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國薯國 - FT中文網
開通會員 見他人之未見
米國薯國
登錄
免費註冊
我的FT
設置
登出
登錄
×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免費註冊
找回密碼
簡訊登錄
微信登錄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
用戶註冊協議
和
私隱權保護政策
,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搜尋
關閉
搜尋
FT中文網
Menu
切換版本
繁體中文版
FT.com
首頁
首頁
FT中文網首頁
特別報導
「新四大發明」背後的中國浪潮
與FT共進午餐
西門子·智慧城市羣
未來生活 未來金融
高階訂閱
標準訂閱
熱門文章
會議活動
市場活動
FT商學院
FT電子書
職業機會
FT商城
日經中文網精選
中國
中國
頻道首頁
政經
商業
金融市場
股市
房地產
社會與文化
觀點
全球
全球
頻道首頁
美國
英國
亞太
歐洲
美洲
非洲
經濟
經濟
頻道首頁
全球經濟
中國經濟
貿易
環境
經濟評論
金融市場
金融市場
頻道首頁
股市
外匯
債市
大宗商品
金融市場數據
商業
商業
頻道首頁
金融
科技
汽車
地產
農林
能源
工業和採礦
航空和運輸
醫藥
娛樂
零售和消費品
傳媒和文化
創新經濟
創新經濟
頻道首頁
人工智慧
大數據
網路
新能源與新交通
其他
區塊鏈與數位幣
教育
教育
頻道首頁
學前教育
中小學與國際學校
高等教育與海外留學
商業與職場教育
教育改革與創新
觀點
觀點
頻道首頁
Lex專欄
專欄
分析
評論
社評
書評
讀者有話說
管理
管理
頻道首頁
FT商學院
職場
領導力
財富管理
人物
生活時尚
生活時尚
頻道首頁
樂尚街
美食與美酒
藝術及文化活動
品味
旅行
生活話題
藝術與娛樂
消費經
影片
影片
頻道首頁
政經
產經
金融
文化
FT看見
音檔
音檔
頻道首頁
麥可林學英語
BoomEar藝術播客
一波好書
音樂之生
i聽粉
每日英語
每日英語
頻道首頁
雙語閱讀
FT英語速讀
原聲影片
FT英語電臺
音樂之生
麥可林學英語
每日一詞
換腦ReWired
換腦ReWired
頻道首頁
登錄
免費註冊
我的FT
會員中心
設置
登出
關注我們
微信公衆號
新浪微博
Flipboard
Twitter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動應用大全
基本設置
會員中心
郵件訂閱
同步微博
我的評論
管理收藏
RSS
德國「沉默的大多數」走向街頭反對極右勢頭
張冬方:極右和新納粹從來沒有因爲二戰的結束而消失,它們一直都在,卻並不成氣候,而選擇黨在過去的十年的發展勢頭卻是新現象。
2024年1月31日
歐盟在激進的對外投資監管上邁出了第一步
張冬方:歐盟的經濟安全政策和檔案都宣稱以country-agnostic的方式出現,但擺脫不了「沒有提到中國,但指向中國」的「嫌疑」。
2024年1月28日
氣候轉型中的贏家和輸家
張冬方:無論在哪股時代大浪中,都會出現贏家和輸家,而輸家會讓不滿化作自己的選票,不管這些不滿來自全球化,還是還是氣候轉型。
2024年1月24日
中國爲何在談「信心」和「開放」?
張冬方:中國面臨的挑戰不僅僅來自科技脫鉤、保護主義或去風險路線。
2024年1月21日
中國數據跨境流動監管趨嚴,還是趨松?
張冬方:中國的數據政策正在趨松,但仍然存在模糊地帶和不確定性,比如跨境數據處理者和監管者都很關注的「重要數據」。
2024年1月17日
平臺打工人的自由和枷鎖
張冬方:平臺經濟雖然帶來了靈活就業形式,但送餐員無法靈活,因爲平臺和演算法顯然並沒有爲他們遵守不同規則和應對複雜突發情況留有餘地。
2024年1月10日
去全球化最糟的樣子是怎樣的?
