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經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藝術經濟滋養的靈動上海

薛莉:藝術賦予上海原有硬體新的概念,讓整個城市在藝術內容的映耀之下,有了新的解讀。藝術城市需要長期耕耘,不是一二十年,而是更長時間的接力。
2024年11月7日

對話李翊雲:我在尋找那種讀過之後依然鮮活的書

作爲2024年布克獎的評委,李翊雲說,她看待一本書的眼光會隨著時間而改變。有些書寫即便並不完美,她也會嘗試去理解作者付出了哪些努力。
2024年11月1日

當你微笑的時候

範庭略:旋律引人產生聯想,各種對話在不斷展開,聲波充滿靈魂,層層遞進的陳述愈發厚重,憂鬱的效果變成了深刻的情感,這就是爵士樂現場的魅力。
2024年11月1日

賽博朋克:不曾褪色的魅力與焦慮

宋佩芬:一場以賽博朋克經典電影爲主題的展覽,追溯了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這一科幻題材的所聯結的想像力和焦慮感。
2024年11月1日

中國水墨名家作品,竟是來自西方的收藏

薛莉: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傅抱石的作品不罕見,但這些展品都來自法國賽努奇博物館館藏,兩位西方策展人會怎樣呈現一場中國水墨作品展?
2024年11月1日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原著作者:寫出那個活生生的人

崔瑩:安德烈•艾席蒙關於寫作的建議是:不必用複雜的語言去描述原本簡單的東西;不必像研究生那樣寫出一篇論文,卻把讀者抹殺得一乾二淨。
2024年10月25日

當一位40+的前職業經理人決定換城定居

張樂愚:對於陳路齊來說,帶著一家人離開長期居住的北京,是一個醞釀已久的決定。對事業和生活的二次規劃,也代表著他對焦慮和希望的重新理解。
2024年10月25日

《思想驗證區域》:一場綜藝中的價值交鋒與生存遊戲

魏寧均:這檔以價值理念和競技生存爲主題的真人秀,引人省思人性的複雜。而節目自身也像一場實驗,探索著一部綜藝所能觸達的議題邊界。
2024年10月25日

克利夫頓:一座百年莊園的軼聞與美餐

張璐詩:克利夫頓莊園已經有超過300年的歷史,這裏曾經被名家顯貴們流連凝視,如今則成爲了百姓們的休閒笑談之地。
2024年10月25日

秋天之味

範庭略:人類的生活記憶完全被社群媒體的平臺承載之後,季節的變化就從農產品的上市變成各類商品的推廣活動。
2024年10月15日

巴塞爾藝術展巴黎展會:「Oh La La!」單元能否喚醒市場?

宋佩芬:隨著博覽會場地移師巴黎大皇宮,主辦方推出了一個以「不同尋常」、「發人深省」和「難得一見」爲特色的全新項目,以期重振交易熱情。
2024年10月15日

上海的秋天,就是滿城的桂花氣息

鄭靜:桂花花期短暫,開到最盛的時候,也就離結束不遠了。若是遇到一陣秋雨,打落無數,第二天清晨地上、車上落滿金黃。
2024年10月17日

納達爾的退役與網球「古典時代」的遠去

範力文:如果說費德勒爲網球帶來了貴族式的優雅,納達爾則讓人們看到了這項運動中史詩般的悲劇性。他們兩人共同引領了一個競爭與敬意共存的網球時代。
2024年10月13日

倫敦市長的城市環境保衛戰

崔瑩:薩迪克•汗本人並非從一開始就意識到環境治理的緊迫性。但他現在承認,收拾汙染的爛攤子,已經不是「明天」的議題。
2024年10月11日

巴黎協和廣場上的昔日貴族之家

張璐詩:置身於這幢曾屬於克里雍家族的建築,仍能依稀感受到名流顯貴們生活的輪廓,只是他們的故事如今已盡付笑談中。
2024年10月11日

對話路易威登調香大師Jacques Cavallier-Belletrud:我是傳遞情感的信使

從業逾四十載的Jacques Cavallier-Belletrud表示,調香師的工作不僅需要呈現原料之美和文化的豐富性,也要透過氣味去喚醒人們「久違」與「未知」的情感。
2024年10月11日

