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秒懂】關於溫網,你應該知道的那些數字

2018溫布爾頓網球錦標賽已拉開帷幕。從奪冠記錄、著裝規則,到最受歡迎的食物,我們用數字來描述這一有著142年曆史的網球賽事。

文化

南韓政府告訴國民:別再工作那麼長時間了

南韓新勞動法將每週最長工作時間從原來的68小時減至52小時。南韓人的工作時間是全世界最長的,而自殺率也是發達國家中最高的。

數據圖:近十年中國空氣汙染變遷史

藍天白雲通常不會成爲新聞,但在中國首都北京情況正相反,治汙之路任重道遠。FT比對了過去十幾年的NASA衛星數據,觀察二氧化氮在中國版圖上的聚集與擴散變化。

俄羅斯的「足球友善」能持續多久?

俄羅斯籠罩在世界盃狂歡中,平日裏嚴厲的安保力量也變得友善。但批評者認爲,世界盃結束後,一切或會回到原點。

研究:受教育越久,越容易近視

一項英國研究顯示,接受全日制教育的時間越長,越容易引發近視,但最主要的原因卻不是近距離伏案閱讀。

夏威夷火山噴發畫面:1200度高溫熔岩流向居民區

日前,夏威夷基拉韋厄火山噴發,高溫熔岩流向居民區,迫使1700名當地居民立即撤離。

彗星地表景色罕見攝錄:你所不知道的彗星67P「真面目」

近日一段令人震撼的天外錄像記錄了彗星67P地表的畫面——懸崖、沙暴和岩石,這還是你以前認識的彗星嗎?

沒有智慧型手機的童年不快樂嗎?

隨著城市擴大,流動兒童的教育問題日益嚴峻。而另一面,中產家庭的育兒焦慮也與日俱增。北漂孩子們的「四環遊戲小組「似乎爲這兩個問題都提供了一個可能的答案——在天然的環境裏「放養」,媽媽當老師「互助育兒」。(贊助拍攝:香港樂施會)

數據告訴你:英國男女收入差距到底多大?

僱員超250人的英國企業必須披露男女僱員的薪資差異。從迄今收集的數據看,男女薪酬差異到底多大?按現在的速度,收入差異何時才能消失?

是什麼原因促使收藏家購買一幅作品?

大衛•諾曼認爲促使收藏家在拍賣中競標的原因包括藝術品的美學價值,以及藝術品所代表的身份,還有就是富有個人傳記的色彩。

畢加索最重要的三幅作品

全球印象派與現代藝術專家大衛·諾曼講述了畢加索各個階段創作風格轉變的原因,以及在過去幾十年中收藏家取向的變化。

是什麼延長了霍金的壽命?

多數運動神經元疾病患者會在兩三年內去世,但霍金患病後繼續生存了將近60年。科學家已在研究霍金身前提供的DNA,試圖找出他獲得「特殊保護」的原因。

新晉奧斯卡影后獲獎感言:呼籲多元平等

憑藉在《三塊廣告牌》中的表演獲2018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麥克多蒙德在發表獲獎感言時,請在場獲提名的女性藝術家起立,並以「inclusion rider」的結語呼籲電影界更多元平等。

素描:米開朗基羅開啓藝術創作的第一媒介

素描作品有一種自傳性的特質,是米開朗基羅非常個人化的表達,也是連接他繪畫、雕塑和建築設計的重要線索。

簡單幾招提升你的魅力值

FT記者艾瑪·雅各布斯拜訪魅力培訓教練理查德·利德,學習透過身體姿勢、語言表達等小技巧來提升魅力值。

如何在家享受美味生蠔?

從維多利亞時期開始,生蠔已是「超級食品」,成爲健康的代名詞。不同地區的生蠔風味如何,又該如何享受其美味?倫敦萊特兄弟餐廳老闆羅賓·漢考克爲FT讀者帶來關於生蠔的一切奧祕。

每晚2.4萬英鎊的頂級酒店套房什麼樣?

近年來倫敦各大酒店競相打造最奢華的酒店套房。FT記者帶你一探朗廷酒店裏,每晚花費高達24000英鎊的斯圖靈套房。

如何在家調製一杯血腥瑪麗?

佳節將至,來跟隨愛麗絲·拉塞爾斯在家制作一杯屬於你自己的「血腥瑪麗」,享受這個假期吧。

月花上萬元的頂級健身房什麼樣?

