球的生產經營,要聯繫好各國民衆,並建立穩固的根據地。
2025年1月21日

氣候社運人士從街頭抗議轉向幽默

從在線遊戲到編造出來的遊樂場,一些專家認爲,結合希望、幽默和現實主義開展活動,是鼓勵企業採取行動應對氣候變化的最佳方式。
2025年1月21日

如果美國貿易加稅,中國必須以牙還牙嗎?

馬天平:如果採取以牙還牙的報復政策,對中國製造品供應鏈會造成傷害。採用何種貿易關稅同步反制政策,主要是看對製造業採購端的具體影響。
2025年1月20日

展望2025:中國需全方位擴大內需

餘向榮:不應低估中國經濟外部挑戰,也要理性看待國內刺激政策。預測今年經濟成長從去年5%放緩到4.2%,GDP平減指數連續第三年保持爲負。
2025年1月20日

「海外家族辦公室手記」系列之五:一位退休企業家的人生選擇與身份籌劃

New East:對於早就是實現了財富自由的退休企業家客戶,如何能協助他們找到放下事業後,個人生活熱情「新的成長點」是至關重要的。
2025年1月20日

2035年氣候災害將使企業利潤每年減少7%:專訪世界經濟論壇梁錦慧

在一個競爭加劇且越發強調安全的政治語境中實現「綠色」的成長,是否仍有可能?
2025年1月20日

爲何中國乾淨能源產業無需害怕美國關稅?

柳力、鐵雲柏:相比整體出口產業,中國的清潔技術出口無論是對美國、還是對整個西方市場的依賴度都要小很多。
2025年1月19日

歐盟減排規定可能迫使其車企購買中國車企的碳信用額度

爲避免支付鉅額罰款,歐盟許多汽車製造商正尋求與銷售電動汽車較多、因此碳排放額度有富餘的中國和美國車企「共享」這一額度。
2025年1月17日

禿鷲、狼與人的故事:衡量生物多樣性的經濟價值

何國俊:筆者透過不同研究,探討各地修復生態系統帶來的重大環境、社會和經濟效益,以證明保護生物多樣性何其重要。
2025年1月17日

波音的「大企業病」

鄭志剛:在一定意義上,大企業病也許是上帝爲了維護市場經濟中的公平交易,避免出現各種形式的壟斷而向企業施加的一道魔咒。
2025年1月16日

2025年德國經濟會復甦嗎?

袁傑:德國經濟陷入歷史性的複雜危機。要讓德國再次成爲「歐洲經濟的火車頭」,尚需時日。下一屆德國政府任重道遠。
2025年1月16日

洛杉磯野火的經濟警告:當氣候變化動搖房屋保險業根基

昌西:民營保險公司拒保的情況在全美各地均已出現。在時常遭受颶風災害的州內,房屋保險的拒保率也在提升。
2025年1月15日

德勤中國胡燕:中國企業全球化征程的「自我重塑」

胡燕建議中國出海企業強化合規意識,規範全球化合規運營體系,堅持ESG管理理念,構建良好的「利益相關者」關係。
2025年1月15日

認清企業綠色轉型的真正動機

克拉克:企業經常假裝自己行事的動機不是利潤,而是關懷。事實上,只有當商業模式讓環保變得有利可圖時,企業纔會改變。
2025年1月14日

中國金融市場信用風險展望

王倩:在金融行業風險加大、監管加嚴、利潤空間縮小、經營壓力增大背景下,2025年中國金融市場的信用風險處於什麼狀況,如果側重合理的管理信用風險?
2025年1月13日

