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凱 - FT中文網
開通會員 見他人之未見
約翰•凱
登錄
免費註冊
我的FT
設置
登出
登錄
×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免費註冊
找回密碼
簡訊登錄
微信登錄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
用戶註冊協議
和
私隱權保護政策
,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搜尋
關閉
搜尋
FT中文網
Menu
切換版本
繁體中文版
FT.com
首頁
首頁
FT中文網首頁
特別報導
「新四大發明」背後的中國浪潮
與FT共進午餐
西門子·智慧城市羣
未來生活 未來金融
高階訂閱
標準訂閱
熱門文章
會議活動
市場活動
FT商學院
FT電子書
職業機會
FT商城
日經中文網精選
中國
中國
頻道首頁
政經
商業
金融市場
股市
房地產
社會與文化
觀點
全球
全球
頻道首頁
美國
英國
亞太
歐洲
美洲
非洲
經濟
經濟
頻道首頁
全球經濟
中國經濟
貿易
環境
經濟評論
金融市場
金融市場
頻道首頁
股市
外匯
債市
大宗商品
金融市場數據
商業
商業
頻道首頁
金融
科技
汽車
地產
農林
能源
工業和採礦
航空和運輸
醫藥
娛樂
零售和消費品
傳媒和文化
創新經濟
創新經濟
頻道首頁
人工智慧
大數據
網路
新能源與新交通
其他
區塊鏈與數位幣
教育
教育
頻道首頁
學前教育
中小學與國際學校
高等教育與海外留學
商業與職場教育
教育改革與創新
觀點
觀點
頻道首頁
Lex專欄
專欄
分析
評論
社評
書評
讀者有話說
管理
管理
頻道首頁
FT商學院
職場
領導力
財富管理
人物
生活時尚
生活時尚
頻道首頁
樂尚街
美食與美酒
藝術及文化活動
品味
旅行
生活話題
藝術與娛樂
消費經
影片
影片
頻道首頁
政經
產經
金融
文化
FT看見
音檔
音檔
頻道首頁
麥可林學英語
BoomEar藝術播客
一波好書
音樂之生
i聽粉
每日英語
每日英語
頻道首頁
雙語閱讀
FT英語速讀
原聲影片
FT英語電臺
音樂之生
麥可林學英語
每日一詞
換腦ReWired
換腦ReWired
頻道首頁
登錄
免費註冊
我的FT
會員中心
設置
登出
關注我們
微信公衆號
新浪微博
Flipboard
Twitter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動應用大全
基本設置
會員中心
郵件訂閱
同步微博
我的評論
管理收藏
RSS
魯尼高薪從何而來?
FT專欄作家約翰•凱:經濟租金的金額和分配是政治經濟相互作用的產物。魯尼的薪水爲何遠超當年最偉大的球員?銀行家爲何坐擁高額獎金?
2011年3月31日
充滿未知的世界
FT專欄作家約翰•凱:機率論的思維方式要求我們同時認識到某件事情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這樣做難度很大,所以我們面對極端事件總會感到意外和震驚。
2011年3月23日
如果水變成了酒
FT專欄作家約翰•凱:如果你杯子裏的水變成了酒,在宣佈出現奇蹟之前,你應考慮一些更平常的解釋。風險模型也是一樣。高盛的風險管理模型也未必能正確世界。
2011年3月20日
卡梅倫的「大社會」是空話
FT專欄作家約翰•凱:與布萊爾一樣,卡梅倫試圖闡述一個宏大的構想。但他的「大社會」也可能與布萊爾的第三條路一樣,變成陳詞濫調,在應得的嘲笑聲中消失。
2011年3月15日
穿什麼衣服上班?
FT專欄作家約翰•凱:對於贊同著裝規範目標的人來說,正式定義無關緊要。對那些不認可其目標的人,此類定義則會成爲濫用的藉口。
2011年1月25日
市場的瑕疵
FT專欄作家約翰•凱:貝克漢姆不做計算也能踢出精準的球。弗利德曼和薩維奇因此認爲,在經濟推理中使用非現實假設是妥當的。但經濟與市場並不像貝氏弧線那麼完美。
2011年1月17日
英國應採用歐洲大陸時間
FT專欄作家約翰•凱:目前英國的時區比多數歐洲國家晚一個小時。從波蘭到比利時,30個國家3億人口都採用歐洲中部時間。採取統一標準既有經濟優勢,又有助於利用白晝。
2010年12月13日
創新來自外部競爭?
