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經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奶黃月餅的祕方

張璐詩:在倫敦的半島酒店,我從和麪粉開始學習製作經典的「迷你奶黃月餅」。用料雖然一目瞭然,但部分配方卻依然祕而不宣。
2024年9月13日

氣味筆記

範庭略:有些時候,熟悉或不熟悉的味道,會在不經意間打開記憶和隨想之門。
2024年9月13日

讓海風穿過遺棄建築,用樹木殘骸拼成森林

宋佩芬:在巴塞隆納親歷第15屆Manifesta歐洲當代藝術雙年展,感受藝術的沉思、療愈與重生。
2024年9月13日

藍騎士藝術徵件展:一場捍衛心靈的冒險

薛莉:這是一次向青年藝術家公開徵集作品後的徵件展。這羣40歲以下的青年藝術家,呈現出與上兩個世代創作者截然不同的面貌。
2024年9月13日

尋味在北方

範庭略:從黃驊的海鮮到瀋陽的「過年菜」,走馬觀花的旅途中,品嚐的不僅是風味和手藝,也能領略到不同的人們所相信的生活。
2024年9月5日

重溫「綠洲」:掀翻屋頂,撫慰人心

張璐詩:隨著「Don』t Look Back in Anger」的旋律響起,現場的聽衆被擰成了一股繩。在生活的難處面前,人們不會認爲「煽情就是低級」。
2024年9月5日

9月開啓了孩子們的新學期,也開啓了成年人的緊迫感

鄭靜:暑假清零,夏日的倦怠和鬆弛也即將清零,下半年的起點並不在六月末,而是逃無可逃的九月。
2024年9月5日

考據與傳說:在浦東尋找一段「蒙娜麗莎傳奇」

溫江濤:浦東美術館的特展「光輝時代」中,來自普拉多博物館的《蒙娜麗莎》是最受關注的作品之一。這版《蒙娜麗莎》與羅浮宮的原作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2024年9月3日

對話亞當•韋恩伯格:惠特尼美術館不是一棟大樓,而是一種思想

吳可佳: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館長回顧自己在這家藝術機構的三十年生涯,並闡述在當今的紛亂世界中,一家藝術博物館的身份與角色。
2024年8月29日

對話劉曉都:在邊緣生長出質感

這位深圳坪山美術館的館長表示,以跨界身份在邊緣地帶運營一家藝術機構,也是一次體驗獨特的「格物」與「爲人」經歷。
2024年8月30日

小籠包沉浮

範庭略:面對餐飲業的凜冬,該如何看待一家中式點心連鎖餐廳在不同市場的進與退?
2024年8月29日

丹尼爾•巴倫博伊姆:音樂是生命的隱喻

演出中巴倫博伊姆未說一語,步態蹣跚。但在散場時,臺上包括巴勒斯坦、以色列、土耳其和伊朗在內的年輕樂手們,都紛紛轉向彼此並張開雙臂,一切結束於擁抱之中。
2024年8月29日

斯蒂格利茨:市場會失靈,政府也會失靈,但我們不應放棄希望

崔瑩:這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稱,他的新書《通往自由之路》的書名受到了哈耶克的著作《通往奴役之路》的啓發。不過,他與哈耶克的觀點完全不同。
2024年8月29日

誰是假冒奢侈品的受害者?

哈福德:誰纔是冤大頭,買假貨的人,還是買正品的人?假貨氾濫時,誰是真正的受害者?
2024年8月23日

勞倫斯•韋納:言下之意

魏寧均:勞倫斯•韋納的「語言雕塑」並不只是那些印在不同材料上的文字,它也和觀看者的凝視,以及由此而發的浮想聯翩息息相關。
2024年8月22日

瑪格麗特•阿特伍德:經常快步走,就不會那麼絕望

崔瑩:這位年過八旬、寫就《使女的故事》的作者,分享她如何理解樂觀和淡定,又怎樣看待絕望與刻薄。
2024年8月21日

蘇施美術館:從藝術史中打撈「她們」的作品

宋佩芬:這家地處瑞士偏遠山間、遠離塵囂的美術館,卻致力於重新發現那些在男性敘事所主導的藝術史中被埋沒的女性藝術家。
2024年8月22日

從書店的窗子看見城市的風景

範庭略:商業是衡量一個城市生活方式的標準,它帶給人們更多的選擇,人們也會透過這些選擇來判斷自己正停留在文明的哪一個階段。
2024年8月21日

法國影星阿蘭•德龍去世,享年88歲

阿蘭•德龍是上世紀60年代的萬人迷,輪廓分明的英俊外表是他的招牌。
2024年8月19日

爲少數席位而戰:三位中國網球運動員的成長之路

艾米:李娜、張之臻和商俊程是代表「80」、「90」和「00」的三代運動員,從他們在職業賽道的打拼軌跡,可以一睹網球人生的壓力和起伏。
2024年8月16日

在上海,尋找和體育有關的城市時光

鄭靜:從江灣體育場輸球的貝利,到弄堂裏的乒乓比賽,千絲萬縷的記憶總會彼此串聯,沉澱生成一個城市獨特的氣質密碼。
2024年8月16日

丁乙:藝術家需要不斷了解自己和世界

Luning Wang:在Château La Coste舉辦「預示與回望」大型回顧展的藝術家丁乙,講述有關藝術創作的視野和意識。
2024年8月16日

浦東美術館館長李旻坤:我是藝術外行人

薛莉:開館3年的浦東美術館以一系列高質量展覽贏得口碑。董事長李旻坤自稱「兼任浦東美術館觀衆」。
2024年8月16日

愛丁堡圖書節總監:曾有人說書的死期到了,但這並沒有發生

崔瑩:和中國文化淵源頗深的蘇格蘭人Jenny Niven相信,人們總可以透過閱讀不同的故事,瞭解不同的生存方式和人生狀態。
2024年8月15日

《解密》:夢的陷溺與困鬥

範力文:電影力圖營造出一種錯亂且奇異的意境,故事的核心是一場博弈,而這場博弈真正重要的不僅是智力的比拼,也是心靈強度的搏鬥。
2024年8月9日

當名廚們熄燈離場

範庭略:懷舊與創新是餐飲行業的持續主題,隨著時間流逝,有多少人會記住那些激流勇退的名廚?
2024年8月9日

一家試圖拯救「精英工作狂」的阿爾卑斯山間診療所

張璐詩:阿爾卑斯診所的創辦人表示,「成癮」往往與高天賦型人羣相伴,這類人能夠取得傑出的成就,但成就越多,自我毀滅的風險也越嚴重。
2024年8月9日

和一位曾經的建築師聊聊占星與運勢

張樂愚:懷渺說她認命,但最大的認命是要先認識自己。人的優點和缺點會隨著時移勢易而變化,但自我認知的盲點卻總會讓人栽跟頭。
2024年8月9日

畫廊主Timothy Taylor:選藝術家主要看直覺

薛莉:作爲諸多知名藝術家的幕後推手,Taylor談論40年藝術經紀的祕訣以及和英國皇室家族聯姻對生意的影響。
2024年8月9日

奧運中的巴黎:鬆弛與鬆散

張璐詩:聽到有人誇讚本屆巴黎奧運會開幕式的爛漫和鬆弛,我卻會替當地人感到一點缺憾。
2024年8月1日

大館藝術主管皮力:觀衆想看的展,和我們想讓觀衆看的展

薛莉:在商業氛圍濃厚的香港,觀衆能否消化「布魯斯•瑙曼」這樣的藝術展?皮力希望先把觀衆帶到當代藝術的起源中去。
2024年8月1日
|‹上一頁‹‹34567891011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