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如何讓人工智慧造福人類?

沃特斯:人類往往無法界定自身想要什麼,所以確保人工智慧在不帶來意外後果的情況下造福人類是很難的。
2017年2月22日

與FT共進下午茶:賈斯汀•卡塞爾

人工智慧權威卡塞爾博士說,AlphaGo其實是最古老的AI,但自己絕不允許人工智慧獨立於人類工作。
2017年8月31日

蓋茲:機器人也應繳所得稅

微軟創辦人呼籲對機器人與人類勞動者一樣徵稅、以延緩引起失業的技術進步,因爲人們對創新的恐懼超過了熱情。
2017年2月20日

未來的工作什麼樣?

被人工智慧取代的專業技術人員和工人,未來將何去何從?詩人、思想家、音樂家會成爲炙手可熱的職業嗎?又或者、人們會熱衷於虛擬實境帶來的娛樂感受?音檔爲李開復與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負責人Joi Ito關於這一議題的現場討論。
2017年2月9日

微軟小娜的「人性」

這款智慧語音助理有一個分佈全球的腳本編寫團隊,成員必須牢記:小娜需要個性,但目標不是讓她成爲一個人。
2017年2月8日

自動化是一個「溫柔」的終結者

漸進自動化的典型過程:先讓卡車司機們的日子更舒適,並在中期彌補司機人數的短缺,最終消滅這一崗位。
2017年2月3日

數字時代的反壟斷難題

在數字時代,透過精密演算法和機器學習實現價格串謀的隱祕手段難以被起訴和追責。現有反壟斷法規正面臨挑戰。
2017年1月20日

終生學習,是我們在人工智慧時代的宿命

史維學:是時候重新思考教育模式了,應將其視爲一個終身過程。我們不能再獎勵死記硬背,而應該鼓勵好奇心。
2017年1月18日

自動駕駛汽車如何處理「道德路障」?

一個孩子突然出現在一輛自動駕駛汽車前方,若避開他,就可能撞向路邊的行人,面對這道選擇題,智慧汽車會怎麼辦?
2018年7月29日

如何讓技術進步「造福於所有人」?

桑希爾:全球化和自動化淘汰了發達國家很多傳統工作,爲社會穩定考慮,我們必須合理地補償因此失業的工人。
2017年1月9日

下一批面臨科技威脅的行業

歲末年初,FT記者們展望未來5到10年,推測哪些行業將在科技挑戰之下縮水,甚至徹底消失。他們列出5個行業。
2017年1月2日

機器人時代的人類工作

邰蒂:機器人正在取代越來越多的人類工作,但也在創造新的人機合作。政策制定者應幫助勞動者適應新世界。
2016年12月28日

該操心機器人搶走子女的飯碗嗎?

自動化正在取代從製造業到律師和銀行業的工作。如果未來是一個異域國度,那麼也許未來一代是我們最好的嚮導。
2016年12月19日

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AI取代人,大概還要500年

AI大趨勢如何?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洪小文預言,三年之內,AI一定會被普及化,但人和機器仍舊扮演主從關係。
2016年12月12日

無人駕駛汽車將改變世界

庫柏:自動駕駛汽車將帶來極大的益處,但也會導致數千萬就業崗位消亡,各國應未雨綢繆,著手應對這一變化。
2017年5月27日

別讓新技術淪爲「無罪欺詐」

桑希爾:與全球化一樣,數字革命將爲人類帶來普遍好處,但也會造成區域性痛苦。我們怎麼才能確保良好的結果呢?
2016年10月30日

谷歌DeepMind團隊打造「可微分神經電腦」

這臺結合神經網路計算系統與常規電腦內存的學習機器,能夠在沒有先驗知識的情況下解決小規模問題。
2016年10月12日

FT社評:人工智慧需要理性監管

人工智慧無疑將帶來顛覆性影響,這已經讓社會各界感到擔憂,但科技行業卻對此置之不理。這是不應該的。
2016年10月10日

我是機器人,這是您要的咖啡

occupation|職業;佔有[ɒkjʊ'peɪʃ(ə)n] full automation|完全自動化 barista|咖啡師[bə'rɪstə] artisanal|手工藝性的['ɑːtɪzənəl] homespun|簡樸的;手織的['həʊmspʌn] forgo|放棄;停止;對…斷念[fɔː'gəʊ; fə-] utilitarian|功利主義的;實利的[jʊ,tɪlɪ'teərɪən] humanoid|像人的['hjuːmənɒɪd]
1970年1月1日

自動化建議

- 美國銀行週三推出了機器人顧問服務Merrill Edge Guided Investing,表明該行進入了競爭日益激烈的自動化建議服務市場,目前該市場的規模爲800億美元。這也是美國銀行提升退休儲戶投資賬戶管理計劃的一部分。
1970年1月1日

人工智慧

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洪小文預言,三年之內,AI一定會被普及化,但人和機器仍舊扮演主從關係。而AI取代人,大概還要500年?
1970年1月1日

人工智慧

英特爾(中國)有限公司與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協議,進一步加深了雙方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合作。雙方將在人工智慧領域展開爲期三年的基於英特爾®至強®處理器+英特爾®至強融核™處理器,以及英特爾®至強®處理器+FPGA爲基礎的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研究項目。
1970年1月1日

人工智慧

軟銀(SoftBank)領頭這家公司投資1.3億美元,這是人工智慧和機器人進軍自然科學的最新跡象。Zymergen利用機器學習等技術重新設計微生物的基因構成,最終可用於創造新材料。諾貝爾獎得主朱棣文也將擔任該公司董事。
1970年1月1日

人工智慧

谷歌(Google)、Facebook、微軟(Microsoft)、亞馬遜(Amazon)及IBM五大美國科技集團成立了一家非盈利機構,以解決社會如何利用智慧機器的好處、同時又保持風險可控的問題。
1970年1月1日
|‹上一頁‹‹71727374757677787980››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