無論在哪兒辦,COP31都繞不過煤炭

在COP29的陰影下,全球最依賴煤炭的兩個國家仍在申辦2026年的聯合國氣候峯會,這或許能爲世界重新關注煤炭問題提供一個獨特的機會。
2025年1月12日

一些中國新能源企業已有經驗應對出海「勞工風波」

蔣亦凡:比亞迪在巴西捲入勞工風波,宣佈對侵犯人權和勞動法的行爲零容忍。討論這起事件及其應對措施,有助於爲更多出海企業照亮前路。
2025年1月12日

大衆電動汽車交付量去年下降

大衆品牌2024年交付38.31萬輛全電動汽車,同比減少2.8%,使歐洲最大汽車製造商在達到歐盟新版排放規則要求方面承壓。
2025年1月10日

從全球化到本地化:中歐合作的新篇章

魯乙己:近年從全球化到本地化的轉變標誌着中歐商業合作動力結構的深刻演變。這一變化正在重塑中歐兩個地區滿足本地需求的方式,促進經濟包容性的發展。
2025年1月7日

樓市止跌回穩,核心在哪裏?

劉淵:2024年是中國房地產的轉折之年。展望2025年,實現房地產市場止跌企穩的關鍵在於穩定需求,尤其是中低價位普通住宅的需求。
2025年1月7日

2025展望:中國如何重啓經濟?

梁巖:中國亟需參考上世紀末本世紀初的經濟政策;在國家安全和公共服務之外的領域,阻斷「看得見的手「對經濟的」反覆折騰「。
2025年1月6日

中國經濟:風動幡亦動

王宇哲:2025年政策節奏既有着眼於新質生產力發展,反內卷和促消費等,也有視外部情況和經濟復甦進程,具有相機抉擇和對沖屬性的漸進加力預案。
2025年1月6日

ESG:一個正在被戳穿的謊言

鄭志剛:「讓世界回到原來的樣子」,美國學術界以自己的方式做出了獨特的貢獻,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歷史進程,維護了「大學是社會良知的最後堡壘」的聲譽。
2025年1月6日

「解藥就在森林當中」:一個薩滿的巴西亞馬遜雨林之行

森山:在五天多的時間裏,我們跟隨一位巴西亞瓦納瓦原住民經歷了一系列儀式,爲了成爲治癒者和森林傳統的保護者。
2025年1月5日

「一國一策」系列之七:爲何拼多多TEMU與位元組TikTok Shop都瞄準歐洲?

宋欣:中國電商平臺是否能夠在歐洲市場延續過往的神話?歐洲市場應該關注哪一些消費人羣,這些人羣特點是什麼?歐洲的新型消費趨勢如何?
2025年1月6日

2025年中美經濟十一大展望

劉海影:2025年美股、美利率債、日股、歐股等資產今年應該考慮降低配置,而中國A股、加密幣、現金等資產的配置在2025年應該考慮予以提升。
2025年1月1日

印度忽視了氣候變化對經濟成長的拖累

康納:對印度令人興奮的經濟成長預測幾乎完全忽略了氣候變化的影響,儘管環境變化已開始影響印度企業部門。
2024年12月31日

FT社評:爲2024年的科學突破喝彩

21世紀過去四分之一之際,有很多事情要擔心,但我們正在取得的實質性和可證明的科學進步爲所有人帶來希望。
2024年12月31日

碳信用危機:「幽靈」水稻項目暴露自願碳市場監管漏洞

石毅:全球自願碳市場因造假與質量醜聞而陷入信任危機。項目開發方造假,審覈機構共謀,標準制定機構監管不力,碳信用還有沒有「信用」?
2024年12月30日

「海外家族辦公室手記」系列之四:一線企業家的稅務居民身份規劃實例

New East:梅先生仍然有其特殊性。他仍然是在企業管理的一線。他的身份與稅務規劃,也是在中國和美國的雙重背景下,尋求一種適度的平衡。
2024年12月24日

川普當選後,虛擬資產行業將迎來黃金時代?

翁曉奇:金融科技領域可能迎來革命性變革,這不僅爲投資者帶來了財富增值的機會,也爲全球經濟的數位化轉型提供了新的動力。
2024年12月17日
上一頁‹‹12345678910››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