張冬方:隨著中俄和歐美之間政治局勢的不斷緊張,保護主義政策導致全球價值鏈斷鏈看上去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2024年1月4日
歐洲一路向右
張冬方:就在難民和移民一路冒著生命危險踏上歐洲大陸時,歐洲正在借勢一路向右,排外和疑歐之勢愈演愈烈。
2024年1月2日
盤點2023年歐盟對華路線(二):一邊談中國,一邊與中國談
張冬方:回顧2023年的歐盟對華路線,因爲不想讓關係陷入僵局,所以與中國談;因爲不想顯得「天真」,所以密集出臺針對中國的措施,即談中國。
2023年12月27日
盤點2023年歐盟對華路線(一):去風險成爲底色
張冬方:在對華問題上,歐盟內部存在相對友好派和相對強硬派,一方面想強硬起來,直指矛盾,另一方面又不想讓關係更加緊張,陷入被動。
2023年12月26日
盤點2023年德國經濟對華去風險:爲何德企依然堅持在華投資?
張冬方:對像大衆集團這樣的車企來說,在中國的電動化滔滔大勢之下忽然退出,可能不是激流「勇」退,而是激流「永」退,永遠退出。
2023年12月21日
盤點2023年德國經濟對華去風險:德企在逆「中國外資外流」而行嗎?
張冬方:在地中歐關係趨向緊張的情況下,德企是否正如德國政府所希望的那樣,走上了對華去風險之路?
2023年12月18日
德國經濟還有好訊息嗎?
張冬方:整體來看,目前的經濟形勢下,德企傾向於減少投資,而不是增加投資。
2023年12月13日
中歐峯會:既未能存異,也無法求同?
張冬方:在複雜而微妙的背景下,疫情以來的第一次線下中歐峯會在北京舉行。在很多人看來,這是一場沒有多少期待的峯會。
2023年12月10日
借錢還是省錢,德國面臨「錢從哪裏來」的問題
張冬方:德國的預算危機不單單只是錢從哪裏來的問題,它還會引發一系列計劃可能落空的連鎖反應。
2023年12月7日
如何看待中國外商直接投資的下滑
張冬方:外商投資下滑是否將持續下去,它是長遠趨勢,還是階段性波動,這個問題比投資當下是否出現下滑更關鍵。
2023年12月5日
關於技術封鎖、技術去風險和技術突圍
張冬方:美國正在對華進行技術脫鉤和技術封鎖。而美國的盟友歐盟也正力圖在關鍵技術領域實施去風險。
2023年11月22日
中國車企攻勢之下,歐洲車企想避的「鋒芒」和要取的「所長」究竟是什麼?
張冬方:全球汽車行業正處於全面的技術變遷當中。從生產和銷售上來看,汽車業的重心已經轉移至亞洲。
2023年11月19日
人工智慧監管上的「小圈子」與「大集體」
張冬方:人類共同面臨人工智慧帶來的挑戰,沒有誰可以獨自應對自如。
2024年7月22日
拉美在歐盟經濟安全戰略中起什麼作用?
張冬方:歐盟想要加速推進落實和拉美地區的貿易協定的意義不止於貿易和投資本身。在去風險路線下,歐盟急需在供應鏈和市場上找到替代方案。
2023年11月9日
歐洲風機在「歐洲製造」上的危機感,就像中國風機一般越來越大
張冬方:歐盟不想在電動汽車上重複太陽能光伏板行業的命運,在風電行業亦然。
2023年11月7日
歐盟爲何最先在包括AI在內的四個技術領域尋求去風險?
張冬方:歐委會關於四個技術領域風險評估的建議中沒有提到「中國」,但鑑於歐盟去風險路線和中國在技術領域的地位,風險所指無需明說。
2023年11月5日
歐洲那些陷入巴以衝突輿論漩渦中的人們
張冬方:相比俄烏戰爭,歐洲社會在巴以衝突上的立場遠遠更加敏感,更加複雜,更具撕裂感。
2023年10月31日
歐美爲何在鋼鋁關稅解決方案上遲遲未能達成一致?
張冬方:在鋼鋁關稅問題上,歐盟有很大的意願儘快與美國達成一致,但問題的關鍵是,來自美國的方案讓歐盟難以接受。
2023年10月29日
|‹
上一頁
‹‹
2
3
4
5
6
7
8
9
10
11
››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