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與文化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曼徹斯特模式」:大學引領城市復興

曼徹斯特大學正在幫助它所在的這個老工業城市進行改造,它本身也成了爲該市吸引年輕人和企業的一塊「磁鐵」。
2019年8月20日

光有積極心態是辦不成事的

希爾:積極心態有諸多好處,但領導者如果沒有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戰略目標,或者沒有制定執行戰略的步驟,都會讓追隨者失望、產生懷疑和混亂。
2019年8月13日

金馬風波:還有所謂的「大中華市場」嗎?

杜愷波:累積數十年的兩岸三地電影工業鏈不會因此而脫鉤,但這次金馬風波卻反應了「大中華共同市場」的脆弱。
2019年8月12日

我爲什麼基本上不再飲酒?

庫柏:即便我們的身體還未鏽蝕,人到中年的責任也已經夠艱鉅。但我找到了一種新的應對方法:戒酒。
2019年8月12日

中國人有多瞭解畢加索?

房方:作爲藝術圈的超級明星,畢加索在中國的境遇卻是八卦過多、真跡太少。UCCA的「畢加索大展」能彌補這一缺憾嗎?
2019年8月1日

AlphaGo的勝利與AI時代的暗知識

徐瑾:AlphaGo戰勝頂級圍棋高手,不僅僅是機器的勝利,更意味著知識迭代的轉折點。知識,將分爲機器知識與人類知識,這對人類意味著什麼?
2019年7月4日

澳洲人對中美信心跌至歷史最低

民調發現,只有1/3的澳洲人相信中國會在世界上採取負責任的行動;對美國的信任度也跌至52%的創紀錄低點。
2019年6月25日

沃倫•法雷爾:男女兩性都需要擺脫過去的刻板形象

這位曾支援女權運動的男性意見領袖表示,我們需要的不是抨擊男性的女權運動,也不是抨擊女性的男權運動,而是一個讓兩性都能扮演更靈活角色的性別解放運動。
2019年6月23日

與FT共進下午茶:青山周平

這位活躍在中國的日本設計師說,在這個速朽而孤獨的時代,建築的價值在於,承載人類的情感與記憶,讓原子化的個人得以重新連結。
2019年6月18日

《少年時》創辦人楊鳴鏑:不爲孩子做「淺顯」的讀物

這位旅美出版人致力於透過一本「不矮化兒童」的讀物,培養能解決未來複雜難題的年輕一代。作爲「學霸」家庭的媽媽,她與孩子的相處之道是常常鼓勵他們「冒險」。
2019年6月11日

聯想們品牌全球化的新挑戰

黃河、丁豐:中國品牌面臨的新挑戰,已經從過去的如何開疆闢土,變成了如何獲得海外當地政府信任、平衡國內外市場關係、甚至成爲受人追捧的品牌。
2019年6月11日

我的香港訪問

鄒至莊:太平洋戰爭結束後,我家從澳門搬回廣州。1948年,我在廣州嶺南大學讀完一年級,便往美國留學。我對香港十分留念。
2019年6月9日

中美「科技脫鉤」比貿易摩擦更可怕

董潔林:相比貿易摩擦,中美科技脫鉤給中國的衝擊更深遠更嚴峻,眼下中美之間缺乏的是當年李政道先生那樣的、同時熱愛兩個國家的「科技外交家」。
2019年6月4日

上市公司董事制度中的「中國故事」

鄭志剛:只有「讀懂」這些獨特的中國公司治理故事,才能真正瞭解上市公司董事會是怎麼運行的,才能提出改進上市公司治理實踐的政策建議。
2019年5月28日

多元化培訓難以改變行爲

斯卡平克:星巴克曾關閉美國門店讓員工接受多元化培訓,但研究顯示,這類短期培訓可以略改態度,但難改行爲。
2019年5月22日

屈菁菁:在銀幕上演繹「硬核」

在中國銀幕之上,以演員屈菁菁爲代表的堅毅、硬朗的女性形象開始出現,甜美、溫柔並不是中國女演員的唯一標籤。
2019年5月21日

美劇簡史:這個宇宙爲何一直高燃?(下)

李驥:回看美劇的歷史,其實就是一部「競爭性創造」和「創造性競爭」的歷史,在這個概念下,美劇基本上做到了極致。
2019年5月19日

美劇簡史:這個宇宙爲何一直高燃?(上)

李驥:美國爲什麼總能生產出這麼多好看而且題材各異的電視劇?美劇整體的產業創造力是哪裏來的?
2019年5月16日

川普最像哪位體壇名人?

曼斯:與美國總統最像的是一位知名足球教練,他自認爲是所在俱樂部全部成功的功臣,而失敗與他無關。
2019年5月15日

歡迎品嚐自由主義「自助餐」

赫拉利:民粹主義和威權主義想要取用自由主義的一些要素,而將其餘部分拋棄,這種做法可能讓自由主義徹底崩潰。
2019年5月14日

楊好:用寫作打破性別標籤

「女性小說很容易走入自己的白色或者粉色的小世界。」面對性別標籤帶來的困惑,作家楊好用去除雕飾、骨感硬核的文學做出了回應。
2019年5月14日

宮廷劇讓中國觀衆著迷

學者稱清宮劇的成功祕訣有兩點:一是勾心鬥角的故事與當今職場生活存在共鳴;二是它們重現了中國文化的輝煌之處。
2019年5月14日

大學該不該接受申請人父母的捐款?

邰蒂:如果大學錄取一些富有但平庸的孩子,以補貼那些貧窮但聰明的孩子,是不是比一概拒絕父母捐贈更好?
2019年5月13日

企業文化的「父愛」和「母愛」

周掌櫃:現階段越來越多的聲音開始批判外企的「低效率」以及外企員工不「拼搏」,聽起來像是批評被母親慣壞了的孩子。而事實確實如此嗎?
2019年5月13日

不接地氣的高層論壇

從達佛斯到米爾肯會議,精英們在高層論壇上紛紛高談闊論,但是,他們真正與占人口99%的廣大人羣溝通了嗎?
2019年5月12日

中國企業如何融入西方世界?

宋欣:在全球化過程中,如何去掉在「神」性的光環,如何縮短機構、羣體和個體與企業的距離併發生互動,這是每一個中國企業需要仔細思考的問題。
2019年5月8日

荷蘭:英語通行的歐盟國家

庫柏:對於非歐洲企業,成天嚷嚷著退歐的英國不再是歐洲門戶,而英語通行、人民心態較好的荷蘭正是世界需要的講英語的歐盟經濟體。
2019年5月7日

學習外語戳破國界氣泡

學習外語能夠爲你打破最大的「過濾氣泡」,讓你接觸不同的視角,保持對世界的開放。
2019年5月7日

劉強東案風雲:如何抵抗輿論代理人之戰

宋志標:輿論代理人之戰不是是非之爭,而是數人頭、論規模。「公道自在人心」的樂觀說法在資訊操縱中完全不起效,很可能只會淪爲笑柄。
2019年5月5日

平等的科舉,爲什麼導致落後

徐瑾:科舉文化,是中國歷史的密碼。科舉最大優點是平等,但是這種平等,並非沒有代價。科舉對所有人,展示了飛黃騰達的可能性,同時也使得社會邁向了封閉單調。
2019年5月4日
|‹上一頁‹‹891011121314151617››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