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與文化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思想、知識與價值:公共知識分子的三重導向

榮劍:一個公共知識分子,必須同時是有思想的、專業的,並且是價值導向的。在網路時代,他必須始終具有問題意識:我的知識是爲誰而生產?
2018年12月29日

改革開放40週年:文明衝突與中國崛起

邵宇、陳達飛:鴉片戰爭以來,改革派與革命派不斷試錯,終於找到了實現中華民族復興正確道路;除了政治經濟體制改革的角度總結過去,還應從文明衝突的視角來審視中國。
2018年12月29日

2018年我是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的?

FT訪問多名專業人士,將他們2018年提高工作效率、實現目標的方法進行彙總,供讀者參考。
2018年12月26日

中國掀起「國學熱」

民辦國學教育機構處於法律的灰色地帶,它們的數量卻飛速成長,反映了家長希望讓孩子接受蘊含中國傳統價值觀的教育。
2018年12月26日

90歲的米老鼠怎麼抗衰老?

劉裘蒂:米老鼠見證著美國智慧財產發展史。看似天真無邪的米老鼠與美國崛起爲世界第一強國息息相關。
2018年12月24日

影評:《大象席地而坐》

胡波導演的《大象席地而坐》壓抑,但絕不悲慘;需要耐心,但絕不乏味。此片可以稱爲一名天才藝術家的遺書。
2018年12月24日

知識付費的悖論

劉燕:面對衆多知識付費課程,最需要明白的是如何提高獲取知識的能力,只有能力是可以長久的,資訊類產品很快就被覆蓋和遺忘。
2018年12月21日

中國高校學報:未來之路在何方?

王軍:學報應遵從知識生產的一般規律。這其中,專業化尤爲重要,而這也是未來中國高校學報改革的必由之路。
2018年12月21日

美國應鼓勵學生赴中國留學

萬漢姆:如果美國能將更多孩子送到中國學校,那麼美中教育失衡和兩國間因此產生的資訊不對稱將得到部分修正。
2018年12月10日

杜嘉班納:單一視角下的中國

陳抒寧:當中國文化缺乏自我表述,自己的故事少有人知時,中國形象就容易被西方的審美追求削弱爲一個單一印象。
2018年11月30日

讀者來信:從基因編輯技術看「人之爲神」

張植鈞:人人生而平等是基因編輯技術產生前的認識,現在人類有能力在出生前就改變後代的屬性,是不是也要求人人生前也要平等?
2018年11月27日

新加坡的新挑戰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曾表示,在新加坡,只有成爲偏執狂才能生存。但面對現在的新挑戰,他們不僅需要偏執,還需要樂觀。
2018年11月22日

千克重新定義:計量學重要時刻

阿胡賈:千克的定義將不再是國際千克原器,而是用普朗克常數計算,後者在量子物理學中扮演著極爲重要的角色。
2018年11月20日

德國博世百年風雨啓示錄(中):企業家苦難

博世的精神肖像折射出西方工業革命開啓後,東西方一大批優秀企業家相同的實業理想,與當今中國製造的實業領袖們有著跨越時空的契合。
2018年11月13日

一戰停戰協議的教訓應被銘記

庫柏:在國際關係中,哪怕是你的對手,也要像對待長期商業夥伴那樣對待他們。如果你爲了短期利益傷害他們,他們不會忘記。
2018年11月8日

我們該如何與政見不同的人打交道?

哈福德:要理解一個對世界的看法與自己截然不同的人在想什麼,我們需要跟他們共度一段時光。
2018年11月7日

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傳達出的信號

阿胡賈: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似乎在糾正幾個長期存在的錯誤,向女性和年輕研究者發出的信號是,他們的發現將得到賞識。
2018年11月5日

金庸和他的《明報》傳奇

徐可意:金庸一直堅持的新聞自由和言論自由,制約了政府,保障了人民權利,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明報》。
2018年11月1日

與FT共進下午茶:菲克拉•托爾斯泰

托爾斯泰的玄孫女與我們聊了她如何利用數字技術保護和傳播託翁遺產,並在全球創造一個閱讀託翁的文化共同體。
2018年10月31日

金庸:域外的中華造夢者

徐瑾:無論評價高低,金庸小說事實上已是中國文化的域外傳薪者;其武俠世界,堪稱對中華文明最愜意的想像世界。爲什麼是香港,成就了金庸?
2018年10月31日

別再聊千禧一代了

邰蒂:從「嬰兒潮一代」到「千禧一代」,廣告商一直極其善於行銷世代的概念。但這個概念其實帶有很大主觀性。
2018年10月29日

防彈少年團:中國文娛產品國際化的啓示

竇文宇:近年BTS風靡全球樂壇,爲南韓軟實力帶來了巨大提升,中國的文娛產業可從這個案例中汲取經驗,或許能成爲中國創造外匯的新途徑。
2018年10月25日

運氣對成功有多重要?

文森特:成功者往往把自己的成功歸因於運氣。《財富精英》作者齊特爾曼認爲,他們這麼說只是爲了避免嫉妒。
2018年10月25日

國資入主民資後,公司治理髮生怎樣變化?

鄭志剛:對於新一輪「國資併購潮」,此舉究竟是透過併購重組改善資源配置效率,還是「國進民退」在中國資本市場上的顯現?
2018年10月23日

下一波人才大流失將發生在英美

庫柏:憑藉英語的主導地位,美國和英國仍是當今世界知識霸主,但它們對優秀思想家和學生的吸引力正逐漸減弱。
2018年10月22日

與FT共進午餐:馬友友

這位現年62歲的大提琴家,曾爲8任美國總統演奏。在世界陷入割裂的當下,他努力搭建橋樑。但他會不會對川普說不?
2018年10月18日

筷子,我的廚房必需品

Kimiko Barber:筷子是我最信賴的廚房用具,是我的手的延伸。我用筷子做日本料理,也用它們做西餐。
2018年10月15日

諾德豪斯:姍姍來遲的諾獎獲得者

王軍:經過一生努力,諾德豪斯開闢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豎立起一座學術山峯,贏得「氣候變化經濟學之父」的聲譽。
2018年10月12日

神祕買家堅持買下班克斯自毀畫作

該畫作在蘇富比當代藝術晚會以超過100萬英鎊售出後,被隱藏於畫框內的粉碎裝置切成細條,但這一炒作行爲很可能提升其價值。
2018年10月12日

童話之外的安徒生

徐海娜:4月2日是安徒生的誕辰。他的童話經久流傳,丹麥讀者讀的最多的卻還是他童話之外的作品。他爲文學之路飽經滄桑,內心始終認爲自己是一個「詩人」。
2018年4月2日
|‹上一頁‹‹10111213141516171819››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