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伊隆·馬斯克(Elon Musk)給自己加冕爲特斯拉的「技術之王」(technoking of Tesla),這讓沉悶的企業職稱世界變得活躍起來。他把「權力的遊戲」式的頭銜「錢幣大師」(master of coin)授予了他的首席財務長。
正如一位分析師所詢問的那樣,這是否意味著特斯拉在發出信號,表明自己是一家科技公司,而不是一家汽車公司了?似乎並不太可能。Facebook、蘋果、亞馬遜和Alphabet的首席執行長也並不被稱作技術之王。更合理的解釋是,馬斯克在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的冷臉爲代價,取悅自己和零售粉絲們。
怪異的職稱在科技行業比比皆是,在這一領域,古怪的行爲是受到稱讚的。然而,在馬斯克之前,這種做法似乎正在減少。美國在線(AOL)在2011年夏天任命大衛.辛恩(David Shing,又名Shingy)爲「數字先知」(digital prophet)。2012年,微部落格網站Tumblr聘請了一位「時尚佈道者」(fashion evangelist),同年,傑夫·巴爾(Jeff Barr)成爲亞馬遜AWS(亞馬遜網路服務)的「首席佈道師」(chief evangelist)。
奇怪的職位頭銜也可能只是空洞的公關,想想蘋果公司把店內員工稱爲「天才」(geniuses),或者Automattic公司把客戶支援稱爲「快樂工程師」(happiness engineers)。這些員工往往並不是要去應對什麼不同尋常的工作。佈道者通常從事市場行銷工作。忍者們在軟體工程領域埋頭苦幹。馬斯克現在名叫「科技大王」,他的首席執行長的工作也並不會因此改變。
相反,滑稽的職稱意味著賦權。它們昭示著,老闆們自認爲得到了投資者的全力支援。馬斯克的新職稱就是在特斯拉股價一年內上漲超過660%之後發佈的。
正被壓力所困的高階主管們沒有時間胡亂描述自己的工作。他們拼命地堅守著首席執行長(CEO)和首席財務長(CFO)等職位,和「技術之王」不同,這些職位的性質是通用的。當你讓投資者虧錢的時候,戲謔的稱呼會看上去很糟糕。
一位有膽量接納愚蠢的職位描述、或者把其授予他人的老闆,有可能會做出風險越來越高的賭注。馬斯克的新頭銜,就是在特斯拉決定以15億美元投資比特幣之後得到的,而比特幣就是以波動著稱的加密貨幣。2011年,在美國在線斥巨資收購《赫芬頓郵報》之後,大衛.辛恩被任命。一個月後,虧損引發公司股價下跌了30%。
本文編輯:漁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