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經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一位心理學者眼中的中年危機與人生轉變

張樂愚:陳海賢將「中年危機」比作一種精神發育。在他看來,重新啓程可能意味著巨大的痛苦,但踏上人生的轉變之路是值得的。
2023年3月10日

對話Suede樂隊主唱布萊特•安德森:我的骨子裏永遠是局外人

張璐詩:曾經的貧苦生活以及與生俱來的叛逆,讓這位搖滾明星的人生,始終伴隨著揮之不去的邊緣感。
2023年3月10日

一支古老香水瓶所激發的創造力

宋佩芬:爲紀念其經典香水瓶問世170週年,嬌蘭以致敬歐仁妮皇后爲主題,呈現了11位女性攝影師圍繞歐仁妮和蜂印香水瓶所展開的創作。
2023年3月10日

施拉澤•赫什阿里:你見即你在

薛莉:在去年獲封英國皇家美術學院院士的赫什阿里看來,人世煩惱不過「人爲的小遺憾」,萬物生長、與生命同在纔是生命本身。
2023年3月10日

寫作的她: 人類歷史上的最早署名作者和她的時代

吳可佳:作爲文明史上首位留名的寫作者,安海度亞娜於絕境中的人文表達,體現了美索不達米亞時期的藝術創作特徵。與她有關的歷史,也爲審視人類文明的跌宕變遷提供了線索。
2023年3月6日

在直來直去的網路時代,人們爲何仍離不開古詩詞?

鄭靜:唐詩宋詞字字句句對應著獨特寓意,可以映照不同時代的生活。背誦和記憶終究不是詩詞的全部,「知來路,明去意」,才能讓詩意走得更長遠。
2023年3月3日

羅敏:在不確定的時代用畫筆發出關切的聲音

範庭略:羅敏筆下的花朵讓她可以懸浮在時代的記憶之上。關注和呈現普通人的回憶,讓她的作品令人驚歎。
2023年3月3日

對話葉錦添:藝術中沒有絕對的東方與西方

爲新版歌劇《羅恩格林》負責舞美與服裝設計的葉錦添,談談他如何在東方與西方、過去與未來之間融通交流。
2023年3月3日

房方:藝術家常在作品中嘲諷我

薛莉:畫商的生意經肯定是賺錢第一,但房方認爲,必須是畫廊、藝術家和藏家三方都能賺錢,纔是健康持久的。
2023年3月3日

理想城市:19世紀的城市+21世紀的改良

庫柏:20世紀對城市來說糟透了,塞車、混凝土大樓以及通勤讓城市變得醜陋且沒有生氣。追求現代性不一定能令城市更美好,創新者應學會謙卑。
2023年3月2日

英格蘭超市限購風波,讓我開始嚴肅準備後院耕田

張璐詩:有關能源和通膨的憂慮稍有緩解,並不意味著麻煩的遠去。「危機」還在變著花樣出現,最近表現爲超市的「菜荒」。
2023年3月2日

以風土詮釋風味:現代法餐如何解讀中國味道?

蘇麗雅:每一位料理創作者,都希望從經典的飲食中發掘讓食客「既熟悉又驚喜」的味道,但最終決定出品水準的,還是拆解本地風味的態度和邏輯。
2023年2月22日

魔法與殖民史:一位美國華裔奇幻作家的「通天塔」

崔瑩:匡靈秀的小說《通天塔》希望透過以奇幻和真實歷史交織的視角,探討1830年代英國的偏見和貪婪。
2023年2月22日

對話英國歌手漢娜•懷特:沒有人是孤島

李巖:聽這位音樂人談談,在疫情讓生活與創作都陷入困境的至暗時刻,親情和互助如何幫她走出消沉。
2023年2月21日

在阿姆斯特丹重新走近維米爾

宋佩芬:荷蘭國立博物館舉辦史上最大規模的維米爾展覽,人們因此得以更全面地去感受,這位偉大畫家筆下那些恬靜至美的瞬間。
2023年2月21日

擺上餐檯的不僅是鮮花和美食

範庭略:就像以三倍速聽播客或者用五分鐘短片講電影,人們的時間越來越珍貴,享受美食的過程也只剩下關注食材和餐具是否名貴,更多細節的缺失,讓餐廳成了流水線。
2023年2月17日

