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通會員 見他人之未見
消費經
登錄
免費註冊
我的FT
設置
登出
登錄
×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免費註冊
找回密碼
簡訊登錄
微信登錄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
用戶註冊協議
和
私隱權保護政策
,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搜尋
關閉
搜尋
FT中文網
Menu
切換版本
繁體中文版
FT.com
首頁
首頁
FT中文網首頁
特別報導
「新四大發明」背後的中國浪潮
與FT共進午餐
西門子·智慧城市羣
未來生活 未來金融
高階訂閱
標準訂閱
熱門文章
會議活動
市場活動
FT商學院
FT電子書
職業機會
FT商城
日經中文網精選
中國
中國
頻道首頁
政經
商業
金融市場
股市
房地產
社會與文化
觀點
全球
全球
頻道首頁
美國
英國
亞太
歐洲
美洲
非洲
經濟
經濟
頻道首頁
全球經濟
中國經濟
貿易
環境
經濟評論
金融市場
金融市場
頻道首頁
股市
外匯
債市
大宗商品
金融市場數據
商業
商業
頻道首頁
金融
科技
汽車
地產
農林
能源
工業和採礦
航空和運輸
醫藥
娛樂
零售和消費品
傳媒和文化
創新經濟
創新經濟
頻道首頁
人工智慧
大數據
網路
新能源與新交通
其他
區塊鏈與數位幣
教育
教育
頻道首頁
學前教育
中小學與國際學校
高等教育與海外留學
商業與職場教育
教育改革與創新
觀點
觀點
頻道首頁
Lex專欄
專欄
分析
評論
社評
書評
讀者有話說
管理
管理
頻道首頁
FT商學院
職場
領導力
財富管理
人物
生活時尚
生活時尚
頻道首頁
樂尚街
美食與美酒
藝術及文化活動
品味
旅行
生活話題
藝術與娛樂
消費經
影片
影片
頻道首頁
政經
產經
金融
文化
FT看見
音檔
音檔
頻道首頁
麥可林學英語
BoomEar藝術播客
一波好書
音樂之生
i聽粉
每日英語
每日英語
頻道首頁
雙語閱讀
FT英語速讀
原聲影片
FT英語電臺
音樂之生
麥可林學英語
每日一詞
換腦ReWired
換腦ReWired
頻道首頁
登錄
免費註冊
我的FT
會員中心
設置
登出
關注我們
微信公衆號
新浪微博
Flipboard
Twitter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動應用大全
基本設置
會員中心
郵件訂閱
同步微博
我的評論
管理收藏
RSS
情緒的復調:用藝術和技術探索「情緒療愈」
宋佩芬:一個結合科技和心理學研究的藝術裝置,爲人與智慧汽車的關係打開了新的想像空間。
2024年1月19日
從「癢感」到「爽感」:今天的觀衆在爲什麼喜劇買單?
魏寧均:《年會不能停》的熱賣和「馮氏喜劇」的遇冷,不僅反映了中國喜劇力量的新舊迭代,也揭示出人們對「慾望」感知的變遷。
2024年1月16日
透過他的墨鏡,看到時代榮光
範庭略:電視劇《繁花》的十年一夢能帶來什麼啓示?用一句廣東話的俗語來回答,就是「力不到不爲財」。
2024年1月12日
索菲亞•科波拉:女生向前走
張璐詩:這位女導演的新片改編自「貓王」之妻的傳記,在索菲亞看來,普瑞希拉跟自己的母親同屬一個時代,「兩位女性在生活中的難處也有點像」。
2024年1月12日
畢加索的陶瓷魔術
崔瑩:畢加索可以毫不費力地將花瓶變成貓頭鷹,將水罐變成鴿子,那些作品充滿想像力,也展現了藝術家的特質:直抵本質,然後突破界限。
2024年1月12日
《繁花》:用盡記憶拼圖的再回首
鄭靜:有關這部熱播劇中上海的像與不像,爭論一直在繼續。較真的背後,人們都在打開記憶之門,回味曾經的風雲與人情。
2024年1月8日
午夜的探戈
範庭略:探戈舞者們的精力是驚人的,他們可以通宵達旦地舞蹈。探戈的配樂是憂傷的,它在歌唱時間的流逝及其留下的殘骸。
2024年1月5日
盛宴裏的匱乏感:上海演藝新空間的生態觀察
阿之:依舊豐富的演出如同一場持續的盛宴,但審美愉悅和智力快感未被滿足的匱乏感,還是不免讓人感到些許落寞。
2024年1月5日
「英格蘭最佳餐廳」藏在村子裏
張璐詩:朋友好奇地問,這家遠在蘭開夏郡的餐廳,是否擔得起「英格蘭最佳」的帽子?如何回答她,讓我有些犯難。
2024年1月5日
2023:在等待復甦的日子裏
鄭靜:讓日子重歸正軌,不僅需要花上很多力氣,還不得不去整理和應對諸種情緒。
2023年12月28日
日本藝術團體Rhizomatiks:銜接技術與藝術
薛莉:里約奧運會「東京八分鐘」的幕後主創Rhizomatiks推出中國首展,聚焦人工智慧。這個展覽更像一次科技、藝術、新媒體的跨界頭腦風暴。
2023年12月27日
從遮擋到景觀:與屏風有關的時空漫遊
宋佩芬:一場彙集了從17世紀到21世紀各類屏風的展覽,記錄並呈現出從皇權時期到數字時代,圍繞屏風所發生的諸多變遷。
2023年12月27日
來自單桶威士忌的回報
範庭略:拍下陳年橡木桶的投資者們不僅是爲了品鑑其中的深色烈酒,也爲了回味與歲月有關的豐富感受。
2023年12月25日
從冬至到聖誕,在英倫找一間「糖果屋」
張璐詩:聖誕也好,新春也好,辛苦勞作一年的人們,不過都是想在歲末找個藉口,鑽進自己的糖果屋,讓溫暖的記憶復活。
2023年12月20日
「宇宙太空船」裏的啫啫煲
範庭略:一家紮根廣州的餐廳,嘗試爲這種當地人耳熟能詳的美食塑造「未來感」。
2023年12月20日
探祕薩爾茲堡的音樂節生態系統
宋佩芬:音樂節藝術總監欣特豪瑟表示,薩爾斯堡音樂節的奇蹟在於它的規模大得難以置信,但同時又可以創造出某種親密感。
2023年12月21日
對話藝術史學家T.J.克拉克:塞尚與當下
吳可佳:作爲西方現代藝術之父,保羅•塞尚的創作如何走向「不可逾越的廣袤」?他的探索與作品,又如何爲人們思考眼前的複雜世界提供啓示?
