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異夫的世界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何帆:「異夫規律」和「冪定律」隨處可見。而就思想的探索而言,「異夫規律」告訴我們,在我們熟悉的經濟學世界之外,還存在著很多平行宇宙。
2014年7月28日

凱恩斯在1919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何帆:政治家關心政治得失,外交官爭論禮節,經濟學家著眼全域性和未來設計政策方案。當凱恩斯的「偉大方案」無疾而終,就有了《和平的經濟後果》。
2014年7月21日

歐元的錯誤和經濟學家的錯誤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何帆:經濟學家的失誤,是低估歐洲政治家對歐元解體的恐懼。拯救歐元也不是出於歐洲政治家的雄才大略,而是由於他們膽小。
2014年7月7日

幽明之間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何帆:20世紀50年代美國出現了一批活躍的公共知識分子,但他們是最後一批。知識界漸漸凋敝,隨後登場的不過是一些受過學院訓練的庸庸碌碌之輩。
2014年6月30日

革命人永遠是年輕人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何帆:趙汀陽說,現在世道難說是民主,而是Publicracy,名氣大說了算。德佈雷說,不僅是Publicracy, 而且是Mediocracy,抱住大衆媒體才說了算。
2014年6月16日

書評:北韓怪病

FT亞洲版主編皮林:北韓一貫令人費解,部分原因是它極度與世隔絕,我們對它知之甚少。它既想孤立,又想接觸,令西方不知如何應對。
2014年6月11日

皮凱蒂在美國人氣爆棚

FT專欄作家邰蒂:法國經濟學教授皮凱蒂的人氣固然是因其《21世紀的資本》研究水準極高,還因爲該書揭示了美國夢正日益成爲神話的實情。
2014年5月15日

書評:剖析韓流熱潮

FT記者芒迪:評論家指出,南韓娛樂業制勝的祕訣在於,將常見於美國藝人身上的那種誘人魅力,與亞洲傳統家庭觀念的底蘊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2014年4月28日

面具下的維珍大佬

理查德·布蘭森善於創新,更善於經營公衆形象,並以此建立起龐大的維珍帝國。《面具下的布蘭森》一書的作者承諾,要揭開這位維珍掌門的「面具」。
2014年4月4日

書評:《斯諾登檔案》

FT華盛頓分社社長馬利德:當今的資訊時代雖無冷戰意識形態的束縛,但某些方面仍然相似:各國情報機構面臨的最大威脅不是對手,而是其內部對體制虛僞性的反感。
2014年3月17日

書評:爲一戰辯論不休

FT撰稿人克拉克:英國人對一戰這段歷史的看法在不斷變化。近期出版的三本著作雖內容迥異,但作者都認爲:一戰問題的結論具有開放性。
2014年3月12日

如何終結美元「超級特權」?

FT貨幣問題記者施特勞斯:《貨幣權力與當權貨幣》一書對有關美元國際主導地位的辯論進行了簡要的梳理,並討論了中國是否會爭取人民幣自由化。但美元的替代者在哪,仍是個問題。
2014年2月13日

書評:慈禧是現代化推動者嗎?

美國學者華志堅:在其新著《慈禧太后:啓動現代中國的皇妃》中,英國華裔作家張戎試圖爲慈禧翻案,她認爲,慈禧是富有智慧的現代化推動者。但這一觀點缺乏說服力。
2014年2月7日

高科技時代的美國夢

矽谷真的在引領一場讓每個人都有機會成功的社會革命嗎?《社群媒體時代的名人、宣傳和品牌建設》的作者馬威克提醒人們,成功十分少見,人人都能創業的說法不厚道。
2014年2月5日

書評:當糧食危機演變爲「搶地」潮

FT全球貿易編輯唐南:《搶地》一書,透過記錄作者的一次全球之旅,描述了政府和企業爲確保糧食供應而掀起的「搶地」潮。
2013年11月20日

三部女權反省之作

FT專欄作家邰蒂:美國三名事業有成的職業女性出版新書,從不同角度對女權主義事業進行了反省,期待別的地區也能出現類似作品。
2013年10月14日

書評:數字高速公路規則應該更新了

電子絲綢之路連接了全世界,推動了萬里之遙的貿易,但這條道路的交通規則卻依然匱乏且紊亂。錢德爾在其新書《電子絲綢之路:網路如何連接國際商務》中強調了更新「路規」的重要性。
2013年9月29日

