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文化一直是東西文化中各自獨立發展卻始終互通交融的一個獨特的單元,古希臘人將狄俄尼索斯稱爲「酒神」,代表著人類的自由與感性,而中國古代關於酒的詩句更是不勝枚舉。順時天成的美酒芬芳幾千年來始終與人類歷史文明發展相互關照,讓諸多愛好者沉浸在醇淨味道的滋養中。
葡萄酒的傳說和發展在人類文明史中一直佔有重要位置,歷史上基督徒曾將葡萄酒和麪包稱爲上帝的血和肉,從凱撒出徵高盧,用盛滿了葡萄酒的雙耳瓶犒賞軍士,到跟隨著歐洲殖民者的腳步來到新大陸開啓了新世界葡萄酒栽種的大門……在西方近代史發展中,葡萄酒文化隨著歐洲文化全球普及化的路徑發展,以「美食與美酒」結合的方式迅速成爲中產階層生活的「標配」。法國、義大利將「風土意識」注入葡萄酒的質量評價體系,美國人則用資本+技術的方式推動葡萄酒產業的規模化、產業化。
對於中國的消費者來說,葡萄酒卻是既熟悉又陌生的存在,儘管中國的葡萄酒釀造最早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並在唐宋風靡一時,但由於後續對於西域控制的減弱,中西方交流的中斷,導致葡萄酒並沒有成爲主流的飲酒文化。直到1892年,著名愛國僑領張弼士先生成立張裕公司,中國葡萄酒才正式開始了產業化之路。
改革開放以後,隨著中西方交流的頻繁,葡萄酒也獲得了長足的發展。以張裕爲代表的中國葡萄酒企業加速探索中國的葡萄酒釀造技術,並積極參與國際競爭,不斷攀爬產業鏈,帶動行業的轉型升級。從「西風東漸」到今天的「百花齊放」,中國的葡萄酒產業已經在國際舞臺上嶄露頭角。
資深酒評家、葡萄酒作家Manfred Klimek在德國《世界報》上發表題爲《中國葡萄酒會很快超越法國葡萄酒嗎?》的文章,在品鑑了包括來自法國的拉菲、雄獅酒莊與來自中國的龍諭、巃岱及敖雲等頂級葡萄酒後,他表示,龍諭是「第一款不受任何外國影響,口感上堪稱酒王級的中國土生土長的高檔葡萄酒」,更進一步斷言,到2030年,世界上一些最好的紅酒將來自中國,來自中國人自己的酒莊、酒廠,由中國釀酒師自己釀造,他們根據產區、品種或氣候賦予葡萄酒來自中國的獨特且可識別的特色。
而這絕非是某位專家的「主觀臆斷」,不久前的全國糖酒會上,張裕股份總經理孫健分享的一組數據也佐證了這個觀點。 「10年前,張裕每年能在國際上拿一兩個金獎都很不錯了。但是,去年不算海外收購的企業,光張裕國內的本土品牌就在國際上獲得大金獎25個、金獎75個,加起來正好100個。」孫健分享道。
而2023年開年以來,張裕就在Mundus Vini世界葡萄酒大賽、柏林葡萄酒大賽、法國FIWA大獎賽等國際重磅賽事中,共斬獲包括16枚大金獎、88枚金獎在內的共150枚獎牌。這種指數級的獲獎成長的背後不僅僅是對張裕不斷精進與創新的釀造技術和產品品質的認可,也顯示出,以張裕爲代表的中國葡萄酒企業開始在國際標準和消費者品味之間如魚得水,能夠利用中國特有的風土和技術,釀造出獲得全世界廣泛認可的美酒佳釀。
葡萄酒商業生態重塑 張裕引領產業高階佔位
在從商務消費轉向大衆消費的過程中,中國葡萄酒消費市場不斷擴大,進入21世紀以來,葡萄酒已經成爲代表時尚生活方式的新中產羣體「生活必需品」。而這也預示著中國葡萄酒產業目前正處在「關鍵時期」,政府、產區、企業和消費者都在積極努力和變革,促進行業的升級轉型。