2023年12月14日
說說英國聖誕大餐的講究
何越:雖說英國人的日常飲食隨意簡單,可說到準備聖誕大餐的認真與細緻,並不輸於中國人的春節年夜飯。
2023年12月20日
從《新聞女王》看「職鬥劇」的誕生與前途
非非馬:由《新聞女王》催生、帶火的「職鬥劇」未來走勢將如何?這類題材能否完成對「職場厚黑學」的審視、反抗和超越?
2023年12月20日
學會耐心繪畫,看到更多異彩
在美術館,我七歲的侄女轉向我的男朋友,他們正在臨摹一幅露易絲•多德的夜景畫:「你爲什麼這麼着急?也許你應該慢下來。」
2023年12月18日
穿過歲末悵然,感受相聚的時光
參加聚會有時候是一種必需的消遣,讓我們能夠把心思從艱難的現實中抽離,體驗生活中同樣也是真實的另一面:歡笑、玩樂、交談。
2023年12月13日
柔和桃:色彩會帶來什麼樣的氛圍感?
鄭靜:走過一年,人人都不會拒接被呵護被溫暖。柔和桃色正好符合這個最基本的需求,世界太喧鬧,不管如何,先安靜一會。
2023年12月14日
冰逸:我的畫是給神看的
薛莉:冰逸自學水墨繪畫,並在作品中虛構出一個「蓮」朝,和一個名爲「嫿」的北宋女藝術家、哲學家。
2023年12月14日
中國朋友登門來訪,請喫什麼讓我犯了難
何越:英國的小鎮生活讓我早已練成了「國際胃」,忽然要在家下廚宴請中國友人,反而需要重新找找感覺。每道菜上什麼?
2023年12月11日
天冷圍爐,迎接英倫入冬的野味季
張璐詩:菜單上缺少「禮拜天烤肉」的酒館食肆,很難自居是地道的英式館子。
2023年12月13日
英國人的花草迷戀簡史
崔瑩:從全球各地收集而來的花花草草,曾是富人們獵奇炫耀的珍品,如今它們成爲了家家戶戶離不開的生活日常。
2023年12月11日
在它們消失之前感受它們
範庭略:無意間走進上海田子坊,感嘆這裏商業和文化面貌的變遷,曾經的那些碎片化的記憶,也一下重新清晰聚攏起來。
2023年12月10日
苔絲•杜蒙:神話給我另一種答案
薛莉:法國90後女藝術家苔絲•杜蒙擅長用神話式的隱喻塑造夢境。她年少時傷感的家庭經歷成了最初的藝術靈感。
2023年12月7日
「埃爾金石雕」的歸鄉之爭
張璐詩:在大英博物館展出的帕特農神廟石雕,近日引發希臘與英國的爭吵,一場關於「大衆共享遺產」和「異國探險戰利品」的論戰不斷升級。
2023年12月7日
聽一位前神經外科醫生談談「願景倒逼行動」
張樂愚:當過神經外科醫生的傅泉說,五年的創業經歷,讓他開始學習面對「生物體所先天排斥」的酸和苦。
2023年12月6日
對話梁鴻:寫作是書寫喜怒哀樂,而不是審視他人
專注於書寫中國鄉土的梁鴻認爲,中國的鄉村並不是一片特殊的土地,她期待人們將農民當做普通羣體來看待,而不是將他們視爲一種「病症」或者社會問題。
2023年12月5日
消費經
熱門文章
1.
一週新聞小測:2025年3月22日
2.
中國表示已準備好應對「超預期衝擊」
3.
李光耀和李嘉誠——不同背景下的不同道路
4.
日本房地產泡沫:內卷的另一種結果
5.
川普在兩通電話中的大算盤和小算盤
6.
東南亞市場動盪,投資者轉向中國
7.
美國製造業的衰落:傳說、現實及其後果(上)
8.
美國要求馬來西亞阻止晶片流入中國
9.
世界會對「海湖莊園協議」買賬嗎?
10.
FT社評:川普吸引製造業投資的算盤打錯了
|‹
上一頁
‹‹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