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投資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沈南鵬減持美團和拼多多

紅杉中國掌門人沈南鵬已出售高達2.15億美元的拼多多、美團和達達集團股票。
2021年11月8日

給風口上的元宇宙潑一瓢冷水

閆曼:無論是技術還是監管層面,中國元宇宙行業未來發展可能還有一定的不確定性,這決定了投資者需用更加審慎的態度來對待這一熱門概念。
2021年11月2日

美國上市潮爲科技投資者帶來逾5000億美元收益

今年,美國的公開上市和減持浪潮在截至9月的一年中帶來了5825億美元的創紀錄收益,已是去年的兩倍。
2021年10月14日

中投可以填補軟銀騰出的市場

黃鎣祺:軟銀表達的觀望態度是中國政府整治科技行業行動在投資界的折射,而中投超強的實力,完全可以對接軟銀等留下的投資空窗。
2021年9月6日

中國科技創業家開始警惕美元融資

對越來越多行業的中國創業家來說,選擇從風險投資家手中籌集人民幣還是美元,已成爲一個越來越值得深思的問題。
2021年8月17日

投資者轉向湧入中國政策重點支援行業

隨著中國監管機構加大力度整頓網路平臺,投資者正以創紀錄的速度湧入晶片、軟體等國家政策重點支援行業,以避開風險。
2021年8月16日

中國補教企業投資者試圖收回資金

知情人士透露,猿輔導和作業幫的部分投資者正在評估是否有辦法收回投資。近年來,這兩家企業分別從投資者那裏籌得約40億美元和30億美元。
2021年8月5日

軟銀出售4500萬股Uber股份

知情人士表示,此次售股與中國監管部門近期對網約車公司滴滴的整頓無關。滴滴股價暴跌一度令願景基金的投資鉅虧40億美元。
2021年7月29日

軟銀願景基金對滴滴的投資鉅虧40億美元

願景基金在2019年斥資118億美元購得這筆滴滴股份。在中國監管壓力導致滴滴市值接近腰斬後,這筆股份現在價值78億美元。
2021年7月26日

精英投資者是散戶投資熱潮的真正贏家

沃特斯:從散戶投資者的熱情點燃的交易量中大賺一筆的,並不是散戶投資者自己。精英風險資本家和其他早期進場的私人投資者是真正的大贏家。
2021年7月18日

法國獨角獸企業大增 政府扶持科技行業政策初見成效

霍林格:過去3年法國估值超過10億歐元的「獨角獸」企業數量成長了兩倍,是歐洲各大科技中心中成長最快的。
2021年7月18日

今年印度科技融資有望創紀錄,中國投資者失之交臂

今年有望成爲印度新創企業融資創紀錄的一年,但印度去年出臺的新規實際上已將中國投資者排除在印度科技行業之外。
2021年7月12日

軟銀第二隻願景基金加快投資步伐

今年第二季度,軟銀旗下的第二隻願景基金向逾50家公司注入了約130億美元,遠高於一季度的不到20億美元。
2021年7月12日

科技投資者在中國尋找什麼?

在經歷了兩年的融資難以後,中國新創企業發現,創投對它們的興趣正再次升溫,但到底什麼樣的企業能最終被創投選中?
2021年6月17日

中國科技基金難以實現利潤目標

中國政府引導基金的高階主管們抱怨,其投資決策受到政策掣肘,影響了他們所管理的這些基金的投資回報。
2021年6月9日

騰訊悄然投資印度社群媒體平臺ShareChat

騰訊透過兩家歐洲實體以購買可轉債方式,向ShareChat投資2.25億美元,繞開了印度對來自中國的FDI的限制。
2021年4月23日

AI晶片新創公司Groq啓動3億美元融資輪

知情人士稱,老虎環球已就領頭融資進行了討論,對Groq的估值約爲10億美元。此輪融資將有助其挑戰輝達。
2021年3月29日

持股BioNTech的德國創投基金MIG將分紅6億歐元

總部位於慕尼黑的MIG最初向BioNTech投資約1300萬歐元,在此次分紅之前,它已經以4500%的回報率出售了大部分所持的BioNTech股權。
2021年2月5日

疫情之下中國創投轉向更安全交易

新冠疫情期間,中國的創投轉向熱門行業的知名公司,導致中國新增的科技新創企業減少,這一趨勢今年很可能持續。
2021年1月22日

中國創投資本將目光從印度轉向印尼

在印度關上大門後,中國的風險資本投資者正將目光轉向印尼,推動印尼的科技業投資在今年上半年激增55%。
2020年11月29日

疫情肆虐,矽谷創投風頭不減

林薇:風險投資領域的活躍,與整體經濟的疲軟,形成了鮮明的反差,彰顯疫情對美國社會造成的分裂式影響。
2020年12月17日

中國科技行業的「適者生存」法則

中國創業者認爲,即使中國市場真的全面對外開放,競爭格局也不會出現很大變化,因爲外界無法理解中國市場的競爭有多麼激烈。
2020年8月10日

印度外國投資新規打擊印度公司資金來源

印度外國投資新規旨在防範來自中國的投機性收購,但讓投資者受到驚嚇,並可能切斷科技新創企業的關鍵融資來源。
2020年4月30日

疫情過後中國創投規模回升

3月中國新創企業和科技公司融資逾25億美元,較上月成長5倍。創投基金利用疫情導致的估值下降,佈局生物科技和線上教育等行業。
2020年4月14日
上一頁‹‹12345678910››下一頁