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2020年兩次視察中國葡萄酒主要產區之一寧夏時,便對葡萄酒產業給予高度肯定、寄予殷切厚望。近年來政府機構在產業政策、產區建設、資金支援方面動作連連,在強有力的政策引領下,中國葡萄酒競爭力進一步加強。近期,法國總統馬克宏高規格訪華,法國在《中法聯合聲明》中表示將支援中國加入國際葡萄與葡萄酒組織(OIV),這將進一步提升中國葡萄酒的國際化與規範化,提高中國葡萄酒在國際市場的影響力和認可度。
與此同時,隨著中國消費市場的成熟,中國的消費者越來越需要一款能夠代表自己的葡萄酒。這些成長於中國蓬勃發展的時代的消費者,對中國文化更爲自信。他們需要的葡萄酒文化不再是選酒時仍然言必稱「波爾多」,品酒時仍然操著不太熟練的術語講著「黑醋栗,橙花」的香氣,配酒恪守「紅酒配紅肉」的準則,而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文化認同。
如果說產業導向和消費者的自發需求,是葡萄酒行業轉型升級的驅動力,那麼領軍企業則是行業轉型升級的領航員。 而在這樣一個關鍵的歷史時期,身爲中國葡萄酒行業領軍者的張裕,在帶動行業良性發展,提升國際競爭力方面自然是「責無旁貸」。
「葡萄酒行業是國際化的,張裕應該有這個使命,有這個擔當,引領中國葡萄酒在高階上佔位。」 張裕公司董事長周洪江表示,「在高階上張裕一定要有自己的位置,這是衡量張裕未來轉型能否成功的一個重要的標誌。」
近年來,張裕不斷聚焦「高品質、中高階」,磨礪「產品力」,樹立中國葡萄酒的品質自信。用孫健的話來說就是「『田忌賽馬』能贏的前提,一定是手中有『好馬』。」
張裕的「好馬」也在世界賽場上跑出了中國葡萄酒的一方天地:如葡萄酒板塊的高階戰略品牌——龍諭,自開莊以來,就已經斬獲了全球130多項大獎,幾乎囊括了葡萄酒行業所有的頂級榮譽,並暢銷美英法德等45國,成爲全球葡萄酒中彰顯中國實力的標杆品牌;而中國第一座收藏級酒莊丁洛特酒莊,也兩度問鼎FIWA法國國際葡萄酒大獎賽大金獎最高分暨Trophy;款待過300多位外國元首的愛斐堡,2022年一年間拿下22個國際大獎;白蘭地板塊戰略高階品牌——可雅,三度斬獲布魯塞爾國際烈酒大賽金獎,並在2019年「全球 XO 盲品賽」上擊敗衆多世界名酒奪得冠軍,重塑了幾百年來世界高階白蘭地市場的格局。
實力飛躍提升背後,是全球化佈局的有力支撐。作爲中國率先實施國際化戰略的葡萄酒企業,孫健表示:「不走出去、不進入國際市場競爭,不倒逼自己提升,企業就固步自封了。」
如今,張裕在全球佈局了14座酒莊,擁有25萬畝葡萄基地,成爲全球佈局最廣的葡萄酒企業之一。透過全球化資源的佈局,張裕得以最大化整合全球優質原料、一流人才、精湛的釀造技術以及多元的市場管道。
如在技術交流方面,張裕開創了釀酒師跨國輪崗制度,利用南北半球氣候差異,全球14大酒莊釀酒師在當地淡季時跨國輪崗,深度交流學習,極大提升了釀酒技術。在市場管道方面,張裕整合全球酒莊行銷網路,各大酒莊在自身強勢的市場經銷對方的產品。目前,張裕旗下產品已銷往全球80多個國家。
多維發力 講好中國葡萄酒故事
翻開新世界葡萄酒的崛起歷程,除了有高品質的產品,納帕谷的 「酒莊之旅」讓普通消費者可以與高高在上的葡萄酒品牌近距離接觸;新世界國家對於技術和品種的強調,弱化了傳統的「風土」概念;從《杯酒人生》到《雲中漫步》好萊塢電影將美國葡萄酒帶給了歐洲的觀衆,進而進入大衆消費。由此可見,講好中國的葡萄酒故事,是一個集合了產業、技術、文化資本等多方面的命題,需要企業在多維度發力,張裕的實踐爲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樣本。
