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聯合國安理會透過美國提出的涉烏決議

這項在中國和俄羅斯的支援下透過的決議,是西方團結在川普總統任內受到的最新打擊。
2025年2月24日

關稅與美國的「雙降」:一個可能的後果 (上)

陳稻田:從川普的關稅,如何看美元霸權?美國例外的根源是什麼呢? 除去科技創新等原因,最重要的應該是美國的內需強勁。
2025年2月24日

歐洲的命運

周子衡:歐洲淪爲歐洲地區的二流角色,其命運由歐洲之外的力量所決定,歐洲甚至不能透過影響外部世界來支配自身的歷史命運——這正是歐洲的宿命所在。
2025年2月24日

金錢政治與選舉民主(中)——美國競選資金改革及其司法障礙

張千帆:恰恰因爲在新聞私有化的自由國家,錢控制著媒體和輿論,「言論自由」和「一人一票」確實成了必須平衡的一大折衷。
2025年2月24日

一週世界輿論聚焦:美聯俄遏制中國,北韓回頭拉中國

曹辛:川普要達成美俄聯手、遏制中國的戰略目標恐怕並不容易,而對於掉頭轉向中國的北韓,中國需要結合其一年多以來的對華表現慎重處理。
2025年2月24日

FT社評:美國開始背棄盟友

重返白宮的川普顯露出他的真實本色:蔑視盟友、欽佩強人。鑑於他本能地認爲世界是一個叢林,他領導的美國已變成一個肆無忌憚的掠食者。
2025年2月24日

美國表明將在波蘭保持軍事存在

川普在與波蘭總統杜達會晤後「重申」了兩國間的緊密聯盟,而杜達表示,「沒有人擔心美國在波蘭的存在將會減少」。
2025年2月24日

跨大西洋聯盟劇變,川普到底想要什麼?

張冬方:短短的幾日之內,川普高效地讓歐洲人亂了陣腳。
2025年2月23日

「非理性創新」與「顛覆者崇拜」

霍爾丹:鑑於經濟活力的匱乏以及正在掀起的新技術浪潮,對於非理性但仁慈的領導者的需要,很少像現在這樣強烈。
2025年2月21日

美國反對G7聲明稱俄羅斯爲侵略者

知情西方官員稱,美國代表反對G7領導人描述俄烏衝突時所用的「俄羅斯侵略行徑」等措辭及類似表述。
2025年2月21日

羅馬尼亞:俄羅斯要求北約部隊撤出東歐

儘管美國代表團據悉在首輪談判中拒絕了俄方提出的北約撤軍要求,但無人能保證川普最終不會做出這一讓步。
2025年2月20日

英國議員:含中國組件「智慧」設備構成安全風險

工黨議員、安全技術聯盟的新任主席唐尼稱,白廳需要「更認真地」對待網路攻擊風險。
2025年2月20日

現代社會需要功能強大的政府

沃爾夫:「馬斯克-川普政權」挖空政府機構的「改革」與提高政府效率毫無關係,其真正目的是獲得無上權力。
2025年2月20日

英國1月通膨率意外反彈至3%

爲10個月高點,高於去年12月的2.5%,也高於經濟學家們先前預測的2.8%。分析人士稱,這將讓英國央行「頭疼」。
2025年2月20日

歐盟擬將930億歐元未動用疫後復甦資金投入國防

這些資金將以貸款形式發放,作爲歐盟增加投資和軍事支出的努力的一部分。先前川普政府警告其可能撤回美國對歐洲的安全支援。
2025年2月20日

每週時事分析:俄烏戰爭的新動向與中韓關係的陰影

曹辛:俄烏戰爭的最終結局大勢已定。中國有關南韓對華關係的評估、特別是其政策上的實施,最好等到南韓新政府的產生後才定。
2025年2月19日

Policy Nexus創辦人劉天逸: 如何理解美國與加拿大的關稅衝突?

美國以「國家安全」爲名拆解北美產業鏈的共生關係,其深層意圖在於打造完全服從於美國利益的「後花園經濟共同體」。
2025年2月19日

彼得•納瓦羅:從監獄重返白宮的貿易戰大將

曾因藐視國會罪被判四個月監禁的這位白宮顧問,在川普2.0時代被委任貿易要職。他積極策劃了川普就任初期的一系列關稅和調查。
2025年2月19日

美國經濟會陷入滯脹嗎?

周子衡:美聯準停止加息的信號確定之際,市場上仍關注川普的政策不確定性。美聯準要抑制通貨膨脹,白宮要經濟成長,二者分歧越來越鮮明。
2025年2月18日

白宮記者會向新媒體開放:媒體江湖背後的政治暗湧

殷嶽:新媒體的引入,是白宮對美國民意更爲直接的感應與重塑——這既是利用傳媒趨勢重塑政治傳播,也是當今美國社會所呈現出的,就連白宮也無法迴避的政治面相。
2025年2月18日

歐洲給自己加的關稅位元朗普關稅更有害

德拉吉:歐洲的內部壁壘相當於在製造業徵收45%的關稅、在服務業徵收110%的關稅,這實際上縮小了歐洲企業的內部市場。
2025年2月18日

市場可能低估了美國通膨今年的降幅

克拉里達:可能影響經濟成長的不僅是關稅,還有貿易不確定性和川普政策議程引發的連鎖反應。
2025年2月17日

美國國務卿魯比奧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通話

二人通話是一個重要信號,表明談判的實質性工作已經開始,兩國再次建立常態化聯繫,外交接觸趨於正常化。
2025年2月17日

一週世界輿論聚焦:烏克蘭的前途在歐洲自己

曹辛:目前看,美國迫使俄、烏、歐服從其政策目標,成功可能相當大,因爲除非歐洲下定決心實施防衛獨立,否則俄烏兩國的行動空間並不大。
2025年2月16日

美國淪陷的政治自然法根源

張千帆:美國近一個月來國際政策的陡變讓世界對「民主燈塔」大跌眼鏡,根源在於它已不是一個正常的自由民主國家。
2025年2月16日

決定德國大選走向的非常規移民問題到底有多嚴重?

張冬方:執政黨社民黨和反對黨聯盟黨最大的分歧在於社民黨拒絕在庇護政策已經收緊的情況更進一步。但默茨所在的聯盟黨則想邁出激進的一步。
2025年2月16日

川普挑戰貿易法,並且贏了

艾倫•貝蒂:只有保護主義帶來明顯的經濟代價、有關破壞貿易體系危險的一套連貫主張獲得輿論響應,纔有可能讓川普有所顧忌。
2025年2月14日

哈馬斯宣佈將繼續釋放以色列人質

該巴勒斯坦激進組織曾威脅要暫停釋放人質「直至另行通知」。對此以色列回應稱,如果下一批人質未能按計劃獲釋,以方將重新開戰。
2025年2月14日

川普開啓對俄談判震驚歐洲各國

歐洲各國政府對白宮把歐盟和烏克蘭擋在談判門外、而且一開始就公開向普丁做出讓步深感震驚和遺憾。
2025年2月13日

國際援助必須堅持下去

沃爾夫:如果美國要放棄過去取得巨大成就的國際援助,那麼我們其他國家就有責任創造一條多邊的前進道路,同時希望美國最終能找到一條重返光明的道路。
2025年2月13日

每週時事分析:爲何馬斯克的清理行動引發爭議

曹辛:川普和馬斯克只管「破」,卻沒有向美國選民和世界說清楚他們要「立」什麼,這纔是爭議的根本原因。
2025年2月13日
|‹上一頁‹‹234567891011››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