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英國鐘錶製造業的雄心

曾經一直處於世界前沿的英國鐘錶製造業,在上世紀80年代的「石英危機」之後逐漸式微。而今,幾家企業正在試圖帶領這個行業的全面復興。但面對來自瑞士的強大競爭,它是否已落後太多?

文化

英劇如何贏得更多人心?

電視產業是英國最成功的產業之一。每年,英國出口超過10億英鎊的電視作品和版權,目前英劇《神探夏洛克》以及《三個火槍手》也在全球熱播。但面對更強大的美國競爭對手,英國電視節目如何能贏得更大市場?

極地精靈:南極海燕

在日益擁擠而汙染的地球上,南極是最後一塊淨土。南極,也是飛鳥天堂。南極所見的鳥類都是海鳥,雖說種類稀少,數量卻極可觀(當然包括企鵝)。據海鳥學家估算,全世界的海鳥約10億之衆,以南極爲家的就佔了18%。
前不久,FT中文網總編輯張力奮應邀出席「南極論壇」——一個郵輪上的國際會議,從阿根廷最南端城市—烏斯懷亞出發,前往南極。在船上,他用手機拍得這段影片:一羣優雅尾隨的南極海燕(Petrel)。

日本精英女性的平衡術

日本以男性主導、極爲傳統的企業文化,是女性產後重返工作率低的重要原因。但其中還是出現了一些兼顧工作與家庭的佼佼者。在日本勞動人口萎縮之時,開發女性羣體的巨大潛力,已成爲共識。

FT聖誕頌歌:「這嬰孩是誰?」

今年聖誕,FT委託15歲的Thomas Fetherstonhaugh爲聖誕頌詞「這嬰孩是誰?(What Child is This?)」譜曲,製作了一曲FT特別版的聖誕頌歌。Fetherstonhaugh現就讀於英國皇家音樂學院初級學院,曾在威廉王子與凱特王妃的婚禮上獻唱。FT特邀倫敦沃恩主教羅馬天主教紀念學校唱詩班演唱了這首全新的聖誕頌歌。

王亞彬:舞臺是我的王國

中國青年舞蹈家王亞彬從2009年起開始製作《亞彬和她的朋友們》現代舞演出,每年一季,今年已是第五季。這位已經舞蹈了23年的80後告訴我們,舞臺、舞蹈和身體對她分別意味著什麼。

越來越窮的英國大學生

面對嚴峻的就業市場和沉重的債務負擔,英國大學生們感到手頭越來越緊。他們正在把越來越多原本用於泡吧的時間用在學業上。

何振紅:商界女性將改變中國

《中國企業家》雜誌社社長何振紅在接受FT中文網《焦點女性》系列專訪時說,女性所處的層級約越高,自我發展意識越強烈,玻璃天花板就越薄。她認爲擁有了財富自由的中國商業女性羣體,將是推動中國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

香港:最昂貴的購物天堂

香港羅素街已超越紐約第五大道,成爲世界上租金最高昂的購物街。大陸游客的湧入讓國際奢侈品牌欣喜不已,但也讓香港當地商家感受到了擠壓。

人們爲什麼破壞藝術?

對於藝術作品,人們通常會去珍視和保護它們。但出於政治或宗教目的,破壞藝術的行爲也時有發生。不論是保護還是破壞,或許是在以不同的方式向藝術的蠱惑力量致敬。

當代藝術:意義何在?

當代藝術經常讓觀看的人感到困惑。它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又應當如何欣賞?在威尼斯雙年展上,我們找到了回答這個問題的線索:當代藝術的存在,是爲了開啓人的心靈和頭腦,啓發人對自身和世界的思考。而這個過程,甚至會和傳統的審美無關。

去香港買什麼書?

本屆香港書展,很多遊客買了不少大陸買不到的書。對他們而言,勞力士手錶和路易•威登皮包或許已經沒那麼有吸引力。

對話FT中文網掌門人

今天,FT中文網的註冊會員突破200萬,這是FT創刊125年來又一個重要的里程碑。FT中文網兩位「掌門人」——總編輯張力奮和總裁張延——特此錄製這段影片,解答讀者感興趣的話題,爲您呈現網站背後的FT中文網。在此,也特別感謝參與微信【我問FT】活動的讀者。

現場:展覽「未曾呈現的聲音」

「未曾呈現的聲音」是第55屆威尼斯雙年展平行展,也是一個頗受爭議的展覽。這是來自展覽現場的影像。

史無前例的新加坡霧霾

連日來新加坡受印尼燒荒所累形成嚴重霧霾天氣,6月21日空氣汙染指數(PSI)更突破400,爲其立國以來前所未見。總理李顯龍更稱霧霾很可能持續數週甚至數月。

大藏家評雙年展:德國館

大藏家Uli Sigg已經研究中國和亞洲當代藝術幾十年,他的眼光會有何不同?在威尼斯雙年展現場,FT中文網請他選擇兩件作品點評。這是他選的第二件:德國館。

大藏家評雙年展:田中功起

大藏家Uli Sigg已經研究中國和亞洲當代藝術幾十年,他的眼光會有何不同?在威尼斯雙年展現場,FT中文網請他選擇兩件作品點評。這是他選的第一件:日本年輕藝術家田中功起的作品。

