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我只認識你》:讓老人活得有尊嚴

製片人馮都欲透過最新制作的紀錄片《我只認識你》,讓大家共同關注阿爾茨海默症家庭,關注中國養老問題。希望透過這部影片的傳遞,讓中國的老人們能夠擁有一個真正快樂而有尊嚴的晚年。

文化

爲何巴黎畫派作品價值突然飆升?

近年來,以莫迪利安尼、蘇丁、夏加爾等代表的巴黎畫派作品價格大幅飆升,在拍賣場上屢創新高。今年11月,佳士得宣佈即將拍賣一幅估價爲一億美元的莫迪利安尼的作品《沙發上的祼女》。這件作品背後有怎樣的故事?爲何大衆忽然熱衷於他的作品?

藝術品買家都是些什麼人?

一旦市場上有高品質的畫作出現,就會催生無盡的需求。目前世界上最昂貴的兩幅畫作分別以2.5億和3億美金售出。那麼這些藝術品藏家來自哪裏?到底是什麼人在關注並逐漸進入藝術品市場?蘇富比全球印象派及現代藝術主席大衛·諾曼爲您解答。

爲何中國藏家鍾愛西方藝術品賣場?

FT中文網新專欄——《談藝錄》,作者吳可佳是蘇富比藝術學院藝術商業碩士課程教授,也是紐約素描、繪畫與雕塑學院的董事會成員。此次她採訪了蘇富比全球印象派及現代藝術主席David Norman,探討中國藏家與全球現代藝術品的市場動態。

中美之間:善良的天使

世界前兩大經濟體之間的心理距離,決定了全球政治經濟格局能否趨於穩定。一部暫定名《善良的天使》的好萊塢紀錄片,意在打破雙方心理層面的隔閡。

來自快遞員的內心獨白

電動三輪快遞車每天頻繁穿梭在城區各處,已然成爲了街道上獨特的風景線。他們遞送的包裹是中國電子商務行業蓬勃發展的真實寫照。郵遞員小吳接受了FT駐北京記者的採訪,表示趁著年輕,想在北京多賺點錢,希望回故鄉後能過上好日子。

中共開始認可「敵人的貢獻」

9月3日的中國抗戰勝利70週年閱兵活動進行在即,這是中國共產黨對歷史的傳承。如今,有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中共已逐漸開始認可自己當年的敵人——中國國民黨軍隊在抗日戰爭中發揮的作用,那些「國軍」抗戰老兵也有望與歷史達成和解。

重建21世紀的華沙【英文原聲】

70年前,蘇聯紅軍抵達華沙,消滅了這裏的希特勒部隊。戰爭讓這座波蘭城市滿目瘡痍,85%的建築被毀,這對於新接管的共產黨來說是個巨大的挑戰,但也造就了一批象徵斯大林權力的建築。如今,在華沙人看來,1989年以前的建築並非一無是處,1989年以後的建築也不都代表著先進。關於如何重建華沙的爭論,仍在繼續。

印度的新型城市設計實驗【英文原聲】

雜亂的街道,穿行的人流,一片混亂,這也許是不少人對印度城市的印象。但若以爲所有印度城市都如此,那你一定沒去過昌迪加爾(Chandigarh)。20世紀中葉,在首任印度總理的委託下,法國建築大師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主導了這項打造新型城市的實驗。這裏空曠、乾淨、有序,完全不受歷史傳統的影響,也不允許街頭流浪生活的存在。通常,人們移民到那裏生活都不是爲了出人頭地。印度首相莫迪正計劃打造100座智慧城市,來解決人口從農村向城市的遷移。柯布西耶的遺產,能成爲未來印度的模板嗎?

英國範兒:一個國家品牌的經濟效應

奧運會,女王鑽禧慶典,王室寶寶誕生...... 過去一年中英國受到世界矚目。這些經過精心策劃的「櫥窗展示「對提升英國的國家地位起多大作用?建立一個國家品牌又意味著什麼?

