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片星空 - FT中文網
另一片星空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把孩子送去新加坡上中小學需要考慮的核心問題

徐海娜:父母對這個國家的文化和教育理念,有沒有最基本的瞭解和理解,自己是否能夠給予孩子心理和其他支援,將最終決定孩子能否順利完成學業。
2023年3月20日

影響新加坡教育的就業市場與終身學習理念

徐海娜:學歷的影響一般不體現在初級求職者身上,但進入中高層的話,學歷會是一個門檻,不過還有「終身學習」託底。
2023年2月14日

從「分流」到「定製」,新加坡教育到底「卷」不「卷」?

徐海娜:新加坡從一向傾向「精英主義」的論述,逐步轉向重視教育機會和資源的平等,但是整個教育體制對學生考試分數的倚重仍未有明顯變化。
2023年2月12日

2023,育兒需要一點「鬆弛感」

徐海娜:如果不想讓我們的後代繼承我們的這種緊張感,就需要在育兒生活中打造我們自己和孩子們的心理韌性。
2023年1月9日

防疫政策如何贏得民衆的信任和滿意

徐海娜:新冠疫情絕對是一個「烏卡時代」的挑戰。這就要求政府和整個社會要非常地有「韌性」。
2022年12月11日

關於網路暴力,我們需要告訴孩子什麼

徐海娜:當我們的孩子知道行爲的邊界,就更容易區分「玩笑」和「欺凌」,也更容易約束自己不要越界。
2022年10月17日

新加坡將如何打一場冠病「持久戰」?

徐海娜:新加坡說要「長期抗疫」,也是在憂患意識之下,強化經濟,進退有據,保持社會韌性的一種宣言和努力。
2022年9月8日

高分韓劇非常律師禹英禑是否美化了自閉症?

徐海娜:在成千上萬的自閉症案例中,只有極少數能看到希望,更多的是無邊的痛苦。因此,才越要加強全社會對自閉症的認識。​
2022年8月8日

從「內卷」到「擺爛」,都沒有擺脫單一評價標準

徐海娜:破除單一評價標準的魔咒,需要認識到差異化的價值。
2022年7月18日

「爲什麼我不能看巴斯光年?」

徐海娜:面對性別話題,如何接受差異是我們這一代人需要解決的問題,而擺在孩子面前的,是如何更有智慧地和平共處的問題。
2022年6月19日

我們失去的僅僅是童年的遊戲嗎?

徐海娜:兒童和成人的價值觀和做事風格正在融爲一體,最顯著的表現就是兒童遊戲的消失。
2022年5月23日

名著如何幫助孩子度過當下?

徐海娜:上百年來,人類的悲欣始終相通。聯繫當下去讀名著可幫孩子們抵抗「分享」和「點贊」帶來的短暫刺激,進行深入思考。
2022年4月26日

戶外可以摘口罩了,新加坡疫情結束了嗎?

徐海娜:雖日增上萬,但冠病影響已降低。新加坡大步走向與病毒共存,但仍保持政策彈性。
2022年3月24日

我爲什麼要爲孩童寫故事?

徐海娜:成人有成人的話想說,孩子有孩子的話想說,童書可以起到一個「連接」的作用。
2022年3月9日

如何與孩子談論戰爭

父母不見得有能力引導一場關於戰爭的對話,但只要願意傾聽和討論,就已經邁出了給孩子提供心理支援的第一步。
2022年2月28日

奧密克戎已成爲主流,新加坡如何應對?

徐海娜:新加坡在不斷放開其他疫情管制措施,有條件地縮短隔離和免除隔離等措施的同時,口罩漸漸變成了新加坡最後的堅持。
2022年1月24日

教育孩子需要有一顆不老童心

徐海娜:如何讓教育像是春風化雨一樣,如何讓孩子從聽故事中得到啓示,生髮出自己的內心力量,是老師和父母的修行。
2022年1月18日

奧密克戎挑戰下,堅持「與病毒共存」的新加坡怎麼樣了?

徐海娜:新加坡新增病例在達到峯值之後開始逐步回落。有不少人預測,眼下是暴風雨之前的「平靜」期,接下去新加坡的防疫政策值得仔細觀察。
2021年12月22日

私隱和迴歸:抑鬱症納入學生體檢後,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徐海娜:抑鬱症納入學生體檢後,怎麼做到真正對學生有利,怎麼真正幫助抑鬱症學生迴歸正常生活,仍然是一件令人憂慮的事,也是一件值得被持續關注的事。
2021年11月18日

從留學生辱罵父親事件看家庭關係的隱憂

徐海娜:表面上看,老父親心力交瘁,女兒張揚跋扈。然而這件事情,應該沒有這麼簡單。畢竟我們看到的只是冰山浮在水面上的那一小部分。
2021年10月25日

密接者也可不再隔離,新加坡的信心來自哪裏?

徐海娜:日增三千多,人心搖擺,但新加坡將繼續開放,密接者也不再隔離。決策的基礎是Delta的特性、數據和開放才能生存的信念。
2021年10月10日

新加坡本土病例激增,爲何還縮短隔離,開放旅遊?

徐海娜:福建爆發疑似新加坡入境者引發的疫情,有民衆呼籲延長入境者隔離期。新加坡卻反其道而行,將密接者的隔離期從14天減至10天。這是爲什麼呢?
2021年9月14日

「雙減」之後的暑假,正是找回「關係」的契機

徐海娜:當父母可以成爲孩子的安全港和堅實後盾的時候,孩子纔有來自內心的力量,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2021年8月11日

新加坡終於邁出「與冠病共存」第一步

徐海娜:相關部門和專家預測,放鬆防疫措施之後,病例還會增加。目前新加坡抗疫的法寶是mRNA疫苗和相應的治療措施,以及增建的社區康復設施。
2021年8月8日
上一頁‹‹12345››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