小丑與蝙蝠俠的鬥爭史,也對映著美國當代政治的變遷

範力文:在大多數時間裏,這對宿敵的纏鬥,也呈現著美國政治的兩個端點,它們雖然迥異但內在互爲一體。但如今,情況或許將大有不同。
2024年10月11日

西安「出殼」展:藝術對商業一次「硬剛」

薛莉:與藝術和商業的通常合作不同,這個展覽由藝術家單方面挑選商戶,提出藝術方案,再由商戶決定是否合作。商戶能接受藝術家天馬行空的創意嗎?
2024年10月11日

飲食階級論

真人秀《黑白大廚:料理階級之戰》以獨特視角聚焦烹飪及飲食文化,並引發了美食愛好者們的討論:飲食的階級鴻溝在哪裏?
2024年10月11日

南韓作家韓江獲2024諾貝爾文學獎

53歲的韓江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女性和南韓作家。她獲獎之際,國際間對南韓的音樂、電影和文學成就日益欣賞。
2024年10月11日

安東尼奧•帕帕諾:指揮家要盡力激發靈感,但演繹不是隨心所欲

張璐詩:這位義大利裔的倫敦交響樂團首席指揮表示,他理解義大利人的鬆散和熱情,但管理樂團,必需注重專業和自律。
2024年9月29日

「八方絲路」策展人陸於平:「絲綢之路」是多元且有彈性的

子川:大英博物館此次特展,呈現了在公元500至1000年間,不同人羣、物品和文化圍繞絲綢之路的聯結與流動。
2024年9月27日

《凡人歌》:關於凡人的歷劫與藥方

非非馬:儘管劇情存在爭議,但不容否認,《凡人歌》這部影集捕捉到了社會中普遍存在的各種「難」,並嘗試對此提出解法。
2024年9月27日

抽象藝術家何偉:70%註定+30%偶然

薛莉:何偉發現,具體的形象很容易引起觀者思考:這個人在幹什麼?是男的女的?而理性思考會阻礙觀者進入感性。逐漸地,他把形象一點點剔除了。
2024年9月27日

對話蒲英瑋:貼上標籤,撕掉標籤

蒲英瑋說,一個藝術家總要面對很多石破天驚的時刻,因此TA必須擁有構建生命強度的能力,「能把自己的表達最終變成一種『存在』,這就是厲害」。
2024年9月24日

丟掉孩子們的舊物應該很簡單,對吧?

查頓:我以爲扔掉孩子再也用不到的東西很簡單,他們已經準備好長大迎接新東西了,但你可能還沒有。
2024年9月22日

和一位明星作家的經紀人聊聊如何做自己

張樂愚:和王曉珂對話時,主題不停地在「成爲時尚編輯」和「成爲馮唐的經紀人」之間來回切換,而「成爲她自己」始終貫穿其中。
2024年9月20日

《姥姥的外孫》:何以慰真情

範力文:影片嘗試拆解並探討一道現實問題:現代人可以物化一切的理性,是否也終會將親情視爲賬目?
2024年9月20日

展覽「不信則無」: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薛莉:這個展覽瞬間把觀者拉回本世紀前十年。那是中國當代藝術狂飆的十年,藝術家普遍有「在野」精神。
2024年9月20日

月到中秋,鄉愁也變得平和了一些

鄭靜:假期匆匆,回鄉團聚的念頭也還沒有那麼緊迫,當節日的儀式感稍退,中秋的氛圍似乎是更輕鬆、更體諒的。
2024年9月14日
|‹上一頁‹‹234567891011››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