中國反腐改變商學院學生構成

上海交大安泰商學院院長周林在「FT商學院」欄目中表示,自去年反腐運動伸向商學院教育以來,EMBA學員構成已從政府官員和國企高階主管爲主,變成了民營企業家居多。不過,民企學員也有「身份紅利」,他們可自由出境,如今的課程設置顯得更國際化。

拯救大堡礁【英文原聲】

位於澳洲海岸附近的自然遺蹟——大堡礁,正因爲人類活動而緩慢消失。當地旅遊業想盡一切辦法讓它保持原始風貌,但政府支援下的煤礦工業卻想在昆士蘭岸邊新建礦場和港口。FT記者發自大堡礁。

中國老人開始樂於休閒消費

刻板的傳統印象認爲中國老年人都是緊緊攥著存錢罐,爲大額醫療支出或者爲買一塊兒風景不錯的墓地而攢錢。然而,這種觀點可能需要被顛覆,因爲如今許多城市老人開始選擇享受生活,換句話說,就是學會積極在自己身上花錢了。

露西•凱拉韋的量子級遊輪體驗【英文原聲】

FT專欄作家露西•凱拉韋和她首次在鏡頭前露面的兒子,應邀登上了皇家加勒比最新的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海洋聖歌號」豪華遊輪,在英吉利海峽度過兩天家庭娛樂時光。遊輪之旅正試圖打破「老年人度假天堂」的刻板印象,船上的模擬跳傘尤其讓露西激動不已。

國際學生欲留美國就業有多難?

跟許多在美國求學的國際學生一樣,李熙然(音譯)是哥倫比亞大學電子工程專業的學生,他正爲在美國找到一份全職工作而煩惱。他說,要拿到H-1B簽證,不是看能力,而是看抽籤的運氣。

向菊回家的內心戲

故事發生在2015年春節,保姆向菊下決心離開北京,返回位於湖北老家的向家灣。可就當假期結束時,向菊卻再次踏上了重返北京的火車。一方面因爲需要複查病情,另一方面也因爲自己已再次淹沒在了無盡的迷茫之中。

走進伊朗:對現代生活的普遍嚮往

伊斯蘭革命勝利36年來,伊朗人開始厭倦以宗教爲中心的生活。伊朗沒有夜店,公共場所禁售酒飲,但德黑蘭年輕人總能找到自己的宣洩出口。他們週末常去爬山,因爲那裏沒太多限制;或者在家裏辦派對,盡情喝酒,跳舞到深夜。

影片記錄地震引發珠峯雪崩實況

2015年4月25日,尼泊爾發生8.1級強震,喜馬拉雅山附近受到較大影響。一隊珠穆朗瑪峯登山者營地遭遇雪崩,這段Youtube影片爲登山者恰巧拍攝下的雪崩全程。

曼哈頓的中國創業者

隨著美國華裔族羣的壯大,瞄準他們的各類網路服務正在催生一個新的創業羣體。但對大部分這些來自中國的年輕創業者而言,如何贏得美國本土消費者、讓企業變得更加國際化,成爲最大的挑戰。

一個連小孩都會編程的時代

典型的FT讀者家庭往往擁有多個智慧裝置,而這些科技產品的「主人」很有可能不是成年人。如今的小孩越來越多的受到科技產品影響,只是這種影響真的有益嗎?

中式早餐究竟敗給了誰?

不少中國人依然熱愛著傳統街頭早餐,但是許多傳統的早餐賣場卻因被「現代化」拆除,這留給了更健康的西式早餐進入良機。只是,維他麥(weetabix)進場,餡餅就一定會被擠走嗎?不見得。

老齡中國:讓老人們去讀書

羊年春節前,FT中文網影片頻道推出兩期特輯關注中國老年人。英國《金融時報》記者帕提·沃德米爾來到上海老年大學,她發現中共正推行讓退休老人走出家門的政策。回爐學習如何上淘寶購物,幫助他們告別抑鬱。

恆河:有毒的聖河【英文原聲】

全長2500公里的恆河被譽爲印度的聖河,信徒不僅依照習俗在河邊沐浴,更會讓那些亡靈遺體「與河長眠」,然而這些並非造成今日恆河嚴重汙染的根本原因。生活垃圾和化工廠廢水被直接排入恆河,一些有毒物和重金屬已經讓恆河水足以致命。

FBI打擊欺詐用上大數據【英文原聲】

面對每年的鉅額聯邦預算資金,美國醫療欺詐案件日漸增多,皆因查詢海量檔案規模太大,涉及上千萬個身份證件資訊。不過,最近這一難題看似有望解決,因爲聯邦調查局引入了新型武器——大數據。

教皇來了:菲百萬信徒參加彌撒【英文原聲】

羅馬教皇方濟各上週五開始對菲律賓進行訪問。1月18日,教皇在馬尼拉黎剎公園舉行彌撒,600萬信徒冒雨參加。

2014FT聖誕頌歌:「聖誕鐘聲」

今年的聖誕頌歌由英國明星男中音歌手及作曲家羅德里克·威廉姆斯(Roderick Williams)專門爲FT創作,根據美國詩人朗費羅(Henry Longfellow)的一首詩作改編而成。

