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與文化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石黑一雄:經濟這頭野獸牽制著文學

非非馬:諾貝爾文學獎新得主石黑一雄指出,作家得獎有偶然性成分,比如作品恰巧符合了時代當時的需求。
2017年10月26日

美國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會怎樣?

吳可佳:美國宣佈將於明年年底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這對文化藝術領域將產生怎樣的影響?業內人士怎麼看?
2017年10月20日

AlphaGo Zero自學成才,輕易擊敗上一代AlphaGo

谷歌旗下DeepMind新開發的AlphaGo Zero根本不需要人類專長,在掌握圍棋規則和目標後投入自學,很快以100比0的戰績擊敗上代AlphaGo。
2017年10月19日

專訪HTH創辦人:項目制學習好在哪?

丁夢琪、黃劍橋:沒有教科書,所有學生都是從學區抽籤隨機錄取,這所學校卻擁有98%的本科升學率和頗高的名校錄取人數,也不乏一些質疑的聲音。
2017年10月18日

人類首次觀測到中子星併合

科學家們宣佈首次直接探測到中子星併合產生的引力波及其伴隨的電磁信號。此次併合產生時空擾動,還將重金屬原子送入太空。
2017年10月17日

諾貝爾獎的權威性是如何煉成的?

鄭志剛:諾獎的引人矚目來自於其權威性,而權威性的背後是諾獎評獎程式對學術市場基本邏輯的尊重與應用。
2017年10月16日

金秋十月的造句

老愚:若是心中無準尺,好評差評隨心所欲,自然使評論失真。我的原則是,絕不給那些要好評的人以機會。
2017年10月13日

慈善工作如何影響了石黑一雄?

周健:透過做慈善公益,瞭解社會底層人的經歷,石黑一雄在人與社會、政治以及倫理問題上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2017年10月12日

英倫富裕階層緣何熱衷英漢雙語教學?

雖然與英國人勸說他人學習英語的傳統格格不入,但英國富裕家庭對中文教育的熱衷之情,已經迎來了「全盛期」。
2017年10月10日

「北京的無奈」系列之六:一座爲服務而存在的城市

黎巖:北京很難在短時間內實現由政治服務型城市向市民生活型城市的轉變,而這成爲北京發展城市服務業的根本性阻礙。
2017年10月9日

千禧一代怎麼當領導?

康博:年輕管理者應該將年長的員工當作合作伙伴,虛心求教,同時又要立場堅定不怯弱,努力樹立起自身信譽。
2017年10月7日

無人駕駛汽車需要和人類交流

無人駕駛汽車的研發人員正試圖找出未來汽車與行人、騎自行車的人、其他司機以及自己的乘客溝通的最好方式。
2017年10月7日

《花花公子》:消費升級和性革命

劉裘蒂:休•赫夫納之死,重新在美國引燃爭議。與其說他引領了性解放,不如說他衝到了消費文化崛起的風口。
2017年10月7日

從無人貨架引發的風波看技術革命與社會影響

竇文宇:同樣是無人貨架的新零售模式革新,爲何美國的Bodega公司遭到噓聲一片,而中國的卻波瀾不驚呢?
2017年10月6日

「富孩子病」:預防勝於治療

「富孩子病」的早期症狀是花父母錢理所應當的心態,花錢無節制。危險的是當他們上大學後,症狀會更加嚴重。
2017年10月6日

日裔英國作家石黑一雄獲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

62歲的石黑一雄生於日本,5歲時隨父母來到英國。1989年,他的小說《長日將盡》曾經獲得過曼布克獎。
2017年10月5日

浙江新高考改革的問題是否會演變成全國性危機?

陳振鐸:浙江的新高考方案導致很多對物理有興趣的普通考生不敢選考物理。該方案若倉促推向全國,是否會演變成一場危機?
2017年9月30日

懷疑之心

老愚:在醫患關係異常緊張的今天,做一個特立獨行的好醫生其實很難,而加拿大醫生清衣江就強調一種懷疑精神。
2017年9月29日

「雙一流」工程將會有什麼樣的歷史命運?

鄧聿文:這是用「兩彈一星」的方法來推進一流大學建設,然而大學不是「兩彈一星」,靠政府規劃建不成一流大學。
2017年9月27日

「德國例外論」的終結

拉赫曼:德國新選擇黨表現強勁,說明德國失去了對民粹主義的免疫力,看起來更像一個「普通」的西方國家了。
2017年9月27日

馬克宏呼籲建立更強大的歐盟

法國總統敦促歐盟勇敢應對民粹主義威脅,並提出諸多建議,包括到2020年建立一支「軍事幹預部隊」和共同軍費預算。
2017年9月27日

換個「傻瓜手機」明智嗎?

威廉斯:每當我想讀會兒書時,拿起的卻是手機。在應用設計界和手機廠商解決這個問題前,我想換個「傻瓜」手機。
2017年9月27日

「中國需要培養更多喬布斯」

專家們表示,中國的僵化教育體制獎勵擅長應考的學生,而不適合造就中國經濟多元化所需的創造性思維者。
2017年9月25日

「十萬+」的浙大可以向海底撈學什麼?

李晉:科研人員的考評是否應該和公衆影響力掛鉤,這個問題見仁見智。但如果大學決心這麼做,怎樣纔是最好的辦法?
2017年9月22日

看待浙大「學術新規」的兩種邏輯

劉波:按照學術自治的邏輯看,這確是咄咄怪事,但在中國,這其實只是普遍政治化、行政化的大學現實的冰山一角。
2017年9月22日

秋天的碎片

老愚:「把時間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生命本質上就是消磨時光。對美好事物的渴慕與體驗,纔是生命的本義與真義。
2017年9月22日

倫敦中國城轉型:滿足現代亞洲需求

幾十年來,倫敦唐人街餐館讓西方食客品嚐到了東方風味。如今它們有了新目標:爲富裕的亞洲遊客奉上家的味道。
2017年9月18日

克拉克:博物館必須適應年輕觀衆

吳可佳:V&A策展人克拉克表示,年輕觀衆特別期待從新技術中看到佛教藝術的內容,因此必須適應他們的要求。
2017年9月15日

女記者遇害與印度政治的退化

卡茲明:女記者遭槍殺,右翼印度教民族主義者對此一片歡騰,說明印度的公民辯論和公衆異議空間正在迅速萎縮。
2017年9月14日

「一帶一路」助推中外文化交流

何亞非: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動下,近年來中國與沿線國家的文化交流與合作交流機制日益完善,發展快速。
2017年9月14日

許知遠:中國最後的「公知」?

張鐵志:他總能站在時代新浪潮上,卻不甘心跟隨浪潮,而是試圖緊抓住岩石,表示對這個庸俗年代的最後抵抗。
2017年9月14日
|‹上一頁‹‹17181920212223242526››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