於文化來說,「我是誰、從哪來、到哪去」是人類追尋千年的終極問題。一款真正的中國葡萄酒,首先就要講好「我從哪裏來」的故事。而在這方面,張裕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如果說法國是西方現代葡萄酒文化的推手,張裕就是中國現代葡萄酒文化的奠基者。一百多年前,當張裕創辦人張弼士先生心懷「實業興邦」的夢想,秉承「生爲中華民族,當效力中華民衆」的使命毅然回國創辦張裕時,中國葡萄酒產業可以說是「一窮二白」:沒有釀酒葡萄、沒有釀酒師、沒有橡木桶、沒有酒窖,更沒有釀造設備和配套產業。
從三次引進釀酒葡萄品種、建成亞洲第一座地下大酒窖,到釀出中國第一瓶葡萄酒和第一瓶白蘭地,到代表中國葡萄酒首次登上世界舞臺斬獲巴拿馬世博會四枚大金獎,再到如今成爲規模世界第四、品牌價值全球第二的葡萄酒企業……可以說,張裕130多年的歷史,與從災難深重到獨立自主、逐步富強的民族命運同頻,也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映照。
當一個中國消費者舉起張裕的酒時,他的酒杯裏承載的不僅僅是張裕今天的成就,更是131年「實業興邦」的堅持。正如周洪江所言:「長期主義就是一定把匠心放在前面。」131年的執著與匠心迴盪著民族的振奮與發展,足以讓舉杯者找尋足夠的共同回憶與歷史,獲得足夠共情與欣喜。
另一方面,張裕也以「構建中國葡萄酒文化,擴大葡萄酒的消費羣體基座」回答了中國葡萄酒「到哪去」的問題。
「我們一定得有中國自己的葡萄酒鑑賞體系,不能按照西方的路去走。」在周洪江看來,要想把產業做大,必須要有中國特色的葡萄酒消費文化。
不同文化體系塑造了消費者獨特的信念、價值觀和習慣,根植於深厚的東方生活美學,如今中國葡萄酒文化有了更豐富多元的表達。
當遊客端起紅酒杯駐足欣賞樂隊表演,或在週末夏夜裏用一杯紅酒配一場露天電影;當小提琴大師呂思清的悠揚琴聲在葡萄園中響起,當表演藝術家王洛勇、張凱麗深情演繹張弼士「實業興邦」的故事,當消費者在張裕酒文化博物館開啓一段五感共振的美酒時光,在米其林和黑珍珠餐廳中品鑑龍諭與美食的絕妙搭配,在可雅XO文化館品味白蘭地的東方風味……張裕已經在摸索中勾勒出屬於中國葡萄酒文化的形狀。
衆所周知,得年輕人者得天下。聚焦未來消費趨勢和潛在消費人羣也是張裕拓展中國葡萄酒市場、積極擔起行業責任的重點動作。面對年輕一代消費羣體與其父輩在酒水消費上「不喜歡社交應酬,更喜歡生活消遣;不喜歡不醉不歸,更喜歡微醺剛剛好」等種種差異,近日,張裕宣佈與天貓戰略合作,啓動中國葡萄酒年輕化普及實驗室,聯合打造多款足以讓年輕人感到「哇塞」的產品,在年輕消費者中普及葡萄酒文化,以期吸引年輕人的關注和喜愛,爲中國葡萄酒市場帶來蓬勃的活力和持久的發展動力。
在今天,品牌文化不僅是公司的代表,更是國家消費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提起美國,人們就會想到可口可樂、迪士尼,提到法國人們就會想到拉菲和LV。世界性品牌的擁有量不僅是衡量一個國家實力的標準,也是國家文化話語權的象徵。在全球化的今天, 塑造中國葡萄酒文化,展示中國的品牌自信、道路自信,不僅僅是擴大中國的消費市場的手段,更是對在以西方文化爲主導的消費話語葡萄酒行業的一次重構。
面對不確定性顯著加強的世界,無論是品牌還是產業,只有探尋到自己的道路和文化自信,把「軟實力」轉換成「硬支撐」,才能在面臨外部衝擊時不迷失方向,引領張裕穿越百年風雨的,也將爲中國葡萄酒產業下一個百年指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