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中國特色還是中國模式?

美國美利堅大學研究生李華芳評黃亞生《「中國模式」到底有多獨特?》:在黃亞生看來,並不存在所謂「中國模式」。中國發展遵循普世原則,當背離這些原則時,就出現問題。
2011年7月25日

基辛格和他的《論中國》

FT特約編輯沙瑪:基辛格最近出版了一本關於中國的巨著,講的是兩個一開始看起來幾乎沒有任何途徑互相瞭解的大國,走向文化上互相理解的過程。
2011年6月3日

書評:咖啡之愛

霍華德•舒爾茨態度樂觀,樂於信任別人。這本書或許和他以往的演講一樣,都完全發自內心。而這可能既是他的長處,也是他的弱點所在。
2011年5月20日

書評:谷歌的雄心

史蒂芬•列維的《走進谷歌》一書,從內部的視角,詳實地記述了谷歌最初十來年的歷史脈絡,對於我們瞭解谷歌背後的人物是如何運作的,提供了有益的啓蒙。
2011年4月22日

尋常巷陌裏的中國變遷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連清川:大時代的變遷,是由無數細屑和無名所組合起來的;尋常巷陌裏的中國變遷,纔是確實的、真切的變遷。美國《紐約客》雜誌前駐中國記者何偉的新書《尋路中國》所講述的,恰恰就是北京郊區三岔村和浙江麗水一些小人物的尋常故事。
2011年4月11日

《知足經濟學》的知足與不足

FT記者克里斯•庫克:如果科伊爾撰寫《知足經濟學》的時間早上一年左右,某個英國政黨很可能會在大選造勢中將書中要點據爲己有。
2011年3月23日

通向真相的捷徑

FT專欄作家拉赫曼:小說能以獨特的情感力量揭露不公,因而可以改變歷史。即使對於當代政治,小說也能提供更加敏銳的洞察。有時小說反而是通向事實的最佳途徑。
2011年3月11日

美元霸權還能維持多久?

美國學者埃森格林的新書提出了一個問題:美國還是全球主導貨幣的「稱職管理者」嗎?如果不是,世界還有哪些選擇?
2011年2月1日

從記述到思考

閭丘露薇:思維是一種樂趣,分享思維的結果,並且願意因爲互不認同而進行辯論,那樣的樂趣會更多。但是我們要警惕,資訊缺乏往往導致偏見,而帶著偏見的思考以及跟隨而來辯論,往往會導致爭吵甚至分成敵我。
2011年1月10日

讓我們從此站起來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熊培雲:我們希望中國人從此站起來。我們這代人的所有努力,就是要讓每個人都活得有尊嚴,讓社會不爲權力下跪,只為權利昂揚。
2011年1月7日

王國與權力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連清川:默多克試圖透過綁架公衆,獲得對於政權的影響乃至左右其權力。竊聽門事件,無非是對新聞權力無限度追求的一種慣用伎倆。
2011年7月25日

誰的羅浮宮?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連清川:《蔣勳的羅浮宮》告訴你,原來你也有那種能力去欣賞原以爲自己一無所知的東西,讓你去建立自己的羅浮宮。
2011年7月18日

18英里的便宜書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連清川:紐約的Strand是全世界最大的二手書店,它的口號是:18英里的書。意即店裏的書可排成18英里長。
2011年7月11日

不必過於焦慮出版業的技術革命

讀者陳飛翔:70年代的人很容易對「消費主義」惴惴不安,在「技術社會」中懷舊。這是對過去的迷戀與社會不確定性的無力感,也是害怕自己的命運被技術傷害。
2011年7月4日

名著美麗的數字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連清川:「名著圖文館」叢書每一種的印量都在1萬冊以上,這在出版界是一個相當美麗的數字。最暢銷的是《聖經故事》。
2011年7月4日

走向革命是必然的嗎?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連清川:雷頤所著的《走向革命:細說晚清七十年》主旨爲:清政府的腐敗與墮落,使革命成爲中國變革的最終必然性。
2011年6月27日

劉香成眼中的中國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連清川:劉香成既是中國人,又是美國人。他的普遍性和獨特性,使他成爲中國那個時代最完整、最深刻的記錄者。
2011年6月20日

辦公室裏覓幸福

《衝刺》一書認爲通往幸福的真正道路正是工作。壓力會讓我們幸福,競爭是有益的,忘我地工作更能讓人滿足。
2011年6月16日

歷史在輪迴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連清川:中國始終沒有進入現代社會所要求的制度化、系統化和法律化管理。《大義覺迷錄》中人的命運,難道不足以鏡鑑?
2011年6月13日

專訪書商路金波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連清川:路金波:「網路上人們的匿名狀態絕對不應該成爲顛覆文明秩序的理由。我是一個極端的版權保護者,極端保守。」
2011年5月30日

愛的教育爲什麼要在地下?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連清川:中國一代一代的人被要求懂得生存之道,讀書之道,鋼琴之道,奧數之道,可是從來沒有被要求懂得愛之道。
2011年5月23日

書評:馬多夫的魔法棒

在《騙人的魔法師》一書作者看來,馬多夫不是個毫無人性的魔鬼,而是個有著鬼性的人。只要投資者還夢想著無風險的回報,騙子就不會消失。
2011年5月23日

曼哈頓82街的巴諾書店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連清川:因爲巴諾書店的寬厚與慷慨,我對它和整個社區,充滿了愛戀和溫婉。在我拮据的時候,它的書籍沒有拒我於門外。
2011年5月16日

悲情的機場書籍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連清川:中國機場書店的邏輯,或者是這個社會對精英的銷售邏輯是:你要詐,要對現實視而不見。商也好,官也好,女性也好。
2011年5月9日

一本僞書的考證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連清川:《劍橋倚天屠龍史》的作者是僞託的,內容多是假的,參考文獻多是僞造的。但不少讀者熱心尋找假註釋中的書,並以發現被騙爲樂事。
2011年4月25日

大法官說了算!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連清川:美國大法官的黨派背景、性格、從業經歷、所寫文章、乃至喜不喜歡旅遊愛不愛打獵,都會影響到美國法律及政治的走向。
2011年4月18日

一部被誤讀的心智啓蒙之書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老愚:華裔作家張旗的系列小說《龍馬神燈》試圖用中國神話精神淨化人心,啓迪矇昧,但這本作者費盡心血的作品,顯然被誤讀了。
2011年2月17日

哪一種育兒經更優越?

《旗幟週刊》高級編輯考德威爾:美國的教育文化是圍繞著如何增強孩子自尊心展開的,但美籍華裔母親蔡美兒卻認爲,中國式的教育方法是:對成績不佳的孩子嚴厲斥責和懲罰,令其感到羞愧。
2011年2月1日

法國人的憤怒

93歲的埃塞爾用一本僅有12頁的左翼小冊子《憤怒吧!》榮登法國暢銷書榜首。儘管書中觀點了無新意,但他左翼抵抗運動分子的身份成爲最大賣點。
2011年1月21日

陳丹青:認識赳赳

赳赳無可掩飾地善良、易感,七零後性格單純的個例。他是記者,又是詩人,這又是奇怪而當然的事。
2010年12月31日

FT中文網的薦書單

2010年即將結束,你讀了什麼值得與大家分享的好書?FT中文網的專欄作家們和編輯們與讀者分享這一年的閱讀體驗。
2010年12月27日
|‹上一頁‹‹567891011121314››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