企業家將決定中國成長潛力

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張維迎:中國經濟成長的潛力來自於如何挖掘中國國內市場,而核心問題是,開發國內市場靠政府刺激內需完全是誤導,甚至根本是錯誤的,開發市場要靠企業家。
2014年7月16日

書評:蘇格蘭該獨立嗎?

今年9月,蘇格蘭人將投票決定是否終止與中央政府保持了300年的政治聯盟。英國前首相戈登·布朗和蘇格蘭作家格雷爲此在各自的著作中脣槍舌戰。
2014年7月3日

書評:透視中國政治精英的內心

FT北京分社社長吉密歐:雪梨大學教授布朗的新書《新皇帝》介紹了中共新領導人的性格、生活軌跡和行爲動機,對中國發生的某些重大事件提供了大量有用的解釋和背景資訊。
2014年7月3日

中國經濟數據看不懂

FT北京分社社長吉密歐:《撥開中國經濟數據迷霧》一書的作者反覆強調,所有資訊都與政治有關,光看政府公佈的數據,無從瞭解中國的真實情況。
2014年6月25日

書評:蘇聯解體推手——布熱津斯基

FT專欄作家盧斯:主流觀點認爲,基辛格的影響比布熱津斯基大,是基辛格促成中蘇反目並緩和了美中關係,但有兩本新書提出了完全不同的看法。
2014年5月4日

「反恐戰爭」是空中樓閣?

自由記者拉希德:《穆斯林來了!》一書認爲,西方每年斥資數百億美元所對抗的國內恐怖威脅,很大程度上是憑空想像出來的。激進主義主要是西方外交政策的副產品。
2014年4月1日

談判中的換位思考

換位思考與情感在談判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曼德拉在監獄服刑期間曾自學南非荷蘭語,這是獄卒的語言。他明白,換位思考對未來的任何談判都十分重要。
2014年3月21日

書評:彼此戒備的印度和美國

FT南亞記者卡茲明:《在危機中前進:1947年以來的印美關係》一書詳細剖析了兩個最大的民主國家之間的棘手關係。該書作者認爲,印度永遠也不會成爲美國的盟友。
2014年3月19日

服從到底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何帆:所有的這些「解釋」,其實都是想回避米爾格拉姆呈現的冷酷現實:想要找到潛在的納粹分子,你不必到精神病院去,隨處都可以找得到。
2014年1月20日

適合經理人的五本非商業書籍

FT專欄作家斯卡平克:對商業人士最有益的書籍是那些與商業無關的書籍,其中的佼佼者至少能夠爲管理提供重要啓迪,這裏我推薦五本值得經理人閱讀的書。
2014年1月3日

跳來跳去的狐狸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何帆:專家可分爲兩種,「刺蝟」更容易成爲學術大師或公共知識分子,他們有「深刻的片面性」。「狐狸」的好處則是,他們能傳播思想的種子。
2013年12月16日

書評:印度相對中國優勢何在?

麥肯錫編著的《重新想像印度》一書,深入探討了印度對不能成爲「亞洲下一個超級大國」的憂慮。但書中作者之一黃亞生認爲,中國最終走向印度所代表的政治體制的可能性更大。
2013年11月28日

企業如何激發創造力?

奧羅羅伯特大學管理學助理教授伯克斯認爲,企業爲創造力提供的許多激勵無效,沒有證據表明此類努力導致了更多的創新。
2013年11月1日

債務如野火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何帆:美國債務壓力很大程度上不是因政府過度擴張,而是因金融危機和老齡化。短期看政府關門的爭吵是陳舊的政治鬧劇,但一次次發生最終會導致破裂。
2013年10月14日
|‹上一頁‹‹6789101112131415››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