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5年到2021年,我國的人均預期壽命從76.34歲提高到78.2歲;預計到2035年,人均預期壽命會達到80歲以上。到2050年,我國80歲以上老人數量將翻兩番。中國真正進入長壽時代。
長壽時代,如何滿足不同人羣的需求,提供更多解決方案?4月7日,2023年長壽時代高峯論壇在武漢舉辦。本屆論壇由泰康長壽時代研究院、北京大學健康老齡與發展研究中心主辦,中國新聞週刊特別支援,邀請政產學研各方代表共話解決方案與未來趨勢,助力開啓更長壽、更健康、更富足的長壽時代。
今年是長壽時代高峯論壇的第四屆,主辦方希望透過論壇形式彙集各方智慧,用前瞻的、積極的態度探討人口和社會新形態,探索應對長壽時代的解決方案。作爲世界大健康博覽會的重要論壇之一,長壽時代高峯論壇得到了各界廣泛支援和關注。
武漢市政府副市長王清華,民政部養老服務司二級巡視員王輝;學界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院長寧光,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副校長、武漢大學泰康醫學院(基礎醫學院)院長、武漢大學泰康生命醫學中心主任宋保亮,新加坡國立大學人口健康中心執行主任、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組織資深顧問、陳婉清醫學科學講座教授、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John Eu-Li Wong(黃聿立),北京大學全球健康發展研究院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藥物經濟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劉國恩,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趙耀輝,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副系主任、長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吳及,武漢大學董輔礽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泰康長壽時代研究院教研合作副院長郭敏;企業代表易方達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詹餘引,聯影醫療技術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薛敏,武漢聯影智融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敦;以及主辦方代表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黨委書記、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學健康老齡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雷曉燕,泰康保險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長陳東昇,泰康保險集團總裁兼首席運營官劉挺軍等,出席本次論壇。
王清華在致辭環節中表示,自2019年首屆成功舉辦以來,健博會已成爲我國大健康領域唯一的國家級展會。作爲健博會的主要論壇之一,長壽時代高峯論壇集中展示了長壽時代健康老齡化、養老金融等國內外前沿研究與實踐經驗,必將爲推進我國養老事業的多元化投入、發展提供有力借鑑。未來,武漢市將以建設全國健康樣板城市爲抓手,加強企業梯隊培育,加快重大項目落地,加速打造創新平臺,持續優化產業發展生態,出臺專項發展政策,營造優質的營商環境,著力構建全方位、全週期的大健康產業鏈條。
中國有超過1.8億老年人患有慢性病,老年人帶病生存時間已達到9.1年,由慢性疾病所帶來的死因佔比達到90%。人口老齡化問題不僅是重大社會問題,也是重大的科學問題,作爲長期從事脂代謝研究的科研人員,宋保亮分享了三點思考:一要加強慢病的早期預防,二要加大對於慢病相關的生命醫學研究,三要整合政府、企業、醫院、高校、科研院所各方面的資源,來積極地應對長壽時代。他以武漢大學泰康醫學院(基礎醫學院)和武漢大學泰康生命醫學中心爲例,分享了武漢大學積極整合各方力量,開創了一流大學和頭部企業合作共建醫教研體系的全新模式。
王輝表示,在長壽時代,我們要給予每一位長者、每一位老人更多呵護和關心。要解決長壽時代出現的經濟類、社會類、老年羣體心理健康等問題,需要社會各界持續探索和思考,爲養老事業發展做出貢獻。
長壽、健康與財富,透視長壽時代三要素
長壽時代來臨,機遇與挑戰並存,對個人乃至社會發展影響深遠。論壇主題演講環節,嘉賓圍繞長壽、健康和財富三個關鍵要素,分享了長壽時代新趨勢和新洞察。
「相信有一天,大家一起約著去喫飯、看電影、聽音樂,也會約著一起去醫院,這意味著健康成爲我們真正關心的事情了。」寧光結合瑞金醫院全生命週期健康研究的實踐,分享了在長壽時代爲個體構建從出生到離世的360度健康畫像的探索。他表示,希望透過這一舉措能達到疾病隨訪監測、健康檔案管理等預期效果。
