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通會員 見他人之未見
書評
登錄
免費註冊
我的FT
設置
登出
登錄
×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免費註冊
找回密碼
簡訊登錄
微信登錄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
用戶註冊協議
和
私隱權保護政策
,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搜尋
關閉
搜尋
FT中文網
Menu
切換版本
繁體中文版
FT.com
首頁
首頁
FT中文網首頁
特別報導
「新四大發明」背後的中國浪潮
與FT共進午餐
西門子·智慧城市羣
未來生活 未來金融
高階訂閱
標準訂閱
熱門文章
會議活動
市場活動
FT商學院
FT電子書
職業機會
FT商城
日經中文網精選
中國
中國
頻道首頁
政經
商業
金融市場
股市
房地產
社會與文化
觀點
全球
全球
頻道首頁
美國
英國
亞太
歐洲
美洲
非洲
經濟
經濟
頻道首頁
全球經濟
中國經濟
貿易
環境
經濟評論
金融市場
金融市場
頻道首頁
股市
外匯
債市
大宗商品
金融市場數據
商業
商業
頻道首頁
金融
科技
汽車
地產
農林
能源
工業和採礦
航空和運輸
醫藥
娛樂
零售和消費品
傳媒和文化
創新經濟
創新經濟
頻道首頁
人工智慧
大數據
網路
新能源與新交通
其他
區塊鏈與數位幣
教育
教育
頻道首頁
學前教育
中小學與國際學校
高等教育與海外留學
商業與職場教育
教育改革與創新
觀點
觀點
頻道首頁
Lex專欄
專欄
分析
評論
社評
書評
讀者有話說
管理
管理
頻道首頁
FT商學院
職場
領導力
財富管理
人物
生活時尚
生活時尚
頻道首頁
樂尚街
美食與美酒
藝術及文化活動
品味
旅行
生活話題
藝術與娛樂
消費經
影片
影片
頻道首頁
政經
產經
金融
文化
FT看見
音檔
音檔
頻道首頁
麥可林學英語
BoomEar藝術播客
一波好書
音樂之生
i聽粉
每日英語
每日英語
頻道首頁
雙語閱讀
FT英語速讀
原聲影片
FT英語電臺
音樂之生
麥可林學英語
每日一詞
換腦ReWired
換腦ReWired
頻道首頁
登錄
免費註冊
我的FT
會員中心
設置
登出
關注我們
微信公衆號
新浪微博
Flipboard
Twitter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動應用大全
基本設置
會員中心
郵件訂閱
同步微博
我的評論
管理收藏
RSS
三部女權反省之作
FT專欄作家邰蒂:美國三名事業有成的職業女性出版新書,從不同角度對女權主義事業進行了反省,期待別的地區也能出現類似作品。
2013年10月13日
書評:數字高速公路規則應該更新了
電子絲綢之路連接了全世界,推動了萬里之遙的貿易,但這條道路的交通規則卻依然匱乏且紊亂。錢德爾在其新書《電子絲綢之路:網路如何連接國際商務》中強調了更新「路規」的重要性。
2013年9月28日
書評:蘇格蘭皇家銀行瀕臨破產內幕
FT銀行業編輯詹金斯:本書開門見山,把讀者帶到2008年10月7日那天早晨,古德溫發表一份樂觀的投資者報告,下午股市收盤時,該銀行股價已狂跌40%。
2013年9月22日
孤獨:間諜的最大祕密
FT專欄作家邰蒂:曾被布希政府官員蓄意曝光的中央情報局前臥底特工普萊姆,將透過小說描繪一線特工的悲催經歷:在與敵人過招的同時卻得不到總部領導的支援。
2013年9月16日
美國與中國如何避免摩擦?
