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我們祖先的大腳趾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何帆:演化的奇妙之處是看似迷路卻柳暗花明,歷史不需要總設計師,造物之巧,猶如精妙的鐘錶,但造出這隻鐘錶的,是一個「盲眼鐘錶匠」。
2015年2月9日

血色絲綢之路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何帆:商路暢通,是蒙古軍隊殺戮的結果。自古絲綢之路、香料之路不僅是貿易通道,還是宗教傳播祕徑。蒙古人的殺伐,也加劇了宗教的交流與衝突。
2015年2月2日

我們都是大數據時代的海狸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何帆:規則已不同。你如何行動取決於你如何認識規則:大數據時代,合作比競爭更重要,交流比交易更重要,靈活的同伴關係比冰冷的階級鬥爭更重要。
2015年1月26日

毛澤東時代的啓功書法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李強:文革時,人們覺得啓功字寫得好看,便問是什麼體,答曰「大字報體」。文化悲劇以時代鬧劇形式出演,成爲數千年中國書法史的一大奇觀。
2014年12月26日

喬布斯們的巢穴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何帆:成功會讓人有不停複製成功的衝動,最後偉大會退化爲平庸。而如果在舉棋不定時,扔個骰子,說不定也能體會韋爵爺一般無比通透的人生。
2014年12月15日

中國不再山寨?

過去幾十年,中國一直模仿有餘,創新不足,但在贏得向國內消費者提供基本商品的戰役後,中國企業如今開始轉向創新——這是新書《山寨中國的終結》的觀點。該書舉了阿里巴巴、騰訊、華爲、小米等公司的例子。但少數幾家企業的創新例子足以證明全域性嗎?
2014年12月11日

書評:還原一個真實的斯大林

FT副總編輯桑希爾:科特金的巨著《斯大林》爲我們展現了斯大林作爲人的衝動和矛盾。在他看來,斯大林的舉動幾乎都可以用時代背景和意識形態來解釋。
2014年12月10日

書評:一位設計師女強人的自白

從歐洲王妃到紐約時尚設計師,DVF品牌掌門人黛安娜•弗斯滕伯格的人生既富有童話故事的元素,又包含著一位想兼顧事業和家庭的單身母親所面對的生活現實。
2014年12月5日

書評:美國國家安全政策大轉變

FT專欄作家盧斯:自從9.11恐怖襲擊之後,美國國家安全政策在過去幾年出現重大轉變。目前,有幾本專論特別引人注目,其精彩之處也各不相同。
2014年12月3日

好智庫是怎樣煉成的?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何帆:做智庫研究,不需太高的智商,但需多面手。智庫旨在影響決策,卻不能亦步亦趨地跟在政府後面,智庫戰略學不來,靠的還是團隊的基因。
2014年12月1日

書評:在華經商五項規則

FT記者米強:《中國規則》的作者、英國企業家祈立天確信,中國通常讓外來者感到困惑的商業和監管行爲,實際上是符合邏輯和可以理解的。
2014年11月19日

福山的良治社會三要素

劍橋大學朗西曼:相對於「歷史終結論」,福山如今的思考更爲深入。他在新書中指出,一個秩序良好的社會需要三個構成要素:強政府、法治和民主問責;順序至關重要:民主並非第一位,強政府纔是,尚未獲得有效統治能力就進行民主化的政府,無一例外都會失敗。
2014年10月13日

敢不敢相信別人?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何帆:相信別人的確不容易,但現實世界比「囚徒困境」的預言樂觀很多。信任並非是亙古不變的道德準則,而是一種因地而異的生存策略。
2014年9月29日

重建佈雷頓森林體系?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何帆:人類是健忘的,全球金融危機剛剛過去不久,各國就已經忘記危機時的同舟共濟,而30年代的歷史教訓又離現在太遙遠。
2014年9月15日

男人的遊戲女人懶得去玩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何帆:都在社會上混,男人拼的是單科,女人參加的是十項全能。看起來女人在男人活躍的領域裏出頭的少,不是因爲女人不行,而是懶得和男人競爭。
2014年9月9日

並非全知全能也不仁慈,但不可缺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何帆:傳統教科書上的政府,是全知、全能、仁慈的政府,但政府其實並非如此,市場亦然,所有經濟學問題其實只有一個答案,就是「it depends」。
2014年9月1日