FT專欄作家約翰•凱:市場經濟的活力來自產品和工藝的創新,而產品和工藝的根本創新,通常來自現有市場結構的外部。至關重要的是全球競爭力,而非本土競爭。
2010年11月30日
監管需要保持距離
FT專欄作家約翰•凱:監管被俘是這樣一個過程:某個產業的監管者逐漸變得從該行業主要參與者的視角看問題,並將這些參與者的財務穩定等同於公共利益。
2010年11月16日
爲「不流汗的經濟」辯護
FT專欄作家約翰•凱:現在,體力勞動不值錢,因爲世界不缺乏人手。現代生活中標誌性的製造業產品是iPod、巡弋飛彈、偉哥藥片和可口可樂。
2010年10月25日
算算機會成本
FT專欄作家約翰•凱:用內部回報率來評判項目,存在種種風險。回報率的計算十分複雜。不同投資的回報率相去甚遠。單純看回報率是會誤導投資者的。
2010年9月14日
到底是誰在犯錯?
FT專欄作家約翰•凱:請速讀:一鳥在在手。許多人會念成:一鳥在手。實驗心理學家利用這種練習來證明人們的認知錯覺。
2010年8月31日
提防強盜貴族
FT專欄作家約翰•凱:創造財富與佔有財富之間的區別極其重要。我們識別這種區別的能力,不但會決定個人命運,也會決定現代資本主義的未來。
2010年8月22日
何謂「經濟價值」?
FT專欄作家約翰•凱:有人認爲,體育、旅遊和藝術等活動耗費的成本就是它們的經濟價值。如此說來,疾病的經濟價值也不小,所以政府應該大力「扶持」疾病?
2010年8月17日
華爾街五幕劇
FT專欄作家約翰•凱:在看完這出五幕劇後,你會發現,今天華爾街大人物們的奮鬥動機與莎士比亞時代沒什麼不同。
2010年8月9日
壓力測試本身「不過關」
FT專欄作家約翰•凱:壓力測試本身也應該接受「壓力測試」。如果政府撤銷對其非存款債務的隱性或顯性擔保,那些透過了壓力測試的銀行,能夠爲自己融得足夠資金嗎?
2010年8月1日
匿名市場的妙處
FT專欄作家約翰•凱:市場正變得越來越匿名。在匿名市場中,投機者用真金白銀來押注自己所持的觀點。在有些情況下,匿名是告訴當權者真相的唯一有效的方式。
2010年7月27日
金融創新誰受益?
FT專欄作家約翰•凱:如果你問金融業內人士,最新的金融創新有什麼用,他們會解釋說這些創新使得風險管理起來更加有效。不過,大衆卻很難從中獲益。
2010年7月13日
削減成本等於偷工減料?
FT專欄作家約翰•凱:當今的管理人員成了季度收益報告的犧牲者。而這正是昨日的成本節約常常會演變爲今日的企業危機的原因所在。
2010年6月29日
不能迷信CEO
FT專欄作家約翰•凱:過去20年的商業史上,失敗的「巨無霸」合併案比比皆是,而大多數此類交易都是一種盛行於商學院和諮詢公司的思維的產物。當代人對英雄般的首席執行長的狂熱崇拜是問題的根源。
2010年6月12日
獎金文化弊大於利
FT專欄作家約翰•凱:我在牛津任教時,偶爾會收到學生的禮物,但如果有人暗示我讓某位學生順利結業便可收到什麼「獎金」,我會感到自己受到了侮辱。
2010年5月3日
爲何製造恐慌?
FT專欄作家約翰•凱:成功宣揚某種恐慌的必要條件之一,是某個利益集團會從中得益。這就是爲什麼豬流感引發誇張回應,而信貸繁榮的風險被各方忽視。
2010年4月28日
經濟學不是科學
FT專欄作家約翰•凱:目前,宏觀經濟學大體上是基於一種名爲動態隨機一般均衡的分析模式。這個乏味的名字洩漏了天機:理論家大多是在自說自話。
2010年4月25日
英國製藥業之父
FT專欄作家約翰•凱: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詹姆斯•布萊克剛剛辭世,他的研究成就爲戰後的英國三大製藥企業創造了巨大的財富。然而,賺錢並非布萊克的本意所在。
2010年4月6日
上一頁
‹‹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