FT專欄作家拉赫曼:前澳洲國防部高級官員懷特在他的新書中指出,爲避免中美出現災難性衝突,兩國必須改變政策,並希望美國邁出第一步。
2013年9月8日
書評:理解衝突與合作新思路
自由撰稿人安德斯:《碰撞》一書將所有的人分爲獨立型與互相依賴型兩種,並以此爲出發點探討了在工作場所等場合的多種文化衝突。
2013年8月8日
書評:塑造現代世界的纖維
本書對豐富的例子證明了棉花對歷史的深遠影響,闡明瞭中印兩個古代大國對歐洲最終實現工業化的重要意義。全球化常常被視爲當代的現象,但事實並非如此。
2013年8月4日
如何快速學習新技能?
FT企業記者穆萊斯:《前20小時》的作者明白,普通人沒有那種要把某件事做到最好的雄心壯志,足夠好就已經夠用。
2013年6月16日
書評:氣候變化引發全球動盪?
17世紀10年代至80年代,地球氣溫下降1至2攝氏度。傑出的歷史學家傑弗裏•帕克在其新書中問道,這段「小冰期」會不會是帶來同期全球各地社會、經濟與政治動盪的原因?
2013年6月13日
重估文明:評莫里斯《文明的衡量》
天則經濟研究所客座研究員王軍:《文明的衡量》這本專論文明的書可以如何啓發中國?最重要的是要看到,中國軟實力仍相當落後,與西方的差距將維持較長時間。
2013年6月3日
爲金家王朝「善後」
《真實的北韓》一書說:破壞性的資本主義妖怪已經潛入北韓,而北韓無法將它再「塞回瓶中」。該書作者——生活在南韓的俄羅斯學者蘭科夫呼籲國際社會吸取上世紀90年代東歐轉型的教訓,開始爲北韓鉅變之後的過渡鋪路。
2013年5月30日
書評:日本樂天市場如何取得成功?
FT記者中本美智代:三木谷浩史在《市場3.0:重寫無疆域業務的準則》中講述了電子商務的成功祕訣,還闡述了網路如何成爲造福社會的力量。
2013年4月23日
書評:一位懷疑全球治理效率的樂觀者
FT資本市場編輯阿特金斯:曾在世行供職的戈爾丁提出,在《諸國分裂》一書中探討了全球治理失敗的原因,提出了補救之道。
2013年4月16日
書評:亞洲模式的成敗
FT亞洲版主編皮林:爲什麼日本、南韓以及臺灣等地頗爲富裕,而泰國、菲律賓以及印度尼西亞等國較爲貧窮?導致後者經濟不振的原因是地理、氣候,還是領導人選擇了錯誤的政策?
2013年4月10日
書評:打造完美病毒式行銷
爲什麼有些事物會流行起來,而有些宣傳活動卻不能引起人們的注意?《傳播》一書提出了完美行銷活動的要素,包括社交貨幣、觸發點、故事性等。
2013年4月8日
圓滑地馳騁職場
FT專欄作家凱拉韋:《辦公室政治》一書羅列了種種聳人聽聞的辦公室軼事來告訴人們如何往上爬。在該書末尾,詹姆斯寫道,在黑暗人格和幼稚輕信之間有條界線,我們必須知道那條界線畫在哪裏。
2013年3月28日
東西方應學會分享權力
FT專欄作家斯蒂芬斯:全球化和歐美以外地區的崛起顛覆了舊秩序,戰後的國際治理體系已經破敗不堪,新興國家和發達國家的繁榮與安全,取決於它們能否找到分享權力的方法。
2013年3月27日
中國能否成爲全球大國?
FT專欄作家拉赫曼:沈大偉所著《中國走向全球》一書認爲,中國在外交、軍事、文化領域的全球影響力皆不足,因此是一個「不完全大國」。但在最爲重要的經濟領域,這一觀點卻最缺乏說服力。
2013年3月21日
爲什麼有的國家會衰落?