位於倫敦聖詹姆士街的E by Equinox健身房擁有最尖端的健身和水療設備、私教和管家。對這裏的會員來說,入場券比體型更重要。

TFBoys王源:希望粉絲們與我一起幫助更多人

TFBoys成員之一、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青年教育使者王源,本週在紐約出席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青年論壇之際,接受FT中文網專訪,談零零後如何看待世界、源基金和「小鮮肉」現象。

李一諾:「做公益就該苦哈哈的」是一種道德綁架

蓋茲基金會中國首席代表李一諾與FT共進下午茶,分享她投身公益三年中,對中國公益現狀的觀察,以及做「催化式慈善」的心得。

祕密潛入總裁俱樂部「男士專屬」晚宴

有關一場只許男士入內的慈善晚宴的醜聞,在英國引發了女性權利的大討論。這條影片講述最初的事件記錄者,FT記者麥迪遜•馬里奇以女招待身份潛入其中。

電影《至暗時刻》:丘吉爾的政治博弈與現實啓迪

二戰前夕,丘吉爾被委以重任出任英國首相,他必須做出抉擇:是冒著英國被入侵的風險死磕,還是與希特勒講和?導演喬·懷特講述拍攝這部影片的心路歷程。

青山周平:期待與AI設計師一起工作

設計師青山周平認爲,人工智慧可以幫助設計師實現更多的偉大設計,而設計師更重要的工作是洞察社會的趨勢和需求,透過AI等技術滿足人們對空間需求的變化,創造出更適宜生活和居住的場景。

進牛津看曲磊磊畫展

當今英國美術界負有盛名的華人藝術家曲磊磊, 以創新的中國傳統水墨技法、光影筆墨的獨到運用、深厚的人文情懷獲得東西方美術界的共同認可。一個來自北京的國畫藝術家,是憑什麼樣的作品贏得西方主流藝術界讚譽的?

金刻羽:我與父親常常和而不同

哈佛才女金刻羽出身書香門第,父親金立羣被稱爲熟讀莎士比亞的金融外交家,現任亞投行行長。在與FT共進下午茶時,金刻羽分享了她對教育、個人成長和時事熱點的看法。

傳記作家範海濤:非虛構寫作與人工智慧

範海濤相信,非虛構寫作需要調動創造力和大量情感,這種專屬於人類的書寫始終不會被人工智慧所取代。

「#我也是」:社群媒體上的反性侵運動

席捲社群媒體的「#MeToo」話題成爲今年反性侵運動中的壯觀一幕。這場運動爲何會發生在2017年?下一階段又將如何發展?兩位FT女性記者展開討論。

2017:全球女性反擊之年

年初撰寫部落格反映Uber內部性騷擾文化的蘇珊•福勒,打開了一個潘多拉盒子。從矽谷到好萊塢,再到席捲全球社交網路的「#MeToo」運動,2017年成爲全球女性對性騷擾行爲的反擊之年。

愛、痛與身份認同:FT編輯們選出的5本2017必讀書

2017年已漸漸進入尾聲,你讀了什麼好書?看FT的作家們與編輯們與大家分享今年最佳書目。

有關「假新聞」的一些真相

如今在美國,相比於媒體所傳播的資訊,一些人更相信白宮的說辭,川普的「假新聞」策略已經深入人心。他是怎麼做到的?FT美國事務編輯安德魯前往一個位於美國中部的「假新聞」發生地,一探究竟。

用經濟學解釋:如何贏在人生起跑線?​

人與人的不平等,是否從我們剛剛出生或者幼年時就已決定?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詹姆斯•赫克曼研究發現,在人生最初期的教育投資,將產生最大的投資回報。

廚娘蜜雪兒的中國「三城記」

從80年代的香港,90年代的上海,到世紀初的北京,澳洲女餐廳主蜜雪兒•加諾特以十年一家的速度,將她的「米氏」西餐廳開進這幾座中國城市,並在餐廳內舉辦年度國際文學節,開創「美食+文藝」範式。她說,每一家餐廳都需要被賦予靈魂。

柳葉刀兩年研究結果:環境汙染每年殺死900多萬人

報告顯示,空氣汙染是最大殺手,每年導致650萬人過早死亡;中國因汙染致死人數達180萬,僅次於印度排名全球第二。

從領袖到平民:透視富力樣本的中國全民足球熱

又一場革命運動正在中國拉開,只不過這一次是在體育領域。FT記者白傑明進駐廣州富力足球俱樂部一週,試圖探究這場革命的本質。

如何一秒變身肖像攝影達人?

