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經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對話勞倫斯•何浦林:藝術遷徙中的得與失

走過近三十年的發展歷程,這位香格納畫廊的創辦人表示,在追隨藝術的遊牧中,他也能感受到時代潮汐的變與不變。
2024年6月17日

巴塞爾藝術展上的東方作品

宋佩芬:在2024巴塞爾藝術展開幕前夕,探訪三家首次到訪參會的畫廊,瞭解他們將以何樣策略向全球最資深的藝術藏家推薦東方作品。
2024年6月11日

冰箱與口味

範庭略:冰箱的誕生,代表著追求「味道新鮮」的人類在自然面前的一場笨拙勝利,這種勝利也深遠地改變了人們的口味。
2024年6月12日

2024年夏天迴響在巴黎的發令槍

溫江濤:隨著巴黎緊鑼密鼓地迎接日益臨近的第33屆夏季奧運會,城中的各種文藝活動也接踵啓幕,其中不乏精品項目,值得前去消磨與靜思。
2024年6月11日

馬龍•詹姆斯:我講的是殖民地英語,冗長且被動

崔瑩:《七殺簡史》出版十週年之際,憑其獲得布克獎的作者馬龍•詹姆斯,回看這部以英語、牙買加方言和街頭髒話編織而成的暴力美學小說。
2024年6月12日

關注都市裏的過渡空間 尊重生活的每個時刻

鄭靜:城市裏的公共社區是一個如水般可流動的形態,建築師預先設計了它的航道,但生活於此的人們纔是它最終的規劃師。
2024年6月6日

在德累斯頓期待Sting

張璐詩:在以古典音樂爲主題的德累斯頓音樂節上,這位英國老牌搖滾音樂人的表演仍然激情不減、打動人心。
2024年6月6日

花卉靜物三百年:在「花花世界」中看見時間的棱角

魏寧均:花卉靜物作品長期在藝術價值體系中遭遇「偏見」,但三百年來,這類創作卻以更爲細膩的方式記錄著世事的變遷。
2024年6月6日

新疆風味在上海

範庭略:這些在上海紮根的新疆風味餐廳大多不追隨潮流,但不難感受到他們對於故鄉味道的自信,以及與這座城市的煙火氣相融的努力。
2024年6月6日

《美國內戰》:喑啞的現代啓示錄

範力文:透過一次沉浸式的「惡託邦」之旅,影片嘗試反思現實世界中的紛爭與危機,但遺憾的是,整體的溫吞讓表達失去了力道。
2024年6月6日

金允哲的「跨物質」藝術:當岩石沉吟,當宇宙低語

對話策展人張尕,解析一位現代「鍊金士」藝術家,如何透過融合技術與感性,探索物質的潛能與宇宙的隱祕。
2024年5月31日

在鄉村莊園尋找愛麗絲的兔子洞

張璐詩:在Cowley Manor莊園,我得知劉易斯•卡羅爾曾經常到訪小村,並且每天都到莊園來散步思考,最終在此完成了《愛麗絲夢遊仙境》。
2024年5月31日

讓世界看見中餐,無法一蹴而就

蘇麗雅:來自全球不同地區的三位明星中餐廳主廚,講述他們如何在行業的復甦期保持深耕與前進。
2024年5月31日

對話周大爲:藝博會的核心就是交易,我必需迴歸商業本質

在這位ART021的聯合創辦人看來,當下場面熱烈的藝博會並非前途無憂。對於未來,他所能相信的還是優勝劣汰的邏輯。
2024年5月30日

上海的愛情從來不是盲目的

鄭靜:這個城市的愛情總帶著它自己的味道,就好像初夏上市的枇杷,過於酸澀的上不了檯面,太甜的又招人厭棄。
2024年5月30日

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韓劇爲何愛拍「精神問題」?

崔瑩:在一個競爭激烈、壓力沉重的社會中,影視劇創作帶來了一個契機,引發人們去關注那些不太願意被討論的「心結」。
2024年5月30日

王寧德:一個影像藝術家的反叛

薛莉:對從事影像藝術近30年的王寧德來說,攝影技術意味著規訓和束縛。「如果一直遵循規則,藝術也就逐漸消亡了,所以得不停改變。」
2024年5月23日

布克國際文學獎管理人:人類透過文學互相給予

張璐詩:費埃梅塔•洛柯認爲,文學是最能使人共情的藝術形式。透過文學,你可以穿上別人的鞋,使用他人的想像,從而瞭解棲居在一個故事中的感受。
2024年5月22日

廚房裏的浪漫故事

範庭略:影片《法式火鍋》鼓勵每一位觀衆,要在「爲時已晚」之前,儘可能地去品嚐生活中的滋味。
2024年5月23日

一位咖啡手藝人和他的村落咖啡館

張樂愚:年過不惑的立偉一人打理著這家咖啡小店。日復一日中,他打磨著做好一杯手衝咖啡的章法,並維持著因時間養成的「味道」。
2024年5月16日

勁舞狂歌五十年

溫江濤:回看從TCP、DCT發表至今的研究歷程,多媒體和網絡技術已然奔騰發展了半個世紀。在這些技術革命的背後,是一羣專注且堅韌的藝術家、數學家和工程師。
2024年5月16日

《雲圖》作者大衛•米切爾:想像力是應對禁錮的解藥

張璐詩:在這位帶著野心書寫歷史與未來的作家眼中,想像力就如同一臺全自動的、永無休止的高頻隱喻製造機。
2024年5月16日

那些關於餐廳預定的「神話」

範庭略:餐廳經營者們知道利用「物以稀爲貴」吸引客人的道理,他們同時也明白,那些前來到此的客人中,有些不會再來第二次。
2024年5月14日

杜拜頂尖商圈綜合體ICD布魯克菲爾德廣場怎麼玩藝術?

Luning Wang:多次來中東積累所見所識,才知道這裏並不是「文化沙漠」;也更知它在植入或打造藝術與文化場景上深諳吸收舶來品精髓之道。
2024年5月13日

安塞姆•基弗:從廢墟中歸來

安塞姆•基弗的藝術常被視爲重複、過剩且昂貴的裝飾,但在佛羅倫斯斯特羅齊宮的最新展出中,他對堂皇的追求變得緩和,他的創作也迴歸到了最佳狀態。
2024年5月9日

《枯草》:小亞細亞羣山中的虛無和救贖

範力文:經歷過現實的捶打,一個所謂的智識分子試著重新理解生活,並開始關注那些雖然渺小,卻與土地聯結得更爲緊密的「枯草」。
2024年5月9日

英國「黑暗料理」登堂入室

張璐詩:在英格蘭伯克郡的一家鄉間餐廳,一道改良版本的東倫敦傳統小喫「鰻魚凍」,讓我感到驚豔。
2024年5月9日

陳世英:從恐懼中求平靜,從美好中悟掙扎

薛莉:這位正在威尼斯舉辦第三次個展的藝術家,透過雕塑作品繼續著他有關時間、空間和物質的思考。
2024年5月8日

威尼斯雙年展的商業周邊:「軟實力」與「慈善家」

Luning Wang:在以學術爲外衣,商業爲本質的各種盛會上,品牌在發力提升自身文化資本,藏家在彰顯自己的「軟實力」。而不做個人IP的傳統媒體人和寫作者纔是真正的「慈善家」。
2024年5月8日

春天的時光就像香樟發出的新芽

鄭靜:梧桐樹下的上海,人們在大多時間裏會鍾情於城市生活,可到了春天,對自然的關注會多於城市本身。
2024年4月18日
|‹上一頁‹‹567891011121314››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