FT專欄作家吉迪恩•拉赫曼:中國經濟上的成功,對許多西方傳統政治常識構成了挑戰。西方學術界往往喜歡貶低中國的成長,強調西方政治制度的長期優勢,但盲目崇拜功能失調的制度,也可能是導致國家衰落的原因之一。
2013年2月26日
中國的十億城民
到2030年,中國城市人口將佔全球人口八分之一。但在無序擴張的城市中,低下的生活質量卻催生了一個分裂的社會和令人失望的經濟。中國亟待建設更幸福高效的城市。
2013年2月14日
企業如何激發創造力?
奧羅羅伯特大學管理學助理教授伯克斯認爲,企業爲創造力提供的許多激勵無效,沒有證據表明此類努力導致了更多的創新。
2013年10月31日
債務如野火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何帆:美國債務壓力很大程度上不是因政府過度擴張,而是因金融危機和老齡化。短期看政府關門的爭吵是陳舊的政治鬧劇,但一次次發生最終會導致破裂。
2013年10月13日
FT書評:民族文化對企業的影響
FT商管教育記者佩林:《魚兒看不到水》一書提供了一條不同於主導商業戰略思維的新思路,但此書許多地方過於簡單化,結論過於籠統。
2013年8月13日
新加坡價廉質優的醫療體系
新加坡的醫療體系實現了全民覆蓋,並在嬰兒死亡率、預期壽命延長等領域交出了一流成績單。該國只花費不到GDP4%的成本就做到了這些。這個數字約爲美國的五分之一,英國的一半。
2013年7月7日
中國經濟成長的經濟學與非經濟學解釋
透過評述《張軍自選集》,韋森教授探討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高速成長的原因。他認爲外貿出口及其所牽動的投資高速成長是中國經濟高速成長的主要貢獻因素,中國人的經商精神尤其是企業家精神也是一個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2013年5月19日
美聯準如何失去信譽?
FT專欄作家邰蒂:斯多克曼在其新書《大變形》中寫道,裙帶資本主義顛覆自由市場原則,結果造成現在美國債務失控,這最終會拖垮美國。
2013年5月19日
書評:《新數字時代》
FT美國西海岸主編沃特斯:隨著網路的影響擴散到生活的更多方面,政府試圖控制虛擬世界的努力必然有增無減。至於最後結果如何,現在作出預判還爲時過早。
2013年5月8日
《李鴻章傳》序
FT中文網總編輯張力奮:一百多年光陰,對中國亦長亦短。當年李鴻章辦洋務的困惑,今日也時時可見影子:在中國地圖上,世界在哪裏?在世界版圖上,中國又在哪裏?
2013年4月12日
良序社會運行的基本原理
在這篇爲《通向奴役之路》新中譯本所作的序言中,復旦大學韋森教授回顧了這部二十世紀政治經濟名著的寫作背景和曲折命運,試圖解讀哈耶克的學術思想對當下社會的現實意義。
2013年1月15日
《中國3.0》:中國式辯論
FT首席外交事務評論員拉赫曼:中國學者正在激烈討論著國家的未來以及它在世界上的角色。在某種程度上,這些辯論比西方的對應辯論更有意思。
2013年1月9日
FT中文網2012年度薦書
2012年即將結束,你讀了什麼值得與大家分享的圖書?FT中文網邀請各界名人以及本網的各位編輯推薦他們今年讀過的好書,與讀者分享這一年來的閱讀體驗。
2012年12月30日
熱門文章
1.
一週新聞小測:2025年3月22日
2.
中國表示已準備好應對「超預期衝擊」
3.
李光耀和李嘉誠——不同背景下的不同道路
4.
日本房地產泡沫:內卷的另一種結果
5.
川普在兩通電話中的大算盤和小算盤
6.
東南亞市場動盪,投資者轉向中國
7.
美國製造業的衰落:傳說、現實及其後果(上)
8.
美國要求馬來西亞阻止晶片流入中國
9.
世界會對「海湖莊園協議」買賬嗎?
10.
FT社評:川普吸引製造業投資的算盤打錯了
|‹
上一頁
‹‹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