北京地下地上教會同過節

上週的聖誕前夜,這座中國首都見證了基督教在中國的興起。一邊是民衆爭相觀看北京一天主堂的祭祀儀式,另一邊有些人則選擇了參加地下教會的慶祝活動。

基督教中國「殉難記」

耶誕節來了,基督教徒們過得怎麼樣?從信徒數量來看,中國將很快成爲全球最大的基督教國家。然而今年在浙江溫州,數百間教堂卻迎來了特警和流氓,房頂的十字架被拆除。給予那些信徒某種殉難或受迫害的感覺,後果也許是基督徒數量成長更快。

耶誕節並非只與基督有關

耶誕節從來都不是純粹的宗教節日,1644年的英格蘭甚至立法禁止人們慶祝耶誕節。17世紀,在12天的聖誕假期裏,人們可以放鬆行爲約束,喝酒、賭博、大喫大喝都是「傳統習俗」。

IT業成印度女性「救星」?

儘管針對女性的暴力案件依然頻發,但印度已在努力擺脫傳統的父權社會文化束縛。一些實現了經濟獨立的女性,開始主張自身權利;新興的IT行業被認爲就是這種轉變的催化劑。

中國難掩高爾夫野心

14歲的葉沃誠將成爲參加歐洲PGA高爾夫巡迴賽的最年輕選手。與此同時,傳統的高爾夫運動已專爲中國市場做出改變,包含12個球場的海南觀瀾湖項目,意在打造公共高爾夫運動,愛好者不必再支付高昂會費。

我們真的需要藝術展嗎?【英文原聲】

藝術博覽會正在改變藝術行業。過去十年來,藝術展無論從數量還是從影響力來說,都見證了一輪大繁榮。英國《金融時報》藝術評論家雷切爾·斯賓塞(Rachel Spence)採訪了多位藝術家、藝術品交易商和藏家,一起來聊聊藝術展這個「馬戲表演」。

中國人:去新加坡找工作

隨著中國廚師越來越多,新加坡的本地小喫已漸漸失去特色;而這種對菜品口味的影響,遠比不上中國經濟可能給新加坡帶來的「改造」。

新歐洲人楊光的故事【英文原聲】

現實版的義大利也許不再是明信片裏的形象,因爲畫面裏增添了許多黑頭髮的中國人,27歲的青島男子楊光就是其中一位。從一所義大利大學畢業後,他進入了當地的時裝業。中國對義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個人投資正迅速成長,華人數量已是十年前的三倍。若馬可·波羅在世,也許會大爲喫驚。

義烏:中國阻擋埃博拉的前沿

這座浙江小城的體溫檢測已擴展到了賓館。有著應對非典經歷的中國政府,正嚴加防控埃博拉疫病入境。然而,與歐美升級的恐懼情緒不同,中國人顯得非常淡定。

巴西聖保羅:從未如此口渴【英文原聲】

聖保羅上一次出現缺水危機還是在20世紀30年代,當時這座城市只有20萬人。80年後,缺水警報再次響起。然而,這座城市卻需要提供2200萬人的用水需求。上哪兒找水,成了大問題。英國《金融時報》記者發自巴西聖保羅。

霧霾籠罩北京馬拉松賽

2014年10月19日,儘管重度霧霾席捲北京城,但在主辦方的堅持下,第34屆北京國際馬拉松賽如期進行。數萬名長跑愛好者參賽,其中大量選手穿戴口罩和麪具從天安門廣場出發,奔向終點奧林匹克公園。最終衣索比亞選手Gebru以2小時10分42秒奪得男子組冠軍,Fatuma Sado Dergo榮獲女子組冠軍,成績爲2小時30分30秒。

一位海外女工的歸國自述

林女士走出溫州20多年了。90年代,她擠破頭爲了移民到國外,不惜花費30多萬元。據她講,他們那裏戶戶都有人去國外生活。然而,在義大利奮鬥到四十多歲後,她卻選擇回到中國,開了一間咖啡店。除了空氣汙染和食品安全值得擔憂外,她過得可比在國外愜意多了。

