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與文化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洋垃圾」一令即禁,循環經濟卻難一蹴而就

中外對話:今年1月1日,中國對於洋垃圾進口禁令正式生效。到明年底前,中國還將逐步停止進口所有國內資源可以替代的固體廢物。
2018年3月20日

爲何「防範中國政治滲透」變成了「防範中國留學生」?

陳思毅:留學生不應該成爲政治角力的炮灰。逐漸升溫的「警惕華人學生」的言論,無疑會給本來就處境尷尬的海外留學生帶來更多的社會壓力。
2018年3月14日

中國的主旋律影片在變化

劉裘蒂:從《紅海行動》收穫些許國際肯定,到《北京八分鐘》受西方盛讚,中國主旋律影片似乎在走出說教。
2018年3月5日

對隱性偏見的「有用憂慮」

朱睿:春晚小品讓隱性偏見浮出水面,爲了讓語言不再帶來傷害,全社會需要一種有用的憂慮:一場對偏見的重新認識。
2018年3月2日

用外語思考讓我們更客觀?

斯卡平克:說外語迫使我們字斟句酌。用外語思考是否也會讓我們做出更冷靜的決定?芝加哥大學學者們認爲的確如此。
2018年2月28日

從一個常見的英語「錯誤」說起

斯卡平克:我們就這麼說,於是好多用法也就約定俗成了。很多人認爲沒問題,但仍有不少人覺得這很彆扭。也許,這種情況將會改變。
2018年2月26日

平昌、特斯拉與情感行銷

朱睿:南韓平昌拿下冬奧會主辦權,馬斯克發射獵鷹重載火箭,近期的這兩大新聞,都生動展現了情感行銷的魅力。
2018年2月23日

春晚小品與《Black Panther》 :兩種非洲敘事的虛擬競賽

張倩燁:我幾乎同時看了美國黑人題材電影《Black Panther》與《同喜同樂》,兩種非洲敘事的對比異常鮮明。
2018年2月23日

春晚、援非和中國救世主?

劉裘蒂:春晚小品《同喜同樂》的失敗,不但是造成了宣傳上的反效果,更是暴露了「中國救世主」的思維陷阱。
2018年2月19日

火與怒,過度憤怒帶來的問題

埃利森:現在的不容忍氛圍讓我們對一切過失不論大小都猛烈傾瀉憤怒,喪失理性、善意和原諒他人的意願。
2018年2月11日

這個寒假,和孩子一起看片、煲劇

樓夷:孩子對某個話題感興趣的時候求知慾最強,學習材料要跟著孩子的興趣走,但學習方法和進度則要順著孩子來。
2018年2月9日

韓朝迎接「和平奧運」

鑑於金正恩的妹妹金與正將出席冬奧會開幕式,本屆賽事的安全似乎不成問題。但對於當下的緩和期能持續多久,仍有許多問號。
2018年2月9日

外國人來中國讀中學?

肖經棟:中國近年新建不少國際學校,採用國際通用課程,已開始吸引別國的小留學生前來就讀K12階段課程。
2018年2月8日

克隆猴背後的中國科研實力疾進

阿胡賈:誕生在上海的兩隻克隆獼猴,再度表明克隆人在科學上是可能的,同時也反映出中國在科學舞臺上的迅速崛起。
2018年2月5日

中美學校比較:決定小朋友幸福感的三大因素

樓夷:對孩子來說,決定其幸福感的並非大環境,如教育體制。最關鍵的是孩子的同輩環境,即日常生活的小環境。
2018年2月2日

訪TFBoys王源:零零後的世界觀與公益觀

TFBoys成員王源本週在紐約出席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青年論壇之際,接受FT中文網專訪,談零零後如何看待世界、源基金和「小鮮肉」現象。
2018年2月2日

國際體育仲裁法庭推翻俄運動員奧運禁賽令

28名俄羅斯運動員上訴成功,仲裁庭稱有關他們在索契冬奧會使用興奮劑的證據不充分,但不清楚他們能否參加平昌冬奧會。
2018年2月2日

「坐月子」:先進,還是愚昧?

蘇婭:中國產婦「坐月子」傳統如今備受爭議,但歐美髮達國家對女性產後康復的重視卻剛剛開始。
2018年2月2日

季風書園之死折射公共領域式微

翁一:季風書園之死與這個時代及其背後的公共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折射了公共領域短期內無可逆轉的式微。
2018年1月30日

矽谷應向中國同行學習

莫里茨:加州有很多無聊的政治敏感性,而中國的科技公司專注於追求卓越。也許這就是爲什麼在中國做生意往往更容易。
2018年1月30日

建立終身閱讀習慣需要這幾個推手

樓夷:每個家庭有自己的閱讀方式,但有一些是共通的:希望孩子愛上讀書,父母自己卻只愛打麻將,那是不成的。
2018年1月26日

我用提問法教孩子寫英語作文

樓夷:我關注孩子能不能把事情說清楚,這並不容易,因爲小朋友的特點就是思維跳躍。而我的解決辦法是提問。
2018年1月19日

如何把孩子的新年計劃變成雙方的共贏?

樓夷:中國家長喜歡給孩子制定計劃。和大人那些瘦不瘦、美不美的心願相比,給孩子的計劃是剛需。目標更明確,要求更具體。
2018年1月5日

2017年中國文化紀事(中)

學者王曉漁梳理2017年中國大陸文化事件及具有文化意味的其他事件。共三篇,本文爲第二篇。
2018年1月4日

給孩子買書做新年禮物,除了選什麼,更講究怎麼讀

樓夷:作爲兩個孩子的媽媽,我的經驗是,要讓一本書真的發揮效果,除了選書本身,還要看使用什麼樣的讀書方法。
2017年12月27日

爲什麼美國小學歡度春節,卻低調處理耶誕節和萬聖節?

樓夷:很多幼稚園和小學準備了耶誕節期間的表演活動,但爲了尊重所有人的信仰,他們把這些活動都稱爲冬季表演。
2017年12月22日

教育創新:讓電路「講故事」

丁夢琪:看似尋常的一幅中國水墨蒲公英圖,對著畫布輕輕一吹,便有彩燈蒲公英紛紛飄落,紙板背後鋪滿了複雜的電路圖和感應器。這是華裔女孩齊潔設計的創新式科學教育。
2017年6月26日

NWEA : 重新定義「考試」

翁馨:測評早就遠遠超出了簡單的「考試」概念。它與大數據結合,逐漸從一刀切的標準化向更尊重個體的個性化轉型。
2017年5月8日

Facebook個性化學習平臺,有多個性?

黃劍橋:Facebook技術支援下的公立學校Summit將96%的學生送進了大學。其個性化學習平臺是如何運轉的呢?
2017年3月3日

Minerva的新式通識教育之路行得通嗎?

向世界在線傳遞知識,用科技革新課堂,舊金山新興文理大學Minerva的新式通識教育之路通向何方?
2017年2月17日

探訪用遊戲教學的紐約學校

在這所鬧市區的公立學校,教育者、遊戲設計師和孩子們一起,將遊戲與傳統的課堂教學融合,重新定義了教育。
2017年1月24日
|‹上一頁‹‹14151617181920212223››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