威尼斯雙年展作品:谷歌磚

中國藝術家舒勇選擇了1500箇中國社會熱詞,用谷歌翻成英文,再製成磚,在威尼斯搭起了一道牆。他說,這象徵着不同語境和文化的人交流時內心的那道牆。

威尼斯雙年展作品:威尼斯的海水

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參展藝術家何雲昌帶來作品「威尼斯的海水」,意在呈現一種理想化的公平狀態。且聽他如何解釋自己的作品。

兩分鐘看威尼斯雙年展

第55屆威尼斯雙年展在6月1日開幕,並將持續至11月24日。作爲世界級當代藝術盛會,威尼斯是很多藝術家的心儀之地,也一直製造著藝術話題和衝突。FT中文網編輯盛立宇正在威尼斯,以下是來自雙年展現場的印象記。

佳士得的「中國夢」

英國老牌拍賣行佳士得(Christie's)在爭取多年之後,成爲首家獲准在中國舉行獨立拍賣活動的外資拍賣行。佳士得中國區執行董事蔡金青在接受FT中文網專訪時說,她最大的挑戰,就是給把「原汁原味的佳士得體驗」帶到中國。

倫敦還需「長高」嗎?

倫敦金融城裏豎起的一棟棟摩天大樓,重畫了這座城市一度低矮的天際線。但這些造型各異的鋼筋水泥羣,是否適合倫敦?它們要如何留存這座城市的氣質與精華?

流沙河:漢字是國人「回家的路」

現年八十二歲的流沙河先生是著名詩人,學者。近十幾年裏,他集中精力研究古文字,並在不久前於FT中文網開設專欄《簡化字不講理》,邀請讀者共同探究傳統漢字之美。影片中他告訴讀者,漢字不僅僅是個符號。透過漢字,中國人可以瞭解祖先曾經的生活方式,這是一條「回家的道路」。

美國第一夫人最青睞的設計師

吳季剛(Jason Wu)是一名加拿大籍臺灣裔設計師,他的作品第二次被美國第一夫人蜜雪兒•歐巴馬選中出席總統就職儀式。在2013秋季女裝發佈會後臺,吳季剛接受了FT時裝編輯Vanessa Friedman的採訪,談到了近期的高曝光率對他事業的意義。

拯救老上海

中國有五千年曆史,但歷朝歷代能夠保留下來的建築卻不多。近三十年來的城市發展,更是以「除舊立新」爲目標。不過,像上海這樣的城市已經意識到,儲存歷史也是一種發展。當地政府做出了一個在中國不同尋常的決定——儲存老社區。

流沙河:簡化字「不講理」

現年八十二歲的流沙河先生是詩人,學者,曾因詩獲罪,也因詩聞名。近十幾年裏,他集中精力研究古文字,出版了一系列關於漢字緣起的著作。今起,流沙河先生在FT中文網上開設專欄《簡化字不講理》,邀請讀者共同探究傳統漢字之美。

英國《金融時報》:125年發展之路

誕生於1888年的英國《金融時報》(FT)今年迎來125週年。從最初爲倫敦人提供股票資訊的專一報紙,到如今記者網路覆蓋全球的國際媒體,FT走過了怎樣的一條發展之路?

陳丹青:莫言成爲又一個「中國符號」

畫家、藝術評論家陳丹青接受FT中文網專訪,談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孔子學院和中國教育之惑。

迷失的相撲

作爲日本國技,相撲運動因爲近年頻現醜聞,口碑受到很大打擊。而年輕相撲手的匱乏和觀衆的老齡化,都在威脅著這項運動的存在。

香港米其林餐廳,很平民!

倫敦紐約巴黎的米其林餐廳給人的印象通常是裝修華麗,人們低聲細語,最後以昂貴的賬單結束。但香港的米其林餐廳則全然不同。howtospendit.com的Jonathan Margolis帶你嚐個究竟。

Paul Smith再探中國市場

Paul Smith爵士是英國時裝週最重要的設計師之一。在今年的時裝發佈會上,他接受了FT時裝編輯Carola Long的採訪,談及新一季的時裝風格、全球時裝業現狀。並且,他解釋了爲什麼選擇在這個時候重新進軍中國市場。

不出太空,體驗失重

地球上也能玩失重。FT記者羅希特·亞吉跟隨歐洲太空研究總署的研究人員一起,在一架A300飛機上體驗了真正的「飄飄然」。

在印度開阿斯頓·馬丁

印度的路不那麼平坦,交通狀況也比較差,但這並沒有影響印度新生代的富豪們花一百萬美元,開阿斯頓·馬丁。

五道口的中國夢

北京的五道口彙集了諸多高校,吸引著各國的年輕留學生,他們都有各自的就業煩惱。年輕人們希望學習漢語能夠增加就業的砝碼,這個願望可以實現嗎?