埃博拉病毒擴散歐美應警覺【英文原聲】

儘管埃博拉病毒肆虐西非國家已有九個多月,但由於發達經濟體及歐美亞等地區未受波及,多數國家政府和民衆防範埃博拉的意識並不強。然而,隨著一名身處美國的賴比瑞亞男性及一名西班牙護士被感染,該病毒疫情纔再次引發全球關注。

FT記者試坐全球最快戰鬥機【英文原聲】

英國《金融時報》記者卡蘿拉•霍約斯日前親自體驗了一把乘坐世界最快戰鬥機的樂趣,平時只有內部軍官和達官顯貴纔有機會接觸這類戰機。在位於瑞典的薩博(Saab)總部,這架能以超音速飛行的「精密殺人機器」直衝雲霄。

荷蘭對阿根廷半決賽前瞻【顏強世界盃】

半決賽進程已經過半,東道主巴西慘敗德國。第二場的荷蘭對阿根廷,誰更具優勢?本期《錢體育》特輯就來前瞻一下這場比賽。

奢侈品消費也放緩了嗎?

中國經濟放緩對世界奢侈品經濟有著怎樣的影響?哪些新興市場的奢侈品消費還在持續走熱?這是來自FT墨西哥奢侈品產業峯會的報導。

海豚船:007的新玩具【英文原聲】

從水面直躍90度,空中轉體180度,15秒瞬間潛水……這不是海豚,是一款名爲Seabreacher的新型船隻。它裝配了260馬力的超級動力引擎,水上航行時速可達60英里,這種量身定製的仿生船隻已經吸引到來自世界各地的訂單。FT記者近日在加利福尼亞的一個湖裏,親身測試了兩款水上新工具。

三招教你謹慎押注巴西隊【顏強世界盃】

2014年世界盃賽事開始進入高潮,驚險不斷,意外迭出;有人賭主辦國的巴西隊有望贏得最終勝利。下注前,不妨來看看本期《錢體育》特輯「顏強世界盃」對巴西奪冠可能性做出的分析。

梅西的阿根廷尷尬【顏強世界盃】

熱愛足球的阿根廷人卻無法真正認同在西班牙培養起來的梅西。儘管本屆世界盃上阿根廷隊表現不俗,但這一弱點會不會成爲阿根廷逐冠的意外「絆腳石」?本期《錢體育》特輯「顏強世界盃」同你聊聊梅西。

愛咬人的「蘇神」【顏強世界盃】

蘇亞雷斯又咬人了,這次是在2014年巴西世界盃烏拉圭對義大利的賽場上。FT中文網在世界盃期間推出《錢體育》專欄特輯,邀您一起聊聊足球那些事。(部分素材來源於網路)

網路時代求職有何新竅門?【英文原聲】

傳統的求職建議已經不靈啦!隨著社交網路時代的全面到來,大公司的一條線上招聘廣告輕鬆就能吸引上千封求職信。負責美國杜克大學富卡商學院MBA項目的高級副總監建議,畢業生需要將大小公司各列一張表,有計劃的與這些機構裏面真實的員工建立聯繫。

2014世界盃:專訪球王貝利

貝利(Pele)曾被譽爲史上最優秀的球員,2014年他出任巴西世界盃形象大使,爲自己的國家搖旗吶喊。英國《金融時報》巴西分社近期專訪了「球王」貝利,談足球運動在這個世界盃主辦國的起起伏伏。

雲思考:你行嗎?

向雲端發展的數位化遷移近在眼前,只是對於雲技術究竟能給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哪些變化,你真的清楚嗎?這種便利是否正在蠶食人類的思考能力?跟隨英國《金融時報》克里斯托弗·布克一起,來了解雲技術是如何改變設計師創意工作的。

版權聲明

未經英國《金融時報》書面許可,對於英國《金融時報》擁有版權和/或其他智慧財產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複製、轉載、摘編或在非FT中文網(或: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所屬的伺服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已經英國《金融時報》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

本網路影片的使用必須遵循英國《金融時報》網站(www.FT.com)的條款,我們建議您閱讀條款的全部內容。您所接受的服務僅限於個人和非商業的用途。英國《金融時報》不承諾此項服務是無誤差或是連續的,同時也不給予您在任何使用(權利)方面的承諾。網路影片中非英國《金融時報》人員所陳述的觀點僅代表他們本人而非英國《金融時報》的觀點立場,英國《金融時報》不承擔由他們所表達之觀點產生的任何責任。觀看需Adobe Flash Player 8.0或以上版本的影片播放器。請檢視與英國《金融時報》網站相容的瀏覽器清單

上一頁‹‹12345678910››下一頁›|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