「人口老齡化不是社會固有命題,也沒有固定解決人口老齡化挑戰的答案。面對挑戰,需要社會多個系統和組織間共同做出改變,協同發展。」John Eu-Li Wong(黃聿立)透過遠距連線的方式進行了分享。在他看來,健康即資產,社會如果能在全民健康的議題上進行投資,會提高全社會勞動力生產水準,減少社會醫療支出,進而對提升整體民生福祉起到重要意義。在長壽時代,人們可以透過擁有更長時間的健康生活狀態,獲得更長生命週期。
目前全世界都面臨人口老齡化的挑戰,人口壽命不斷成長,出生率不斷下降。「老齡化挑戰的應對之道就是『健康老齡化』。」趙耀輝表示,健康老齡化能夠產生新增的健康潛能,同時也能減少醫療服務支出和照料需求,是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關鍵之處。但是健康老齡化並不能自動解決中國的老齡化問題,還需要推遲退休,充分利用額外的生產能力,長壽紅利才能夠成爲現實。
健康老齡化需要健康、長壽,也需要財富基礎。詹餘引表示,金融問題的特徵或本質和養老非常一致,它的一個核心就是在時間和空間上去重新配置你的資源。在他看來,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未來發展潛力巨大。對資管機構而言,管理養老金需要有很強的責任感,因爲個人養老金是一個長期的錢,是老百姓的養命錢。
「長期帶病生存給醫療帶來很大的壓力,需要看病的人越來越多,而且隨著年齡成長,疾病的複雜程度完全不一樣,對醫療診斷的技術要求也會越來越高。」薛敏提出,解決帶病生存問題需要依靠科技創新。醫療技術進步推動重大疾病早期篩查與精準診療,推動醫療健康更人性化、更可及。「人們在門診看的絕大部分疾病,未來都會在家庭、社區中心得到妥善解決。」
全球視角下的長壽時代新機遇
論壇現場,舉行了陳東昇著作《長壽時代(國際版)》的發佈儀式。2021年,《長壽時代》中文版正式問世,從長壽、健康、財富的角度透視人類未來。該書發行不到一年在中國地區銷量就超過了15萬冊。目前《長壽時代(國際版)》已在全球發行,爲全球應對老齡化問題提供了更多經驗交流和互鑑的機會。
在《長壽時代(國際版)》發佈後,由雷曉燕主持「爐邊談話」,與陳東昇、劉國恩圍繞「全球視角下長壽時代的新機遇」展開對談。
陳東昇認爲,長壽時代是比老齡化更好的概念,是從被動消極的人口理論轉變到積極的人口理論。現在大家覺得老齡化是個負擔,陳東昇認爲應對的方法是對生命尺度看法的改變,比如60歲退休還有很大的創造力。解決長壽時代的根本問題是籌資問題,泰康對此的探索走在前列。
「如果說泰康對於長壽時代的貢獻,就是找到了如何用企業方案去解決個人問題的商業模式、形成了解決方案,用專業的投資而且是長期的投資,不是股票波動式的投資,來產生複利效應。這是我們的理想,作爲一個商業公司,希望透過這個商業的模式讓每一個人都可以優雅地老去。」陳東昇表示。
劉國恩表示,目前來看,高齡社會確實會帶來諸多現實挑戰。但與此同時,老齡人口能爲我國發展養老機構、社區養老等產生更多人口紅利價值。一方面,社會要將養老金資源、財政資源用好,致力於建設適合老人居住的環境、機構、平臺,打造一個老人友好型的社會。另一方面,社會應將更多關注力放在如何將老年人的價值發掘成爲真正的人口紅利,讓老齡人也能實現價值再造。與此同時,目前AI技術發展迅猛,資訊文明也能爲社會發掘老齡人口紅利帶來巨大力量。
雷曉燕認爲,建立老年友好型社會,需要關注適老化改造。一方面是基礎設施的適老化,讓老年人行動方便、生活方便;另一層面,從生產角度也要推進適老化,尤其是數字適老化,讓老年人在數位化經濟下,也能發揮工作潛能,進而助力長壽經濟發展。
共話長壽時代創新解決方案
長壽時代催生出科技創新、健康管理、醫養結合等新需求,需要更多創新解決方案。
論壇現場,郭敏主持產學研對話,與宋保亮、吳及、劉挺軍、李敦等產學研專家共話「長壽時代下大健康行業的創新解決方案」。
宋保亮表示,生命科學的發展對長壽時代的貢獻更加突出。一方面,之所以能夠進入長壽時代,是因爲不斷發現了新的藥物、新的疾病治療手段;另一方面,現在生命醫學研究領域活躍著一批科學家,正在主動研究人的衰老原因和壽命到底有多長。爲此他呼籲,有實力的企業可以更多投入到跟生命醫學相關的研究中,在長壽時代作出更深遠的影響。
吳及表示,在人工智慧技術迅猛發展的當下,社會不能再用工業化時代養老的刻板印象來看待長壽社會和規劃未來,康養向數位化轉型已成爲必然。「我希望隨著康養過程數位化轉型的逐步實現,每一位長壽者都能享受個性化、精準化高質量的服務,從而能夠在長壽時代有更幸福的生活。」而想要實現這一願景從核心技術到原型成果,再到產業化落地,需要產學研界間的密切合作。
劉挺軍表示,在健康產業中,產學研的互動是科技進步和業務進步非常重要的推動。比如泰康保險集團與武漢大學的合作,有一種說法「科研在武大,臨牀在泰康」。本屆健博會上,泰康又在投資夥伴大會上設了一個專門的產學研分論壇,投資基金、PI以及泰康產業界的幾類人才在一起交流。他認爲,從IP化到產品化到產業化還有很長的道路,構建一個產學研能夠相互協同的創新生態鏈是一個重要的方向。
李敦表示,現階段聯影利用人工智慧技術幫助醫生閱片,提高閱片質量與速度。未來,聯影希望可以把從年輕到老年的體檢數據、診斷數據、治療數據都關聯起來,給每個人打造一個「AI守護神」,讓人們充分享受生活。
「希望我們能夠去積極地擁抱新的社會、新的產業機遇,辦法總比困難多,長壽經濟之花纔剛剛開始綻放。」與會嘉賓表示,每個人都應爲長壽時代做好準備,政產學研各方也要共同行動,在不確定性中尋找更多確定性,提供更多創新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