人只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東西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何帆:人的荒誕之處,在於終其一生,都在努力證明自己是不荒誕的。這就是爲什麼韓寒受到攻擊,粉絲們會出來爲他辯護,他們是爲自己的選擇辯護。
2014年8月25日

甘甜的資本主義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何帆:糖不過是能夠以一種不可思議的易於消化的方式,爲人們提供卡路里而已,除此之外,糖不提供任何營養。資本主義的性質和糖是一樣的。
2014年8月18日

人類是怎樣學會閱讀的?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何帆:大腦並不完美,閱讀亦非萬能。吾生有涯,知也無涯,學習有各種不同的方式。讀書這件事,也就那麼一回事,真的不用把它太當回事。
2014年8月11日

書評:自我利益vs政治信仰

FT評論員麥克德莫特:《政治思想的隱藏議程》提出,利己主義是政治信仰的主要原因。更重要的是,自我利益可能決定我們的信仰,但信仰也決定自我利益。
2015年3月17日

書評:人工智慧引發爭鳴

FT美國西海岸編輯沃特斯:機器人徹底取代人類的腦力和體力勞動的前景一直縈繞在公衆心頭。作者卡爾爲我們理解自動化問題提供了一種人文主義視角。
2015年3月5日

書評:從全球產業鏈看中非貿易

「中外對話」北京辦公室編輯劉琴:中非交往是市場經濟體制在世界範圍內傳播擴張的必然,唐曉陽在書中預測,高能耗、高汙染的製造企業有可能從中國轉移至非洲。
2015年2月27日

書評:日本悲劇的根源

FT亞洲版主編皮林:日本從未完全摧毀其舊秩序,美國佔領期間放棄廢除天皇,讓舊狀態得以延續至今。日本的悲劇在於它只是把現代國家的外表嫁接到原有的體制之上。
2015年1月19日

培育職場情感紐帶

卡斯商學院訪問教授斯特恩:《最佳工作場所》闡述如何提高員工敬業度。書中說,當同事關係融洽時,工作幹得不好不僅會讓客戶不滿意或者經理不開心,還意味著你讓你的朋友們失望了。
2014年12月12日

書評:全球化時代海盜難猖獗?

FT東非通訊員曼森:海事安全專家帕爾默在《新海盜》一書中介紹,隨著航運業在多國海軍支援下加強防範,過去兩年索馬利亞海盜一次襲擊也沒得逞。
2014年10月31日

書評:民企將是中國經濟主要推力

FT首席金融記者桑曉霓:《市場高於毛澤東》一書認爲,中國的零售、金融和醫療等行業仍由低效的政府掌控。如能放開管控,經濟潛在成長率及成長質量都將繼續提升。
2014年10月27日

與「中國製造」較量

FT世界貿易編輯唐南:巴西特是美國維吉尼亞一傢俱製造企業的掌門人。2002年,行業裏來了一位實力強勁的中國對手,巴西特必須使出渾身解數,才能拯救自己的企業。
2014年10月11日

書評:世界經濟仍難擺脫「亞健康」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茨:反省此輪金融危機爆發原因的著作已不勝枚舉,而馬丁·沃爾夫的新書《轉折與衝擊》則在探討強勁復甦緣何還未到來,以及這種狀態爲何將持續下去。
2014年10月11日

寫了一年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何帆:我寫作的主題有兩個,一是對經濟學的反思,另一個向歷史學習,人真的是很容易忘事的物種,我們大部分感受都來自於這一代人的親身體會。
2014年9月22日

《這制度管用》標杆太低

FT記者貝蒂:作者德雷茲內在這部有關金融危機的書中提出,當局應對得不錯,沒有重蹈上世紀30年代的覆轍。但問題是,大蕭條時期的政策回應實在不是一根很高的標杆。
2014年9月9日

一場從未發生過的辯論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何帆:繆爾達爾和哈耶克同時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卻都不屑於和對方辯論。到如今,「政府幹預」還是「自由放任」的爭論也仍舊無聊並喋喋不休。
2014年8月4日
|‹上一頁‹‹567891011121314››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