奧運倫敦變「鬼城」?

奧運會開始前,倫敦曾爲城市交通做足準備。但奧運開幕幾天以來,原本熱鬧的倫敦反而顯得有點冷清。

汽車中國:四輪上的新生活

汽車正改變中國人的生活方式,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行駛上路,享受汽車帶來的自由。

F1賽事期待中國明星

F1賽事在中國發展迅速,但要成爲主流,還缺一點火候。整個行業目前期待的,是一位來自中國本土的明星車手。

不用拼死喫河豚

河豚有毒,河豚也是一道日本名菜。FT東京站站長王明入店探訪河豚的做法,現場試喫。他活下來了。

大陸人在香港的尷尬

香港與大陸聯繫越是緊密,摩擦就越多。一些香港民衆擔心,來自大陸的影響正在改變他們的生活方式。

金門的昨天和今天

小島金門見證了海峽關係半個多世紀的滄桑。從砲擊戰場到旅遊度假地,這裏醞釀著複雜的經濟和政治意味。

去往管理層,女性要更主動

渣打銀行現金管理及貿易融資部集團總裁Karen Fawcett認爲,提升女性商業地位是個「推拉」的過程——公司應當給她們創造更多的上升路徑,但女性們自己也應當更加進取。最重要的是,女性們應當享受她們的工作。

百度CFO李昕晢:成功女性都高效

李昕晢是中國最大網路企業百度的首席財務長、首位進入S&P500強公司董事會的中國女性,也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她認爲,能夠兼顧工作與生活的女性都有一個共同特質,就是高效,能夠快速作出判斷和解決問題。要獲得成功,堅持比能力更重要。

女董事:不一樣的生存法則?

董事會基本上是男性的天下——但這正在改變。FT記者訪問歐洲女性董事裏的佼佼者,聽聽他們在男性主導的董事會中生存的祕訣。

洪晃:「時尚教母」吹捧中國設計

洪晃辦雜誌,洪晃做節目,洪晃開店,爲的是吹捧那些她認爲值得吹捧的中國設計。那麼,「中國設計」可以感動中國人了嗎?

顧宜:女性撐起中國商界半邊天

普華永道亞太區人力資源主管合夥人顧宜女士認爲,相對於歐美國家,中國的女性創業者更多也更爲成功。在商界中國的女性的的確確撐起了「半邊天」。但同時,她指出在政界女性還需要更加努力來突破「玻璃天花板」。因爲在中國政治的力量更爲重要。

湧入香港的大陸小學生

大陸母親去香港生產已經不是新聞。現在,這些孩子們已經到了上學的年齡。而大陸學童大量湧入香港,似乎也給當地教育界造成了些麻煩。

劉小俞:「節奏」是成功關鍵

蘇格蘭皇家銀行中國區主席兼首席執行長劉小俞有著16年的國際投資銀行從業經歷。從小習琴的她認爲,和音樂一樣,掌握「節奏」,尤其是與人溝通的節奏,對勝任投行工作而言十分重要。

FT對話洪晃:中國需要女性楷模

中國知名媒體人洪晃對話FT駐中國記者站站長吉密歐(Jamil Anderlini),分享了她對今日中國女性在政界、商界和社會事務中享有話語權的觀察。這段影片爲這次午餐對話的實錄,開始一小段爲英文,之後轉入中文。

劉佩琪:溫柔地拯救地球

環保組織聚思的主席劉佩琪是《時代》週刊評選的2008年環保英雄。這位美籍華裔女性認爲,中國在環保方面的成就和誠意並不爲世界所理解;環保節能如果能以「中國規模和速度」成功推廣,這個地球就還有一線希望。

版權聲明

未經英國《金融時報》書面許可,對於英國《金融時報》擁有版權和/或其他智慧財產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複製、轉載、摘編或在非FT中文網(或: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所屬的伺服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已經英國《金融時報》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

本網路影片的使用必須遵循英國《金融時報》網站(www.FT.com)的條款,我們建議您閱讀條款的全部內容。您所接受的服務僅限於個人和非商業的用途。英國《金融時報》不承諾此項服務是無誤差或是連續的,同時也不給予您在任何使用(權利)方面的承諾。網路影片中非英國《金融時報》人員所陳述的觀點僅代表他們本人而非英國《金融時報》的觀點立場,英國《金融時報》不承擔由他們所表達之觀點產生的任何責任。觀看需Adobe Flash Player 8.0或以上版本的影片播放器。請檢視與英國《金融時報》網站相容的瀏覽器清單

|‹上一頁‹‹234567891011››下一頁›|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