你那位不會拍美照的男友缺少的或許只是一些經驗之談。FT首席攝影記者查理·畢比傾囊相授20年專業沉澱,他表示最重要的是攝影師應該與拍攝對象建立某種心靈上的聯繫。

DVF創辦人黛安:以一條裹身裙定義當代女性

曾經是德國王妃,多年後嫁給了傳媒科技大亨,而DVF品牌創辦人、因設計一襲裹身裙而馳名時尚界的黛安·馮芙絲汀寶的自我定位,卻是獨立、自主、自由。

作家鄧洛普的北韓美食之旅

2016年美食作家扶霞·鄧洛普參加了北韓跟團遊,這是個貧窮又壓抑的國家,但她對它的飲食文化感到好奇。

人類離延緩衰老還有多遠?

科學家們已經在一些動物身上發現了延緩衰老的祕密,也許不久的將來它們將用來服務人類。

凱麗·赫本:頂級室內設計師的傢什麼樣?

室內設計師凱麗·赫本是世界上最受讚譽的室內設計師之一,中性色調和簡潔線條是她的標誌。一個設計師的完美之家應該是什麼模樣?FT記者亞歷山大·吉摩爾與赫本一同探祕她的家。

克拉克:科技更符合年輕觀衆需求

年輕觀衆更期待透過高新技術呈現佛教藝術的內容,因此博物館必須適應他們的要求。

好書推薦:FT/麥肯錫年度商業圖書速覽

《偉大的平權者》等作品入圍2017年度英國《金融時報》和麥肯錫最佳商業圖書獎候選長名單,由科技催生的人類進步成爲本次榜單中的一個突出話題。

探訪黛安娜王妃御用設計師

黛安娜逝世二十週年紀念之際,FT中文網特約一位作者在倫敦探訪了黛妃生前最喜愛的設計師——布魯斯·奧德菲爾德。在他眼中,黛安娜可能比一般人想像中還要單純。

克拉克:用直觀視覺講述佛教故事

倫敦V&A亞洲藝術策展人約翰·克拉克透過直觀的視覺效果,向觀衆闡述佛教藝術本身的內容以及佛教與當今生活的相關性。

牛津視角:中國怎樣做才能讓民衆敢闖敢創新?

《發現的時代》一書的兩位作者認爲,社會福利網是民衆勇敢創新的前提,歐洲宗教改革的經驗教訓,或許也能給當今中國的執政黨提個醒。

鄧永鏘(David Tang):摩登生活指南者

香港出生的英國社交名流、時尚品牌「上海灘」創辦人、藝術贊助人鄧永鏘爵士(Sir David Tang)昨日因病去世,享年63歲。他在生前最後幾年爲FT讀者所熟悉,是因爲他作爲「知心大叔」撰寫的一個關於時尚、品味和禮儀的問答類專欄。在去年他的專欄結整合《摩登生活指南》(Rules for Modern Life)一書出版後,他與另一位FT專欄作家露西·凱拉韋(Lucy Kellaway)有過一次對談,談他理解的生活風尚、精英主義和穿衣準則。我們重新發布這條影片,以紀念這位性格奇絕、趣味廣泛、好善樂施的商界奇才。

視障人蔡聰與他的人生「新活法」

蔡聰想告訴同伴們,殘障其實不是人生遇到了悲劇,而只是換了一種新的活法。 爲了能讓更多的殘障人士甩掉標籤和包袱,敢於走出來並積極融入社會,蔡聰萌生了開辦 「奇葩成長營」的想法。

印度:一間大學複印店的存亡之辯

印度有2500萬學生,是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英語出版市場。在德里大學,一名專爲學生複印教材的店主被三家國際出版商,以侵權爲名告上法庭,但他堅稱自己是在做善事。

版權聲明

未經英國《金融時報》書面許可,對於英國《金融時報》擁有版權和/或其他智慧財產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複製、轉載、摘編或在非FT中文網(或: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所屬的伺服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已經英國《金融時報》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

本網路影片的使用必須遵循英國《金融時報》網站(www.FT.com)的條款,我們建議您閱讀條款的全部內容。您所接受的服務僅限於個人和非商業的用途。英國《金融時報》不承諾此項服務是無誤差或是連續的,同時也不給予您在任何使用(權利)方面的承諾。網路影片中非英國《金融時報》人員所陳述的觀點僅代表他們本人而非英國《金融時報》的觀點立場,英國《金融時報》不承擔由他們所表達之觀點產生的任何責任。觀看需Adobe Flash Player 8.0或以上版本的影片播放器。請檢視與英國《金融時報》網站相容的瀏覽器清單

上一頁‹‹12345678910››下一頁›|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