戰火年代的巨匠:二戰時期的亨利•摩爾與比爾•布蘭特

吳可佳:對話耶魯大學英國藝術中心首席策展人。二戰的殘酷洗禮,如何讓20世紀最重要的雕塑家和攝影師產生了共通的創作主題。
2023年2月17日

對話Noma餐廳主廚:當意識到食物不只是生存需求,一切都不一樣了

張璐詩:聽雷內•瑞澤皮談談,對身份感的求索以及與多元文化的相融,會如何影響一個明星餐廳的理念和前途。
2023年2月17日

《狂飆》裏的茶:沖泡人生和江湖的冷暖

鄭靜:沒有打殺與喧譁,表面不動聲色但暗藏較量的飲茶,成了狂飆江湖中一道獨特的景觀。
2023年2月17日

可以自由訂製的情人節回來了

張璐詩:在疫情逐漸退散的英格蘭,如何度過一個難忘的情人節?從倫敦城東到城西、從城裏到鄉村,有不少充滿歷史感而且可供私人訂製的選擇。
2023年2月14日

行走埃及:體驗豐沃文明與骨感現實

子川:初到埃及,一個明顯的感受就是,既會被歷史悠久的神蹟和美景折服,也會因爲破敗和困苦的現實情境感到震驚。
2023年2月10日

金宇澄:當一切歸於平靜

範庭略:作爲一位現象級的暢銷書作家,金宇澄用一支筆寫小說中上海的鉅富長地區,用另外一支筆恣意揮灑著他腦海裏的白日夢。
2023年2月10日

在倫敦與純素食兼麩質過敏的朋友下館子

張璐詩:同行的兩位友人中,一位對堅果過敏,另一位則是純素食者並對小麥等麩質食材過敏。這種飲食要求,曾在不少餐廳碰過門釘。此次選擇ROVI,我心裏多了一些被善待的期望。
2023年2月10日

《狂飆》的突破與侷限

非非馬:電視劇《狂飆》難能可貴的突破之一,是表現出了小人物階層的結構性委屈。而劇中形象扁平的腐敗分子,不得不說是此劇的一個侷限。
2023年2月3日

當琵琶遇到讚美詩:在倫敦聽譚盾的《慈悲頌》

張璐詩:用西方交響樂的技法詮釋中國式的傳說和信仰,在異國他鄉聽來,感受更多的,還是源自作曲家獨特生存體驗的樂思。
2023年2月3日

「拿破崙」千層酥和上海往事

範庭略:《無名》講述了一段晦暗的上海歹土往事,影片精緻的美食場景似乎與真實的歷史隔著距離,但這並不影響人們由此而起的聯想和討論。
2023年2月3日

面對中年危機,開啓一段冒險

張樂愚:在中年危機面前,人們需要「風險能動性」,不僅關注馬上、立刻的問題,還要能夠放眼長遠,思考長期重要的問題。
2023年2月3日

想念爆竹聲聲的年味

鄭靜:爆竹聲曾經是中國人心裏用來驅趕年獸的利器,當終於突破了生活的重重困境,想念鞭炮的念頭似乎也變得格外強烈。
2023年2月3日

關於個人理財,經濟學家搞錯的一些事

哈福德:經濟學家與理財大師們給出的建議往往大相徑庭。他們的差異之處在哪?誰是對的呢?
2023年2月2日

歐洲城市中心酒店重受熱捧

張璐詩:在疫情期間避世鄉野的英國居民開始回潮城市。出行歐洲,人們也不再避開市中心,重新享受與城市地標零距離接觸的樂趣。
2023年1月28日

在新一年,我的理想餐廳指南

加內什:曾有人悲觀地預言,面對面喫飯的生活再也不會回來,但事實證明人們仍然需要互相接觸,哪怕只是看到彼此。
2023年1月20日
|‹上一頁‹‹891011121314151617››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